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相关研究3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7-24 点击:

  大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相关研究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项目组成员:

 邱

 燕

  指导

 教师:

 苏卫萍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年级(班级):2011 级应用心理学二班

  起止

 日期:

 2014 年 11 月 1 日—2015 年 3 月 28 日

 制表日期:

 2015 年 3 月 20 日

 目录 中文摘要………………………………………………………………………….ɪɪ 英文摘要………………………………………………………………………….ɪɪɪ 第一部分…………………………………………………………………………..1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1 1.1.1 人际交往概念的界定……………………………………………………….1 1,1,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2 1.1.3 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现状………………………………………………….2 1.2 大学生人格的相关研究………………………………………………………3 1.2.1 人格的概念………………………………………………………………….3 1.2.2 大学生人格的研究现状…………………………………………………….3 1.3 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3 1.3.1 国外研究…………………………………………………………………….4 1.3.2 国内研究…………………………………………………………………….4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5 1.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5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2.1 研究方法………………………………………………………………………6 2.1.1 被试………………………………………………………………………….7 2.1.2 研究工具…………………………………………………………………….7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8 2.2.1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人口学上的统计变量分析…………………………….8 2.2.2 大学生人格情况结果分析………………………………………………….9 2.2.3 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10 2.2.3 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的相关分析……………………………………….10 第三部分

 总的结论和总结 3.1 总的结论………………………………………………………………………11 3.1.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研究……………………………………………….12 3.1.2 大学生人格的差异研究…………………………………………………….12 3.1.3 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12 3.2 结论…………………………………………………………………………....12 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4.1 本研究的贡献…………………………………………………………………13 4.2 本研究的不足…………………………………………………………………14 主要参考文献……………………………………………………………………..14 附录

 问卷量表…………………………………………………………………..15 后记………………………………………………………………………………..17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相关研究

 【摘要]】大学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而人际交往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明确了人格中哪些因素影响人际交往。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大理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理想,只有半数大学生人际交往状态良好,其余半数大学

 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困扰。2.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水平在民族上出现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要好于汉族大学生。3.人格中的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10 个人格因子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4 人际总分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人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5.亲子关系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格中的忧虑性、敢为性、紧张性、兴奋性、自律性、怀疑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格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Abstract]

  College.students are.in.a.critical.period.of transition to.the adult, and interperso alinfluenc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itua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a clear what factors influence personality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processing andanalyzing the data, The results found that:(1)Dali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is not ideal, only half of the undergraduate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n.good.condition,the.remaining.half.of.university.living.ininterpersonal.problems.of.different.degr.(2)College.students"human.relationship h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ethni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human relationship is better.than.Han.College.student.(3)of.the.personality gregairiousnenss.stablity,dare,s

 suspicion.fantasy.anxiety.independence,elf-discipline, strain of 10 personality factors directly affecting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4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and.low.grouping.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4).parent-child relationship.are.significant.predictors.of.College.Student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bility,anxiety,personality,dare.to.tension,excitement self-discipline,suspic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personality

 第一部分

 前言 人际交往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众多的理论和研究都表明,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一般来说,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心态更积极、处事更乐观,他们能够更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调整生活中压力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应,能更融洽更愉快的和他人相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了人际交往的渴望,但正处在心理各方面因素逐步成熟阶段,人际交往具有年龄特征,这个特殊时期注定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诸多问题的产生,人际交往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且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强,可以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帮助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而人际交往能力匮乏可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安全感和认同感,产生困惑、抑郁、孤独等消极心理,最终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系统性研究很少,多是某一方面的理论描述,在大学生的各种压力都持续上升的今天,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进行系统描述,了解大学四年中人际交往演变规律,找到影响人际交往变化的人格因素,对大学生成长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希望经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在这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1.1.1 人际交往的概念界定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信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作为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实质上是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三种成分: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二是情绪情感成分,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多年来,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界定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些混淆,所以,说到人际交往就不能不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

