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渗透德育教案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 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 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 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 消失是近3 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以 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 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的德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 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根据 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也力求突出德育要求。在教这课时, 我着重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 了解作者描绘的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3、 了解文中告诉我们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 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描绘了罗布泊今昔怎样的情景。

 2、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 课文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耳贵的力量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速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西北地区地图导入。

 (设计目的: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图,展示地图目的在于 唤起学生的情感,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从而引 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 检查预习

 1、 认识罗布泊2、文体特点3、生字词注音

 三、 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再 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过去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

 罗布泊为什么消逝了?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有个方向,更有效率地把握课文内容,同 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学生以小组成员自主交流讨论并派出代表回答问题的 形式,探究提出的四个问题。

 探究问题(1) (2):是让学生明确今日与昔日罗布泊景象的 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罗布泊遭受到的破坏。

 探究问题(3),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罗布泊的消逝是因为 人为的破坏还是自然灾害?

 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由浅入深的让学生明确罗布泊的消逝 是因为人为的破坏。在这基础上归纳罗布泊消逝的三个原因:1、 人为改变河道2、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3、“四盲”吸水河抽干。

 接着播放青海湖和月牙泉大有干涸之势的图片,让学生更进 一步感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引起的后果,激发学生感受生态环 境的忧患意识。

 设计问题(4)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四、合作探究

 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并总结教训。从而突破重难点。

 1、让学生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

 2、 教师提问:就是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自然资 源被无节制的使用,照这样发展下去,必定有许多自然环境会遭 到破坏。针对这个内容,我们应该克服怎样的一个问题呢?用一 个词来概括。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任何开发应克服一 个问题,那就是“盲目性”。

 3、 通过多媒体播放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了解罗布泊、 塔里木河的地理位置。

 目的:引导学生明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人 为的盲目开发把塔里木河上游的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变得干 涸,造成罗布泊的干涸,周边的环境也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4、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盲目”一词的深刻含义并总结教训。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 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 不懂生态平衡。并总结一个教训:人们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 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议。由 此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 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五、 小结

 欣赏歌曲《月牙泉》以强烈的号召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达 成本课的德育目标。一一“树立环保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六、 布置作业

 写3句以上的文明标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关爱身边的环

 境。

 此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练习搜集整 理有用信息,培养忧患意识,从我做起,切实行动。

 教学反思: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 声,莫深乎义。”这说明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 融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理解文 学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之后,教师应以富有情感的生动语言,再 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境。使师生双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说明:这节课大致思路主要是课堂大量展示、解说罗布泊古 今对照图片,让学生感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惠州市第七中学

 2013-12-12

推荐访问: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罗布泊 德育 教案
上一篇: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下一篇:垃圾清理合同:装修垃圾清理协议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