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考察报告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

思路一变天地宽 ——赴浙江安吉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专题 培训班考察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部署,2019年5月12日至16日,**县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浙江安吉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考察学习,深感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力度大、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做法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山区、湖洲市西部,长三角几何中心,面积1886平方公里,辖8镇3乡4个街道、1个国家级旅游度徦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户籍人口46万,常住人口60万,地势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森林覆盖率71%,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亿元,增长18.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617元和30541元,分别增长9.1%和9.5%。

安吉县自2008年起,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坚持理念先行、科学规划、有力保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突出建管并重,持续推进环境美起来。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规划理念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结合实际,“不求大、不求洋”,接地气、聚人气,注重打造个性特色。考察的灵峰街道大竹园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划建新村,村里都坚持大树不砍、河塘不填、农房依地形分布;
无论哪户群众翻修或重建房屋,必须要先拿出规划设计图,经批准同意后才允许实施,注重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以及规划的执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安吉始终坚持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在经历了太湖治污“零点行动”的阵痛后,安吉关闭了县域内的污染企业,关停了矿山企业,并拒绝所有外来污染企业。关、停的结果是牺牲了暂时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明显减少,拉大了与周边县的差距,但安吉“生态立县”的战略就此确立。比如,考察的余村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该村关停了所有矿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华丽转变。深化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安吉将全县187个村庄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实现农村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治理措施全覆盖。至目前,该县垃圾分类处理村庄达到100%,70%以上的村庄实现垃圾不落地。同时,大力开展“五改一化”“三改一拆”等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制度机制,立足一流铸精品。制定了《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并细化为5个方面、44项指标,其指标标准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同类标准。同时,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目前,安吉县187个村庄已创建精品示范村44个、精品村133个、重点村和特色村10个。

(二)突出融合发展,全面带动百姓富起来。注重产业培育,催生美丽经济。安吉县依托108万亩竹林和17万亩白茶,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茶产业,家家创业,户户经商,实现了“两片叶子富了一方群众”。立足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格局。2018年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4.7亿元。突出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存文物古迹、保留历史遗迹,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比如,考察的鄣吴村,以明嘉靖时的“吴氏父子四进士”以及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为典故,进行宣传开发、带动群众增收。注重改革驱动,释放政策红利。安吉县把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要素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城乡资源要素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制。比如,考察的鲁家村唤醒沉睡资源,撬动社会资本,集聚产业要素,引进18个差异化、特色化的家庭农场,创新“公司+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推动产村深度融合,实现了农民有三金(薪金、租金、股金)、集体有资产、资本有效益。其村集体资产由2011年不足30万元增至近2.5亿元,村集体经营收入从1.8万元增至4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万元增至38812元。

(三)突出基层治理,大力推动乡村强起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强组织。安吉县始终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抓党建激活力,强组织树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比如鲁家村开展“三联三带”活动,即“村两委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
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
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乡风文明”,并将党建活动阵地设在了农场,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刘家塘村创新“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制度,充分结合每名党员同志的优势特长,设置项目推进组、民生服务组、保障服务组、综治服务组、宣传监督组等5个党小组,实现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精准管理。弘扬文明和谐乡风强文化。安吉县以以移风易俗为切入口,通过修编《村规民约》,向村民征集好家风、好家训,通过墙体画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加强宣传,成效明显。比如,余村村的《村规民约》,为了保护水源地卫生清洁,村里“严禁在水库、山塘等地投放对人体有害的鱼饵、食物或药物,不得排放任何废水”,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安吉所有行政村已完成《村规民约》制订修订,在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以及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启示与反思 在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前,我县在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的时间点上,比安吉县要早,然而,安吉县痛下决心坚持不懈大干了10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安吉县的经验做法对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突出个性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注重个性,构建整体和谐,而不是一味的统一、搞大拆大建,要能够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记得住乡愁,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并实行分类指导,不能千篇一律,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真正建设一个、形成一个、巩固一个。而我县在乡村规划上,村庄规划、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度不高,邀请的设计单位能力水平有限,编制的规划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大部分都是编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

三要做强产业支撑。从安吉的做法看,打造美丽乡村,最终是要发展美丽经济,主要是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真正富起来。比如,鲁家村,过去是一个山村、穷村,后来20余位乡贤筹资300万元,邀请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规划,绘出了鲁家村发展蓝图,开展多点招商,撬动8亿元社会资本进入鲁家村发展,切实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增加了群众收入。

四要坚持解放思想。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等、靠、要、看”,必须要解放思想,向改革创新要办法、要出路,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比如,景坞村跳出“等、靠、要”思想,通过政府配套、银行贷款等方式,累计筹资1600余万元,先后完成群众服务中心、河道治理等项目。同时,充分盘活该村现有资源,通过引进漂流项目、出租文化礼堂等方式收取股金、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完成了华丽变身。

五要保持恒心定力。10年来,安吉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了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共同成长的梦想。而这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拿出耐心和韧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蝶变。

三、意见建议 学习安吉的经验做法,我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高标准做好规划。乡村振兴,需要顶层设计,以上率下。建议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专题调研组到浙江安吉等地开展深层次调研,通过归纳梳理、解剖个案等方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对策建议和理念支撑。必要时可选派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到浙江安吉等地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同时,要坚持规划先行。对全县农村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坚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聘请知名设计团队进行研究,实行分类指导,也不搞大拆大建,不能村村一面,更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应付了事,必须要层层严格把关,确保规划的高质量。

二要高标准抓好示范带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每个乡镇可以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因村制宜,突出特色,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先行建设一批能体现**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出台《考核办法》,构建县、乡、村三级考核监督体系,实施月督查、季通报、年终考核制度以及跟踪复评制度,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和“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依据。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切实调动各级积极性。

三要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改革,盘活集体资源,扶持一批优秀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推动农产品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红薯、杜仲、香菇、甪里艾、花生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引导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突出人居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化,加大陈年垃圾清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围河,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科学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严控非法采砂行为,逐步消除农村各类黑臭水体。对村内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进行集中整治,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以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农户庭院、废弃宅基地等为重点,见缝插绿,力争达到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目标。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真正做到农村保洁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

五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如果仅靠政府的投入、靠几个项目来出成果,就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会影响建设的效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同时,县直相关部门要做好涉农资金整合,集中力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积极搞好项目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社会性资金注入,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推进乡村振兴。

六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要传承好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讲好“**故事”。要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七要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健全队伍,明确责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引导其在各个方面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实现“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要有针对性地把村里德高望重的群众、发展产业的能人、脱贫致富的典型、返乡创业的人士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切实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推荐访问:省农委积极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活 赴福建考察报告 赴重庆考察报告 赴深圳考察报告 赴浙江考察报告 赴山东考察报告 赴广州考察报告 赴延安考察报告 赴新疆考察报告 赴江苏考察报告
上一篇: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一)(I)卷
下一篇:2020.09月,中秋、国庆双节节前安全质量大检查报告,-,正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