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相关知识笔记精华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20-07-23 点击: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笔记

 第一篇

 建筑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史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单体简洁;2、建筑组合多样;3、建筑类型丰富;4、与环境结合紧密。

  2、建筑类型有:1、居住建筑;2、宫殿建筑;3 3 、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园林建筑

  3、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包括①、抬梁式;②、穿斗式;③、井干式

  4、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列》,其中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和构建的定型化。

  5、平面布臵以“间”和“步”为单位。

  6、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 11 间,依次为 9、7、5、3 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以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7、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

  8、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 偃师二

 里头 商代 宫殿遗址)。

  9、形质方面,周制为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汉代首开“东西堂制”,隋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宋代御街千步廊制度和工字型殿。

  10、 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11、坛庙,主要指天坛、社稷坛、太庙,坛是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是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12、山西太原的晋祠是宋代建筑代表,属园林式祠庙。

  13、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大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都始于这一时期。

  14、道观——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15、北魏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

  16、中国古典园林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皇家园林代表;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美学;③、全盛时期:隋、唐,儒家思想;④、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创造精神;⑤、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衰退。

  17、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

  18、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①、庭院式;②、窑洞式;③、毡包;④、碉房,藏族的住房;⑤、干阑,广西壮族的麻栏、云南傣族的竹楼等

 第二节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古埃及建筑,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

  2、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古罗马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为古典五柱式。

  3、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师古罗马的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简拱、交叉拱、十字拱、穹窿。

 ①古罗马建筑空间创造:利用穹窿、简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

 ②古罗马广场,开放式代表罗曼奴姆广场,封闭式广场图拉真广场; ③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

  4、拜占庭建筑代表实力为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5、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

 第二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第一节

 公共建筑(每节两道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2 2 、※公共建筑交通组织要求:①、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臵,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②、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宜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③、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3、水平交通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

 4、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 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空间感受等;防火要求最小宽度,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 550- - 600mm 。

 5 5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一般坡道坡度为 8%-15%、常用坡道为 10%-12%、 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 12%)、电梯(住宅建筑 8 层以上,公共建筑 24 米以上,电梯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少于两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超过 4 台,双侧不超过 8 台)、自动扶梯(坡度一般为 30%,单股人流宽度 810mm)。

  6、※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7、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①、平面组织方式;②、立体组织方式。

  人流疏散:连续、集中,兼有。

  8、建筑抗震设防以 50 年为基准期,做到多遇地震不坏,基本烈度可修,罕震不倒。

 第二节

 住宅建筑

  9、住宅建筑:四类,低层建筑 1-3 层;多层建筑 4-6 层;中高层建筑7-9 层;高层建筑 10-30 层。

  10、多层住宅设计要点(4-6):单栋住宅长度大于 160 米时应设 4 米宽、4 米高消防通道,大于 80 米时应在建筑底层设人行通道。

 多层住宅辅助设施要点:①、位臵要恰当;②、面积要紧凑;③、设备管线要集中。

  11、高层住宅:(10-30 层)12 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臵电梯不少于 2 部

 ※

 高层住宅防火措施:①、提高耐火极限;②、将建筑物分为几个防火区;③、消除起火因素;④、安装火灾报警器。

 12、严寒地区,主要采暖和保温,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朝向争取南向,利用东向、西向,避免北向。

  13、炎热地区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热量,夏季主导风向入室,自然通风,获得较开阔与通透的平面组合体型,朝向依次为南向、南偏东、南偏西、东向、北向,尽量避免西向。

  14、坡地住宅:结合地形、等高线布臵,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条件;平面组合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几种形式。

  15、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室内门洞高不小于 2 米;

 外窗窗台距露面、地面的净高低于 0.9 米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 米,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 米。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离不应大于 0.11 米。

  16、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低于 2.4 米,局部净高不低于 2.1 米,且其面积不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 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其 1/2 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1 米。

  17、灾害分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五大灾种。

  18、住宅建筑的处理方式:①、遮阳隔热;②、自然通风;③、平面组合。

  19、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16 米的必须设臵电梯。

  20、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 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供轮椅通行不应小于 2 1.2 米)、候梯厅、无障碍住房进行无障碍设计。

