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3-01-24 点击:

■ 王盈力(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辽宁省鞍山市)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和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之举。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现学科课程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格局。

(一)从学校角度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是教师,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是课程建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要将“立德”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把“树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育人使命,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育人功能。无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首先要言传身教,用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浓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榜样,赢信赖;
同时要深挖育人资源、拓展育人渠道、提升学科融合能力、提高课程质量,从而完成协同育人,实现立德树人。

(二)从教师角度看,是实现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整体,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播下火种,并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思想之火。教育需要温度,没有温度的教育是“冷冰冰”的,只能保存在大脑中,不能烙印在心田里,更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进而无法实现知识的真正价值,更谈不上价值引领。教师的温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信任的时代重任。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师都要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频共振,把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的使命和追求。

(三)从学生角度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孕穗灌浆期”,面临世界巨变和国与国间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除了要具有健康的身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人的全面发展指个人素养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融洽协调发展。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要看他是否全面发展;
判断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要看它培养的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无论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师协同育人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关系等方面着眼进行立德树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用扎实的科学文化武装头脑;
积极向上,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
友善优雅,用高尚的品行调整人际关系;
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自我进步,使学生尽早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成为真正的人才。

(一)协同育人的理念薄弱

课程思政下,部分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对协同育人工作重视不足,还没有充分树立起课程思政视域下协同育人的理念,仍存在注重专业课教学,轻视思政课教学,甚至个别教师认为思政课意义不大,可有可无的问题。这不利于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步调一致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从教师角度看,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沟通配合不够。专业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忽视了依靠深挖专业课中的育人点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思政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理论教学,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开展调研,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导致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使协同育人工作目标难以实现。

(二)协同育人的资源匮乏

协同育人需要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丰富和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然而,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常是隐蔽的、分散的,缺乏系统的、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行为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作支撑而显得空洞无力,缺乏影响力、缺乏可信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孤军奋战”独自教学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传授知识还是以课本内容为主,未能构建起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点、在共享育人资源以及在协同育人资源使用率等方面存在不足,直接影响协同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保质保量完成,所以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是保障协同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协同育人的方法落后

目前,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正处在探索期,在协同育人的方法方面需要密切配合、有机统一。受现如今教学诸多条件所限,思政教师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很难与思政的育人点产生深刻共鸣,无法震撼其心灵深处。在开展思政教学时,也常常是思政知识讲的多,专业知识讲的少甚至不讲,忽略了专业知识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忽略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第二课堂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知专业背后的励志故事、闪光精神,造成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的局面。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巧妙地融合,才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也不是生硬的“填鸭式说教”,需要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深入交流和沟通。但目前看,教师间的交流主要采用座谈的方式单向的信息交流,缺乏持久、深入的沟通,也缺少方便教师常用常新的思政教学资源库,这都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的长期规范有效开展。

(一)强化理念协同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都肩负着传递知识和塑造灵魂的育人使命,都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要和思政课程一样,通过传授知识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能够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引导当代学生认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理念,积极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教育方法,会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突出化,使其成为当代学生对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心理宗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将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价值观的认定标准,能够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方精神联系起来,共同构建起协同育人的思想基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载体,是党和国家传递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理念的认同,将全面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促进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使思政课程能够成为课程思政的鲜活血液,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学校在考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性时,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和谐共生。

(二)坚持内容协同

在推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科课程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要推进学科课程间互通互助,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挖掘彼此资源,共融共生。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教育的根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思政教师需要从专业课程中汲取先进的教育研究方法以及丰厚的人类文化内涵,以此来推进马列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普适化的发展进程;
其次,专业教师需要从思想政治课程中积极挖掘自身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只有这样,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才能够同频共育,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加强教师协同

教师协同育人要求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达成共识、互帮互助。一方面,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都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性以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性。同时,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密切沟通交流,建立起协同育人的良好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在铸魂育人时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专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加强专业基础学习和强化技能的同时,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潜心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融合运用到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
要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四)促进教法协同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以下原则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1.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认同差异、允许质疑、鼓励创新。

2.坚持注入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理论知识讲授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领域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3.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进行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讲解理论时,忌讲空话和大话,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接地气地讲解。指导实践时,忌枯燥操作,应该用理论指导实践,搭建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的“立交桥”。

5.坚持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相统一。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开启,不仅有利于全程、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思政政治教育的认同度,而且通过线上教学随时推送育人资料、反馈育人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五)确保管理协同

所谓管理协同,指学校要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建章立制,提供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工作,大力宣传协同育人理念,制定协同育人方案,构建“大思政”格局。

2.学校要对教学培训、教学竞赛、教师考核以及教师晋级等方案给予充分支持,使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得以真正落实。

3.学校要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既要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还要考核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建立榜样示范激励机制,及时选送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示范课程,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以此带动更多的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实现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实效,要从学校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分析教师协同育人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学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普遍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学校应该从理念协同、内容协同、教师协同、教法协同、管理协同五方面着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立德课程思政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02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学习与科普(2022年16期)2022-04-23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推荐访问:视域 教师 思政
上一篇:教师见习期工作小结5篇
下一篇: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三重逻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