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泛在发展体系的省域研究——以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为例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段 红,陈 永,刘 辉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高举技能型社会的旗帜,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教育部同步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提出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细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职业教育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国内对中职师范生的培养研究较多,而对全周期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升途径研究较少。本文以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新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数字化平台促进教师能力泛在发展的实践数据,探索教师能力泛在发展路径,为教育主管部门做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顶层设计、教师自适应学习提高等提供建议。

国家职业教育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带来新机遇,但发展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教师能力内涵变化日异月殊与传统推进机制活力不足、教师培训供给不足与个性化需求增长、教师个体成长孤立闭锁与团队协作互融共生、教研力量薄弱与教研需求多样化、教师能力发展过程性评价缺失与教师科学自我认知”等多重矛盾。

截至2021 年底,安徽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55所,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市、县(区)区位以及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和教师能力发展不平衡,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交流不畅,优质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受限,造成教师能力发展受限,整体水平不高。

(一)教师能力内涵变化日异月殊与传统推进机制活力不足的矛盾

教育部2013 年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安徽作为中部区域职业教育大省,在《专业标准》落实时南北区域差距较大,在利用《专业标准》拓展提升教师能力上由于缺乏整体引导,加之教师能力培训资源不足,在方法、理论、技术等方面缺少系统的跟进性指导,严重限制了广大教师参与能力提升的热情;
部分教师虽然取得了教学能力比赛及相关成绩,但无法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经验难以传递,成果难以转化推广,在推动专业的改革与创新,落实在课程思政、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缺少思考和实践。

(二)教师培训供给不足与个性化需求增长的矛盾

中职教师有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望继续学习提升,但传统师资培训存在形式单一、针对性缺乏,受时空限制较大,且互联网+渗入效率低、线上线下培训融合程度低等问题。部分院校或教育机构虽自建平台和资源,但仅向部分学员开放,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较多,最终导致教师发展动力不足,职业成就感不高。

(三)教师个体成长孤立闭锁与团队协作互融共生的矛盾

职业院校教师个体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指导规划,教学研究方向、方法不对路,呈现自然无序生长状态;
部分院校规模较小的专业,难以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合力深化“三教”改革;
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学段之间教师联系不畅,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研究缺失,三学段人才培养互为孤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表现为人才供需、实习实训、技师授课、设备支持等简单模式,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项目设计、实践技能培养、教师与技师研究合作等方面未开展或不深入。

(四)教师教研力量薄弱与教研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职业教育教研工作以组织活动为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安徽省中职教研机构设置不全,专兼职教研人员总量不足,教研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域力量不均衡,整体教研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师多样化的教研需求。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不足,时效性和深度不够,教研成果展示与交流不充分、教师参与有限等,已成为制约教师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壁垒。

(五)过程性评价缺失与教师科学自我认知的矛盾

创新教师能力评价机制,是确保高质量开展双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之一。就整体而言,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仍存在倾向于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现实问题,且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标准化、过程化评价体系。教师学习培育、教研协作、教学竞赛、成果展示等环节的评价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融通。特别是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不能帮助教师有效运用评价结果制定诊改目标。

由于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全过程评测教师能力的指标体系,导致教师无法科学地实施自我认知,个人专业发展定位模糊。省域内虽有部分中职学校对教师评价做了一些尝试,但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对教师能力提升发展作用有限,且评价数据离散化、孤岛化的问题突出。

(一)泛在发展理念的提出

“泛在发展”是指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任何资源的上升变化过程。这种发展,一般由个体主动发起,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的一种“协同、互助、共享”自驱动型发展。

安徽省提出了“协同、互助、共享、自驱”的教师能力泛在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构建了“一平台支撑,五空间发展,三模式赋能,一评价驱动”的“政府主导、院所实施、域内共享”的“1531”省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泛在发展体系。平台融合“学习培育、协作教研、教学竞赛、成果展示、能力评价”教师能力泛在发展五大空间,构建了“学习+协作+教研”教师能力泛在发展新模式;
创造了“成长记录、数据跟踪、精准画像”的评价新范式。因此,教师能力的泛在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时时、处处”均能以“赛”为载体,通过“学、研、作”的过程,以“评”作为系统反馈,最终达成自身能力发展这一目标的完整过程。

(二)搭建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

针对以上问题,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据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调研走访了省内130 多所职业院校,深入了解专业标准落实和提升教师能力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职业逻辑、遵循教师能力发展规律,在教师起步、成长、成熟三个职业发展阶段,统筹推进,创新实施教师能力提升“活泉工程”。