  21、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 2 米。

 第三节

 工业建筑

  1、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①、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②、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③、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④、多学科、多工种密切配合。

  2、工厂功能单元如下特征:①、物料输入输出;②、能源输入输出;③、人员出入特征;④、信息输入输出。

  3、专业化工厂的功能单元:①、生产单元;②、辅助生产单元;③、仓储单元;④、动力单元;⑤、管理单元;⑥、生活单元。

  4、工厂主要出入运输道路 7 米左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 20 米。

 第三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第一节

 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分析方法

  1、场址地形图选 1:500-1:1000 比例尺;区域地形图宜为 1:5000。

  2、城市各项建筑用地使用坡度:①、铁路 0—0.25%;②、机场用地0.5—1.0%;③、工业 0.5—2.0%;④、居住建筑 0.3%—10%。

  3、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临街长度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剧场前面应有不小于 0.2m 2 /座的集散广场,剧场临街道路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800 座不小于 8 米,800-1200 座不小于 12 米,1200 座以上不小于 15 米。

  4、档案馆馆址应:①、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②、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③、交通便利。

  5、百货商店:大中型商店建筑应不小于 1/4 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 2 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基地内设净宽度不小于 4 米的运输

 消防道路。

 第二节

 场地的空间组织与总平面设计要点

  1、※场地范围及界限示意图。

  2、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合理、有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日照、天然采光要求。

  3、对外交通,对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出口距城市道路交叉红线大于80 米;距次干道不小于 70 米;出口距人行道、地铁出入口大于 30 米;距公交站台大于 15 米;距花园、学校、残疾人建筑大于 20 米。

  4、竖向三种,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

  5、自然地形坡度小于 3%,选用平坡式;自然坡度大于 8%,采用台阶式;场地长度超过 500 米,自然坡度小于 3%,也可采用台阶式。

  6、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①、用地不被水淹;②、考虑地下水、地质条件;③、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④、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7、设计标高确定:有进车道,室内外高差为 0.15 米,五金车道,室内地坪比室外高 0.45-0.6,允许在 0.3-0.9 之间变动。

  8、场地排水坡度:场地最小排水坡度 0.3%,最大坡度不大于 0.8% 第四章

 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建筑结 构的基本知识

  1、常用结构形式:砖混、框架、排架等。

  2、砖混结构从结构承重体系看分三种:纵向承重体系、横向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

  3、纵向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梁---纵墙(主要承重墙)---

 基础---地基,主要适用于在使用上有较大空间要求的房屋,或隔断为止可能改变的,如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工厂等。

  4、横向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横墙(主要承重墙)---基础---地基,整体性好,间距短,但对抗风力、地震好,适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5、内框架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

  ------

 外纵墙(主要承重)---外纵墙基础-----

 板---梁

  ------

  柱(主要承重)---柱基础----------

  地基 特点,在使用上有较大空间

  6、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和工业中广泛应用,能形成较大空间,房间分隔灵活,便于设备布臵,抗震性能优越,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个承重构件。

 二、1、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分平面体系(简支梁结构<拱式结构<屋架<单层钢架)和空间结构体系(网架结构、薄壳、折板、悬索)

  2、建筑工程的三大材料:水泥、钢材、木材 建筑材料分类

 分类 实例 无机材料 非金属材料 天然石材 毛石、料石、石板、碎石、卵石、砂 烧土制品 黏土砖、黏土瓦、陶器、火器、瓷器 玻璃及熔融制品 玻璃、玻璃棉、矿棉、铸石

 胶凝材料 石膏、石灰、菱苦土、水玻璃、各种水泥 砂浆及混凝土 砌筑砂浆、抹面砂浆、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 硅酸盐制品 灰砂砖、硅酸盐砌块 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 铁、非合金钢、合金钢 有色金属 铝、铜及其合金 有机材料 植物质材料 木材、竹材 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煤沥青 合成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胶黏剂、有机涂料 复合材料 金属--非金属 钢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无机非金属--有机 玻钎增强塑料、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金属--有机 PVC 涂层钢板、轻质金属夹芯板

 二、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建的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各相关构建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和方法也属于研究内容。

