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探究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胡腊梅

(广安市前锋区前锋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19)

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语言文字组织和情感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对文章写作主旨的理解较为肤浅,掌握写作技能有很大难度。但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广泛阅读感兴趣的文章,能够让小学生从题材多样、内容与其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相当的作品中,领悟运用语言文字写景状物、表达情感的妙处。利用小学生出众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和生活见闻,促使其养成从不同视角观察、思考的习惯,自然而然的产生自我表达和写作愿望。因此,从作文教学的角度,了解课外阅读的价值,有助于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对强化学生的思维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十分关键。实践中,由于阅读和写作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时常会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制定阅读计划。有时也会反其道而行之,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促使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为目的布置写作任务。例如,要求学生阅读和课文题材类似的课外读物并写下读后感,或者在学习了名著节选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对原著中感兴趣的章节,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感想。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根本目标都是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逐步培育学生的阅读写作习惯,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深入分析课外阅读之于作文教学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明确理清二者的关系,了解课外阅读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作用,为优化作文教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一)丰富知识和见闻,提升写作水平

语言文字是记录和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在课外时间阅读典籍、文学作品和各类文章,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和见闻,弥补其人生经验、情感经历的不足,在面对写作任务时,有充足的素材可用[1]。首先,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素材基本上都源自于教材内容,加之受到时间限制和环境制约,无法获得足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而课外阅读时间或素材选择受到的限制较少,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拓展阅读范围。对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的小学生而言,能够从各类书籍和文章中不断汲取新知识。其次,小学生以感性认知见长,在阅读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深化对身边事物的认知,丰富其情感体验、弥补其阅历不足,有助于提升作文构思和写作能力。

(二)增进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灵感

小学生虽然人生经验不足,但对他人的遭遇和情感体验有极强的共情能力,有目的的指导其阅读优秀作品,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部编教材《七月的天山》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写作手法和构思技巧,理解课文作者写作手法之精妙,可以推荐其阅读《故都的秋》《济南的春天》等类似题材作品。学生在阅读不同创作风格的游记类作品时,会不由自主的联系到自己的经验,回顾在不同季节游览景区时的见闻。对照经典作品中对花草树木等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精确的表达了情感、传达了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的产生写作灵感,渴望运用学到的表达技巧和景物描写手法,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倘若结合阅读任务合理布置写作任务,如让学生仿照喜爱的作品风格和叙事手法,记录自己最难忘的出游经历,就可以收获一篇篇有感而发的佳作,达到升华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感知语文魅力,养成写作习惯

阅读是感悟他人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丰富内在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写作则将所学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应用于实践,用文字抒发情怀,呈现观察、体验、思考的成果。因此,阅读可以使小学生产生写作动机、提升表达能力,而写作又能让小学生体验创作过程,主动拓展阅读范围,以获取更多写作灵感,不知不觉中形成写作习惯[2]。例如,在阅读大量童话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小学生往往会受到作品拟人化创作手法的影响,尝试以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为主要角色构思故事情节,产生创作童话或寓言作品的冲动。如果教师和家长善于引导,就能让小学生养成记录阅读感想或把写作灵感付诸实践的习惯,让写作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过程充满乐趣。

(四)拓展学习空间,感悟写作技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阅读素材,或者在教师的推荐下接触到文风、题材不同的作品。所以,随着阅读量的不断积累,能够由易到难了解散文、小说、古诗词等各种文学题材的特点,感悟作者不一样的体验和写作思路[3]。学习各种写作和表达技巧的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空间,对于学生掌握写作规律有很大帮助。为了配合人教版部编教材的作文教学,随着每一学年散文、记叙文写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推荐和提供给学生阅读的素材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从作品节选过渡到不同主题和作者的整篇作品。例如,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结合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字词量和阅读能力,节选了《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的片断让学生阅读,对比两篇文章作者在描写荷叶、荷花时的用词造句。而到了六年级,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有了足够字词积累,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就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原著全文或者凡尔纳类似题材的作品《神秘岛》,让学生了解这类情节曲折而又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思路,拓展阅读写作视野。

(一)学生主动性不强,阅读量不足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深知阅读之于作文教学的价值,但让学生增加阅读体验、积累阅读量的尝试并不成功。学生对于完成阅读任务抱有应付心态,课外阅读活动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首先,由于高年段学生需要考虑升学问题,家长认为其课外时间应参加补习班,或者进行更多有助于提高分数的训练,不赞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这种态度压制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其阅读量不足[4]。其次,由于人生经验不足和阅读理解水平有限,小学生在独立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很难体验到乐趣,导致其缺乏挑战有一定深度的作品的主动性。例如,在推荐其阅读课文作者的文集时,大部分学生甚至不能读完其中的一篇,达不到感悟作者写作风格、学习其创作技巧的目的。

