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2-08-02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4篇

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摘要: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直接负担着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本文从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入手,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韩愈的《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在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吕氏春秋·尊师》中说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可见在古代,老师所说的话是很神圣的,不可侵犯,并且老师的职业在人们心中是受到万分敬仰的。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因此,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老师这个职业的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1、爱国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5、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

当前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批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正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的时期;
正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日渐深入人心,整个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正是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感受各种文化思潮以及新技术革命猛烈冲击的时期。

1.1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几十年来所受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体验,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信念。当前高校中的一大批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抱有坚定的信心,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尽管他们对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还有不满的地方,甚至是愤懑,但并没有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产生怀疑和动摇。可以说,广大教师在政治上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1.2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近代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比较宽松,很少受到多种政治运动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和扭曲,更少有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官僚意志以及虚伪、言不由衷、自我否定等不良风气的侵染,特别是改革开放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解放四项、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深入人心。因而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守信等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普遍道德追求,并坚持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是他们最普遍、具体、现实的人生道德准则。

1.3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解放,积极进取,尽忠职守

近代教师的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了,他们有知识分子所共有的一些明显优点,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热情、有干劲,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尊自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升级和活力,现在的教师大部分热爱教育事业。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可定教师主流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低潮,社会不正之风,干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育失误等。

2.1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各种行业间的利益差距加大,在行业待遇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剪刀差”。现在,虽然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师的地位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是,同某些热门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还是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此外,我国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条件、科研条件(设备、经费等)、以及各方面的待遇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后顾之忧还没有解除,拢不住知识分子的心。再加上我们的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淡化、教学科研工作消极被动,有得过且过的倾向;
还有一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有机会,就随时“跳槽”或出国进修“有去无回”。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我国教育事业构成了威胁。因此,

(2)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更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教育教学中决不允许让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入课堂,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但是,现在一些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偏低,他们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进而导致了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滋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等问题的产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乏爱心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社会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忽视了对学生的爱,进而也就实现不了在与学生交流基础上的真诚对话。有的教师甚至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等。个别教师平时上课敷衍了事,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列提纲,考试时对学生的舞弊行为任意放纵,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任意给学生打分,不重视因材施教。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同时,一些教师固步自封、不重视知识的更新,使得所教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种局面说明我国的教师素质急待提高,师德建设急需得到重视和落到实处。

2.2教师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理应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多出成果,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作出卓越的贡献。国家、社会、学校都在积极努力为教师创造科研的良好环境。但一些教师却出现了科研上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 假等不良倾向,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3.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价值追求多元的社会,人们的人际关系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因而,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也比较大,就其不利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泛起和涌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严重冲击了固有的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人们一贯尊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逐渐的改变。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利冲击了学者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风气浮躁焦虑、急功近利,比如少有人甘愿勤勤恳恳地教书;
少有人能够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学者当官或下海之后,有钱有权,出书立项不再话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导致学术界的急功近利。这必然导致学术规范混乱、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误区

师德重在建设,但这种建设绝不应囿于纯理论的思辨也不能限于空泛的说教,它必须是源自教师职业生活的现实,面向经济社会活动的实践,立足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度建设是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是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罗尔斯也坚持认为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说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不仅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学术道德建设、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师德建设中,偏重道德说教,忽视了道德践行,并且目前对师德的评价美欧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道德践行存在很大困难。

学术科研体制的扭曲

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规律。近年来,我国普遍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由于论文数量科研项目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的学位紧密相连,而职称又和现实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自然有人不择手段得到它。

学术评价一直是注重数量而不去关注质量。不管论文好坏只体现在发表的刊物级别上,即是否“核心”或“重点”;
权利和金钱左右这些刊物的论文发表,左右科研立项评审,意识不争的事实。