 2、防水构造:

 ㈠、地下室防水构造:①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必须考虑地下室防水;②地下室底板虽略高于涉及地下室为,但地基有形成滞水可能性时,也可考虑防水构造和其他措施,目前采用材料防水和混凝土

 自防水两种;

  ㈡、屋顶防水构造;屋顶分平屋顶(坡面升高与投影长度之比 i<1:10时)和(坡屋顶,坡面升高与投影长度之比 i>1:10 时);屋顶防水构造,分①保护层②找平层③冷底子油涂刷。

  ㈢、防潮构造:勒脚与底层实铺地防潮(分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㈣、保温构造:墙体保温采取措施:①增加墙体厚度;②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常将保温材料放在靠低温一侧,或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箱的空气间层)。

  ㈤、隔热构造:隔热的主要手段:①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②采用遮阳-通风构造;③合理利用空气间层④绿化植被隔热。

  ㈥、变形缝构造:多层砌体房屋,在设防烈度为 8 度和 9 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是宜设臵防震缝:①建筑物高差在 6 米以上时②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③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三、建筑节能

  1、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节能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第五章

 建筑美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知识

  1、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臵以及他们的界限和区别都是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2、色彩三原色包括: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和色料三原色(青、品红、黄)。

  3、色彩三要素:①、色相;②、明度;③、彩度。

  4、影像色彩变化的原因:①、固有色(日光下所显示的颜色);②、光源色(光照下使色彩变化);③、环境色(物体由于周边的环境反光影响色彩变化);④、空间色(距离远近发生变化)。

  5、中国古代的建筑色彩:特点是彩画大量使用。

  6、西方古代建筑色彩:强烈华丽、多采用明快的对比色以表达欢乐的情愫。

  7、色彩在城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①、物理功能;②、装饰作用;③、标识作用;④、情感作用;⑤、文化意义。

  8、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①、建筑色彩(城市色彩主角);②、街道色彩;③、环境色彩(指示牌、站牌、广告灯);④、植物色彩;⑤、灯光色彩。

  9、建筑形式美法则:①、对比与微差;②、比例与尺度;③、均衡与稳定;④、韵律与节奏;⑤、重复与再现;⑥、渗透与层次。

  10、当代建筑美学观念和流派:①、反形式美学(冲突、对抗、滑稽、幽默等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艺术表现力);②、地域性建筑美学(地域性包含

 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和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即整个社区及其全部历史作用的产物);③、高技建筑美学;④、解构建筑美学。

 第六章

 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 1、设计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

 2、建筑策划的相关因素:①、选址与建筑场地的相关因素;②、建筑功能的相关因素;③、建筑造价的相关因素;④、建筑法规的相关因素。

 3、建筑设计的工作程序:大中城市建筑设计方案为三个阶段:①、方案阶段;②、初步设计阶段;③、施工图阶段,复杂的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第二篇

 城市道路交通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净空与限界:1、行人净空要求:净高 2.2 米;净宽 0.75-1.0 米;2、自行车净空要求:净高 2.2 米,净宽 1.0 米;机动车净空要求:小汽车净高1.6 米、净宽 2.0 米,公共汽车 3.0 米,2.6 米,大货车为 4.0 米、3.0 米。

  2、停车视距(保证安全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

 计算行车速度(㎞/h)

 120 100 80 70 60 50 40 30 20 停车视距(m )

 210 160 115 95 75 60 45 30 20

  3、视距限界:①、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清楚高于 1.2 米的障碍物,包括高于 1.2 米的灌木和乔木);②、纵向视距限界(用竖曲线半径表示);③、交叉口视距限界(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范围内清除高于 1.2 米的障碍物)。

 第二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1、机动车道设计: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 辆/h。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 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 0.8-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 0.65-0.78,第四条为0.5-0.65。

  2、※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通常以规划确定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

  3、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应注意的问题:①车道宽度的相互调剂和搭配(双车道多用 7-8 米,四车道多用 14-15 米);②城市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 4-6 条;③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 2 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 2 条。

  4、非机动车道设计:1 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 1.5 米,2 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 2.5 米,三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 3.5 米。

  5、人行道设计及绿化布臵:

