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轻资本经营“形易神难”

来源:银行招聘 发布时间:2023-01-26 点击:

陈定江 广东华兴银行

轻资本是近年银行业非常热门的话题,各家银行都把轻资本经营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寄望于通过轻资本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经营质效、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少中小银行将轻资本上升到战略高度,力图通过零售转型、投行资管化等手段,克服资本不足、网点不足、业务拓展难等短板,与大银行错位竞争,最终以“另辟蹊径”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在轰轰烈烈、人声喧闹的银行业轻资本改革过程中,似乎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大部分银行都没有取得符合预期的成效。轻资本沦为装点门面的理念口号,变得有名无实、形到神离。

为什么大家对轻资本趋之若鹜,但轻资本经营却往往“形易神难”“有名无实”?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轻资本经营的真正内涵、意义、现状困难,提出相关的举措建议。

轻资本,即资本占用少,或者相同收益下、资本占用更少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的还款对象、对不同类型资产划定了不同的风险权重(即资本占用),信用风险越低,则资本占用越轻。如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是100%,个人贷款是75%,个人按揭贷款50%,银行金融债或者银行承兑担保的债务25%,央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的债务则为0。意思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银行借给企业的贷款,最不利情形下会损失100%;
银行借给个人的贷款,最不利情形下,会损失75%;
而银行借给央行、财政部和国开行的资金,极端情形下,也是毫发无损。

由于银行经营需要遵循资本充足率要求,资本净额占风险资产总额的比重不得低于10.5%,而风险资产总额又等于资产面额乘以风险权重。因此,在同样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下,银行业务的风险权重越低,它需要的资本即消耗的资本就越少。1000亿公司贷款,它的风险资产达到1000亿,需要消耗105亿资本。1000亿个人按揭贷款,它的风险资产只有500亿,需要资本只有52.5亿元。而1000亿国债、国开债,它的风险资产为零,消耗的资本也是零。

银行出借资金有到期收不回的风险,但如果银行只是做介绍人、撮合人,利用自身信息能力和专业能力,帮助有钱人和缺钱人搭线合作,纯粹收取介绍费和佣金,而“缺钱人”到期赖账不还“有钱人”,银行也无须负责,那么就不存在风险资产、资本消耗也就为零。例如银行发行的资管产品或者代销的理财产品,名义上银行就是在投资者和用款企业之间担任撮合人,投资者自负盈亏,银行不承担兜底。资管理财和代销不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没有体现出风险资产,也不占用资本。

因此,从形式上来讲,轻资本经营就是发展低风险权重的业务,包括不占用风险资产的资管代销,风险资产为零的国债、国开债等,低风险权重的银行同业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其具体的外在表现是零售贷款占比高、投行资管等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占比高,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轻资本经营,都跟零售转型和投行化运作紧密相连。

从内涵上来讲,同等收益条件下、占用更少的资本,意味着轻资本业务是低风险或者是同等收益下承担更低风险。除了风险权重高低会影响到资本消耗,成本费用也是另一个侵蚀资本的因素,所以,轻资本的另一层内涵,是轻成本,在同等收益情况下,消耗更少的成本费用。

据此,笔者认为,轻资本经营的本质就是低风险和低成本,是同等收益情况下、承担更低的风险、付出更低的成本,其实也就是高质量和精细化。

银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期的要求,前期粗放增长累积的风险逐步爆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优胜劣汰等等,都必然要求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要走上更安全、更有效率的轻资本经营路线。

(一)轻资本经营是顺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外部需要

中国经济换挡进入中高速发展,从注重速度规模进入到强调质量结构效益的发展,置身于经济大局中的银行业,自然也要适应宏观经济变化,调整经营思路,从求大求快转变成求实求精。以往的粗放投入、粗放经营,不但回报下降,甚至可能制造更多风险、引发更多亏损。

(二)轻资本经营是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举措

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揭开大幕开始,我们看到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辽宁地区中小商行,还有近期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等等,都在暴露金融风险,也反映优胜劣汰的力度。这是银行业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银行业从粗放进入精细、从规模进入质量发展的必然局面,要想保全自身、立足不败,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控、注重精细管理,也就是真正践行轻资本经营。

