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分析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路径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因子,具有强烈历史遗传性的同时更具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现代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样走向现代化的问题,以便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化 原因 路径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了5000年而没有中断的古文明,它让那么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探索去研究,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宗教、文化成就诸如四大发明,民间艺术等。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特指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态,即中国近代以前的文化面貌,具体而言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分水岭”。[1]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先祖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它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典藏品,更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2]

  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曾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为世代炎黄子孙所自豪。世界着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这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化的走向和发展充满了好奇。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p109)

  二、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原因

  在西方文明、文化现代化的挑战面前,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做出回应,以适应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利益和需要。

  1.西方文化的渗透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外部动因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明伴随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界越来越向中国开放,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向世界开放。西方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外部动因和见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对100多年来“古今中西”之争的批判和总结,也是300年间中西文化长期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革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不得不与世界接轨

  马克思主义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而在中国传播开来。五四运动前,中国高扬“德赛”精神,马克思主义作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欧思想和学术的高度结晶,天然蕴含着科学与民主两大主旨。科技思想、民主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等,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了包容性,不得不与世界接轨。“所以当西方文化涌来时,我们并不能完全采取排斥的态度,因为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如“经世致用”思想,民本思想等”。[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探索中国道路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外来文化对我们国家的救赎。这些外来文化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走向现代化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从而为跨进现代工业化社会扫清障碍。从魏源到孙中山,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向深层拓展。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促使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先进文化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历史经验相结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社会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和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处在矛盾、冲突之中,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迫切需要向现代化转型。社会冲突自身的时代性和永恒性,决定了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性,中国社会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需不断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因。

  三、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使传统文化必须走向现代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利用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手段走向现代化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对外来高科技的引进,大大拓宽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手段。例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我国国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里面有许多先进的基础设施:语音导览机、电子屏幕、电梯等的应用不仅使游客更能全方面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知识,而且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了。游客来参观的是古代的东西,但是使用的却是现代科技,这不得不说明传统文化更加走向现代化了。

  2.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与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整合

  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模式只有接受文化的指令,与一定的国情相结合,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可以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自我奋进,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倡学重教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可以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可以使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整体竞争的优势。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有一种超越性价值追求,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使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有现代化的价值因素有了重大而现实意义。

  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外来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批判地选择

  外来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的。例如,反映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的开拓精神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我们必须根据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中国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正如邓小平所说:“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5]我们对外来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外来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批判地选择,并通过我们的再创造,使其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和认同性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的应有之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人本思想等有利于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眼世界,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改革文化体制与制度,积极主动地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长茂.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可能性[J].文化学刊.2012(3)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党的建设.201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85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作者简介

  陆珊珊,1988年10月,汉族,女,陕西省铜川市,长安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
上一篇:县司法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副县长预算内投资暨“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计划编制专题会讲话稿合编
下一篇:餐饮可行性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