(二)阅读素材和任务布置欠缺针对性

虽然理论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语感和文字组织能力自然会提高。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布置的阅读任务或提供的阅读素材对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帮助不大。实践中部分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建议安排学生的课后阅读,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也没有设定具体目标[5]。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很可能影响其对阅读写作的认知。例如,在《精卫填海》和《普罗米修斯》等神话故事和传说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简单的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中外神话故事集。在缺乏历史知识和必要指导的情况下,喜爱现代魔幻或科幻题材动画和故事的小学生,对于这类文学作品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如果教师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对比中外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民间传说异同为目的,在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说明任务布置意图之后,指定学生阅读《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学生的反应就会很积极,阅读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一)了解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鉴于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习惯、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各不相同,为了保证作文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在设计作文教学方案时,有必要事先分析和了解学生特点,再结合教材各单元课文内容和作文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计划[6]。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作文教学计划时,针对记叙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经历和前一学年的阅读、写作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特点,选择了梁实秋的《猫的故事》和郑振铎的《猫》做为第四单元的课后阅读素材。既可以让学生对比课文、感悟两位大家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路,又能引发学生联想,反思自己对猫的观察,学习如何准确捕捉和表述观察对象的外貌、性格和行为特征。结合作文写作任务,达到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的目的。

(二)结合课程内容,布置针对性阅读写作任务

结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规律,人教版部编教材每一单元的课文编排都有明确目标。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方案、搜集和推荐阅读素材、布置阅读任务时,必须认真分析课文的特点和教材编排意图,让阅读和写作任务更具针对性。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写作,对写作的意义和主旨缺乏感性认知,阅读能力也受到字词量和认知经验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课文选择了篇幅较短、语言精炼、字里行间充满感性元素的散文:

第一篇课文《铺面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章题目就足以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意识到金色巴掌的寓意时,学生对作者的想象力会产生强烈共鸣,脑海中出现秋天色彩缤纷的景象,极易领悟作者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第二篇《秋天的雨》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环境下的景物对人的情绪的影响。而第三篇《听听,秋的声音》,文章以秋的声音为主线,描写了秋日里植物、动物的状态,引导读者用心去聆听和感知秋天的脚步。三篇文章的作者运用不同感官观察了相近的景象,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情感,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让有不同认知习惯和兴趣的小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

在布置这一单元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时,可以搜集更多描写秋天的散文或诗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写作风格和技巧的差异,把课文中出现过的树叶、飞鸟、雨等景物标记出来,要求学生阅读后,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对其中某一种或几种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有目的的让学生感悟写作的意义,促使其根据阅读体验,寻找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的表达习惯。

(三)关注个体需求,赋予学生选择空间

写作和阅读都是充满感性元素的过程,针对审美趣味、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必须关注其个性化需求。在结合作文教学需要布置阅读写作任务时,赋予学生一定选择空间,才能保持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写作天赋。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的作文教学方案设计中,在推荐学生阅读《济南的春天》等几篇文章时,并没有指定必须阅读哪一篇,而且在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时,对内容也没有限制。这样的设计方案既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又给了学生选择权,使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创作符合自己审美趣味、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避免限制过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动力,也让学生不必为了完成任务而杜撰自己根本不曾有过的经历。

(四)注重课堂引导,培养阅读写作习惯

小学生阅读经验尚浅,如果不注重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或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时,很难掌握要领,达不到作文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解析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助于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的要点,促使其对某些句式和文章的构思产生深刻印象,才能在阅读教师提供、推荐的素材时,发现其间的联系,感悟特定题材和风格作品的创作技巧。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教学中,课文是两篇经典的日记类作品,分别记述了作者对爬山虎外形特征和蟋蟀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思考,而且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就是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教师为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在课前选择了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两篇做为课外阅读素材,旨在让学生学习更多描写观察对象特征的技巧。而为了让学生抓住要点,在课文解析环节,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描写爬山虎的脚和蟋蟀巢穴的特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课后阅读法布尔的作品时,学生自然会关注类似描写,为写出一篇出色的观察日记打下基础,达到了运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还训练了学生如何观察、思考和表达,促使其养成写作习惯。

(五)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增进阅读写作交流

鉴于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悟到的作文写作技巧各不相同,为了促使学生之间彼此借鉴,要创新作文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探讨特定题材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技巧。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总结环节,让学生交流阅读凡尔纳作品或《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的感想,讨论奇幻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这类作品的认知,使之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其次,定期组织学生赏析同学的佳作,对照相应章节的课文和推荐学生阅读的文章,促使学生学习他人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技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六)精选名篇名著,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小学生阅读经验的增长,对于已经初步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教师要逐步加大作文教学素材的阅读深度,促使学生扩大涉猎范围。从经典作品中学习更多写作技巧,也从中汲取更多知识、感悟更多人生经验。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应结合教学进度和各单元课文内容,尽量选择大家的作品和传世经典,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古今中外名篇名著。例如,在《草船借箭》等古典名著节选课文教学后,课后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节选或原著。而在古诗词学习课后,则可以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阅读介绍作者经历的文章,或者找到感兴趣的类似题材古诗词进行拓展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逐步加大了阅读难度,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发现名篇名著的魅力,形成自主搜集素材和进行深度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受制于见闻较少、经验欠缺,一开始接触写作,难免无法掌握要领。而阅读既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见闻、感悟人生经验,又能训练其字词辨识和文字表达能力。基于对阅读价值的深入分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科学布置阅读任务,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知识、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运用文字记录观察和思考成果的内在动机,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阅读写作课外阅读课文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抓好课前自主预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少年宫阅读写作社团: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3期)2020-04-21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推荐访问:作文 探究 小学语文
上一篇:校本教材《作文分类指导》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基于课程思政高中函数教学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