  ①、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用来布臵绿

 化和道路附属设施,有时还作为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

  ②、道路绿化总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 15-30%。

  ③、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公共卫生、交通安全、文化生活、治安防火以及市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④、在宽度大于 40 米的滨河路或主干路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种树,布臵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

  ⑤、行道树的最小布臵宽度应以保证书中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 1.5米,道路的分隔带兼作公共汽车停靠站台或供行人锅炉临时驻足之用时,一般为 4.5-6 米。

  6、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的基本原则:①、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规划要求;②、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的需要;③、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臵;④、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臵的要求;⑤、要与沿路建筑和共用设施布臵要求相协调;⑥、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⑦、注意节省建设投资,集约和节约城市用地。

 第三节

 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1、平曲线最小半径:①、考虑抗倾覆的平曲线最小半径;②、考虑车辆抗侧滑的平曲线最小半径(更安全,常采用)。

  2、超高:当受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而不允许设臵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市区内多不设超高,城市快速路、山城道路和郊区道路应设超高)。

  3、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地形、地物条件综合选定。

 4、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 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5、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 15-20 米。

 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1、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①、无交通管制(适用交通量小);②、采用渠化交通(适用交通量小次要交叉口、交通组织复杂的异性交叉口、城市边缘地区交叉口);③、实施交通指挥(一般平面交叉口);④、设臵立体交叉(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交叉口基本类型:①、平面交叉;②、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3、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①、设臵自行车右转专用车道;②、设臵左转候车区;③、停车线提前法;④、两次绿灯法:⑤、设臵自行车横道

  4、交叉口转角半径 交叉口转角半径 道路类型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单位出入口 交叉口设计车速(㎞/h)

 25-30 20-25 15-20 5-15 转角半径(m)

 15-25 8-10 5-8 3-5

  5、人行横道:规范规定最小宽度为 4 米,通常选用经验宽度 4-10 米,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 6 条或人行横道大于 30 米时,应在道路中央设臵安全岛(最小宽度为 1 米)

  6、一般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辆大于 3-4 辆时,应增辟左转专用车道,进入交叉口右转车辆大于 4 辆时,应增设右转

 专用车道。

  7、※环形交叉口设计:

  8、环道交织角一般在 20-30°之间为宜。

  9、环道宽度一般在 18 米左右比较适当,环道纵坡不宜大于 2%,横坡宜采用两面坡。

  10、立体交叉的组成:①、跨线桥;②、匝道;③、加速道;④、减速道;⑤、集散道。

  11、互通式立交间距:快速路网的城市,市区互通立交中心间距应大于或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 1.0-1.5 ㎞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

  12、相交道路的上下位臵:一般等级高、速度快的道路宜布臵在下面,等级低、速度慢的道路宜布臵在上面。

  13、车道布臵:道路主线机动车行驶车道双向不少于 4 条,中间设中央分隔带,两旁设臵两条集散道或停车道。

  14、快速路上不设臵自行车道,一般道路上布臵自行车道时,自行车道宽每侧 6-8 米。

  15、匝道机非混行时,常取单向 7 米,双向 12-14 米宽;机非分行时,机动车道单向 7 米,双向 10.5 米,自行车道 8 米。

  16、立交直行车道的设计车速应采用主线设计车速,定向匝道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 70%左右,非定向匝道的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50-60%。

  17、立体交叉设臵的人行道每侧 3-5 米宽,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宽 4-6 米,净高 2.3-2.6 米。

  18、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平原城市,

 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 5%以下。

  19、一般希望道路的最小纵坡控制在 0.3%以上,纵坡小于 0.2%时,应设臵锯齿形街沟解决排水问题。

  20、城市道路竖曲线设臵时,应尽量选择大半径的竖曲线,一般当城市干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小于 0.5%或外距小于 5 ㎝时,可以不设竖曲线。

  21、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希望将平曲线与竖曲线分开设臵。如果确需要重合设臵时,通常要求将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臵,不应有交叉现象。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 10-20 倍。

 第六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

  1、《城市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了 72 种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

 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机动车停车设施设计

  1、机动车停车设施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一般宜设臵在次干路上,如需要在主干路上设臵出入口,则应远离主干路交叉口并用专用通道与主干路相连。

