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论文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在合作探究中生成智慧与人格

 党西玲

 【教学案例】

 数学课上,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纸,问:‚你有办法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带着问题,用了 7 7- -8 8分钟的时间寻找答案。结果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算法:7 7 × 4=28 (平方厘米);7 7 × 5=35 (平方厘米);(7 7 +5 5 )× 2=24 (平方厘米)……接着,学生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面积 8 28 平方厘米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乘得到的,一个小组代表边把平行四边形拼接 成长方形,边说着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理由。面积 5 35 平方厘米是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得到的,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长是 7 7 厘米,宽是 5 5 厘米,面积应该是 5 35 平方厘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点头赞同,有的一脸疑惑,出现了小声的议论。我也说:‚是呀,他们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5 35 平方厘米当然也应该是正确的。‛我这么一说,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有个学生质疑:‚同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么会不同?‛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发表意见,纠正错误。有的学生还发现 :当把平行四边形拉转成长方形时,面积是最大的。而且,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们的讨论中,下课铃响。

 。

 借此案例,笔者想谈谈近阶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使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

 扎实的‚双基‛教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有些教师担心新课程实施会削弱‚双基‛。如上述课堂片断后的教研中,就有老师问:‚几乎用整节课的时间探究公式,没有习题训练,学生能行吗?‛

 应对考试的课我也上过:出示用硬纸片剪成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指出底和高;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拼成长方形,让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讲授大约用时0 10 分钟,余下的时间便用来做练习。

 压缩新知获得的过程,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会使基础知识扎实吗?我不以为然。事实上,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各不相同。对于学生片面的、错误的想法,仅凭教师示范讲解,往往不奏效,学生没有真正明白错在哪里,即使接受了正确的观点,错误的想法仍然潜伏,没有得到删除或更正。因此,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就要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错误的想法被替代,正确的知识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也曾设计通过割补转化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也确实受此影响,没有其他的想法,轻而易举地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但后来,我坚决摒弃了这样的做法,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直面问题,激活已知、探究新知。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学生不用割补也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得到面积计算公式。于是,矛盾冲突产生了,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转化过程中,图形面 积必须始终保持不变。我想,知识是可以通过传授来接受的,而学习思想的最好办法是亲身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了,才会有深切的体悟。

 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自主、合作、探究往往会造成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分化现象确实存在,但我认为不能以此否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不是要消灭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要实现学生充分的、有差异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认知水平,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若真要防止分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接受训练。然而,这种生产‚标准 件‛的教学能批量传授知识,却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够的试错空间,需要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面对有差异的学生,为了实

 现差异的发展,必须进行开放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就像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创设情境、开放空间、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各有所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的割补转化思想、数学的逻辑推理、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敢于探究的精神、同伴的合作交流、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学生得到不同而又充分的发展,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保底而不封顶‛。

 数学的课堂是师 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为活跃的场所,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掌握合作交流契机

 党西玲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呢?本文仅针对合作学习时机的恰当选择介绍了自己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合作时机的选择应在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时;合作时 机的选择应在学生对问题的解法、意见不一致时,合作时机的选择应在处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只有选择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才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率,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关键字:合作学习、合作时机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和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实验中。我从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点尝试,虽然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在这里仅从合作学习时机的恰当选择这一方面向大家做 简单介绍。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

 机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 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 1 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 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如在教学十几减 9 9 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 3 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 3 13 个桃子,小兔说:我买 9 9 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

 家一起出 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其中宋小惠这一小组的讨论最热烈。有的说:我想可以从 3 13 个桃中一个一个地减,减去 9 9 个,还剩 4 4 个;有的说:我想,可以先从 0 10 个里先减去 9 9 个,再加上盒外的 3 3 个,得出还剩4 4 个。我想的有道理吗?其他的同学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肯定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王红平时反映稍慢,对于怎样解题还没有思路,看到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感到自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情绪慢慢低落起来。组长宋小惠看在眼里,主动的对王红说:我来帮你,于是拿出学具,耐心地做着解释,不一会儿,王红 脸上的表情由阴转晴,继而露出灿烂的笑容……看着同学们你帮我学的感人场面,老师满意地翘起大拇指。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 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 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

 ‚×‛,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 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 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操作

 党西玲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作学习‛就是将合作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于 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互动;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 ,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又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充当了 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1. 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多边互动,使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从而把教 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知过程,而且也成为每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例如,《认识简单形体》的数学一课,我们在教学时是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盒、小瓶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材料分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类。还有的按形状分类。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按形状分类比较合 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整体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教师对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小组为中介,课堂上变原有的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扩展、密集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擅长某一方面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使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在同伴处得到更多的帮助。在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中,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分享快 乐的同时,满足了他的自尊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2.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学习‛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课堂上人的因素,课堂中的学习主体 —— 学生的主体需要问题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合作学习‛能做到个体与集体的统一,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培养却重视 不足。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作业、学习结果,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仁爱、同情,更缺少互助协作,阻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而‚合作学习‛则可以使这种局面大为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 合作学习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地发生碰撞与相融。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

 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既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

 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操 作。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 2 2- -6 6 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 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 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要使小组合作富有成效,引起讨

 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1 1 )个人探索有困难,需 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教学《十几减 9 9 》时,教师出示 12 -9 9 的例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借助学具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最后得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算法。如:

 12 -2 2 - 7=3 ; 10 -9 9 + 2=3 ;9 9 +(3 3 )

 =12 ;……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 2 )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 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 2 12 个苹果分给 3 3 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得 4 4 个。有的打‚√‛,有的打‚×‛,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最终反方以强有力的事实说服了正方。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3 )巩固归纳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新知形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把学到 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参与情感。例如,在学习完

 ‚数学小文化 —— ‘÷’的来历‛后,要求同桌两人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讨论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除号是威廉·奥特雷德发明的‛;有的则说:‚我知道了除号和乘号的发明都是英国人,还是同一年产生的呢!‛等,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 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还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所以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1 1 )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

 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时。,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 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须突出一个重点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操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生已经有了不退位减竖式计算的

 经验,因此,让学生在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其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学生合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给学生的交流提供这样几个问题:想一想,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单根小棒不够拿怎么办?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根拐杖。然后将摆小棒的过程在竖式上表示出来,并得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这一高度概括的法则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合作,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 2 )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 、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

 (3 3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 ,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 要启发学生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思考学习为基础, , 只有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 充分发挥个体的学习优势, , 再进行合作学习, , 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 ,激荡学生思维, , 才能让学生在多样性的独立思维基础上通过交流发展求异思维。

 总之,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 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推荐访问:探究 合作 论文
上一篇: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日上讲话
下一篇: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