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名家语录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8-08 点击:

 语文教育名家语录 (一)李吉林

  江苏南通人。1938 年 5 月出生,1956 年 8 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 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 6 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 300 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 21 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 年获全国电化教材最高奖。

  ★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便会获得令人惊奇的收获。

  ★所谓“学做人”,我以为就是让孩子首先懂得如何对人、对己,进而懂得如何对公、对私,以至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

  ★教师也是诗人,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孩子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创造的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

  ★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

  ★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二)支玉恒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39 年出生,1959 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近 40 岁时改教语文课。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其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课堂教学设计富有创意,风格清新独特。其教学录像片获全国奖,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全国影响很大。教学著述颇丰,多篇论文获全国或省级优秀、最佳奖。著有《琢玉》、《欣赏与评析》、《课标教学实录》、《支玉恒阅读教学方法集萃》等专著。

  ★要多看书,多研究,这样不但能融会他人的理论,而且还能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推出自己的新理论。

  ★不管怎样的课,只要善于分析,科学总结,就能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自己的课一定不要与别人相似,要创造新意,要敢

 于“标新立异”,要常教常新。

  ★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自己备好了,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深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背”课。不是死背课文,是“背”课程。只有能“背”课了,在课堂上才不会总是关注教案,而是关注学生,随时调控,舒卷有余。

  ★我在力争教学上的“不为而为之”。不去刻意地做什么,实际上却已经做了,不加斧凿,不露痕迹。要努力追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把每一节课都教好,教到精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简单、实在,则是我们可以追求的目标。

 (三)于永正

  山东莱阳人。1941 年出生,1962 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江苏省教育模范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等,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语文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没有感情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

  ★悟性和灵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术中来。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什么叫“童心”?童心就是孩子气。教师多一点孩子气,就和孩子相似一分,学生就越肯亲近你。

  ★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就是和孩子“相似”,而不是要求孩子和大人相似。“蹲下来”,和学生相似,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因为“爱的别名是理解”。

  ★说到底,是自己培养自己,不要怨天尤人。我总是不断地耳提面命自己去做许多自讨苦吃、自己也心甘情愿的事:如读书、写文章,如调到教研室还要求自己深入基层上课,带实验班等等。双脚总得靠自己迈,双手总得靠自己抬,依靠外力是不能持久的,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总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的。而且,一旦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一位教育家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尊重别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求学生彬彬有礼,教师首先要举止文明;要求学生乐于助人,教师首先得乐于助人;要求学生和书籍交朋友,教师首先要做到手不释卷,如此等等。在教育上,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榜样的力量更大,更令人信服的了。

 (四)周一贯

  浙江绍兴人,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特级教师。1936 年出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 48 年,在全国、省级报刊发表语文教育研究文章 800 多篇,正式出版《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训练论》、《语文教学优课论》等著作近百本,总计字数近千万。著作、论文等研究成果获全国级奖 7 项,其事迹在全国小语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等多家报刊作“人物专访”长篇报道,并先后入编《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等。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

 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

  ★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五)赵景瑞

  语文特级教师,1943 年 10 月出生,1961 年参加教育工作,在小学任教 16 年,后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1994 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是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著者。兼任《读写知识》、《作文导报》、《读写与作文》、《少年优秀作文选》、《中国少年儿童》、《花果山》等全国十余种少年儿童报刊编辑或作者。多年来,在全国教育报刊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 400篇,约 90 万字。著作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等。

  ★语文教材仅是沧海一粟,备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鼠目寸光;只见森林,不种树木,是虚无缥缈。以一粟之学游沧海之语,以少学多才是方向。

  ★语言训练的关键是把语文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文字,也就是活化语言。

  ★“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学生能提出疑问,就会引着他们对课文进一步理解,若不断地提出探索问题,就会到达深入理解课文的彼岸。

推荐访问:名家 语录 语文教育
上一篇:华南农业大学池塘水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