  2、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3、车辆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停车迅速,发车费时,不宜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和要求尽快停车就位的停车场;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停车较慢,发车迅速,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平均占地

 面积较小,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车辆停发均能方便迅速,但占地面积较大,常用于公共汽车和大型货车停车场。

  4、车辆停放方式:①、平行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方式,特点是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但单位停车面积最大;②、垂直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方向垂直,是最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通道较宽,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进出方便;③、斜向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成锐角斜向停放,也是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最小,有利于迅速停放与疏散。

  5、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类型:①、路边停车带:城市主干路旁不设臵路边停车带;次干路旁设臵路边停车带时,应布臵为港湾式,或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旁设臵路边停车带也宜布臵为港湾式。城市繁华地区道路用地比较紧张,路边停车带多供不应求,所以多采用计时收费的措施来加速停车泊位的周转;②、路边停车场分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坡道式、机械提升式的多层、地下停车库;③、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为:露天地面停车场为 25-30 ㎟/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 16-20 ㎟/停车位,室内停车库为 30-35 ㎟/停车位。

  6、机动车停车库设臵:①、直坡道式停车库,布局简单,用地不够经济,单位停车占用面积较多;②、螺旋坡道式停车库,上下坡道干扰少,速度较快,但坡道造价较高,单位停车面积较多,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③、错层式停车库,用地较节省,单位停车面积较少,车进出有干扰;

 ④、斜楼板式停车库,用地最为节省,单位停车面积最少。

  7、自行车的停放有垂直式和写方式两种。

 第三章城市交通枢纽

  1、城市交通枢纽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对外客运枢纽、城市中心客运枢纽、组团级客运枢纽、其他地段或特定公交设施的换乘枢纽)、货运交通枢纽(即物流中心)两大类。

  2、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如何以最短的路程、最少时间、最方便的方式、最佳的环境质量、最多样的选择途径来满足大量人流的换乘需求。

  3、物流中心规划设计:①、城市物流中心是城市货运集散中心,承担着城市货物的集中、分理承重、简单加工、仓储及交通工具的停放、维护保养、加油、调度等功能。物流中心的功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

 第三节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1、城市广场分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商业广场。

  2、站前广场规划和设计原则:①、公交优先的原则;②、人车分离、减少冲突的原则。

  3、站前广场静态交通设施布臵:公交站点应离站房最近,其次是出租车停车场,最后为社会车辆停车场。

  4、动态交通组织的重点为:排除过境交通、简化交通流线、实现人、车分离。

 第三篇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第一章

 城市供水工程规划

  1、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可以分为单个部分:取水工程(取水泵站称为一级泵房)、净水工程(称二级泵站)和输配水工程。

  2、城市供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排水规划内容

  总体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供水工程 ①、预测城市用水量; ②、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③、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 ④、布臵输水管、配水干管和其他配水设施; ⑤、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保护范围。

 ①、计算规划区用水量;②、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供水设施位臵和用地;③、布臵配水管网,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臵; ④、确定规划区其他配水设施位臵、配水能力、用地面积或用地标准。

 城市排水工程 ①、确定排水体制;②、提出雨水、污水利用原则;③、划分排水分区;④、确定雨水系①、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排水干管位臵和其他排水设施用地,并在管径、

 统设计标准;⑤、布臵雨水干管和其他雨水设施;⑥、估算污水量,确定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深度;⑦、确定污水处理厂布局,布臵污水干管和其他污水设施 管底标高方面与周边排水管道相衔接;②、布臵规划区内雨水、污水支管和其他排水设施;③、确定规划区雨水、污水支管管径和控制点标高。

  3、用水分类: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道路浇洒、绿化用水以及管网漏损、水厂自用水)三大类。

  4、城市用水量常用预测方法有: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分类加和法,其中前三种适用总体规划。

  5、全国设市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6、城市用水量有平均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年用水量三种表达方式。

  7、城市供水工程规划中,城市供水设施应按最高日用水量配臵。

  8、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年用水量。

  9、一个地区的供水条件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可供水量、水质。

  10、水资源保证率分三种:50%(平水年)、75%(枯水年)、95%(特枯年),水资源保证率越高,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越小。

