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智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例文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27 点击:

 郑州智能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本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因此其运营核心环节体现为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和性能检测,对于标准化部件直接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对于非标准化的部件则一般通过定制化采购或外协加工、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5210.8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0884.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84%;建设期利息 181.3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72%;流动资金 4144.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44%。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65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52338.92 万元,净利润 8078.21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4.74%,财务净现值 2589.65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23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郑州“爬坡

 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更是“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加快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开放创新双驱动转变,社会结构将加快由区域核心型向国际节点型转变,供给结构加快由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决定消费拉动转变。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精力抓开放,扭住创新不放松,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

 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作宏观的分析,又要作微观的分析。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

 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 程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郑州智能设备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廖 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

 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09 年至 2020年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 3.45 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 3,841 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 11.13%。国家电网将“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 2016 年至 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计划总投资 1.4万亿元,该阶段重点是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环节基本实现全面智能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全面提升。前述所示,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智能电网总投资额持平,据此推算则第三阶段(2016-2020 年)输变电设备状态

 监测系统及配电自动化与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总投资额分别为 73.70 亿元、261.00 亿元,年均分别为 14.74 亿元、52.20 亿元,若加上南方电网投资部分,未来市场将更加广阔。

 输变电在线监测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电压、高电场和高辐射的场合,因此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通过长时间在电力行业开发和应用的经验积累,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和稳定,但特高压领域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尚未克服,因此抗电磁干扰技术仍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郑州“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更是“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加快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开放创新双驱动转变,社会结构将加快由区域核心型向国际节点型转变,供给结构加快由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决定消费拉动转变。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精力抓开放,扭住创新不放

 松,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

 四、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编制依据

 1、《中国制造 2025》;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

 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

 (二)报告编制原则

 1、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

 (二)

 报告主要内容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

 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

 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

 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

 四、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占地面积约 73.35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五、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智能设备 00000 台的生产能力。

 六、建筑物建设规模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53300.95 ㎡,其中:生产工程 28995.72 ㎡,仓储工程 5916.41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3517.86 ㎡,公共工程 14870.97 ㎡。

 七、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5210.8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0884.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84%;建设期利息 181.3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72%;流动资金 4144.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44%。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20884.56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18316.76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918.25 万元,预备费 649.55 万元。

 八、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 25210.81 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 74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

 1、营业收入(SP):65500.00 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52338.92 万元。

 3、净利润(NP):8078.21 万元。

 (二 )经济效益评价目标

 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23 年。

 2、财务内部收益率:14.74%。

 3、财务净现值:2589.65 万元。

 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8899.95

 约 73.35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3300.95

 容积率 1.09

 1.2

 基底面积

 ㎡

 31295.97

 建筑系数 64.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72.56

  1.4

 基底面积

 ㎡

 31295.97

  2

 总投资

 万元

 25210.81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0884.56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8316.76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918.25

  2.1.3

 预备费

 万元

 649.5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81.30

  2.3

 流动资金

  4144.95

  3

 资金筹措

 万元

 25210.8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7810.81

  3.2

 银行贷款

 万元

 74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65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2338.92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0770.95

 ""

 7

 净利润

 万元

 8078.21

 ""

 8

 所得税

 万元

 2692.74

 ""

 9

 增值税

 万元

 2389.61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390.13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472.48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8249.37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9004.79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23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4.74%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589.65

 所得税后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产业发展情况

 1、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速度较快,特别是在电力系统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中,巡检机器人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从长远来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电力特种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将赋予更多的内涵,承担更多的任务。

 (1)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以智能巡检技术为核心,整合机器人本体技术、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技术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①机器人技术水平

 机器人技术是机械、电子、软件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主要涵盖机器人共性技术(机械设计、驱动器、控制器、执行器、运动控制、自主定位与导航、图像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创新技术。从国内外当前机器人产业情况来看,国内机器人本体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掌握核心技术不多,大部分关键

 零部件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特别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部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因此对于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来说,机器人本体技术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②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水平

