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免疫学基础复习题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免疫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4.AFP:是胎儿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成年人几乎检测不到,肝细胞癌变时血清中大量存在。

5.超抗原(SAg):只需极低浓度(1~10 ng/ml)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6.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7.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8.Fab段: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是用木瓜蛋白酶作用后的水解片段。它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N端的1/2部分,能与一个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单价。

9.单克隆抗体:是由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10.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由于这类蛋白能协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11.补体调理作用:补体成分C3b、C4b、iC3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12.免疫粘附:免疫粘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粘附于具有CR1(C3bR、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免疫粘附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3.ADCC效应:ADCC效应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 、 巨噬细胞 和 中性粒细胞 等,通过与已结合在 病毒 感染细胞和 肿瘤 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14.IFN:即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5.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16.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的统称。

17.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其主要活性是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与CTL不同,这种杀伤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所以称为自然杀伤。

18.APC:抗原呈递细胞,是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MHC分子呈递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细胞。

19.免疫应答:指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此种免疫应答为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大类。

20.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21. 体液免疫:指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将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22. 细胞免疫;
也称细胞免疫,是指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转化成为效应T细胞(致敏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该免疫应答由TD抗原诱发。

23.脱敏疗法:在使用抗毒素血清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时,如遇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 分钟)、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此种方法称为脱敏疗法。

24.减敏疗法:对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将其制成脱敏剂,采用小剂量、长间隔(1周左右)、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可防止疾病复发。此种方法称为减敏疗法。

25.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6.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针对免疫能力低下或亢进的机体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27.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

28.人工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29.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是人增强或获得对某种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即机体受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获得对该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

二、填空题 1.半抗原具有_______性,而无_______性,半抗原与_______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具有_______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载体,免疫原)
2.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_______和_______。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3.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有_______和_______。(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
4.交叉反应的出现是由于_______的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
5.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对外毒素来说是_______对人而言是_______。(抗体,抗原)
6.木瓜蛋白酶将IgG水解为_______段和_______。胃蛋白酶将IgG重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切断,获得_______ 和小分子肽链碎片_______。

(2Fab, Fc, F(ab)’2, Fc’)
7.Ig分子与抗原结合的功能区是_______和_______。

(VH, VL)
8.机体最先产生的Ig是_______,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婴儿从初乳中得到的是_______,能通过胎盘的是_______,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的是_______。

(IgM, IgG, SIgA, IgG,IgE)
9.B细胞膜上有_______和_______,称为膜表面Ig,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肥大细胞膜上具有 Fc受体。

(IgM, IgD)
10.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噬菌体抗体)
11.补体各组分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C1含有三种亚单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起识别单位的作用。

(C3,C1q,C1r,C1s, C1q)
1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中,参与的抗体类型有_______、_______。旁路途径激活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的活化,激活过程中有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参与。(IgG,IgM,C3,B因子,D因子,P因子)
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是指_______,C5转化酶是指_______。旁路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是_______,C5转化酶是_______。(C ,C,C,C)
14.能使补体灭活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是_______作用_______min。(56℃,30)
15.补体各成分的调节因子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和_______。(阻止补体过度活化,减少组织损伤)
16.HLAⅠ类抗原分布在_______细胞表面,HLAⅡ类抗原主要表达于_______和_______。

(有核,APC,活化的T细胞)
17.HLAⅡ类分子的_______区是与抗原结合部位,_______区是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
18.B细胞的SmIg既是_______又是_______。(免疫球蛋白,抗原受体)
19.TNF的生物学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瘤、抑瘤、抗病毒、诱生免疫细胞、介导炎症反应)
20.T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CR、CD4、CD8、CD2)
21.B细胞的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R、IgG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原受体)
2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血液中_______及组织中的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提呈抗原、产生免疫分子、调节免疫)
23.CD4是_______分子的受体,CD8是_______分子的受体。CD28分子的配体是_______。

(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CD80)
24.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单核-吞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
25.细胞因子作用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效性、高效性、速效性、瞬时性、重叠性等)
26. 免疫应答可分为 和 两大类。(固有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27. 固有免疫系统由 、 、 组成 。(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