 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等。

 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人际关系指向人的心理,人际交往指向人的行为,而心理与行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人们主要通过人际交往形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又反作用于人际交往。大学生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无论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学习,还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人际交往,以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为基础,从测量人际交往的外在行为入手展开研究 1.1.2.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关研究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从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他们是正在走向成熟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边缘人”。这个阶段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环境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一方面,通过人际交往、通过他人对自我态度的评价确认自我的存在价值、真实面目以及角色位置,以达到在新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上协调一致的自我同一性;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具有信息交流和心理保健两大功能,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其遭遇挫折、产生烦恼困惑时,能及时通过人际交往宣泄、化解负性情绪,建立并维持乐观开朗、奋斗进取的良性心境,促进心理健康。

 1.1.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原则、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何成银等(1992)运用 SCL-90 量表,对西南地区八所高校 620 名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状况的调查发现,48. 06%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心理障碍;唐为民(200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很不理想,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存在人际障碍(何成银等,1992;唐为民,2001;冯宗侠 2004) ; 大学生的交往频度有限,大多为每周 1-3 次,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有人提出是由于社交技能的缺乏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评价。郭晓薇(2000)和郝玉芳(2002)都认为是自我评价和社交技能共同影响; 1.2 大学生人格的相关研究 1.2.1.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对于这个定义可以做以下解释。

 第一,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内在的心理特征与外部

 行为方式的构成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而是这些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形成的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第二,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这是指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仅仅表现在某些心理或行为特征上,而更主要表现在整个模式上,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开来。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人与人之间在某些心理或行为特征上有共同性,,但从整体上来讲,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1.2.2 大学生人格的研究现状 1.2.2.1 大学生人格的基本研究

 用中国人人格量表 QZPS 的研究结果表示,男女大学生在人格的多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外向、更合群、更乐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沉稳,做事更谨慎沉着;农村大学生更善良,处世态度更积极,农村大学生相对于城市和县城大学生及有更多积极的人格品质。

 1.2.2.2 少数民族与汉大学生人格的研究

  大理学院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在人格因素测验方面,有 8 项人格因素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隐定性、有恒性、兴奋性、敢为性方面的分值极显著高于汉族学生,汉族大学生在聪慧性、敏感性、幻想性、独立性方面的分值极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和结交朋友,有时甚至不分彼此通常表现出活泼、愉快、开朗健谈,能够做到直言不讳,即使是不为他人所接受。少数民族学生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充满魄力,能振作勇气,有维护团结的精神,冒险敢为,遇事果断,不瞻前顾后,但有时做事不考虑后果,甚至鲁莽行事。在学习与人交往中不掩饰、不畏缩,胆大敢为,有敢做敢为的精神,有恒负责,做事尽责,责任心较强,但因受情感的左右有时可能粗心大意,忽略细节。

 1.3.人格与人际交往相关研究

 1.3.1 国外研究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性格外倾型的人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情感外露,情绪易激动;善交往,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应;喜欢自由,缺乏谦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不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性格内倾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易适应环境,不轻易相信人,不善与人交往,愿独处,喜欢安静。但这些人往往心胸狭窄不宽容人,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依据荣格的观点,外倾的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容易较快的建立起熟识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随意而自在。而内倾型人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不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稳重。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

 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他根据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以及表现这三种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型,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交往模式。一般内向被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的需要,他们人际交往的广度不够,但往往能建立起非常牢固亲密的关系。相反一个外向主动的人,他的包容性会强一点,待人热情,喜欢人际交往,如果他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就不仅会善于交友,也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建立广泛而又亲密的人际圈。舒茨的理论避过了阶级、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单从人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人格特质下,个体对人际关系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发展为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他的理论有助于理解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3.2 国内研究

  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和独特心理行为模式,它包括一个人惯常的外部行为方式和内在的心理特征。通过它能够找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能够解释个体出现身心问题的原因,能够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预测。因此,国内有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选取的研究角度非常多,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人格的特质理论为基础,采用的量表多为 EPQ、16PF、大五和大七人格测验。研究大致分为几类,第一,大学生人格特征现状的调查、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形成因素的研究。梁杰芳认为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因素有生物因素、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生物因素主要指大脑,身高,外貌等;文化因素是指从小所受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 16PF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发现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及二级人格因素中内向与外向型、怯懦与果敢性与父母自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等密切相关。第二,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多采用EPQ、16PF测量人格特征,采用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自评抑郁等量表测量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心理障碍和不良人格的比率在逐年上升,根据 16PF 的结果,低兴奋,低实验,高怀疑,低有恒,高紧张,低自律,高忧虑者遇到精神刺激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根据 EPQ 的结果,N 和 P 维度分数越高,倾向于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四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大学四年级与大学一年级刚入学时比较,54.5%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发生变化。同时人格特征的良性变化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第三,研究特定大学生群体人格特征与相关问题间的关系,例如,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人格比较;此类研究,一般先对研究对象人格特征进行测量然后与其他群体大学生人格