 非接触式检测是电力设备巡检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智能巡检机器人使用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可见光图像识别技术和噪音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传感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从军用领域拓展至工业和民用领域。就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而言,目前的红外传感技术已基本满足现场应用需求,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质量和精准度,需采集更高分辨率的红外图像,故进一步提高红外热成像精度将是该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可见光图像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最近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图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向上飞跃的助推器。随着图像识别技术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将促进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更加智能的阶段。

 噪音检测技术包括两种形式,根据机器学习方法,一种是提取背景声源特征,另一种是通过声音连续谱分析识别故障。

 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种多传感器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从机器人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来看,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问题来开展研究,尚未建立一套统一有效的信息融合基本理论和广义融合模型算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使系统本身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还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信息融合技术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各种方法,构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趋势之一。

 ④导航及路径规划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平台载体,其自主行驶能力是其实用化的关键。目前随着各种导航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如 GPS,北斗,激光雷达和视觉导航等)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已经迈入了实用化的阶段。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现有主流的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能满足基本固定不变的环境中应用,但环境变化较大的情

 况下,单一导航与路径规划仍需要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来共同实现。近年来,随着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异军突起,相关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开发应用将会逐步解决该类问题。

 (2)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特点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设备向高可靠性和高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亦呈现如下特点:

 ①系统集成模块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集成了包括结构、电气、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等各个技术单元,这就要求各个组成单元和应用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最终实现模块化系统集成。

 ②巡检智能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替代人工巡检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智能化、可靠性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实用性。机器人除了需按照人工预先设定的巡检任务进行例行巡检工作外,还需加强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③检测手段多样化

 目前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搭载可见光摄像仪、红外热像仪和声音检测器等几类常规检测仪器,随着未来检测范围要求的不断提

 高,机器人平台可灵活搭载局放检测仪、紫外检测仪等检测设备进行多样化的检测、监测。

 ④远程管控集群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变电站无人值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远程管控将成为运维人员的日常操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手段将各个变电站的多台机器人进行集群控制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⑤数据分析智能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所采集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等数据量庞大,且持续累积沉淀,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和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同时依托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构建或引入专家诊断系统,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和故障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和预警、控制,形成智能化的运维平台。

 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1)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

 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安装在电力系统设备上的智能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根据其运行状态对其进行诊断的一种检测系统技术。

 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水平、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故障诊断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与一体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传感器技术水平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已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部分传感器已逐步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阶段,比如电流电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制生产;但在某些高精度、高采样频率和高可靠性等要求很高的场合,仍需要引进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作为输变电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前端采集设备,国内传感器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输变电在线监测设备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推广,传感器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②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

 输变电在线监测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电压、高电场和高辐射的场合,因此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通过长时间在电力行业开发和应用的经验积累,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和稳定,但特高压领域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尚未克服,因此

 抗电磁干扰技术仍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

 ③故障诊断技术水平

 我国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最初的技术理论逐步发展为以模式识别、智能专家系统为基础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就当前行业应用状况来看,以单一监测设备为对象的诊断技术相对成熟,比如采用三比值法进行变压器特征气体故障诊断的方法已被多年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基于多个监测设备的综合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相关样本数据不够健全,理论模型不够完善所导致。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推广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行业的不断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设备综合诊断技术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为一次设备及配套的二次设备,相关产品及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国内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些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本行业企业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工艺,在产品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智能化、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总体技术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特点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的研究涵盖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分析与诊断等各个方面,并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技术,其技术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数据采集自动化、通信标准化、处理智能化

 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器对检测对象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高精度、高频率采集,实现在线式实时采集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设备运维的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监测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电力系统制定和推广了基于 IEC 标准的通信规约体系,在这些通信标准体系下,各监测设备与站端后台之间,站端后台与主站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传输,进一步推动了电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电力监测设备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系统在长期、连续的监测过程中会累积大量的采集数据,这要求数据处理技术需进一步提升,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数据融合性问题,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②诊断分析综合化

 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内的各类产品是相互补充、印证的关系,而非对立和排斥的关系。在实践中,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分析和诊断通常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检测,才能做出更加准确、完整的判断。

