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打造“智探工坊”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1-05-07 点击:

STEM 教育打造“智探工坊” STEM 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M 是为加强关于科学 (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数学(Mathematics)
的教育,致力于幼儿终身的、整体的、综合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尽管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主张以幼儿的视角看世界, 并在课程模式中强调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以项目活动或者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但很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幼儿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导致幼儿的学习发展浮于表层。本文以“智探工坊”为载体, 从“着力四点(整合、环境、童趣、实践)”、“融通预遇(预设、生成)”、“活用三法(情境诱发、任务驱动、主题引导)”、“深层学习(捕捉瞬间、分享回顾、多元评价)”等策略入手, 运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回归生活。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且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引导幼儿以开放、自由的方式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 STEM 智探工坊 科学区 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内容。在创新方面,也是寄予厚望。报告中有五十多处提到了创新,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 STEM 教育特色项目是基于 STEM 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加以重视;
在《教育 2030:行动框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目标。

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教育特色项目是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将各学科或领域进行交叉, 它既突出主题中的核心概念,也强调主概念下跨领域技能的应用。而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要围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的体验探究、发展幼儿的初步探究能力展开,即要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核心价值。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探索区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存在一定问题,究其原因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活动内容缺整合——学习发展难全面 整合性是 STEM 教育的核心特点,基于 STEM 理念,幼儿园区角活动应体现出系统且开放的整合性。纵向上,教师基本上能认识到不同年龄段之间教育目标的内在联系。但是教育目标在横向上却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幼儿情感态度、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整合不足;
另一方面,科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的整合缺乏,如科学与数学教育目标的整合较多,与技术、工程、语言、艺术等方面目标的整合较少。

第二点,探索方式缺童趣——学习兴趣难持久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围绕充满挑战的、需要解决的、源于现实的驱动性问题,通过师生合作彼此学习,使用技术表达想法。项目活动是STEM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现在作为教师,仍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对于幼儿园的幼儿仍以说教为主,活动的形式较为局限,只有让幼儿亲身参与与体验到STEM项目的一系列活动中,才能让幼儿对STEM项目有真正的了解,产生持久的兴趣。

第三点,回顾评价缺技术——学习经验难深入 尽管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主张以幼儿的视角看世界,并在课程模式中强调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以项目活动或者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但在落地之时往往过分强调教师说教,很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幼儿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导致幼儿的学习发展浮于表层。

STEM 教育下幼儿园“智探工坊”的实施研究 着力四点 把握智探工坊核心 融通预遇确 立智探工坊项目 活用三法 创新智探工坊方式 深层学习 探索智探工坊评价 任 务驱动探究法 主 题引导探究法 技捉 分入 术精 享深 引彩 回层 入瞬 顾学 捕间 进习 具索 象多展元现评探价 而智探工坊是指以科探区为载体,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引发幼儿探索动植物变化、沉浮现象、光影秘密等内容的个别化学习场所。针对教育活动中内容缺整合、方式缺童趣、评价缺技术的问题,拟采用“把握核心——确立项目——创新方式——探索评价” 策略,研究在STEM理念下,以科探区为载体,通过聚焦问题、设计方案、分工协作、操作试验、分析改进而达到激发幼儿探宄兴趣,培养幼儿问题意识,提高幼儿解决真问题能力的目的。具体研究框架图如下:
一、着力四点,把握“智探工坊”核心 注 童 环 实 预 生 情 重 真 境 践 设 成 境 整 童 教 体 项 项 诱 合 趣 育 验 目 目 发 原 原 原 原 探 探 探 则 则 则 则 究 究 究 法 如今社会,幼儿园 STEM 教育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备受社会人士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在“智探工坊”中,基于 STEM 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其核心应该把握注重整合、童真童趣、环境教育、实践体验四大原则,以此达成激发幼儿问题意识,提高幼 儿探究形成,养成探究习惯的目的。

(一)注重整合原则 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与数学是我国幼儿园教师所熟悉的领域,但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其中的教育契机。显然,“整合取向”关注各个学科或领域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有机地将各学科或领域的知识融合在活动过程中。用跨学科方法打破学科界限,试图在学科之间建立连接,使学科知识整合到新的领域。这对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童真童趣原则 既然是针对幼儿开展的,那就要以幼儿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无论在 STEM 项目活动设计上,还是实践过程中,都要把握童真有趣的原则,让幼儿实实在在的理解, 有真真切切的体会。

(三)环境教育原则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积极创设情境化的 STEM 环境,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作用,因此 STEM 教育活动项目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 STEM 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但为了能更加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我们需要在材料选择上加大功夫,促使幼儿能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成规。

(四)实践体验原则 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亲身经历、体验的一种形式和过程,即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相互接触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一些经验和知识,并不是理论学习和知识层面的消化和理解。是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在跨学科的整合教育中将重心放在特定问题上。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为主线,强调把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生活,结合生活中有趣、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并辅助以日常观察、户外游戏、区角活动等,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复杂情境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融通“预遇”,确立“智探工坊”项目 STEM 教育中的四门学科在学习者的学习、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处于幼儿期幼儿,幼儿园开展 STEM 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应重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使幼儿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亲自体验、合作探究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 STEM 素养,主要从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确定“智探工坊”的项目内容。

(一)“预设”项目活动——想让儿童探索内容 “预”是指在活动开展前,围绕《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所展开的一系列预设 活动。下图为小班(上)预定主题活动中的项目活动:
STEM 内涵 完整儿童主题(上)
预设系列活动 “科学”(Science):科学 在于认识世界、探索自然 《我上幼儿园》
《甜蜜蜜》
1.“好听的声音” 2.“探秘鸡蛋泡” 初级技能。