 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特殊人群和其他人群相比在人格的某维度上或某一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其产生相关的问题。第四,大学生各种态度感受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例如主观幸福感、孤独感、生活满意度等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郑雪、王玲等人(2003)研究发现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综上所述,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很多,理论成果也很丰富,人格特征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在现有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中,论文都是期刊性的文章,研究大都局限在人际关系特点、障碍、调适等方面,也有部分调查研究,但总体上看理论描述性很强。有较少的硕博士论文涉及到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作为其中一个因素进行分析,但涉及人际交往的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对大理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进行系统性研究,从环境,人格,人际交往等内外部因素着手,运用量表对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测量,观察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明确人际交往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找到影响人际交往的人格因素,为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1.4.2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于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能够充实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对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问题诊断及其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教育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找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在倡导心理教育的今天,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起到推进作用,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3)现实意义 能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自我预防,最终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紧张、抑郁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4)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社会需要大量合作型人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合作的基础。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

 关系,能够为走向社会向合作型人才转变打下基础。

 1.5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1.5.1 问题的提出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结论有好有坏,更多的是理论性描述,尤其是人际交往与人格方面的相关研究,结论都只说到积极人格、消极人格对人际的影响。云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由于大理学院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来自云南,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针对云南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进行系统描述,了解大学四年中人际交往演变规律,找到影响人际交往变化的人格因素,对大理学院大学生成长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我认为这个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希望经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在这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5.2 研究假设 1.不同专业、年级、性别、民族的大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2.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差异。

 3.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某些人际交往能力受人格因素的影响,呈相关。

 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格因素显著相关,人格因素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好坏 有影响。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2.1.1 被试

 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大理学院在校大学生 400 人作为被试,其中大

 一,大二,大三,大四,调查人数各 100 人,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问卷 363份,经过筛选的有效问卷为 339 份,问卷有效率为 93.4%,施测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 被试在各个变量上的分布情况 变量 类别 人数 百分数 性别

 年级

 生源

  是否为班干

 专业性质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城市 乡镇 农村 是 否 文科 理科 147 192 87 87 92 73 40 72 227 65 274 133 206 43.4% 56.6% 25.7% 25.7% 27.1% 21.5% 11.8% 21.2% 67.0% 19.2% 80.8% 39.2% 60.8%

 2.1.2 研究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 4 个方面 能力的情况,每个方面都由 7 个陈述性问题组成,共 28 个问题,每个问题作“是” 或“非”两种回答选择“是”记“1”分,选择“非”记“0”分,如果总分在 0-8 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如果总分在 9-14 分之间,说 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如果总分在 15-28 分之间,则 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四个分量表的计分标准,记分表中 I 横栏上的小计分数,表明被试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记分表中 II 横栏上的小计分数,表示你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记分表中Ⅲ横栏的小计分数表示你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记分表中Ⅳ横栏的小计分数表示你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2)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本次测验选用卡特尔 16 人格因素测验人格,本测验共有187个题目,都是关于个人兴趣和态度的问题,测验共有16种人格因素,分别是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2.1.3 施测方法 按学校班级,组织学生集体施测,施测时间为 2014 年 12 月。

 2.1.4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总分比例表 量表维度 类别 较少困扰 一般困扰 严重困扰 交谈

 交际与交友

 接人接物

 与异性交往

 人际总分

 等级 比例 等级 比例 等级 比例 等级 比例 等级 比例 0-2 53.4% 0-2 50% 0-2 83.5% 0-2 64% 0-8 53.3% 3-5 42.7% 3-5 41.2% 3-5 15.2% 3-4 25.7% 9-14 33.5% 6 分以上 3.9% 6 分以上 8.8% 6 分以上 1.3% 5 分以上 10.3% 15-28 13.2%

