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信\自控\自理”教育研究初探]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摘 要: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尚未成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普遍缺乏自信心、缺少自控力、缺失自理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 自信 自控 自理
  
  一、核心概念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自信能促进成功。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自信。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
  自控,即自我控制自己。类似于自律,自控是一种能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的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好的人生。最易干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缺乏自控力却在妄谈成功,就像盲人在谈论颜色。
  自理,自我照管调理,自行解决,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整而需要自己采取的有目的的行动。包括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也包括社会交往,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个体活动。每一种具体的自理活动,都会涉及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有效进行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每个人采取的实际行动也是不同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中学生“自信、自控、自理”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1.国外研究状况
  关于自信,加拿大有句谚语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在今日的加拿大,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随处可见。据加拿大《枫叶》杂志报道,加拿大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所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岁至12岁孩子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4成人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比一般孩子都不逊色。
  关于自控,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做了一个关于自制力的著名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幼儿园里4岁的儿童。他告诉孩子们,如果等到他办完事回来,就可以得到两块果汁软糖;但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就只能得到一块,而且马上就可以吃。果汁软糖的诱惑与漫长的20分钟等待对于4岁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是一个冲动与克制、欲望与自我控制、即刻满足与延迟满足之间永无休止战斗的缩影。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25日援引研究带头人阿夫沙洛姆・卡斯皮和同事特里・莫菲特的话报道:“我们将自控能力与其他(可能影响成功的)因素做对比,自控能力胜出。”
  莫菲特说:“我曾以为智商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是这项研究表明,智商在自控力面前黯然失色。”
  这说明我们都可以通过提高自控能力受益或许将使得人们重视自我控制力的提高。
  关于自理,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在加拿大,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的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
  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2.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自信,给每位学生都提供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给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以增强自信心。“自信教育”首现上海中小学的课堂。
  记者从南洋模范中学了解到,该校在全市率先推出“自信教育”,设立“轮值班长”、定期改选学生干部,在高中三年内让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学生干部等措施使很多学生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
  关于自控,人是需要控制的,孩子也如此。一个孩子如果缺乏鲜明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意识,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控制,任性放纵,为所欲为,就会导致人格偏离和违法犯罪,造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最终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这与孩子的生理发育有关。孩子的神经纤维髓鞘化还没有完善,情绪的兴奋多于控制。从社会心理因素看,孩子的年龄还小,经验不足,所受的教育不够,这些又都影响到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关于自理,《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长,身体才能健康地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学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在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要教好每一位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真听、认真思考、认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采取一些方法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把问题越积越多,即时解决,逐步培养学生敢说“我能行”的经历,使得自信最终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从而促进学生到达他能达到的成功彼岸。
  研究的重点: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教学方式,并将这种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方式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推荐访问:初探 自理 自控 中学生
上一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
下一篇:【新型典范:REPR,7.62mm多用途精确步枪】 7.62x39mm步枪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