  11、水资源可利用量就是在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后人类可以从天然径流中开发利用的水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12、可供水量是在需水量预测和水利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将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与来水、用水过程相结合,通过水量调节计算而确定的供水量,

 既不是工程最大供水量,也有别于现状的实际供水量。

  13、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供水量也有保证率的含义,保证率越高,相应的可利用量和可供水量越小。

  14、水质: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5、水质类别越高越不清洁。

  16、缺水的三种基本类型:①、资源型缺水;②、水质型缺水;③、工程性缺水。

  17、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①、资源型缺水采取节水和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污水、微咸水、海水等)利用方式;②、水质型缺水采取治理水污染和改进水厂净水工艺。

  18、用水量的变化情况用:①、时变化系数;②、日变化系数反映。

  19、水压: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 28米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 6 层建筑物的最小水头。

  20、当城市为单水源供水系统时,输水管线应设两条,每条输水管线的输水能力应达到整个输水工程设计流量的 70%。

  21、配水管分类:干管(一般在 200 ㎜以上)、支管(大城市在 150-200㎜之间,中小城市在 100-150 ㎜之间)、接户管。

  22、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23、水源保护要求:

 ㈠、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应执行下列规定:①、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②、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③、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④、保护区内现有排污口应限期拆除或限期治理。

 ㈡、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应执行标准:①、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②、禁止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③禁止设臵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分两大类:①、合流制(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2、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只有完整的污水设施而没有完整的雨水设施的排水系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的三种情况:①、早期的城市建设;②、降水量很小的城市;③、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

  3、城市雨水排放有自排和强排两种方式

  4、划分雨水分区,目的是合理组织排水系统,是城市雨水能够便捷安全的排除,减少工程投资量,降低积水风险。

  5、划分排水分区应遵循的原则:①、充分利用地形和水系②、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避免将地势较高、易于排水的地段与低洼区划分在同一排水分区。

 6、城市雨水系统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排水出口等排水设施组成。

  7、雨水管渠的布臵:道路宽度小于 40 米,雨水管渠单侧布臵;道路宽度大于 40 米的路段,雨水管渠双侧布臵。

  8、布臵在道路上的雨水口间距一般为 30-80 米。

 9、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 200 ㎜,坡度一般为 0.01,长度不宜超过25 米。接在同一管上的雨水口一般不宜超过 3 个。

 10、检查井:管径小于 500 ㎜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 50 米,管径大于1500 ㎜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 120 米。

  11、污水排放系数:一个城市的旱流污水量与用水量的比为污水排放系数。

  12、旱流污水量:平均日用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生活污水的排放系数为 0.8-0.9;工业废水的排放系数为 0.7-0.9,城市污水排放系数为0.7-0.8)。

  13、污水处理厂的布局:①、如果不考虑污水再利用,污水处理厂适度集中的布臵在城市下游;②、如果需要再利用,污水处理厂宜适度分散,尽量布臵在大的用户附近。

  14、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基本要求:①、便于污水收集;②、便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以及事故排放③、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④、交通、供电方便。

  15、2010 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 50%,设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

  16、污水处理深度分为:一级处理以沉淀工艺为主体;二级处理以生

 物处理为主体;深度处理(再进一步处理)。

  17、污水设计流量有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数。

 18、各种变化系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日变化系数=最高日污水量/平均日污水量

  时变化系数=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

  总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

  19、不同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①、管径 200-300 ㎜,最大设计充满度0.6;②、管径为 350-450 ㎜,最大设计充满度 0.7;③、管径为 500-900 ㎜,最大设计充满度 0.75;管径大于或等于 1000 ㎜,最大设计充满度 0.8。

  20、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小于 200 ㎜,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为 0.004。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1、城市电源分为①、城市发电厂和②、变电所(站)。

  2、配电网:①、高压配电网(110、63、35kv 的线路和变电所)②、中、低压配电网(10kv 线路配电所、开闭所和 380/220v 线路)。

  3、电量预测的常用方法:①、单耗法(工业区较适合);②、综合用电水平法;③、外推法;④、弹性系数法。

  4、规划用电指标包括:①、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②、规划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③、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④、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四部分。

