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交通拥堵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20-08-28 点击:

 XX 区交通拥堵状况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XX 区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大幅增加,加之前期城建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后期改造受限制等因素,停车难和道路拥堵正成为新的 “城市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应该被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投入更多的精力 “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交通现状 (一)道路设施状况 XX 区作为市中心城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交通网进一步扩张延伸,建成了 XX 大道、南北团结街、XX 路、东一环(XX 路)、北一环、XX 路、XX 路(XX 路)、XX路等城市东西南北主次干道,打通了东新街、西新街、西一环、南一环等城市“断头路”,城市道路总长 X 公里,道路总

 面积为 XX 平方米。城市东出城主要有 XX 路,北出城主要有 XX 立交和天台路,向南跨江出城有 XX 大桥、XXX 闸和XX 大桥。中心城区交通流主要集中在 XX 路、北团结街、东大街、XX 路、劳动路、人民路、XX 路、XX 大道。

 (二)车辆状况 据车管部门统计,我市新车入户日均 X 辆,其中 XX 日均约 X 辆。截至 XX 年年初,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 X万辆,其中汽车约 X 万辆,摩托车约 X 万辆,电动车约 X万辆,加之外地来汉、过境车辆约 X 万辆。

 (三)管理状况 城区道路新建、改建主要由 XX 市城乡建设规划局、XX市住房和城市管理局、XX 市城投公司、XX 新区管委会、XX 新区管委会、XX 区政府、开发企业等多个部门、单位共同建设。中心城区道路车行道使用管理由市交警大队负责,人行道使用管理由市综合执法管理局负责,区住建局对道路路面、人行道结构进行维护管理。

 二、交通运行不畅的主要成因 (一)路网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步伐,新建拓宽了一大批道路(如东一环、北一环、XX 西路、益州路、XX 路等),打通了东新街、西新街等断头路,但城区大部分道路在路网布局、路网功能区划、道路使用等方面基本维持混行交通的格局,主干道、次干道基本不具备级配,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XX 路、人民路、前进路、XX路以及中心广场周边。东西、南北道路连接不畅,断头路较多,快速干道系统尚未成环,道路标准普遍偏低。

 (二)道路通行功能被弱化 一是挤占人行道现象十分严重,譬如各种摊点、书报亭、通讯箱柜、广告牌、车辆停放等,过多的挤占,造成人行道不畅,行人走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交通乱象恶性循环。二是 XX 城区道路大部分宽度不足,且无非机动车道,主车道上机动车、非机动车一直混行。三是道路侧边施划停车泊位或任意停放车辆,降低道路通行能力。

 ( 三)停车场建设滞后 目前,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严重缺乏。在城市建设中,因大型商场、酒店、医院、娱乐场所都缺少停车规划设计,或是本来规划建设的停车场地被挪作他用,大部分车辆基本都在人行道和道路侧边停放。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

 停车泊位配套建设不到位。中心城区多数老旧小区没有停车位,新建小区配建不足,各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大多不能满足本单位职工停放,停车场数量和车辆保有量配比严重失衡。中心城区现有交警部门施划停车泊位 X 余个,城市综合执法局施划停车泊位 X 个,中心城区共有 X 个小区,共设置地上停车泊位 X 个,地下停车泊位 X 个,而中心城区小区共有 X户,实际建设比例为 1:0.3,距畅通工程国家最低标准 25个/百辆,相差甚远。二是停车规划布局不合理。主干道沿线及重要商业街区停车需求巨大,但无法保障足够停车泊位,导致停车难、行车难,交通拥堵。如:XX 大道、中心广场、虎桥路、运达批发市场是我市经济最繁华的地段,人、车流量大,因停车设施缺乏,导致周边停车秩序混乱,道路不畅,通行效率下降,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区的交通秩序。三是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大多数商业中心、居民小区在建设时都规划有相应的停车泊位,但是多数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将原来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把停车矛盾推给社会。

 (四)公共交通分担率不高且公交站点设置不规范 一是公交基础设施滞后。中心城区公交场站严重不足,停靠站点密度过大,首末站、换乘站、公交专用车道、港湾式停靠点等设施基本没有,如 XX 大道作为城市南北向主干

