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休克指机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护理常规】

 1.补充血容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休克患者,积极处理原发伤,病情严重者应置于危重病室。

 (2)迅速建立 1~2 条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心源性休克除外),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3)合理补液:根据心肺功能、失血量、失液量、血压及 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4)记录出入量,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品种等,并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作为后续治疗依据。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检测脉搏、呼吸、血压、CVP 变化;观察意识、面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及温度。

 2. 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 20°~30°,下肢抬高15°~20°,利于膈肌下移,促进肺扩张;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

 重要器官供血。

 (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改善组织灌流。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密切监测血压,使用微量泵调整输液速度。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以防血液骤升或骤降;严防药物外渗,以免皮下组织坏死。

 3.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按规定时间、规定剂量服用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4.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2)改善缺氧:鼻导管吸氧,氧浓度 40%~50%,氧流量 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严重呼吸困难者,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监测呼吸功能: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面唇色泽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及呼吸功能。

 (4)维持呼吸道通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协助拍背并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应及时吸痰;观察呼吸音变化,若出现肺部湿啰音或喉头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预防感染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②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6.调节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 4 小时监测 1 次体温。

 (2)保暖:给予棉被、毛毯、提高室温保暖,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提升体温,以免烫伤、皮肤血流扩张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而加重组织缺氧,引起重要组织灌注进一步减少。

 (3)库存血的复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常需快速大量输血,但若输入低温保存的库存血会使体温降低,输血前应将库存血置于常温下复温后再输入。

 (4)降温: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此外注意定时通风调整室温,及时更换衣被等,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7.预防皮肤损伤和意外损伤 (1)预防压疮,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每 2 小时翻身、叩背 1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压疮。对于潜在的压疮,应给予保护,加强翻身、皮肤护理。

 (2)适当约束,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患者,应加床档,防坠床;必要时约束四肢,防止患者将治疗性管路拔出。

 【健康教育】

 1.使用各种特殊治疗时,应给予说明,减少恐惧不安。

 2.适当的镇静药,可使患者适当的休息。

 3.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4.除了患者外,亦须留意其家属的情绪,加以支持。

推荐访问:休克 健康教育 常规
上一篇:县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下一篇:对于安全教育工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