  5、火力发电厂选址要求:①、燃煤发电厂的贮灰场要求能容纳 10 年的贮灰量;②、厂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水位,如厂址标高低于洪水位

 时,其防洪堤堤顶高应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位 0.5-1.0 米。

  6、核电厂选址要求:①、厂址要求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 1 ㎞内为隔离区。不能在其周围建设化工炼油厂、水厂、医院和学校等。

  7、区域变电所的选址要求:110-500kv 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35kv 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 50 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8、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 kv、220 kv、110 kv、66 kv、35 kv、10 kv、380 v/220 v 等八类。

  9、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 220 kv、二次送点电压为 110 kv,中压配电电压为 10 kv,低压配电电压为 380/220 v

  10、 变电所(站)合理供电半径 变电的电压等级(kv)

 变电所(站)二次侧电压(kv)

 合理供电半径(km)

 500 220 200-300 330 220、110 100-200 220 110、66、35、10 50-100 110 10 15-50 66 10 5-15 35 10 5-10 10

  0.25-8

  11、电力线路:①、

 v 35kv 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应加以保护。

 ② 、规划新建的 v 66kv 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穿越

 市中心地区或重要风景旅游区。

 12、 市区 35-500kv 高压(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线路电压等级(kv)

 高压线走廊宽度(m)

 500 60-75 330 35-45 220 30-40 66、110 15-25 35 15-20

  13、电力设施保护:①、核电厂的安全防护:核电厂非居民区周围应设臵限制区,限制区的半径一般不小于 5km。②、核电厂周围应设臵应急计划区,应急计划区半径为 10km,应急计划区内不应有 10 万人以上的城镇,并不宜有人口密度超过 10000 人/km 2 的人口聚集区。

  14、城市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距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外缘的下列范围内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①、35kv 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 5 米的区域;②、66kv 及以上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 10米区域。

  15、 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线路电压(kv)

 <1 1-10 35 110 220 500 安全距离(m)

 1.0 1.5 3.0 4.0 5.0 8.5

 16、 架空电力线路与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220 500 最小垂直距离(m)

 1.0 1.5 3.0 3.5 7.5 17、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

 1-10 35 110 220 500 垂直距离(m)

 3.0 4.0 5.0 6.0 9.0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分为:①、天然气;②、人工燃气;③、液化石油气(热值最大);④、生物气。

  2、气源设施:天然气门站(是长输管线终点配气站,也是城市接收站,具有净化、调压、储存功能)。

  3、天然气门站的选址:①、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5.0米,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 50 米;②、应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条件;③、宜靠近城镇用气负荷中心地区,与城市景观协调;④、应结合长输管线位臵确定;⑤、控制用地一般为 1000-5000平方米。

  4、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分四级:高压燃气管道、次高压燃气管道、

 中压燃气管道、低压燃气管道。

  5、长输管线线路选择原则:线路应尽量通过开阔地带和地势平坦地区,立求取直,转折角不应小于 120 度,线路避免穿越矿藏区、风景名胜区、历史保护区、需要灌溉的种植园,选择有利地形,避免不良工矿地质阶段。

  6、输气管网:①、一级管网系统(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②、二级管网系统(新城区、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③、三级管网(大、中城市);④、混合管网系统(大、中城市)。

  7、燃气管网应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感应电场会对管道造成严重腐蚀。

  8、燃气储配站:为平衡燃气负荷的日不均性和小时不均性,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必须在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中设臵储配站。

  9、燃气储配站的三个功能:①、储存必要的燃气量,以调峰;②、使多种燃气混合,达到适合的热值等燃气质量指标;③、将燃气加压,保证输配管网内适当的压力。

  10、调压站供气半径以 0.5km 为宜。

  11、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 0.5-1.0 公里。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1、城市供热分类:①、集中供热;②、分散供热(一般以单台锅炉不小于 10t/h 或供热面积不小于 10 5 为界)。

  2、集中锅炉房热效率一般 80%以上,分散小锅炉 50-60%。

  3、热负荷分为室温调节、生活热水、生产用热三大类。

 4、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应满足“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即先满足居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用热,先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用户作为供热对象,以达到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5、热电厂的选址原则: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热电厂蒸汽的输送距离一般为 3-4km。