(三)轻资本经营是银行防控风险、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银行是经营资金、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控制好坏决定了银行的成败。众多银行出事的原因回溯,都是长期的风险泛滥、缺乏有效管控。而粗放管理、开支无度则是加速银行衰亡的催化剂。因此,要保持银行内在的健康稳定、保持银行的质量效率,实现基业长青、百年不倒,必然是要朝着低风险、高效率的方向努力,必然是要走轻资本道路。银行从小到大、从初创到成熟,越往后,进步越困难,要求也越高,站在新的高度,要屹立不倒甚至再进一步,都是需要我们精益求精,同样的收益下、以更高效率的风险管控和成本管控作为突破。

轻资本经营是一个自发的行业性改革,每一家银行都围绕着轻资本的特征要求,从战略、从考核上积极推动,很多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在提升,这都是轻资本的要求也是轻资本的体现。但较真地看,大部分银行轻资本的外形下,其神韵和实质还是有所欠缺。

(一)零售业务占比提升,但零售的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并没有真正体现

在零售转型这一轻资本经营理念的带动下,不少中小银行走捷径、借助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的优势,尤其是与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合作推出互联网联合贷,迅速把规模做大。比如,上海银行短短两年时间,互联网零售贷款就增加一千亿,从2016年的132亿增加到2018年的1095亿元,直接带动个人贷款从1160亿元增至2768亿元。其他城商行,也普遍效仿上海银行的做法。然而,虽然业务暴增一千亿、增长7倍,但由于这些零售业务是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信息、通过穿着科技外衣、实际审核严重放水的模式快速做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监管层意识到联合贷款的风险隐患并实施拆解,前期靠互联网联合贷款做大的零售轻资本,逐步暴露出大量的逾期和不良。加之这些客户属于第三方机构营销管理,银行对客户的信息基本不掌握、更谈不上维系,因此,客户的多寡、稳定性完全受制于第三方平台。随着后续银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终止,很多银行的互联网零售贷款开始收缩,存量信贷的逾期率、不良率大幅攀升。

(二)投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但一有问题就变成“非中间”的授信业务

前些年,中小银行积极借力资管理财、代销等名义上“不承担信用风险”“不占用资本”的业务,在表内资产同等规模的情况下,创造了更高的收入,而且是中间业务收入,轻资本指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高。

但是,资管和代销业务虽然只体现在营收端、没有体现在资产端,但当用款企业暴雷、无法兑付时,银行又碍于各种压力,动用自己的资金或者动用资管资金池来兑付。这种赚钱时记在账上,亏钱时算在账外,表面零资本,实质又100%占用资本,最终没带来轻资本应有的低风险,反而加剧了经营风险、造成更大亏损。

(三)业务有轻资本的形态,但成本管理比较粗放

轻资本的内涵除了业务的低风险,还有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而且低成本理应就是低风险的组成内容。有句话叫做:代价过高的成功,也是失败。过高的资金成本和营销费用,看似带来存款规模繁荣,实质为后来的信贷恶化、审批弱化和管理松懈埋下种子。庞大的员工阵容,看着气势恢宏、力量强大,如果没有约束机制和淘汰机制,不仅发挥不出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反而变成人多负担大的问题,最后助长慵懒散漫、侵蚀公司利润、拖垮公司经营。大量的未有充分论证、科学预判、目标管控的资源投入,在东施效颦中白白浪费,“行成于思毁于随”,最终花钱的成效没有反映在工作质效的提高,而是体现在经费结构占比上。

因此,很多中小银行的轻资本经营,往往是有其形而无其实。这种局面,某种程度是由于董事会重形轻实,而管理层为了完成任务、针对轻资本“形易神难”的特性,趋利避害地、避重就轻地选择简单化和表面化,最终是,数据上很轻资本,实质上风险隐患大、内部管理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一)从战略层面、股东层面重视轻资本经营