 2.2.1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人口学上的统计变量分析

 表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情况的性别差异 性别 N 均分 t P 男 女 147 192 43.29±9.976 44.43±9.926 1.041 0.299 从表二可以看出,t 检验中 t 值为 1.041,显著水平为 0.299,大于显著水平 0.05,这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表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年级差异 年级 N 均分 F P LSD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Total 87

 87

 73

 92

 339 48.21±9.920 43.80±8.863 40.77±10.37 42.99±10.37 43.94±9.949 9.313 0.000 大一>大二 大二>大三 大二>大四 大三<大四 从表三可以看出,方差检验的 F 值为 9.313,显著性水平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这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人际交往总分来看,大一>大二>大四>大三,其他各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专业性质的差异

 专业性质 N 均分

  t P 文科 理科 133 206 44.00±9.506 43.89±10.247 0.096 0.923

 从表四可以看出,t 检验中 t 值为 0.096,显著性水平为 0.923,大于显著性水平 0.05,这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在专业性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五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是否为班干部的差异

  是否为班干部 N 均分 t P 是 否 65 274 46.02±11.039 43.44±9.628 1.882 0.061 从表五可以看出,t 检验中的 t 值为 1.882,显著性水平为 0.061,大于显著性水平 0.05,这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与是否为班干部没有显著差异

 表六

 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与生源差异 生源 N 均分 F P 城市 乡镇 农村 40 72 227 43.25±1.569 44.00±1.172 44.04±0.663 0.107 0.898

  从表六可以看出,方差检验 F 值为 0.107,显著性水平为 0.898,大于显著性水平 0.05,这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与生源地无显著性差异。

 2.2.2 大学生人格情况的结果分析

  表七

 男女大学生在 16 人格各维度的比较(N=612)

 人格因素 男 ( n =147)

 M

 SD

 女 ( n =192)

 M

  SD

 t

  P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C 稳定性 E 恃强性 F 兴奋性 G 有恒性 H 敢为性 I 敏感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Q1 实 验性 Q2 独 立9.25 7.06 14.37 11.73 13.27 11.17 11.98 12.13 9.60 12.75 8.32 10.67 10.46

 10.98

 11.89 3.21 2.34 3.59 3.37 3.85 3.07 4.25 3.05 3.12 3.27 2.62 3.86 2.53

 2.96

 2.99 10.65 7.12 13.45 10.92 13.56 10.79 11.32 13.12 8.77 13.40 7.88 11.01 10.22

 11.07

 12.53 0.14 2.30 3.55 3.11 4.28 3.35 4.58 3.01 3.09 3.12 2.78 3.86 3.68

 3.11

 2.68 -5.447*** -.324 3.201** 5.478*** -.877 1.441 1.84 -4.412*** 3.261** -2.504* 2.012* -1.093 1.118

 -.348

 -2.766** .000 .746 .001 .000 .378 .150 2.066 .000 .001 .013 .045 .275 .264

 .728

 .006

 性 Q3 自 律性 Q4 紧张

 12.05

 4.07

 2.19

 4.05

 -.407

 .684

 从表七可以看出: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 16PF 比较 8 项无显著差异。其余 8 项存在显著差异。

 在A-乐群性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孤独、冷漠、缄默。女生比男生积极,女生较男生热情、外向、乐群。

 C-稳定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男生人格中稳定因素比女生多,男生情绪较女生稳定成熟,更能够面对现实。女生情绪较易激动,容易产生烦恼,容易受环境影响。

 E-恃强性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固执、独立、积极。女生更谦虚、顺从、通融。

 I-敏感性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生理智,注重现实,女生则比较敏感,容易感情用事。

 L-怀疑性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男生固执己见、容易怀疑,女生容易与人相处、依赖随和。

 M-幻想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现实,合乎成规,努力做到妥善合理。女生比男生更爱幻想。

 N-世故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世故,精明能干。女生比较天真、坦白、率直。

 Q3-自律性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男生不顾大体,容易产生矛盾冲突,自律性低。

 女生则自律严谨,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由于人格特征针对于不同的人有其相对独立性,故不再特别对年级,专业性质,是否为班干部,以及生源与人格差异进行差异分析 2.2.3

