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关联性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浅谈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

 内容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建立在社会事件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源白生活, 因此在开展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时,要充分的考虑其余社会所存在的关联性,根据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品德:培养:社会:生活: 引言: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与培养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那就是单纯的语言引导或是课堂道德教育培养都不能够达到实际的效果。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曾经强调过“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教育方法,而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也将针对于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及如何通过生活实践来实现教育目的展开论述,下面是笔者对于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存在的必然联系 (一)教育的本质源自生活 这几年,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总是强调生活教育原则,那就是通过社会现象、生活经验让学生们去明白思想道德的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品德培养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教师通过教自让学生去明白真正的道理,然后运用在生活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生活教育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我们想要真正做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工作,就首先要与社会实践结合在-起,以此达到教育日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考察与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教育与社会实践是存在很大共性的,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阶段,因此对于社会的了郁还处初级阶段,然后不断的进步与学习后,学生自身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因此在道德教育的最初阶段,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社会实践的展开就是协助教师完成思想道德任务,让小学生品德得到升华,懂得认清真正的是非观,运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去看待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有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首先判断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这样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如何将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社会内容 笔者所提出的社会内容,不是只是复杂的社会阅历,而是一种生活教育法, 常规而言,我们在引导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总是喜欢的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没有通过常理和生活事件去引导,因此笔者认为想要加快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需要融入生活知识,去主动教育学生,如通过一- 些社会事件当中告诉学生遵纪

 守法的意义,通过一些慈孝的故事引导学生孝道的重要。或是让学生主动 去寻找生活当中的”间,然后老师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生活教育法,它不是单纯的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怎样的听话或者照做,而是通过生活经验去体会人生,通过学生自己的判断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去更好的学会成长。因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当以生活经验为教学方向。在思想道德的教育中老师不仅仅要深入教材也要主动去搜集一些与教育有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丰富课堂,真正的让教育充 满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教育的关键在于丰富知识,通过知识宝库来引导学生。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实现思想教育目的 近几年,我们不难看出课外实践活动对品德教育的关键性。在一些小学中,不少学校运用课外或是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参 加社会实践类活动,有些活动是去敬老院孝敬老人,有些活动是以环保为主题带领学生参加。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与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看到孤寡老人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真正的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在参加一些环保类活动时,老师可 以教导学生节省资源,因为节约才是真正的中华品德。因此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的融入才是教育的根本,小学品德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从生活与社会当中得到启发,让孩子们在课外活动或是其

 他互动当中找到生存的道理,这样才符合教学的真正意义。如今不少小学孩子父母的教育模式很现代,但是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在个性方面的自我意识都很强,因此在- -些思想的引导中,简单的谈话 很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有助于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辛苦与不易,这样换来的教学效果远远比简单的说教有容易的多,或者说言传身教的意义就在于不仅仅要用语言教学,同样也要学生明白实践探索中的道理,从生活中学会正确的道理。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长大了》一课后,我布置了课后延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 帮自己的父母做一天家务活并要求父母为其打分。于是,学生们选择了双休日的一天,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午及傍晚的饭菜准备,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了一天的家,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学生们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心中滋生蔓延,从而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心灵的体验。

 (三)从社会影响中警隔品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下社会当中,我们不难发下许多与小学生有关的事情,有些是现代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娇生惯养、过度纵容等。也有一些社会事件,如小学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者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等,其实小学阶段发生的事情不能够仅从校

 园的角度去思考,因为教有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如今的社会也发生了不少与小学生有关的事件,或者说社会的发展与时事也在影响着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面对这方面,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拥有智慧的判断力,比如我们在课堂当中总是告知学生要遵纪守法,可是遵纪守法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尚浅,这就需要老师的明确指引,因此在面对这方面老师可以从一些社会事件出发,通过对一些事情的讲述,去让学生明白遵紀守法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缺乏实践带动作用。因此我认为品德与社 会的结合,其实就是通过社会事件去展开思想教育,让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带动学生思想方面的发展,也能够寓教于学,真正的让学生懂得好品质的重要意义。

 结语:总的来说,小学品德培养与社会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学生未来的发展就是出于社会环境当中,想要树立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就要从方方面面展开教育,教育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源泉。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了一种有机的联系,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健康、更道德、更美好的生活。这样的课后实践活动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新 课标中也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趣,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于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则为品

 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体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灵动与生机。而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面对人生的抉择处于最正确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陈忠川,陈佳良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40) [2]黄雅芳.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谈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1) [3]袁秀花,刘晓玲.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D]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4]史航.提升品德课教师专业素质国]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3(04) [5]何碧玉.挖拥人文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品德形成[].考试周刊.2015(01)

推荐访问:关联性 社会实践 浅谈
上一篇:从自走向自为——校长课程领导策略
下一篇:文明校园建设校长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