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及对策建议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13 点击:

  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及对策建议

 摘 要: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经营体制的深化和经营战略的转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城经济在发展中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制约日益显现,其资金供求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金融和企业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标本兼治,才能使县域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6―0159―02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业三部分。近年来,金融业为其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下等矛盾和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金融业继续增贷的软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经营体制的深化和经营战略的转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经济在发展中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制约日益显现,综合体现就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这一矛盾不解决,县域经济很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县域经济资金供求中存在的矛盾

  

  矛盾一:资金需求刚性与资金外流的矛盾

  近年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城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之路等对资金的需求刚性不断增强。但资金外流的趋势却有增无减,使金融支持力不从心。表现在: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新增转存款利率调整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巨大的利差,诱使邮政储蓄加大揽储力度,而且由于其业务单一、力量集中,揽储优势更为明显,给商业银行尤其是信用社吸收存款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各商业银行贷款管遍实行扁平式管理,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大储蓄,资金大部分上存,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与县域经济资金需求刚性增长相矛盾.

  矛盾二: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供应渠道狭窄、萎缩的矛盾

  近年来,县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融资渠道却没什么变化,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同时缺少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债券、股票融资对县域企业来说遥不可及,金融信贷支持仍然是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而萎靡不振。但近几年来,受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县域经济环境不景气、金融机构低效运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主渠道作用逐渐弱化,信贷萎缩问题严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矛盾三:商业银行在县域地区经营阵地收缩、贷款权限上收与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并对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可见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在县域地区,原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商业银行却普遍收缩了在县域地区的经营阵地,机构撤并较多。再加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策略普遍实行扁平化管理,纷纷采取经营管理权上收、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金全国统一调度等措施,致使中小企业在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中小银行发展乏力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求贷无门,在县域地区出现了金融支持的盲点。

  矛盾四: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强化与政府、社会对企业贷款管理的软约束机制的矛盾

  目前,各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全面强化了信贷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就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做了明确规定。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降温、贷款投向把握不准、资金安全无保障的情况下,信贷人员较多地表现出慎贷的心理。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政府和社会对企业贷款的使用和本息的归还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管理职责不明确,奖惩措施未落实,《破产法》执行不严格,债权胜诉执行中政府干预执行难,往往是胜了官司输了钱,法律“白条”现象严重,金融机构为保全债权而采取的依法收贷效果不佳。再加之贷款运用得好坏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约束差等,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企业贷款使用不按规定用途或拖欠本息不还的现象,使银行贷款风险防不胜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信贷人员的工作压力,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金融和企业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标本兼治。金融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着力研究和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首先,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不搞一刀切,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对乡镇企业和下岗职工开办的小型企业、工商业户的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立足本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及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量,优化贷款增量。三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四是针对邮政储蓄大量分流农村资金的现状,建议以再贷款的形式把县域邮政储蓄的转存款按各县所需资金情况贷给各县(市)联社,由联社统一调度在本地区使用。或者适当撤销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五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二、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组织资金来源,有效缓解金融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一是各金融部门自身要努力组织存款,加大清非工作力度,增加可用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上级金融部门,减少对下级行资金的集中上划,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决定权,既要强化“一级法人”经营体制,又要使基层金融机构能在授权前提下做出灵活反应,建立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机制。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支农的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实现银企“双赢”。四是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群众知晓民间借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抵制民间借贷,明确指出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消除借款方谋取高收益的动机。通过规范引导,使农民更加相信金融部门,增强储蓄自觉性,把“体外循环”的资金纳入到“体内循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督促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减缓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紧张问题。

  

  三、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治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重塑社会信用基础。要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银企关系,改变以往在处理银企关系时单纯从地方企业和局部利益出发的做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企业转制、重组、破产行为,对不能落实金融机构债务的企业改制不予审批,对已审批而未落实的要纠正。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自主性和司法部门办案的独立性,公正执法,维护金融债权。三是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信贷中介服务,建立运转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其贷款难问题。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

  

  由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定期组织企业主管部门及重点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参加的银政企对接会,开辟银企协作的平台。尽快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信贷投入不足的梗塞,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编辑/杨永波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对策 矛盾 资金
上一篇:浦发银行发展战略
下一篇:大学生反腐倡廉3000字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