 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情况的关系分析 表八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际关系总分 人格测验总分 人际关系总分 人格测验总分 Pearson Correlation Pearson Correlation 1 0.300** 0.300** 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由表八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总分与归属感总分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下雨显著性水平 0.05,折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2.2.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1.对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结果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结果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水平分别与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L怀疑性、M幻想性、O忧虑性、Q2 独立性、Q3 自律性、Q4紧张性呈不同程度相关;交谈子因子分别与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L怀疑性、M幻想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

 4紧张性呈不同程度相关;交际与交友子因子分别与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呈不同程度相关;接人待物子因子分别与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L怀疑性、M幻想性、O忧虑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呈不同程度相关;与异性交往子因子分别与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F兴奋性、H敢为性、L怀疑性、M幻想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紧张性呈不同程度相关。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与人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第三部分 总的讨论和结论 3.1 总的讨论

  利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和人格量表进行研究,初步得到大学生在两个方面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情况,下面将阐述本研究的发现,以及对前面叙述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并检验前面提出的假设。

 3.1.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在年级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分,大一>大二>大四>大三,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其他各年级没有明显差异,大一新生到了新的环境,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对新环境的陌生和好奇,往往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交友和老师建立新的关系的过程之中,因此他们对于人际交往的欲望和热情往往比其他年级更多,因此其人际交往总分比较高,当进入大三,开始为自己前途考虑,担心的事情变多,和同学经过几年相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因此已经没有过多精力投入人际交往。因为大三人际交往总分最低 3.1.2 大学生人格的差异研究 3.1.2.1 大学生人格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人格多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 合群外向、情绪更稳定、有亲和力、随和、天真、率直、但敏感,感情用事、自以为是、易想入非非、自相矛盾,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理智、着重实际、现实、

 合乎成规、精明能干、世故、自律严谨但孤僻、情绪易激动、坚强固执。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积极人格品质,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相同。

 3.1.4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人格因素中除Q1实验性外,其他十五项人格因素都与人际总分和子因子呈显著相关,有十项显著影响人际总分。这可以证明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这些人格的不同表现程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人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完善的人格品质,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作用。

 3.1 大学生16种人格高分组、低分组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在A-乐群性上,高分组大学生比低分组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好,这说明外向、热情对人际交往状况有良好的帮助作用,而孤独、冷漠对人际交往没有好处。

 B-聪慧性,高低分组在人际各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交谈、交际交友、人际总分三方面上显示,高分组比低分组人际困扰程度严重。接人待物、异性交往两项,高分组比低分组人际困扰程度轻,而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中,聪慧性与异性交往出现显著相关,这可以表示思维敏捷聪明的人,可能更多吸引异性,能更容易得到异性的认可,从而缓解了这方面的困扰程度。

 C-稳定性,高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显著好于低分组大学生,这说明情绪稳定、成熟、能够面对现实这些稳定性人格对人际交往有积极作用,而容易激动、容易受环境影响、容易产生烦恼这些人格特质会降低人际交往水平。

 E-恃强性,在交际交友、接人待物两方面,恃强性,高分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低于低分组。这说明好强固执、独立积极这样的人格特质对交际交友、接人待物有帮助。

 F-兴奋性,高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显著好于低分组大学生。说明轻松、兴奋、随遇而安比严肃、寡言有助于人际交往。

 G-有恒性,在交谈、人际总分上,高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显著好于低分组大学生。这说明有恒心这一人格特点对交谈、人际交往起到积极的作用。

 H-敢为性,交谈、交际交友、异性交往、人际总分几项上,高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显著好于低分组大学生。在接人待物方面没有差异。这说明,冒险敢为对人际交往起积极作用,而缺少自信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

 I-敏感性,在交际交友方面,低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显著好于高分组大学生,这说明敏感、感情用事对交际交谈没有好处,应该理智、着重现实的处理与人交往上的问题。

 L-怀疑性,低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显著好于高分组大学生,这说明怀疑、固执己见对人际交往没有好处,依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对人际交往有积极作用。O-忧虑性,低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显著好于高分组大学生。这说明,忧虑、抑郁、烦恼、自扰这些人格特点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影响,而自信、沉着、安详是人际交往中所需要的积极人格因素。

