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12-05 点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 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一、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
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北京市教委2003年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对幼儿园提出0-3岁早期教育的任务,进行了幼儿园早教基地的评选活动,促使幼儿园将0-3岁儿童纳入教育范畴。这使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近年来,幼儿园也主动将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问题以及0-3岁家园合作纳入教育研究范畴,使双方合作更加可能,更有意义。

能得以实现的用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能有效地引领家园合作向科学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幼儿园居高临下指挥家长,而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条件下引领家庭共同提高育儿技能的伙伴关系。尤其在现阶段,尽管很多幼儿园把教育辐射到0-3岁儿童,但多数还只是以亲子班的形式出现的,系统、规范化的将0-3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及方法 (一)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1、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内容。

是指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包括让家长了解幼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
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育儿方法;
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高家长教育的能力等。

2、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是指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对0-3岁儿童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组织的亲子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集体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做个健康的小宝宝”等专题互动活动、散居儿童亲子运动会等)、入户指导等。

3、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是指以提升幼儿园0-3岁儿童教育质量为目的进行的教育研究,包括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以及0-3岁家园合作教育等内容。

(二)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在合作上有多种方法,其中宣传法、多媒体沟通法、问卷调查法、家庭互助小组、家访、录像分析法、送教上门法、教育现场交流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参观观摩法等更适合0-3岁儿童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特点。

1、宣传法 指幼儿园以宣传册、宣传板、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向0-3岁儿童家长宣传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

2、多媒体沟通法 指借助电话、网络等多媒体方式加强家园的合作。如:教育热线、0-3岁早教网络互动平台等。需要指出的是,沟通平台的组织者不一定是幼儿园,也可以由有能力的家长来搭建平台,邀请幼儿园的老师参与互动。

3、问卷调查法 指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需要的信息。问卷调查法不单单是由幼儿园向家长实施,家庭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向幼儿园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家长互助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幼儿园了解入园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4、家庭互助小组 指小范围内的家庭之间结成教育小组,幼儿园派一名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小组负责人联系,根据小组内的需要,采取直接组织或间接指导等形式参与互助小组的活动。家庭互助小组的优势在于相对于整个社区来说,小组的形式更好组织,且更有针对性;
相对于一对一的家庭合作来说,小组的形式有利于教育经验分享和教育资源的利用。

5、家访 是一种以访问、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个别交流形式,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6、录像分析法 是通过录像的方式回放幼儿在家活动及家长教育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录像分析可以弥补教师不能亲临教育现场的不足,可以多角度、多次观察,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有利于整合全面分析。通常是家长提供录像,老师和家长共同分析的过程,既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和家庭教育环境、教育行为的了解。

7、送教上门 是针对小区内0-3岁婴幼儿居住相对分散的状况,对婴幼儿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其接受早期教育。

8、教育现场交流指导:
“现场”,可以是幼儿园,也可以是家庭;
“教育”既可以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也可以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以及老师对家长的指导不难理解,需要解释的是家长对老师的指导。由于家长比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更多,更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因此,家长可能帮助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作解读。

9、教育教学活动:
指直接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0-3岁儿童的教育活动一般是以有家长陪伴的亲子活动的形式进行的。由于0-3岁儿童的教育没有明确规定纳入幼儿园教育的体系中,因此,这种亲子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半日制亲子班、周末亲子班、主题亲子游戏活动等形式。这种亲子活动同时也有着潜移默化影响家长的作用。

10、参观观摩 指幼儿园组织一些活动,向家长、社区居民开放,邀请他们前来观摩,或与一起合作外出参观等。如教学活动开放日,幼儿亲子运动会等。

除了以上10种家园合作方式外,还有一些(例如:家长座谈会、讲座等)方法也适用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教育。

三、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活动案例一:让满满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活动背景:小满最近总是把小朋友扑到,妈妈告诉小满不要去扑小朋友,可是小满好像听不懂,看见小朋友还是会奔过去,以致小朋友的家长一看见他就赶紧把孩子带走。妈妈觉得很难为情,有时看到其他小朋友家长在一起聊天,很想加入进去,又怕小满惹人厌,只好带小满在远处玩,不好意思过去。妈妈感到很孤单,同时感到小满也很孤单。

活动目的:解决家长困惑,帮助家长学会了解、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活动方法:录像分析法 活动过程:
老师建议妈妈把小满扑倒小朋友的过程录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录像中,老师发现与同龄的孩子(一岁两个月)相比,小满个子比较高,也比较胖,走路较早,但走得还不是很稳。小满每次看见小朋友都很高兴地奔过去,很友好,没有攻击的意思。老师与家长根据满满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分析:满满会走之后活动的空间大了,交往的自主性增强,尤其对小朋友有天然的好感,所以看到小朋友就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是由于动作发展不够协调,走路不稳,难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再加上自身又高又胖,所以容易把小朋友扑倒。