 道,该路为双向 6 车道,交通流量大,高峰期已经饱和,由于未规划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点,导致公交车占用有效车道上下客,致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且公交站距普遍过短,从XX 大道运达十字到钟楼十字共计 X 米,单向设置公交站点X 个,平均不到 300 米一个,远远小于设计规范所要求的 X米-800 米设置一个公交站点的设计标准;二是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多样。XX 中心城区为老城区,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且道路纵横距离短,市民选择的适宜出行方式大多为电动车、两轮摩托车。三是城市公交覆盖率不高,夜晚几乎无公交车,有的公交车等待时间长,市民乘车普遍不方便。

 (五)部分公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具体表现为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行驶中占用非机动车道,如东大街,虽然设置了全段禁停的标志,但路边仍有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停放;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等。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电动车游离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缺乏定性的国标或行业性标准,且不在国家工信部门公告目录之内,不能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上户,给日常管理、执法带来许多问题。二是行人、非机动车与电动车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多。这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和文明意识不足,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成本低、执行难。三是执法

 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交警执法只指挥汽车,对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行人不问不管,造成道路拥堵不畅。另外,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不严处罚偏软。

 三、改善交通状况的几点意见 从近几年的具体实践来看,仅有硬件条件的改善而管理水平提不高,整个交通环境也难以改善;从另一个角度讲,管理方面的投入更为经济,所以建设与管理必须放在等量齐观的位置来统筹考虑。特别是对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难度较大的主城区而言,管理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方面的投入,着力解决当前管理设施、安全设施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

 (一)树立“ 以人为本,服务市民” 的管理理念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市民”的管理理念。例如,以往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对于年老者或行动不便者上下楼梯,城建部门可在关键拥堵路段新建扶手电梯,提高过街天桥利用率;对于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实行划行规市,且经营者要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就近设置非机动车

 停放点;根据实际交通流量,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例如:中山街到饮马池再到建国路的整个路段,道路本身狭窄,机关单位较多,尤其是早班高峰期,人流车流较为集中,阴雨天气更是异常拥堵,如果再有车辆调头或转向,会直接导致交通瘫痪,建议:交警部门加大这一时段的警力投入,加强交通管理疏导,早 7:30-8:30 期间禁止车辆左转;科学设置公交站点,增加运营时间,方便乘客公交出行;实行上学和上班错峰机制,缓解交通压力。

 (二)遵循“ 规划先行,科学决策” 的建设原则 一是加快完善空间布局,配套城东、城西、城北商业、学校、医疗等公共设施,驱动人流、车流合理流动,完善城市组团功能,减轻中心城区人口、交通压力。二是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引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优先发展集约、“绿色”交通方式,合理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原则以及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出行比例,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设施与公共交通网络及各类公共空间的良好衔接,缓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供需矛盾。三是在城市建设项目(包含旧城区改造、公私建筑、停车场、道路、花园等)规划、验收时引入交通影响评价机制,严格审验流程,充分考虑项目周边道路的承载能力,做到项目建设、使用与周边道路的承载力相匹配。四是严格落实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开发建设时的停车泊位配

 套建设,且停车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对已挪作他用的应该限期责成整改。五是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鼓励各市政府建立具有规划、施建、管理、改造等职能于一身的交通管理部门,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施建、管理、改造等职能脱节导致的结构性矛盾。

 (三)采取“ 严格执法,严管重罚” 的管理手段 要采取严管重罚措施,强制形成交通规则意识。加大违法查纠工作力度,对行人及非机动车随意横穿、进入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和机动车随意调头和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要通过学习教育、上门通报、罚款、媒体曝光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比如,福建省福州市,一位即将退休的局长,因酒驾被开除公职,体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管理态度。交警部门重疏导指挥,轻违法查处,表面上突出了工作重点,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性执法,导致交通违法高发、交通秩序混乱,反过来引发和加剧了交通拥堵。建议交警部门转变理念,把严查交通违法作为日常路面管理的第一要务,强力倒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四)营造“ 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的社会氛围 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共治,依托基层网格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共建文明交通。一是要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将“文明守法平安出行”作为核心主题,分类策划制定宣传方案,加强文明交通宣传教育。二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带头践行“文明守法平安出行”,引领遵法守规的社会风尚。三是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出行文明宣传之中。四是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优势,通过长期系统的道路交通安全预防训练,从小夯实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五是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平台等实时报道典型事故案例,引导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增强守法意识。

推荐访问:拥堵 对策 调研报告
上一篇:XX镇交管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下一篇:行政人事个人转正工作总结例文,1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