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乡村和城镇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4-08 点击:

章末综合检测(二)
乡村和城镇 一、选择题 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布图,图中的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 m而设计的。据此回答1~3题。

1.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2.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城市西南部     B.城市东南部 C.城市东北部 D.城市西北部 3.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各功能区是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B.城市功能区是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断集中的体现 C.城市功能区中,工业区的用地面积比例是最大的 D.城市的商业区只形成于城市中心位置 解析:1.C 2.A 3.B 第1题,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分布特点进行判断,功能区①位于城市中心,应该是商业区;
功能区②分布于商业区外围,且面积大,应该是住宅区;
功能区③位于城市边缘,应该是工业区。第2题,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该城市为欧洲西部沿海城市,西南部靠近沿海,位于上风向地带,有公园,因此最可能形成高级居住区。第3题,随着城市功能增多,规模扩大,各类功能用地日趋分化,从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功能区;
在各功能区中,住宅区的面积比例是最大的;
城市中心区往往形成商业区,但并不是所有的商业区只形成于城市中心区。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目前,一般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4.B 5.A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第5题,经济适用房等区位选择,其主导因素在于土地价格低廉,一般在远郊地价低廉。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大 D.城市等级扩大 7.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6.C 7.C 第6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大,而耕地面积减少。第7题,由图乙可知,城镇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镇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8~9题。

年份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 20.40% 17.84% 2000 27.67% 27.81% 2010 44.06% 43.01% 8.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镇化水平一直较高,城镇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镇化速度一直较快,城镇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镇化水平一直较低,城镇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镇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镇化速度较快 9.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8.D 9.B 第8题,从表中资料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前十年城镇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镇化速度较快。第9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是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

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
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10~11题。

10.“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路段 11.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 解析:10.D 11.A 第10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第11题,“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

12.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 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 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 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 解析:选B 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其形成要受到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解析:13.C 14.A 第13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第14题,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第(2)题,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发育,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第(3)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
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推荐访问:
上一篇: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
下一篇:超市工作人员年度总结报告参考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