28.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 、 、 三个阶段。(识别活化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29.抗体产生具有 和 的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30. 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效应、活化补体、免疫损伤)
31.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 _ 。(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介导免疫损伤和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32.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分 、 和 三个阶段。(致敏阶段、发敏阶段、效应阶段)
33. 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有 、 、 。(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
34. 免疫缺陷病的基本特征有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对病原体易感性增高、易患恶性肿瘤、易伴发自身免疫病、累及多个系统及症状的多变性、遗传倾向、发病年龄)
35.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 _的特点。(特异性和交叉反应、可见性、可逆性)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A.脂多糖 B.多糖 C.类脂 D.蛋白质 E.多肽 2.类毒素 A.有抗原性和毒性 B.没有抗原性而有毒性 C.有抗原性而没有毒性 D.没有抗原性也没有毒性 E.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3.抗原必须是大分子物质是因为大分子物质 A.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多 B.化学结构较稳定 C.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 D.能刺激和调节抗体的形成 E.以上都对 4.自身抗原的出现是由于 A.隐蔽自身抗原的释放 B.自身成份受理化、生物因素的影响,结构改变 C.禁忌细胞复活,产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 D.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E.以上都对 5.免疫学中的“非已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时,引起受体排斥反应的物质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7.TD-Ag:
A.是指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 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 D.只能诱导产生IgM抗体 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或)体液免疫应答 8.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 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保留抗原性 E.可改变毒素的特异性 9.肿瘤相关性抗原是指:
A.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 C.正常细胞不表达的抗原 D.肿瘤细胞高表达,某些正常细胞也可以少量表达的抗原 E.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高表达的抗原 10.癌胚抗原:
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 B.可以用作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C.在所有肿瘤中均可查到 D.结合在细胞表面,不易脱落 E.对宿主无免疫原性 11.人类IgG合成开始于出生后 A.2~3周 B.3个月 C.4个月 D.6个月 E.2岁 12.大多数免疫原给多种动物接种后,首先检出的抗体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3.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 A.Fc段 B.Fab C.绞链区 D.H链的C区 E.L链的C区 14.抗体的特异性是由 A.重链和轻链决定的 B.重链可区决定的 C.轻链易变区决定的 D.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决定的 E.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决定的 15.机体粘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 A.IgG B.SIgA C.IgM D.IgE E.IgD 16.天然的血型抗体为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17.脐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I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18.IgE的主要特点正确者为 A.血清中含量极微 B.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最晚 C.为亲细胞抗体 D.与肥大和嗜碱性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E.以上都对 19.有关补体的特性不正确者为 A.约占血清球蛋白的10% B.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C.电泳泳动部位多在γ球蛋白区 D.其作用无特异性 E.对多种理化因素敏感 20.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是 A.IgG1 B.IgG2 C.IgG3 D.IgM E.以上都是 21.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C2a B.C2b C.C3b D.C5b E.C5b67 22.作为膜攻击单位补体成分是 A.C1-9 B.C3a C.C D.C E.C3b 23.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的补体成分是 A.C3a B.C3b C.C5b D.C4b E.C2b 24.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激肽样作用的是 A.C1q B.C2a C.C3a D.C4a E.C5a 25.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C3a、C4b B.C3a、C5b C.C3a、C4a、C5a D.C3a、C5b67 E.C3b、C4b 26.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有 A.C1抑制物 B.C4结合蛋白 C.过敏毒素灭活因子 D.S蛋白 E.以上都是 27.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是 A.酵母多糖 B.细菌的脂多糖 C.肽聚糖 D.凝聚的IgA E.以上都对 28.关于MBL途径下列哪项不正确 A.MBL是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急性期蛋白 B.MASP与活化的C有相同的活性 C.MBL可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D.C反应蛋白也可与C1q结合使之活化 E.MASP不能水解C4和C2 29.CD3分布在下列哪种细胞上 A.LAK细胞 B.NK细胞 C.B细胞 D.所有T细胞 E.MФ 30.T细胞在外周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A.10%~20% B.30%~50% C.65%~80% D.20%~30% E.90%以上 31.具有IgGFc受体的一组细胞是 A. B细胞、NK细胞、LAK细胞 B. T细胞、红细胞、B细胞 C.中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 D.NK细胞、TH、红细胞 E. B细胞、Tc 32.关于NK细胞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产生于骨髓 B.有IgG的Fc受体 C.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 D.可分沁细胞因子 E.干扰素促进其活性 33.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34.B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 A.抗原提呈功能 B.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直接杀伤靶细胞 35.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以上都是 36.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有 A.非特异性地吞噬抗原异物 B.产生干扰素 C.参与免疫调节 D.提呈抗原 E.以上都是 37.下列不属于B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是 A.SmIg B.FcγR C.CR D.促分裂原受体 E.CD3 38.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NK细胞 B.Tc细胞 C.LAK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 40.T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
A.需要APC摄取、处理抗原 B.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识别的是线性决定基 D.具有MHC限制性 E.不能识别游离的抗原分子 41.T细胞表面参与第一信号产生的分子包括:
A.TCR B.CD4 C.CD8 D.CD3 E.CD28 42. 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A.ADCC B.分泌TNF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 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43.效应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A.有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以通过释放TNF-β杀伤靶细胞 D.可以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4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
A.由T淋巴细胞介导 B.由TI抗原引起 C.发挥作用慢 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 E.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细胞毒效应等形式 45.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
A.TCR识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B.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C.TCR识别抗原肽-MHCⅢ类分子复合物 D.CD28与B7结合 E.SmIg与抗原肽结合 46.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
A.APC B.Tc C.TDTH D.Th E. NK细胞 47.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 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 C.不同于免疫缺陷 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 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 48.免疫耐受是:
A. 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 B. 机体对改变的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 C. 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 D. 机体对某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 E. 机体对超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 49.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急性荨麻疹 50.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 51.没有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属于:(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A+D 52.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
A.IgG型抗体 B.IgM型抗体 C.IgE型抗体 D.致敏淋巴细胞 E.IgA型抗体 53.已被马血清(如注射用破伤风抗毒素)致敏者,如需再次应用抗毒血清时可能发生:( )
A.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 C.类风湿关节炎 D.接触性皮炎 E.溶血症 54.假若一名小孩被蜂钉咬1分钟后发生休克,则其过敏反应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有 55.临床上检测抗核抗体常用的方法是:
A.直接免疫荧光法 B.间接免疫荧光法 C.ELISA D.放射免疫 E.沉淀反应 56.引起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原主要是:
A.链球菌M蛋白 B.SPA C.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D.PPD E.LPS 57.属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白血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乙型脑炎 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58.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DNA抗体 B.抗dsDNA抗体 C.ANA D.抗dsDNA和抗Sm抗体 E.抗DNP抗体 59.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下列哪项免疫功能损害所致: A.抗原呈递 B.免疫防御 C.免疫监视 D.免疫自稳 E.免疫调节 60.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
A.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B.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C.Ⅲ、Ⅳ型超敏反应 D.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E.Ⅱ、Ⅲ型超敏反应 61.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 E.干扰素 62. 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 .过继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人工被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四、问答题 1.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答:异嗜性抗原是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所共有的性质相同的抗原。在医学上的意义有:(1)如有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的某些组织具有共同抗原成分,是引起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因此,在链球菌感染后有可能出现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2)可用于诊断疾病:如外斐试验。