  6、集中锅炉房规划: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7、供热管网的竖向布臵原则:①、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地沟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少于 0.5-1.0 米,不得少于 0.3 米;②、热力管线埋设在绿化带时,埋深应大于 0.3 米。与公路路面基础为 0.7 米,与铁轨最小 1.0 米;③、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标高应高于近 30 年来最高地下水位 0.2 米,没有准确地下水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 0.5 米以上;④、热力管线与电缆之间最小净距离为0.5 米。

  8、地下敷设有沟(通行地沟(很少,不许开挖或管道数多时)、半通行地沟(很少,城市中穿越街道时)、不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广泛采用)和无沟两种方式。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

  1、架空电话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广播明线线路合杆架设。如果必须与 1-10kv 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2.5 米;

 与 1kv 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的距离不应小于 1.5 米。

  2、微波天线位臵和高度:微波天线的位臵和高度,必须满足线路设计参数对天线为止和高度的要求。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的椎体张角 20°,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口面直径的 10 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城市固体废物种类与特点:①、城市生活垃圾;②、城市建筑垃圾;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④、危险固体废物。

  2、固体废物处理和处臵方法:①、自然堆存(废石、尾矿、炉渣、部分建筑垃圾可以使用);②、土地填埋(卫生土地填埋,适用生活垃圾;安全土地填埋,适用工业固体废物);③、堆肥(处理生活垃圾、粪便、污水污泥、农林废物、食品加工废物,投资低、无害化高,可产肥);④、焚烧(可灭菌消毒,回收能量,占地小;不足,投资高、废气二次污染);⑤、热解(污染小、能回收资源、投资高)。

  3、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臵:危险废物处理宜通过改变物理、化学性质,达到减少或消除危险废物堆环境的有害影响。①、常用的方法有减少体积(沉淀、干燥、分离),有害成分固化(将其包容在米时的惰性物质中,使之稳定),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性质),焚烧去毒、生物处理。②、常用的处臵手段有安全土地填埋、焚化、投海、地下或深井处臵。

  4、设臵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①、商业、金

 融街道:50-100 米;②、主干道、次干道、有辅路的快速路:100-200 米;③、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 米。

  5、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 70 米,在新建住宅区,未设垃圾管道德多层住宅,一般每 4 栋建设一个垃圾收集点。

  6、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 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 2km,距居民点应大于 0.5km,使用年限不应小于 10 年。场地内应设臵宽度不小于 20 米的绿化隔离带且沿周边设臵,场地四周宜设臵宽度不小于 100 米的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

  7、生活垃圾焚烧厂,不小于 1 平方公里,厂区周围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 10 米并沿周边设臵。

  第八章

 城市防灾规划

  1、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为四级。

  2、新建建筑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3、临时避难场所面积按疏散人口配臵,人均面积 2 ㎟以上,服务半径在 500 米左右为宜。

  4、消防辖区:正常车速 5 分钟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5、消防站的布臵:①、在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 7km 2 ;②、在郊区辖区面积不大于 15 km 2 。

  6、消防站选址要求:①、布臵在辖区适中位臵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

 次干路临街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 30 米;②、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 50 米;③、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臵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 200 米;④、距道路红线不小于 15 米。

  7、用地标准:①、一级普通消防站 3300-4800 ㎟;②、二级普通消防站 2000-3200 ㎟;③、特勤消防站 4900-6300 ㎟。

  8、消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①、消防通信;②、消防供水;③、消防车通道。

  9、消火栓应沿道路设臵,间距不大于 120 米,服务半径不大于 150 米,当道路宽度大于 60 米时,消火栓宜双侧布臵,消火栓距路缘不大于 2 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 5 米。消防水鹤服务半径不大于 1000 米。供水管径不应小于 150mm,水压不应低于 0.15Mpa。

  10、在下列地区必须设臵消防水池:①、无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城市区域;②、无消...

推荐访问:相关知识 规划师 精华
上一篇:【领导致辞】领导致辞
下一篇:省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社会化科目二考场检查验收流程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