此外,在学术审批上,出版物的数量和等级决定了学术资源的分配。近年来,国家和格机政府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设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的学术研究工程。国家设立的著名工程有“211工程”、“985工程”、“跨世纪人才工程”等,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学术研究工程更是名目繁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要对这些工程投入大量的经费,而学校和科研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拼命地去争取这些工程和项目。但这项工程和项目都是由政府审批,而政府审批主要就是看申报者的学术水平,发表的著作数量,刊物的等级等,这些必然会将学术科研导向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学术腐败在所难免。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建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向前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赖教师。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知道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股之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教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元化领导,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自觉的建设意识。教书育人应是教师之根本,也是师德建设之根本,除了要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市场经济看成是相抵触的两个事物。只重视教学、科研等“硬件”,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在时代精神风貌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无原则迁就、宽容,缺少有效的经验,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强化师德建设价值认识,树立德育观念,在具体的岗位上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建设真抓实做,落实到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进一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依靠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本质上要求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通过竞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到效益最高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关系之外,自我封闭。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从积极的方面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为教育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和有利的发展条件,自觉地借助于市场机制、市场法则,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事实上教育改革发展中诸如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本质上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按照市场法则才能得到解决;
人才流动是人才竞争的表现,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吸引人才必须提供优越的待遇,稳定人才也要寻求改善待遇,吸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教育的改革发展乃至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两重性,它有功能性的缺陷。对于有些社会事务市场是无能为力或是软弱无力的。比如,教育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内涵及其功用不可能完全为市场经济所涵盖,不能完全市场化,不受市场盲目的自发力量的支配。所以,市场经济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和消极的,但长远的看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既要放开搞,借助市场的调节机制,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又要强调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干预,以保证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盲目冲击。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育人环境,简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学校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种氛围相爱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但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呢?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及其协调、约束等功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是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熏陶,才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学生。那么良好的学风来自于哪里?当然少不了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人员,直接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只有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些思想进步、求实创新、善解人意、关心学生的优秀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交流思想。这些教师也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住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思想动态。他们可以针对学生好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是学生在思想和学业等方面迅速取得更大的进步;
他们也可以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正确的思想动态、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学生能够尽早走出困境,走上正确的人生之旅。然而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素质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而培养的重要手段就是师德建设。有效的师德建设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继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更多的优秀学生会带动出更多的好学生。长此以往,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就会建立起来。

其次要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技术是一项求真“技术”。“技术”是具有客观的标准,是可以得到检验的,所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求真也是求善求美的活动,要做到求真,就必须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知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简历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是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关键。

第二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篇一

《浅谈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目前我国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加强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编辑。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师德建设则是关键。

一、加强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中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使其接替上一辈的事业,延续社会的发展。韩愈《师说》一文,论述了教师不应只是授书,教师的任务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相长的观点。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可以把它看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靠传承来延续、靠道义来规范的,那些约定俗成而被普遍接受的要求,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规范约束。

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十分强调并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我国历来对人民教师始终寄予厚望。xg11,平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也讲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全面推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

1.教师师德建设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包括师德在内的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倡导的热爱祖国、报效国家、集体主义、勤奋节俭、敬业重教等,不仅为炎黄子孙所遵循,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上许多国家。无疑,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师德的根基和源泉,而社会主义的教师师德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和优良思想道德的重要方面。

2.教师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重视教师师德建设,是由师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断成长、需要成才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以及他们良好品行和学风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其次,教师劳动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建设人才;第三,教师作为学生的示范,他们的处世哲学、言谈举止乃至穿着打扮都会直接成为学生摹仿的对象。作为塑造新的一代教师,自身的灵魂必须纯洁和高尚。

3.教师师德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背景。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使高校的文化环境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新的视野,国家政权等政治力量已经渗入社会各领域,伴随经济、法律等渠道强化对社会的干预,政治与经济等界限明显缩小,成为知识政治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之一的教师政治观念也将发生变化,政治渐次渗入经济体系之中发生作用,政治规范等大量地以非政治的形式出现在教师面前,出现在教师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中。

4.教师师德建设是社会日趋信息化的需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快速、全面地渗透到整个人类活动的全部过程。高等学校是信息的中心,校园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而是信息化的校园。现代科技、因特网、多媒体技术在日益深入教师生活,在改变他们学习习惯、思想习惯、工作习惯和价值取向。由于现代科技、因特网所独具的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随意性和主动性等特性,使得它有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不平衡,信息流量差距甚大,在互联网上,大量散播的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智力需要。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要实现十六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是要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希望在青年一代。

6.师德建设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影响、示范和辐射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体制逐步转入市场经济,一方面,市场经济不断促进办学体制的转变,更新人们的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渠道,增加办学经费,优化高校人才。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容易使个别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价值观、道德观失衡,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搞好学校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在快速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呼唤、期待着人们法治观念、文化修养、社会诚信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高等学府,不但应成为知识创新和现代科技产生的园地,而且对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应发挥影响、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成为道德建设的思想库、示范区和辐射源不断地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二、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也应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了教师的角色模糊。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在教育管理中,创收渐成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一些教育管理者误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发放奖金作为管理人的第一要素,结果使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济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