解决建议:建议家长要看到孩子发展和交往的需要,不要因为会碰倒小朋友而限制小满的交往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家长的心理感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妈妈不限制小满,其他家长也会躲着小满,小满的交往需求同样不能得到满足,还容易形成自己不受欢迎的印象。建议家长支持鼓励小满去抱小朋友,同时家长要站在小朋友的身后用身体支撑小朋友,以免被小满扑倒,并用语言对小朋友说“ 小满喜欢你,想抱抱你好吗?”一方面可以教小满学会用语言表达,另一方面是向小朋友和家长表达友好的信息。在保证小朋友不摔倒的前提下,满足小满的交往需求,使小满成为受人欢迎的友好的小朋友。

这个案例采用了录像分析法,在自然的状态下有利于获得直观、真实的资料,有利于客观地分析。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扑人”行为背后的交往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根据小满“又高又胖,动作发展不协调”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不仅帮助家长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还向家长详细地介绍孩子的年龄特点,帮助家长学习如何透过现象分析问题。

活动案例二:争抢玩具怎么办 活动背景:在幼儿园老师与社区散居儿童家长见面会上,贝贝(1岁7个月)的妈妈向老师反映,贝贝在小区里玩时总是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妈妈“怎么说都不听,怎样管都不见效”。先后用“好孩子不能抢别人玩具”的大道理开导过贝贝、教过贝贝用“借我玩玩行吗”的语言与小朋友协商、示范过“我们换着玩行吗”的交往策略,效果都不好。虽然贝贝知道不能抢玩具的道理,尝试过用协商和交换的方法,但当遭到拒绝后还是会去争抢。

活动目的:帮助贝贝妈妈了解贝贝的年龄特点和适宜的教育方法,解决贝贝妈妈的育儿困惑。

活动方法:现场指导法 活动过程:
1、观察贝贝游戏情况和妈妈的教育策略。

贝贝看到丁丁(比贝贝小一些)在玩小汽车,跑过去伸手就拿,丁丁哭了。贝贝妈妈赶紧跑过去,抢下小汽车还给丁丁,对贝贝说“不许抢小朋友的东西”。贝贝还想要,妈妈拽着贝贝走了,贝贝也哭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别的玩具给贝贝,贝贝不哭了。可过了一会看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又走过去,从小朋友的手里拿。两个小朋友都不撒手,一起叫喊着。妈妈过去对贝贝说“你不是有玩具吗,撒手”。贝贝仍然不松手。妈妈又说:要不和小朋友商量一下,拿你的玩具换着玩吧。贝贝把自己的玩具扔在地上说着“换着玩”。可是那个小朋友仍然紧握着玩具不放。妈妈没办法只好又一次,强拽着贝贝离开。

2、分析问题 首先,贝贝以及与贝贝同龄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萌发,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应该责怪,而应该理解和积极的疏导;

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独立游戏阶段,还不会同伴间的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所以不可能一起玩、轮流玩。

第三,这一年龄的幼儿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想做什么会直接用动作表现出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且获得玩具的欲望远比大道理更能左右孩子,当两者交锋时,后者必然甘拜下风,抢玩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放任孩子这样争抢,一来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且会破坏友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有不好的交往情绪体验。

3、解决问题 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入手,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建议贝贝妈妈带贝贝出去玩时,多带一些玩具,到了广场上都拿出来摆在地上玩。用玩具吸引小朋友,转移对自己玩具的注意力。

4、教育效果:丰富的玩具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禁不住想要玩一玩,要玩新玩具,就得解放双手放下原来的玩具。这样,贝贝在其他小朋友专心玩自己玩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玩到了别人的玩具。整个过程没有争抢、没有交易,愉快而自然。贝贝不仅玩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得到了一个和谐、友谊的交往环境。

5、与贝贝妈妈分析、总结

当感觉孩子不配合的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要和孩子“较劲”,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向书本、向老师寻求帮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策略以找到更适宜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老师现场观察指导有助于获取第一手资料,能更真实、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针对贝贝妈妈的教育措施不适宜问题,重点与贝贝妈妈分析贝贝的年龄特点,帮助贝贝妈妈关注该年龄特点下的教育方法。

总之,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二是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三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复习计划
下一篇:幼儿园校本培训总结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