 Q3-自律性,高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显著好于低分组大学生,这说明自律严谨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积极人格因素。

 Q4-紧张性,低分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显著好于高分组大学生,这说明紧张的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起消极作用,而心平气和、休闲宁静的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有好处。

 M-幻想性、N-世故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这四方面人格特质在人格高低分组上没有差异。

 总结以上结论发现,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这几项人格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好,I-敏感性、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这几项人格特质上,得分低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好。

 3.1.3.2 人际交往总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在16人格因素的比较

 数据表示:人际关系好的大学生拥有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H-敢为性、Q3-自律性等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拥有L-怀疑性、O-忧虑性等方面的人格特质。结果可以判断,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积极人格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出现困扰的大学生,拥有较多消极的人格因素。

 3.2 结论

  1 大理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理想,半数大学生人际交往状态良好其余半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困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四个因子困扰程度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与异性交往的困扰、交际与交友、与人交谈、接人待物。

 2 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水平在年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3 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水平在性别,生源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女生表现显著好于男生。

 4 是否班级干部的因素均不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5 大学生人格在性别、年级的多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

 6 人格中的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10 个人格因子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7.人际总分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人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 7 个人格因子上表现出不同水平。

 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4.1 本研究的贡献

 提人际关系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对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出 (1)

 探讨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部特点 (2)

 探讨了在校大学生人格的一部特点 (3)

 探讨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关系 (4)

 通过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人格对人际交往的关系的调查,能及时反映出人格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便于对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提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点。

 4.2 本研究的不足

  1.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生源、方面的差异解释,大多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推论,却少有定量研究的依据,因此,这些推断的科学性、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由于 16PF 的得分解释是分高分和低分双向的,所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某一人格因素高分或低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没有说明这一因子是怎样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今后仍需继续研究。

 3.被试样本范围的局限性。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针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的学生进行调查,取样不够全面,因此研究结论的推广上存在地区差异。

 4.在调查研究中,肯受到被试主观因素的影响,在选择答案时带有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6(4):57-59. [2].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3:49-51. [3]. 杨艳,叶运莉,李丽,张俊辉.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心理与病伤.2004, [4]. 叶海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8(5):794-797. [5]. 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 [6].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M],1996:128. [7]. 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M],2001:6. [8].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0. [9. 邹海燕等.社会心理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M],2003:192. [10].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48. [11].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1. [12]. 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山西大学:2004。

 [13].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大,2005. [1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4 [15]. 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34-139 [16[.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限教

 育.2000(159-162). [17]. 张桂荣,赵艳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极其消除[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 [18]. 攀富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6. [19]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26. [20]. 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8. [21].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心理学—人性的探索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86

 附录

 调查材料 亲爱的同学:您好!这是一份用于科学研究的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的形式填答,所有选项没有对错,优劣之分,请您根据自己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的实际问题与下面一些句子的符合程度,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内容给予严格保密,请您放心!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注意事项:1.请如实做答!

  2.请不要漏答!!

 基本信息 专业性质(文理科):文科( )理科( )

  性别:

 民族:

  是否班级干部:是( )否( )

  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

  生源地:

 城市( ); 乡镇( );农村( )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在每个问题选“是”打“∨”选“非”打“×”。请根据你的情况如实作答,你的回答仅供研究所用,不涉及任何个人评价,请放心做答, 谢谢合作!

 1. 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

 4.与异性交往太少。„„„„„„„„„„„„„„„„„„„„„„„„„„„( )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

 7.时常伤害别人。„„„„„„„„„„„„„„„„„„„„„„„„„„„„( )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

 10.极易受窘。

 „„„„„„„„„„„„„„„„„„„„„„„„„„„„( )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

 16.暗自思慕异性。„„„„„„„„„„„„„„„„„„„„„„„„„„„( )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

 20.瞧不起异性。„„„„„„„„„„„„„„„„„„„„„„„„„„„„( )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

 23. 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

 24.被异性瞧不起。„„„„„„„„„„„„„„„„„„„„„„„„„„„( )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

 16PF 人格测试 1. 我很明了本测验的说明:

 A.是的

  B.不一定

  ...

推荐访问:人际交往 人格 大学生
上一篇:市政工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冠状病毒疫情
下一篇:托班新学期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