在安徽省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设立教师能力提升专区,充分调用园区内211 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区域性资源,通过“建机制、搭平台、破壁垒、创模式、整资源、重培训”多措并举,为教师能力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

1. 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创新教师能力泛在发展机制

以教师能力培养的系统性、规范性、持续性、针对性为切入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主导、政校企所同频共振”泛在化动态教师培养机制。2015 年安徽省教育厅指定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安徽省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建设“安徽省中职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通过“搭建省域教师能力提升平台、聚集高水平大师名师、引培国赛获奖教师”等统筹规划方略,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所的同频共振,构建“多主体+多载体+多阶段+多形式”教师能力提升共同体。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教学能力从个体提升到团队发展的“聚力效应”。

2. 打破壁垒,创新模式,凝聚教师能力泛在发展共识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构建一流教学团队,关键在于在校政、校校之间凝聚教学能力发展共识。以“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为载体,大力引驻省内外中高职高层次高技能教师,打破壁垒,实现“课程融通、学段融通、校企融通”三融通,鼓励各市各校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教师发展共识,引导教师“星级发展”。

3.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优化教师泛在发展生态环境

通过平台整合优质资源要素,凝聚群体力量、增进合作交流。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了教师信息时时互通互学,线上线下处处研讨交流,校企及时沟通交换信息,对教师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平台入驻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教师利用学习交流积累的能量进行资源聚集和整合,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既完成教师能力提升的“纠偏循环”,同时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聚力效应,为教师全周期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学习+协作+教研”教师能力泛在发展体系的构建

1.泛在学习模式

面对职业教育侧重技能和实训的特点,立足已有服务框架,提出以“平台+资源+示范”为载体的泛在学习模式,培养“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兼顾群体和个性,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多样化、专业化、终身化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1)立足园区,优化功能,为泛在学习夯实功能基础

在园区网络平台18 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基础上,以“互联网+”教师能力泛在发展理念为引领,建立“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建设“学习培育、研修协作、教学竞赛、成果展示、发展评价”五大教师能力发展虚拟新空间;
平台全过程记录教师发展过程、断点式续学、智能化分析,最终进行个性化关联匹配;
租用CDN 加速解决方案扩大园区平台出口带宽、升级服务器存储硬件,提升平台浏览响应速度,为中职教师能力提升开展模块式、菜单式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支撑。

(2)互融互通,共享资源,为泛在学习奠定资源基础

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教师能力提升需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园区资源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制作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程。截至2022 年底,通过共建、自建、共享等方式建设各类课程网络资源总量逾50 万条,其中视频资源33 万多讲,各单位间资源“独”而不“孤”,可以实现“一键共享”,“模块+任务”的结构,不仅覆盖课程核心知识点,而且方便被共享者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组合使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融互联。

(3)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为泛在学习开辟虚拟教学空间

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等功能模块紧贴就业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制作并成功上线运行了如土木工程、机械设计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19 门虚拟实验课程。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习者动手实验能力。助力实现由原来的“做中学”“学中教”向“学中研”“研中创”延伸转变。

(4)纵向贯通,领航示范,为泛在学习推出展示新社群

联合安徽省中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组委会、安徽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家组,在园区课程超市共建中职教学示范区,精心遴选出89 件安徽省中职学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向社会学习者免费开放,2021 年已选学课程人员超过1000 人,反馈良好。

2.泛在协作模式

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教研合一的教师需求,构建了基于信息化智慧平台“智能协助、室坊协作、学段协和、产教协同”的“共研+共建+共享”教师泛在协作模式,促进了教师、团队、室坊互助联动,实现了校际连通、学段贯通、产教融通,以泛在教学研究推动教师群体互融共生和能力提升,促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智能协助,精准匹配,推送学习资源和协作互助对象

教师在教研协作区通过智能研学助手,发出学习、研究、参与教学团队意向,智能研学助手即时精准推送相应文章或视频链接、教学团队或工作室工作坊,供教师学习、研究或参加相关团队参考。智能研学助手已推荐文章33687 篇次、学习视频29256个次、教学团队或工作室坊18725 个次,吸纳了众多教师加入教学团队或名师工作室坊。

(2)室坊协作,名师引领,共研教学方法和共建学习资源

引导职业院校省级名师工作坊、大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团队等在平台教研协作区开设空间,教师申请加入团队。团队成员在空间内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方法,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开发在线课程、教学项目,集体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资源。