《秋天里》
《娃娃乐》
《冬天来了》
…… “技术”(Technology):技 术是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水果怎么变果酱” 2.“如何稳定小旗杆” …… “工程”(Engineering):
则是运用技术进行设计、解决问题、制作产品的过 程。

1.“我的皇冠变成真的啦”建模 技 术 活 动 2.“纸杯飞起来” …… “数学”(Mathematics):
数学是测量、计算等基础 工具。

1.“我来量一量” 3.“我给植物分一分” …… (二)生成项目活动——儿童想探索内容 “遇”是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伴随幼儿的兴趣而生发的活动内容。STEM 教育活动的目标问题源于幼儿的兴趣点,它来自于幼儿在“智探工坊”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好奇点、问题点,如怎么样才能让豆子发芽?为什么乌龟冬天要冬眠?等等。因此,教师在关注幼儿兴趣点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 STEM 意识敏锐发现一日生活中具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幼儿尽力自主将这些问题识别出,以此生成新的 STEM 项目活动。

三、活用“三法”,创新“智探工坊”方式 (一)情境诱发探究法 STEM 教育活动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真实情境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主动的探索。如 在“智探工坊”中,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并借助自我已有的科学经验、数学经验,利用技术经验与同伴共同开展工程活动。

“这是什么树叶?”在幼儿园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桑叶。我告诉他们,这是蚕宝宝的最喜欢的食物。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结合我班开展的“STEM”科技节,小班幼儿跟随大班幼儿开展了主题为“蚕宝宝的一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收获到有关蚕宝宝的许多知识。

随着大班幼儿有趣讲解加上生动的图片,瞬间把小班幼儿带进蚕儿的世界。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和仔细观察,知道蚕宝宝的生活习性以及从蚕卵到蚕,再到吐丝结茧变成飞蛾的生长过程,孩子们觉得太有趣了。

接着又让孩子们去亲手喂喂蚕宝宝,发现它们在桑叶上扭来扭去,在智探工坊中, 孩子们充分体验喂养照顾蚕宝宝的快乐。

在蚕宝宝吐丝成茧后,孩子们还自创了“蚕茧泼画”。

这是一次快乐的科学探究历程,相信在此次的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科学探究体验的机会。

(二)任务驱动探究法 在幼儿开展活动过程中,他们会指向同一任务目标,再进行组内任务划分。在完成初步的方案设计后开始寻求合适的材料、工具准备操作探究。在“智探工坊”中,由于材料的限制,即使幼儿未必能找到充足或合适的材料,但这一步骤仍应该尽量由幼儿自己承担,使得幼儿在找寻材料的过程中再次思考所设计 方案的合理性。

(三)主题引导探究法 除在幼儿园实施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发的主题活动也可进行探究。在 幼儿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干扰,也不强加自己的思路于幼儿,给与幼儿最大限度的思考与交流空间。但在幼儿主动提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作出积极回应。在“智探工坊”中,操作探究的过程往往不会一次成功,幼儿需要对阶段性成果以及记录的数据或绘制的图表分析并改进,进行多次检测直至问题解决。

商 议 主(题四)
小组 讨论 设 计 方案 分工 协作 操作 试验 分析 改进 四、深层学习,探索“智探工坊”评价 课程游戏化改革让研究者开始反思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集体教学活动”的某些弊端,游戏的地位被开始重视。而深层学习又开始反思幼儿园游戏实践中“浅层化、碎片化、无意义化”的状态,思考如何能在游戏中更好地拓展幼儿的思维和学习。因此, 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中拓展深层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深层学习,就需要借助“评价”。

(一)技术引入,捕捉精彩瞬间 教师应借助手机、电脑、iPad 等现代电子设备,也可以利用相机、幻灯片和投影仪等工具记录和分享下互动的片刻。当幼儿在“智探工坊”中出现良好的探索性行为、合作行为、独立解决问题行为等时及时记录,在交流反馈时给予幼儿亲临现场的感觉,实现技术促幼儿学习的目的。

(二)分享回顾,进入深层学习 由于各个年龄阶段幼儿表现形式均不同,以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为例,教师在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分享的前提下帮助其进行过程回 顾。幼儿在向其他同伴介绍时不仅是对他人的展示,也是对自己和小组成果的再次思考。利用“问题单”、“游戏故事”等载体,开展集中性分享、小组互动性研讨等,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

(三)具象展现,探索多元评价 一个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 STEM 理念传播的结束。我们应该对 STEM 教育有新的回顾与认识。在“智探工坊”中,幼儿的问题是随即、多变的,因此在评价时要注重多元性。虽然不断地在鼓励幼儿自我尝试,但是教师应该在幼儿提出需要时给予一定的科学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开展了“探秘展览板”,以展板形式回顾各种项目活动的精彩瞬间,给予幼儿直观的感受
开展了“小小科学家”展播活动,以每月信息推送的方式分享幼儿探究的问题、过程及方法,在点赞与互动留言中,促进幼儿新经验的萌芽,以此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 STEM 素养。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数字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当今时代对个人的信息技术及对新事物的认知、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贯穿式 STEM 教育,而幼儿借助“智探工坊”,充分感知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有用和有趣,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创生性问题,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 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从而不断引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最终契合 STEM 教育本身——培养适应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1年暑期工程实习报告
下一篇: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