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春困,中医为您支招】春困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19-08-14 点击:

  滋阴润燥消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立春以后,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很多人感到疲乏。尤其到了午后,温暖的阳光晒得人恹恹欲睡,工作效率直线下降。为了对付恼人的春困,大多数人都采用喝咖啡或浓茶的方法。但维持的时间太短,再说喝这些刺激性的饮料对身体也不利。如何才能有效提神而又不损害健康?不妨尝试一下中医的滋阴润燥法。
  整整一个冬天,体表的毛细血管基本处于收缩状态,内脏的血液供应自然就比较丰富。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外周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量增加,这样一来脑组织的供氧就相对少了,疲倦、嗜睡等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为春困所扰的人,往往还存在着失眠多梦、痰多、肝阳上亢、五心烦热、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症状。除犯困外,还会出现脸色潮红、易激动、脱发、记忆力下降、大便秘结等情况,此外,女性还有白带增多的现象。这些都是由阴虚所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气和阳气处于动态平衡中,在寒冷的季节里,阳气沉于下而阴气浮于上,人多有畏寒肢冷的感觉。一旦开春,阴阳平衡就发生了变化,阳气开始逐渐升发,相形之下,阴气显得“势力”不够。这样一来,人的情绪就变得容易激动,心绪也开始不宁。所以,一些原本睡眠质量很好的人到了阳春时节就开始失眠了。晚上睡不好,白天怎么可能有精神呢?再加上逐日升高的气温,春困也就在所难免了。
  翻开任何一本中医典籍,都找不到“春困”这一条目,它只是阴虚的一种表现而已。要想制服它,就得依据伴随春困出现的其他症候,对症下药。
  
  春困伴痰饮
  
  中医所说的痰饮不光指咯痰,还包括一切体液运化失常而积滞于身体某处的症状。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指痰液积在喉中咯之不出。
  春困伴痰饮者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只是时不时地咳嗽两声,感觉喉咙中有黏稠的痰液吐不出来。同时,还有口干舌燥甚至口腔溃疡的症状。更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在午后会出现潮热、面颊发红、手足心热的现象。
  症状严重的人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沙参麦冬汤,以清养肺胃、生津润燥。常人就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了,用沙参9克、麦冬9克泡一壶茶,每日饮用即可。一般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收到显著的功效。
  
  春困伴盗汗
  
  通常,只有大量运动、环境温度高以及精神紧张这三种情况下,人体才会大量出汗。若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就会在睡梦中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
  春困伴盗汗者入睡困难,常常要辗转反侧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眠,而且睡觉质量不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觉醒。早晨起床时会觉得内衣裤都湿湿的,严重者即便在白天,稍一活动也会大汗淋漓。此外,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遗精的情况。
  这时,就该经典的补益药――六味地黄丸出场了。方中的熟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和牡丹皮则有泻火的功效,两相配合,体内的虚火自然就可扑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春困算不上一种病,因此六味地黄丸服用的剂量宜小,每天吃八粒就足够了。
  
  春困伴不寐
  
  顾名思义,中医所说的不寐就是指失眠。这可是春困者最讨厌的事了,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由于阴虚火旺而导致的失眠和心、肾二脏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肾脏属水而心脏属火,肾水与心火要相互交通,人才能正常入眠。否则,心火失去了肾水的滋养将上扰心神,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反过来,肾水缺少了心火的温润就会导致夜尿频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春困伴不寐者来说,交通心肾是当务之急。每天以地黄酸枣仁粥作为早餐,效果较好。先取生地黄30克、酸枣仁30克,加水2000毫升煎汤,滤去药渣后以汤汁熬粥。连服一周左右即可。
  
  相关链接:春季做个全面体检
  
  春季进行体检,是对冬季身体状况的最好结算,也是对当年制定身体健康规划的最好准备。如果每年做一次认真的肝肾方面的体检,能够发现相关的指标异常,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纠正,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化和硬化,使肝肾等重要脏器免受损坏。
  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身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忽视健康体检。
  40岁以上的中年人应建立体检档案,每年定期体检。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囊肿、结石、息肉等不需要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疾病,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应系统治疗,随诊观察。吸烟多年或接触刺激性气体的人更应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癌。可增加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测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等以排除肝癌等。
  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更需要定时做体检。

推荐访问:春困 为您 支招 中医
上一篇:离婚后爸爸如何爱孩子【离婚后如何爱孩子】
下一篇:去斑点小妙招_轻熟女三妙招,斑点逐个击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