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5-28 点击:

 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战国策》。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鉴赏、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较浅易、生动,引导学生诵读成诵。

 3.课堂检测,强化巩固。

 ●教学时数 2 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理清思路,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板书)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王。(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解决问题)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把握重点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的美相比,怎么样? “孰与”:同……比,怎么样。“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用如动词,“美”是“赞”的意思。

 2.“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3.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 19.7 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5 厘米,约合五市尺。

 4.“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5.旦日 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

 天”。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举出。能当面举出寡人的过错的,给重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偶尔有提出批评建议的;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9.齐地方千里 “方”:正方。“方千里”就是“东西南北各千里”,即“纵横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 116500 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 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二、归纳整理: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三、课堂自测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有时候)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 B.因此 C.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B)入朝见威王。

 ②于是..(A)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入落叶。

 ③吾父死于是..(C)。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答: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推荐访问:纳谏 齐王 邹忌
上一篇: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精品】
下一篇:3、,燕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