2.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答:(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需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①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②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
③可产生免疫记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细胞、细菌、血清蛋白)属于此类。(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不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①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②产生的抗体以IgM类为主;
③无免疫记忆。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属此类。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1)四条肽链:两条重链两条轻链 (2)两个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中有超变区和骨架区。

(3)绞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

(4)连接链:分泌型IgA和IgM 由连接链将免疫球蛋白单体连接而成。

4.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
(1)结合抗原:可变区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2)激活补体:CH2是补体结合位点 (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调理作用,ADCC及I型超敏反应。

5.比较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特点。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酵母多糖、脂多糖等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C9     C3、C5~C9、P、B、D因子 C3转化酶 C   C C5转化酶 C C 功   能 参与特异性免疫免疫,在感染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6.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答;
(1)溶菌溶细胞作用 (2)调理作用 (3)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4)炎症介质作用 (5)免疫调节作用    7.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答:常见的CK分为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六类。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②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
③促进血管生成及刺激造血等多种活性;
④参与炎症反应等。

8.简述Tc、NK、LAK细胞各自杀伤作用特点。

答:Tc杀伤作用有特异性、MHC限制性;
NK杀伤靶细胞不需抗原致敏,也不受MHC的限制;
LAK受细胞因子诱导后,其杀伤活性可明显增强。

9.TH1细胞与TH2细胞各分泌哪些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TH1主要分泌IL-2,、IFN 、TNF等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免疫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主要分泌IL-4、IL-5等,辅助TD-Ag 诱导体液免疫产生。 12.简述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规律? 10.说出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答:根据所参与的免疫活性细胞种类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两类。其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粘附分子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又称抗原识别阶段。(2)增殖分化阶段:是指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间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11.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性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性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当青霉素和花粉作为变应原进人体内后刺激机体产生IgE类抗体,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结合有 IgE 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当青霉素和花粉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
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强,青霉素可表现为全身性的过敏性休克,吸入性花粉导致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

