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对策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仍然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想事、干事是主流。大多数村支部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党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二是规范制度建设,把好了“入口”关,使党的基层队伍永葆青春与活力。乡村两级都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四制”,即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完善了入党程序。各村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坚持做好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做到了入党的团员中100%是由团组织推荐的。选拔经济能人入党和进入村级班子在乡村两级形成共识。三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严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坚持两手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另外,对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实行跟踪管理。四是农村党员教育手段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要。通过近几年来的建整扶贫工作,支部班子配齐配强,阵地建设也得到加强。特别是从前年以来,我镇在8个村社区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以远程教育为主的农村党员现代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从工作主体上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失调。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调,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从年龄分析,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基层组织职责错位。有的支部认为,村委是在支部领导下工作,支部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党支部代表村委会,反之,有的村委认为“自治”就是“自主”,不愿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两委“两张皮”,致使村委的“三自”功能变得教育无方、管理无能、服务不力,引导偏向。

 党员干部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村级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从工作客体上看:思想观念复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落后思想沉渣泛纪,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农民群众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精神危机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等现象。一些群众被一些表面的、粗浅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弄不清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群众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缺乏向上进取的能力,进而精神空虚,热衷于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一些群众越来越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涉及个人和家族利益的问题誓死力争,对损害集体、国家和他人利益的问题则漠然视之。

 科技文化素质低能化。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

 政治法制意识利已化。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一)抓载体拓思路,围绕一个“新”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必须创新机制抓载体,与时俱进拓思路,必须紧扣时代特点、紧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扣农村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用一种为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准载体必须体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策意识淡薄,党性不强的问题;二是与提高党员的帮带能力相结合,重点加强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发挥模范作用方面既有热情、又有能力;三是与提高党员的宗旨观念相结合,引导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争光添彩,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的价值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体现。

 (二)抓制度促落实,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向心力。

  必须建立健全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视村干部工资、报酬的落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具体要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制度。

 1、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加大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村干部能进能出渠道,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良好氛围。

 2、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乡镇联村干部作为该村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的自勉意识。

 4、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约束机制。要大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特别在农民比较关心的财务管理、低保救济、种粮直补等问题上,提高透明度,不断推进农村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5、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如选优汰劣制,注重从先进村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村干部则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制度,通过量化标准,严格考核,把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确保实绩大的村干部收入也高,以奖优罚劣,建立村干部退休退职生活保障金制度,村干部实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以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想于事、能干事、也会干事的工作局面。

  (三)抓班子带队伍,着重一个“强”字,切实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命力。

 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抓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抓领导班子建设,又要抓党员队伍的建设,并且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选配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一是要明确用人标准。鉴于目前农村党员的状况,在注重“德”的前提下,把能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宗旨意识高、有文化、有本领、德才兼备、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二是要拓宽用人视野。针对当前农村一些地区村级党组织干部老化,后继乏人的实际,应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足本村任职”的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企业中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党员,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开辟村际交流,机关选派,以强带弱,跨村兼职新途径,配强农村基层班子。同时,也要对正在担任支部书记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2、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首先,要严把组织发展关。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必须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扣“三为主”、“三倾斜”,即发展对象在年龄上以35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上以高中以上为主,以科技示范带头人和致富能手为主,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趋为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发展标准、发展对象、发展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发展“老实听话型”党员向吸收“开拓创新型”党员转变;由吸收“贫民”党员向吸收“富人”“能人”党员转变;由被动“等人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由发展党员“本土化”向“外出务工青年和在家务农人员一齐抓”转变。

 其次,要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我国的农村党员干部基本上都存在“四多四少”观象,即懂粮食生产的多,懂多种经营的少;懂农业的多,懂二、三产业的少;懂生产领域的多,懂流通环节的少;懂传统生产技术的多,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少。因此,必须逐步健全党员教育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包括强化岗位素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学历培训等。通过集体培训、电视讲座、电化教育、组织考察等方式,强化其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加强党员实用技术等致富能力的培养,提高党员“双带”本能,帮助党员干部努力改造世界观,造就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使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3、积极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免除农村党员的后顾之忧。对过去为党作出贡献的党员要给予照顾,对现在还很贫困的党员要优先支持发展生产,对因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党员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要帮助伸张正义,对老党员平时也要多走访多慰问,对去世的农村党员可由村支部组织召开追悼会,使农村党员干部直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甩掉“为党奉献几十年,到老却凄惨度日”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为党作贡献的热情。

  (四)抓组织求创新,突出一个“精”字,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

 一是角色创新。在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党员的身份是“观众”,支部书记的“独脚戏”唱得好,“观众”们爱听,组织生活的效果就好。反之,组织生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这种“一言堂”的组织生活模式,注意从“角色”上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组织生活中完全可以尝试由支部书记确定主题,把组织生活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通过自荐、“点将”或“轮流坐庄”的方式,由党员各主持一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活跃组织生活的气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同样是学习文件材料的内容,有的党支部就尝试由党员各念一段的方式,效果就非常不错。

 二是手段创新。过组织生活时,从头到尾把文件念一遍除了强化组织生活的枯燥气氛外毫无实际意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很多组织生活完全可以通过让党员“见”来完成。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多都可以通过收看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对党员进行廉政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党员观看教育录像的方式进行。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党员们可了解到党的相关知识,获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帮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条件。

 三是形式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富于政治性,以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可以根据内容来确定,应该安排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些。有的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时,除了安排学习和讨论外,还安排参观学习,邀请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作革命传统报告,访问英雄模范人物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青年党员比较多的党组织,应该注意针对青年党员的思想特点,确定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以便让党员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是时空创新。大多数党员都很反感拖沓冗长、言之无物的组织生活。因此组织生活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简短、紧凑、讲求实效,如有必要可以将时间移置到工作时间之外,同时倡导长话短说的“生活”作风。组织生活的空间如果几年、几十年一成不变,久而久之一样让人生厌。组织生活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尝试从室内移到室外。这种空间的转变对于改变组织生活“光说不练”的作风很有好处。如同样是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办公室里读读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就没有组织党员们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有意义。

 五、抓经济强实力,突出一个“特”字,增强基层组织的发展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实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不仅干部难当,工作难搞,而且党支部腰杆不硬,形不成合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是选好经济发展路子,加强经营管理。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本村实际出发,从本地资源和经济条件上找优势、选路子、挖潜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劳则劳。二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采取积极稳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逐步壮大的方针,一点一滴搞积累。三要坚持富村与富民相结合的原则。富村目的在富民,如果单纯地考虑发展集体经济,不顾富民,那么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如果只顾富民,不顾集体经济发展,那么,集体公益事业难以开展,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就失去赖以巩固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选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时,要充分依靠当地资源、尽可能地兴办那些能够吸纳当地劳动力,能够吸引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给本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项目,真正做到“抓好一个项目,富裕一方群众”。

 .页眉.

 页脚.

推荐访问: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 基层党组织 对策 现状
上一篇:学校工会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下一篇:单位机关涉密人员保密承诺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