 ③技术综合性强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跨学科特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

 ④小型化和智能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位面积电网容量不断增长。小型化设备具有节约占地空间、节约能耗和材料、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符合客户需求的发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郑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郑州市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根据 2017 年数据显示,郑州市能耗、原材料类工业产业仅钢材产量降幅较大,为 28.6%;水泥、铝材等易燃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郑州市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进行输出的机会。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郑州市这些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

 郑州市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

 周边,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州市重点打造的新郑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 50.3 万吨,旅客吞吐量 2429.9 万人次。郑欧班列开行 501 班,进出口货值 27.4亿美元。

 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郑州市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郑州市必定突破内陆中心城市物流业局限,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对郑州市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众多国家战略平台相继落地和加快推进。郑州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郑州市充分利用政策优

 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新动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郑州市在枢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郑州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2017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远远超过高于自己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郑州市依托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郑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依托“中原百人计划”“中原干人计划”“海外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和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

 从战略定位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哈长城市群(哈尔滨)、中原城市群(郑州)、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4 大城市群均是

 “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且其核心城市同属于《十三五现代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第二梯队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对四大城市群的对比分析,截至 2017 年底,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 67778.12亿元,在 4 个同梯队增长极中居于首位。产业方面,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制造业的承接容量不断增强,非城市群内城市制造业持续外流。人才、信息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产业等均表现出向城市群流入的趋势,群外城市流出趋势明显。城市群越是成熟,制造业、耗能产业越容易向周边扩散,非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

 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企业“走出去”步伐。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四、行业背景分析

 1、技术壁垒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发综合了自动控制、智能检测、抗电磁干扰、网络通信、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涉及数学、力学、结构学、计算机、电学、声学、光学等多个学科,属于多学科综合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研发除了需持续资金投入外,还需与多个新兴行业协同发展。产品的设计、调试以及检测不仅需要融合多门学科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电力行业专有知识和产品现场实践经验,对于缺乏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的新进入者而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2、电力供应商进入壁垒

 电网公司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对入网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电网运行的产品必须

 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和检验。设备入网前,需通过国家或行业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挂网试运行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入网。此外,对供应商的历史经营业绩和信誉度也有较高要求。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行业标准所要求的各项指标、满足用户的产品需求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电力供应商进入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3、人才壁垒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新兴技术产品。技术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还需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完成理论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既精通监测技术、又熟悉电力系统知识的高端技术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因此,对于本行业的新进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壁垒。

 4、服务壁垒

 本行业企业所服务的电力系统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全,对产品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本行业产品的技术综合度和科技含量较高,这要求服务人员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产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响应。因此,本行业的企业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系统性服务团

 队,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技术沟通,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长期持续且专业的售后服务。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在短期内建立起相对完善且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较为困难,从而形成较高的服务壁垒。

 5、资金壁垒

 目前国内电网企业的设备采购、货款结算都遵守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合同项目执行与实施主要集中于下半年,且付款审批程序相对复杂,货款回收周期较长,跨期结算的情况较多,并需预留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容易对设备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这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没有一定资金积累或支持的公司将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电厂垮坝漫坝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2、《“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电网、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源基元与催化,加强碳基能源清洁转化、源网荷协同机制、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生态监测预警等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

 3、《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集聚地区,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重点领域扩大市场应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4、《2017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制订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订各省(区、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智能电网 2030 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

 5、《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制度;建立电力安全协同管控机制,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监管,落实电力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健全电网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排查管控机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会商决策和社会联动机制。

 6、《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 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 千伏以上级交流输电、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系统。

 7、《“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挖掘系统调峰能力,大幅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加快发展高塔长叶片、智能叶片、分散式和海上风电专

 用技术等,重点发展 5 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风电场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海上风电场施工、风热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设备。

 8、《“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聚焦部署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重点任务,实现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与系统全面国产化,提升电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

 9、《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10、《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 年)》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持续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11、《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12、《“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