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是:(1)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是预防I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询问病史和过敏史和皮肤试验两方面进行。(2)脱敏疗法和减敏疗法进行防治(3)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12.试比较两种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特点和临床预防措施? 新生儿溶血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①参与抗体主要为IgG和IgM;
②抗原抗体主要在靶细胞上结合;
③需要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④结果造成靶细胞破坏。

当母体血型Rh-,胎儿血型为Rh+时,由于母亲流产或分娩等原因造成出血,胎儿Rh+红细胞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IgG)。如果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仍为Rh+,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Rh+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引起新生儿溶血症,严重者可致流产或死胎。临床预防措施:给Rh-初产妇在娩出Rh+胎儿后72h内注射足量抗Rh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预防再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其作用机制是Rh抗体与母体内少量的Rh+红细胞结合,并及时将其清除,阻止母体Rh抗体的形成。

母子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并不少见,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B型或AB型。进入母体的少量胎儿红细胞能诱生IgG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但血清及其他组织中存在的A、B型抗原物质能吸附抗体,使抗体不致全部作用于胎儿红细胞,而母体天然血型抗体属IgM类,不能通过胎盘,故此型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率虽高,但症状较轻,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13.简述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哪些? 答: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健康个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会将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协调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合理水平上。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也会导致相应的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具有以下特点:(1)患者血液中可以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免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2)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相对应;
(3)用相同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疾病模型,并能通过自身抗体或相应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
(4)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
(5)病程一般较长,多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行迁延的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答呈平行有关系;
(6)有遗传倾向;
(7)多数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核抗体,易伴发于免疫缺陷病或恶性肿瘤。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rhumatoidarthritis,RA)、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hyrotoxicosis)。

14.移植免疫的防治原则? 答:器官移植术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其主要原理是合理的组织配型、抑制受者免疫应答、诱导移植耐受以及加强移植后的免疫监测等。

(1)组织配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组织配型是指器官移植中检验供受者之间移植抗原是否相配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ABO血型配合和HLA配型。ABO血型配合可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在HLA配型,Ⅰ、Ⅱ类抗原匹配数越多移植后存活时间越长。(2)免疫抑制疗法:使用免疫抑制剂、清除预存抗体、其他免疫抑制方法;
(3)移植后的免疫监视:临床上移植后的免疫监测极为重要。对排斥反应进行早期和鉴别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剂量和疗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5.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主要有那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答:CTL细胞可直接杀伤带有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
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细胞因子(如TNF、IFN等)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在靶细胞暴露的早期即行使杀伤功能。NK细胞表面有IgG的Fc受体,在肿瘤细胞或病毒与特异性IgG结合的条件下也可通过表面FcR与IgG的Fc段结合,活化NK细胞,介导ADCC作用。此外,NK细胞活化后,还可以分泌IFN-γ、IL-2和TNF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LAK细胞:NK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可以通过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而显著加强,称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 cell)。当NK细胞及部分CTL在体外培训时,在高剂量IL-2诱导下,成为具有广谱杀瘤作用的LAK细胞,一般认为,IL-2/LAK是一类颇具潜力的重要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制剂。

16.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 答: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两者的不同见下表:
区别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输入的物质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产生的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 免疫维持的时间   较长,半年至数年   较短,2~3周 主要用途
疾病的预防   疾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17.简述死疫苗与活疫苗的特点有何不同? 答: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见下表:
区别点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死,强毒株
活,无毒或弱毒株 接种量及次数   较大,2~3次   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1年    不易保存,4℃数周 免疫效果
较差,维持数月~2年   较好,维持数3~5年甚至更长 18.举出几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名称,并简述其用途? 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有:死疫苗:如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的三联疫苗,预防伤寒、副伤寒;
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甲型肝炎预防甲型肝炎、麻疹病毒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等;
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预防破伤风、白喉病;
亚单位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有:抗毒素,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和肉毒抗毒素等治疗或紧急预防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的感染;
抗菌血清及胎盘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免疫调节剂,能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胸腺素、干扰素等等。

推荐访问: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认识 3+2学校 3-甲基-1-(2 5-二氯-4-磺酸基 3355四甲基联苯胺 35-二羟基苯甲酸
上一篇:2020年迎中秋庆国庆文化活动方案
下一篇:医学培训课件,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