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03 点击:
高一网免费发布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更多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大范文网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选出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畏葸(xǐ)苍颉体(jié)胡诌(zōu)呕心沥血(ǒu)

  B、蹩进(bì)髡钳(kūn)睥睨(ní)童山濯濯(zhuō)

  C、挨打(ái)吝啬(lìn)压轴(zhóu)模棱两可(líng)

  D、编纂(zuǎn)鲜有(xiǎn)孱头(càn)弄巧成拙(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斟酌脉膊经久不息陈词烂调

  B、谄媚扭怩娇揉造作稗官野史

  C、付梓自诩恼羞成怒历史悠久

  D、洗炼端倪锱铢毕较九宵云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团结协作,不能孤军奋战,三人成虎,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江南水乡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美丽,远处,农家的小屋,升腾的轻烟不绝如缕,极富诗情画意。

  C.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估计,日本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1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B.房龙善于用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地理著作,所以他的《房龙地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D.从今年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天下云集响应”中的“云”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范曾数目项王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常以身翼蔽沛公

  6.下列各项中的画线句,与“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余威震于殊俗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里的“石”是指石刻,即古代刻在石头或石碑上的文字。

  石刻出现的年代早,汉朝以前就有了保存较完整的石刻。譬如说石鼓,有专家考证确定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近年在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石头,上面有两行字,也是战国时期的石刻,只是稍晚于石鼓年代。由此看来,我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秦代也有石刻,只是不作碑形,常常是在山岩上磨平一块石头刻字。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上的字全都模糊了,而《泰山刻石》也只剩下几个字了。石刻的大批出现是在汉朝,保留下来的石刻也以汉碑为多。所以,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

  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石刻可以分为摩崖、碑刻、墓志等等。所谓摩崖,就是在天然的石壁上刻文记事的石刻。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当数陕西汉中地区的《石门铭》。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开通、堵塞、复开的情况和被称为栈道之始的褒斜古栈道的有关修复情形,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上面的文章写得很好,用语精准,叙事细致,文采飞扬,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碑石记载着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碑、记功碑、建庙碑等。古人刻碑意在歌颂、吹捧碑的主人,企盼流传千古,但后来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却不在于它那*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前人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拓印下来,制作拓本,往往是因为碑上刻的字写得好,宝贵得不得了。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墓志是一种长埋地下的文字记录。坟里埋块石头,刻上死者姓名和死者事迹,以便挖开的人知道是谁,再重新埋上。这用意很天真,后来人家正因为他坟里有墓志,就来挖他的坟,这种事情多得很。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人们经常通过墓志来研究历史人物的家族、世系问题,如在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当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

  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清朝末年的叶昌炽先生编的《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每幅都能看到碑版的全貌。近代赵万里先生编辑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研究者的精心收藏和编辑,为推动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取材于启功《中国古代的金石书画》,有删改)

  7.下列关于“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石、书、画中的“石”指的是石刻,中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

  B.石鼓是保存较完整的“石”,《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是保留下来的稍晚于石鼓年代的秦代石刻。

  C.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因为大批出现在汉朝的石刻多数保留了下来。

  D.由于“石”的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石刻分为摩崖、碑刻和墓志三类,三者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门铭》摩崖石刻代表性的原因,是因为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修造情况,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B.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碑石记载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古人刻碑的目的是为逝者*,还有记功、建庙等。

  C.碑刻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它上面*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上面的文字书写优美,具有书法价值。

  D.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历史学家要研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就要依循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石刻的形状和用途来看,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应该属于石刻中的摩崖石刻。

  B.碑石的起初作用和墓志一样,也是记载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碑石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其为逝者*的作用渐渐为墓志所代替。

  C.汉朝的《华山庙碑》的拓本价值连城,是因为碑上的字写得好,具有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并且存量少。

  D.叶昌炽先生的《语石》、杨守敬先生的《寰宇贞石图》、赵万里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都是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的著作。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有删节。)

  10.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约定B.遇郭、李兵裹创旋旋:立即

  C.次灵壁次:驻扎D.诸军乃可安行无虞虞:忧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②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①宿州虽不捷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①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靠父亲的恩荫做的官,他武艺出众,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立即率部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一起截击追击而至的金军,杀敌众多,大败金军并安全撤离。

  D.宋金两国议和后,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但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第Ⅱ卷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分)

  13.(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译文: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诗的颈联和尾联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要求:正楷书写,工整美观。(9分,每空1分)

  (1)顺风而呼,,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3)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4)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余,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寓形宇内复几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木欣欣以向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唯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风一大便不是中秋良宵佳地。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反而倒惹出些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对人生的感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此刻,那一轮月亮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的一盏华美路灯。敏感,伤怀,阴柔,内敛,细腻,多情。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章第一段写月亮的*“就像一个句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2)文章第三段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7、作者在第五段引用了“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作者在第六段写道:“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请概述“月亮文化”在文中的丰富内涵。(6分)

  答:

  19、作者在末段引用苏轼中秋咏月名篇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用意?(6分)

  答:

  六、(13分)

  20、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21、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2、展开想象,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要求修辞和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内容一致。(6分)

  春天的雨,像南国少女的爱,温婉如水,含蓄娇媚;夏天的雨,,,。春天的雨,,,;夏天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悠远的信天游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春天的雨,缠绵,温柔,纤细;夏天的雨,豪爽,酣畅,粗犷。

  七、作文:(60分)

  23、请以“学会尊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卷面整洁。

推荐访问: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月考 苏教版高一语文月考
上一篇:我的梦中国梦演讲稿 大学生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
下一篇:【2018天津河北区中考时间:6月16日至17日,全部科目总分值为590分】2018天津河北区中考55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