 面向电力行业的检测和作业需求,研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检修机器人,实现 GIS 腔体的检测和维护;研制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在电缆隧道内的全自主巡检以及对隧道环境与电缆设备状态的综合监测与分析;研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目标识别和锁定,以及带电拆接引、导线清障等典型作业;研制 500kV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突破上下线技术,实现异物清除、断股修补、防振锤复位等带电作业功能。

 13、《促进新--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清洁、老年陪护、康复、助残、儿童教育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

 14、《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1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6、《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争取到 2020 年实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机器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 300 亿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17、《中国制造 2025》

 促进机器人标准化、规模化、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本体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明确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两大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产业化和应用;二

 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围绕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专项重点推进以下相关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安全与救灾服务机器人(如:面向地震、火灾、水灾等的救灾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危险搬运与维护检修机器人等),能源维护服务机器人(如:核电站监测、缺陷修复、拆装、救援等遥控机器人、电力巡线检测与检修机器人、电站安全监控机器人等),军民两用服务机器人(如:大型高速全地域越野移动机器人平台,大型变结构海空航行器平台,核生化防护与作业机器人平台)等。

 1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重点研发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以及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

 二、市场分析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采购模式

 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电网公司按照政府及其公司采购的相关管理办法,对属于国家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对于其他产品及服务,各级电网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采用公开招标或非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非招标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以及零星采购。招标和非招标采购活动可由电网公司自行组织实施,也可由电网公司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实施。本行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参与两大电网及其下属公司的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来获取订单。

 在招投标方式下,从招投标主体的层级来看,一般情况下,根据采购的内容和合同金额不同,国网总公司、国网省公司以及下属各地市电力公司可自主进行招标。其中,国网总公司一般委托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国网总公司名义进行统一招标;国网省公司根据辖区内的设备需求,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由国网省公司物资部委托国网省级招标代理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省级单位的名义进行招标;各地市电力公司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部分自主招标或自主采购,以作为国网总公司和国网省公司统一招标采购的补充,一般是委托地市级招标公司来完成。

 在竞争性谈判方式下,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作为采购方公开发布竞争性谈判的采购需求或者向特定的供应商发送邀请谈判报价。供应商在提交应答文件后,由谈判专家小组与各供应商进行若干轮谈判,确定最终的技术要求及报价等条件,确定入围供应商,签订销售合同。

 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的建设投资规模巨大,电网工程中的电力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租赁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电网公司取得电力设备的补充手段。我国部分省份的电网公司已开始尝试从国网下属公司租赁其外购或自产的电力相关设备,以缓解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而导致的资金压力。

 (2)本行业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

 本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因此其运营核心环节体现为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和性能检测,对于标准化部件直接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对于非标准化的部件则一般通过定制化采购或外协加工、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

 电网公司对入网的电力设备一般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供应商所提供的电力设备必须满足对应技术标准的要求。然而,由于电网企业资产分布区域广,具体部署环境有所差异,因此电力设备厂商在前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定制,或

 者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部分企业由于产品线相对单一,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需购置其它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而组合成相应的系统方案。

 2、行业特征

 (1)周期性

 本行业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与智能电网的建设保持较强的相关性。就长期而言,智能电网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属于上升周期;就短期而言,由于智能电网建设投入巨大,短期内可能因资金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总体而言,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本行业仍处于上升通道。

 (2)区域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依托于传统电网的建设基础。在传统电网建设过程中,全国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也先后不一,其对电力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本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目前,国内智能巡检机器人需求较大的省份主要是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

 (3)季节性

 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具有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预算约束较强。电力系统企业的电力监测设备采购立项申请一般集中在每年四季度,次年一季度对上一年的立项项目进行审批,合同项目的执行与实施相对集中于下半年。与此相对应,本行业企业营业收入的实现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8899.95 ㎡(折合约 73.35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53300.95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智能设备 0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655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

 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

 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1 个县、代管5 个县...

推荐访问:例文 郑州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一篇:幼师专业自我鉴定例文
下一篇:2020-2020学年度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第二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试卷与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