轻资本经营既增加了经营难度,又约束了费用利益。对于更低成本、更大付出、更高贡献,一些管理干部和员工难免有抵触心理,尤其是能力素质一般的员工,很可能被降薪。轻资本带来的风险低、成本低、利润高,直接受益的是银行的股东,有利于股东和银行长远发展。所以,要推动轻资本真正落地,首先是股东、董事会、监事会要坚定轻资本经营战略,要求不打折、考核不变通,才有执行不走样、真正的形神兼具。

(二)对于风险和收益,坚持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法律上没有兑付义务、但银行实际上无法逃避兑付责任,或者银行权衡利弊后很大可能选择兜底兑付的资管业务、代销业务等,必须据实反映风险和资本占用。对于逾期违约的中间业务,也应如实体现风险和亏损。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充分揭示和反映轻资本业务的风险和收益,避免“风险滞后而算少”“收入前置而算多”,如此才能避免“‘虚轻资本’驱逐‘实轻资本’”,才能让商业银行安心地、不动歪心思地聚焦于轻资本经营。

(三)零售业务转型要更加注重内生效率和能力

轻资本经营需要零售转型,但零售转型要避免短平快的急功近利心态,避免乱买资产凑大数。必须在坚守监管要求和合规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依靠内在的营销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劳力工时提升,来提高单位资本的经营收益和降低单位资本的投资风险。要提升合格零售客户的规模,夯实客户基础,通过扩大客户群来推动业务和收益的稳定增长。要培训和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力,改进工作效率。要将成熟的管理和经验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并将标准流程转化为系统公式、科技指令,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更稳定可靠的管理质量和更便捷快速的管理效率。

(四)中间业务要以更严格的管理来体现中间本色

投行、代销等不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是前些年诸多中小银行发力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通过承销债券、发行资管理财、代销理财等业务,商业银行增强了服务能力、扩大了客户覆盖面,也收获了利益。如果严格践行投行代销本质,恪守出智出力不出钱的中间人准则,不介入资金偿还责任,那么银行所得的佣金手续费收入就是切切实实的价值创造、利润贡献。但为了做大业务、赚取更高利润,银行往往暗地里放弃了中间人角色,主动出让了银行信用,为投行代销产品给予隐性的信用背书,导致业务增长、收入增长的同时,隐性的风险也大量积累,无异于“打肿脸充胖子”。我们用成本为2.0%的资金去从事收益为4%的低风险业务,所得的2%收益。要远远超过用成本3.5%的资金去从事收益为7%的高风险业务。尽管后者的账面收益是3.5%,但它这个3.5%如果考虑风险因素,很可能到期时实际收益会变成-20%至3.5%。而前者轻资本的2%收益,哪怕考虑风险因素,到期实际收益大概率还是2%,即使极端情况,收益也不会出现亏损本金。因此,当一家银行充分考虑短期与长期、账面与实际、收益与风险的综合权衡,它就会意识到轻资本经营的重要意义,才会更有动力去推动中间业务真正回归中间本色。

(五)轻资本经营关键在于轻资本的员工和管理

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要靠人去执行,人是战略的决定因素。只要全员轻资本,银行必然就会轻资本。所谓的轻资本员工,就是按贡献定收入、依付出定薪资,没有侥幸的职务、没有侥幸的优待。职级能上能下、薪资能高能低,一切全凭贡献能力。所谓的轻资本管理,就是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每一分钱花得有理有据、花得有必要有价值。该做则做,该花则花,没有资源浪费就没有价值流失,也就没有损公肥私、滋生奸邪的土壤,让员工的个人价值提升取决于个人能力贡献提升、取决于公司真正价值的提升,做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银行就可谓“治”。

猜你喜欢 收益零售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英语文摘(2021年8期)2021-11-02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6期)2021-07-28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海峡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中国化妆品(2018年11期)2018-12-26资本策局变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第一资本观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推荐访问:资本 银行 经营
上一篇:踔厉奋发,践行“四新”全面打造最好手机银行
下一篇: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