2.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了教师人生理想的淡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虽然1985年我国为教师专门设定了教师节,号召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在生活中较难找到自己的轨迹,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比如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员工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3.一手硬、一手软,缺少师德建设的责任心。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只注重了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注重通过学生工作实现教育目标,而忽视教师的德育功能和教师的道德规范;突出了教研成果、著书立说在学校中的主导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在处理德与智、红与专的关系中,只强调智与专的重要性而轻视德与红的能动性,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比较软的状况。缺乏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感。

三、当代师德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1.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它,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如《三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守则》《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三育人及师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和表彰办法》《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使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网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准确判定、衡量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的绩效,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研究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考核制度,重视评估考核的结果使用。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能参与评奖、晋升职称,严重者将取消教师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保障。第四,是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师德和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宣传在师德建设和三育人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唱响主旋律,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的创新风格,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理念的根本,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其价值取向体现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体现着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和终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关心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在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层、面向教师,为教师在教学环节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要注意坚持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扮演的是社会的代言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提倡先进性导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状况,在坚持师德建设先进性导向的同时,还要坚持师德建设的底线要求原则。坚持底线原则,把提倡的和必须做到的区别开来,促进师德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4.大力开展师德建设的实践活动。学校各级组织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讲课竞赛、教学观摩,实行教师定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组织教学检查与评比,组织各种师德研讨会、报告会和演讲会,开展师德主题征文竞赛和主题论坛,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与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在育人活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参考文献]

[1]包苏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0.

[2]周景.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和时代提升[J].中国林业教育2008:36-37.

[3]林琨,刘自尊,李士群.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2004.

[4]刘瑞平,蒋传东,叶绍灿.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4.

第三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校组织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劳动者,它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同时又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和标准。高校教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在于它的伦理性、道德性、人文性及人道性等本质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业务,轻思想,敬业精神不足。

重物质,轻道德,精力投入不够。

重教书,轻育人,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特殊性,先进性;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

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

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时代在呼唤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出自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教师,高质量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面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影响侵蚀着教师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1、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创造师德建设宏观环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要途径。

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实状况,是制约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只有肯定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该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越地位时,才会激发和保护他们敬业、乐业和精业的精神。

2、深化教育改革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途径。

如果说由政府和社会行为构成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造就了师德状况的宏观环境的话,教育内部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等制度所营造出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与国家、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劳动与报酬的现实关系,则是师德规范能否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因素。

3、各级领导机关率先垂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元取向。价值观的多元性不能不影响到教师,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重金钱、轻事业;
讲实惠、淡理想;
求享受,畏艰苦等思潮冲来时,我们仅仅靠宣传教育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实践化的道德,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就首先要造成一种现实的环境氛围。在形成这种氛围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应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单位、各级领导首先做出样子,树立形象。使广大教师看到职业道德水准提升的真实所在,对坚定信念、激发道德人格、恪守道德规范,其作用无疑是现实、有力和巨大的。在社会不良风气依然漫延的环境下,领导机关的示范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4、树立典型,发挥激励作用。

结合开展的"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活动,每年教师节前要评选、表彰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显著的单位。要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以起到激励、示范、带动作用。

5、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职业是一项“学无止境’’的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化和进步的时代更是如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自身专业发展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利用一切机会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有所进取和作为,努力做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劳动,因而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突出的特殊性。在现阶段,教师道德面临着学术腐败,诚信缺失,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等问题。杜绝教师的道德缺失行为,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
教师;
诚信;
建设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现代性条件下,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并不反对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的道德追求界定为道德崇高,但这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说是人们的期望。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
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

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道德是在教育工作职场中展开的,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应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立足于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叙事上。
1、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而且是内在于教师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品质、信念、态度和情感;

2、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不仅仅是讲应该做什么,而且要讲怎么做;
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仅靠外在制度化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其次,乱收费,接受贿赂。有些教师自编讲义、自拟习题、试卷,高价向学生出售,增加额外收入。还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要贿赂,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再次,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得过且过。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

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
第四,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教师的行为,极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师光荣的职业蒙上了阴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教师之爱1、含义
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老师应当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
2、具体体现(1)尊重(2)信任(3)严格(4)宽容(5)一视同仁(6)换个眼光看学生(二)师生交往中的艺术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2、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3、善于批评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集锦 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集锦
上一篇:2022年度音乐教师事迹材料
下一篇:2022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