(3)学段协和,专业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师衔接

中高本科三学段教师加入相应专业教学团队、工作室坊,共同研制各学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标准,促进学段有效衔接、培养有效贯通、教师有效沟通。

(4)产教协同,双师合作,增强教师专业本领和技术素养

邀请省市产教融合型企业技能大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工作室坊,教师、技师合力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建设、教学项目、活页式教材或工作页。企业技能大师采取视频连线或录制实践技能视频等方式帮助专业教师提升技能水平。

3.泛在教研模式

设置线上虚拟教研室用于弥补教研机构的不足。吸纳区域名师、大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作为线上兼职教研员,丰富教研活动,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体系立体化、队伍新型化、技术现代化、参与泛在化”的泛在教研模式。

(1)纵横交错,内外协同,创新“立体化”教师泛在教研体系

依托“安徽省中职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建立“纵横、内外”的立体化网状连接,设立虚拟教研室,完善市级、校级教研机构设置,创新队伍建设,从平台遴选兼职教研员补充三级教研人员数量。

(2)技术融合,虚实结合,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泛在教研

遵循平等、开放的基本原则,借助数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形成任务驱动、资源共享、赛教融合、共同发展的机制。组织开展教学业务比赛,创新“选手线上参赛+评委线上评审+多地线下承办”的比赛组织模式,实现课堂和比赛对接,线上和线下对接,丰富了教研活动的类型,增加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

(3)赛展互动,引领发展,创设广泛参与的泛在教研线上空间

教师的广泛参与、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是提高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平台开设“教学竞赛”和“成果展示”模块,上传多年积累下来的“三优”作品、教学比赛获奖视频、优秀教案等,以优秀作品的展示,引领教师的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升误区进行“纠偏”。同时,增加互动交流模块,开展多领域专题研讨活动。赛展结合,解决展示平台交流不够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优秀作品的宣传引领作用,提高了全省教师的教研水平。

(四)数据驱动,过程优化,创新教师发展云评价新范式

1.运用数字平台,实时采集教师发展过程数据

平台聚焦“教师培训、教师研修、教学竞赛、成果展示”等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四大维度,采集教师培训数据;
四个维度的基本数据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形成资源学习、下企业实践、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云端公开课、云端讲座、教学能力比赛等具体可评可测的评价指标,同时兼顾教师本身自评、区域教师互评、行业专家点评等人为个性化评价,平台记录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数据。

2.数据分析转换,构建教师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教师能力数字评价平台,以大数据全程跟踪记录教师发展状态,通过大数据的抽离与分析推演数据走向,形成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精准化的教师能力发展数据,并模拟、借鉴银行功能的特点,将数据转换成促进教师终身教育的学分银行。借鉴银行的存储和兑换功能,完善教师学分“兑换”功能,将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要条件,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满足教师能力提升个性化学习需求,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

3.结果转化运用,助推教师能力快速全面提升

基于数据分析的评价结果能够精准反馈,精准推送,精准配对。

精准反馈。数据平台能够围绕指标实时向教师精准反馈个人能力发展状态数据。四个维度年度累计积分达90 分(含90)以上的教师,评为五星级教师,年度累计平均积分达80-89 分评为四星级,年度累计平均积分达70-79 分评为三星级,年度累计平均积分达65-69 分评为二星级,年度累计平均积分达60-64 分评为一星级,评分在60 分以下的不评定星级。在结果反馈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明确薄弱环节,引导教师精准认知自我。

精准推送。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能够根据教师个体日常学习研修的关键词来判断教师的专业方向、任教科目、知识需求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平台精准反馈的星级结果,向不同星级的教师推送学习资源、教研活动、企业实践、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内容,解决教师学习、教研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精准配对。教师能力发展数字平台能够综合分析教师的任教专业、发展方向、星级指数等信息,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专业教师教研活动的精准配对。如根据实际需求,从五星级教师数据库中精准配对出包含中高本职业院校在内的纵向贯通的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构成人员等。

基于政府主导,校企院所多方联动的教师发展数字平台融合“育、研、赛、展、评”五大泛在发展新空间,聚焦“学习+协作+教研”三大功能模块,以数字驱动,过程优化创新了教师能力发展评价新范式,快速推进了“教师共育、团队共组、问题共研、方法共创、资源共建、课程共享”的教师能力发展共同体,通过“纠偏循环、星级发展、聚变效应”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的螺旋上升。

猜你喜欢教研能力发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推荐访问:职业院校 教师 安徽省
上一篇:影响特级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探究*——基于百位特级教师的实证调查
下一篇:2023年教师教学交流发言材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