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中的运用 对冠心病患者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19-04-29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81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知行为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入院48h内、入院后1周、2周、4周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观察组中焦虑和抑郁的病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员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较好地减轻冠心病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程度。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40-0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患病后反复发作的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等躯体症状常常会使患者心理失衡,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症状。此外,入院后错综复杂的治疗护理、陌生的病房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都会加重病人的焦虑状态[1]。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康复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结合行为训练,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功能[3-4]。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就使得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中运用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现就对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中运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1例。纳入标准:按照199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严重脑血管合并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将81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数字,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41例,偶数为对照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21例,心律失常6例(心房颤动4例,I 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绞痛22例,心律失常5例(心房颤动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比较差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经济来源、居住地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焦虑抑郁评估 入院24h内,分别对2组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SAS)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心理护理,同时分别对入院后1周、2周、4周的2组患者进行SDS,SAS评分。
  1.2.2 心理支持措施 对照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认知行为疗法制订一整套的心理支持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与患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帮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2)放松训练:采用口头指导的方法,让患者按研究人员的指导语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尽量解除患者心理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
  1.2.3 观察指标及工具 主要包括:1)自制量表:即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经济来源和居住地区。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SAS、SD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1-4级评分, 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总分越高,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高[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焦虑、抑郁程度采用t检验。
  2 结果 1)负性情绪检出率:81例病人入院时均存在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为100%,其中焦虑68例(83.95%),抑郁72例(88.89%),焦虑抑郁兼有57例(70.37% ),两组病人焦虑、抑郁人数比较及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P>0.05)。2)通过心理护理后,将入院后同时间段的两组病人中焦虑、抑郁人数及SAS、SD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同时,由此可知,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中焦虑和抑郁的病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员焦虑和抑郁程度也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
  表1 认知行为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人数比较
  表2 认知行为干预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预后。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不合理成分,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信念,摆脱消极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以消除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常用方法包括松弛训练、示范法、行为阻断等[6]。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制订出的一整套心理支持措施,使病人对疾病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消除由于无知而导致的焦虑抑郁和悲观感,并利用让病人听音乐、和成功病人交流等,淡化病人角色,使病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同时,病人心理应激的减轻能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躯体健康也恢复得更快。研究表明,依据认知行为疗法所制订的心理支持措施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后, 焦虑、抑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8]。
  参考文献
  [1] 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96-97.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3] 吴雪,冯美丽,娄凤兰.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69-71.
  [4] 陈维萍,童建冲,屠萌君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8):2214-2215.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6] 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8-133.
  [7] 王秀霞.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7):1751-1752.
  [8] 赵春艳.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33.

推荐访问:冠心病 干预 焦虑 认知
上一篇:腹部外科腹腔引流管放置的探讨 腹腔引流管放置位置
下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pt [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