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2)知道北方地区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了黑土地和黄土地; (3)知道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及主要的农作物; (4)理解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解决缺水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而知道在所有的行业中,农业是受自然特征影响最大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领学生复习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

 情境导入:

  播放朗诵视频《沁园春·雪》,让学生感悟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教师问:这是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词中表现的是北方地区哪个季节的特点? 学生答:北方地区冬季。

 教师:这是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最大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地形图。

 教师:请大家观察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和主要地形区、河流等,完成练习题 1、2 题。

 学生阅读教材 P9 图北方地区的地形,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哪位同学说一说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河流和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这里河网密度大还是小?河流径流量大还是小?能否发展航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引导纠正错误。

 教师: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同学们还记得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了解了本地区的基本自然特征,那么,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观察一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土壤的颜色。

 播放“黑土地”、“黄土地”图片。

 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这些土壤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形区?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哪位同学知道黑土的生成环境吗? 学生回答。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华北平原的黄土主要来自哪里吗?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河流和土壤等的特点,现在我们就选择三个城市,一起具体来分析一下这里的降水和气温状况。请看图。出示课本 P10 图6.5 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请大家在 P9 图 6.3 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中找到这三个地方,并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看看这三个城市的差异比较突出的分别是哪些方面。

  学生按要求观察图并简单讨论。

 教师:齐齐哈尔与石家庄的差异主要表现哪个方面?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主要是气温的差异,原因主要是纬度差异引起的。

 教师:那么石家庄和延安的差异又主要表现爱哪个方面?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表现在降水方面,原因主要是距海远近造成的。

 教师在 PPT 上分别标出它们的差异。

 教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这里虽然同属于一个地区,但是在地区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往往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请大家观察几幅图片,了解一下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教师播放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请大家阅读 P11 图 6.6 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看看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水稻属于喜温喜湿的农作物,为什么东北地区可以种植水稻?请大家讨论后说出你们的答案(提示:可以季风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

 教师:哪位同学说说你们讨论的结论? 学生回答,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者纠正。教师引导。

 教师:同学们,我国北方地区有大面积的平原,有肥沃的土壤,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这里我国最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那么这里有没有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呢?请大家阅读教材 P11 最下面一段内容,了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以及解决措施。

 学生阅读。

 教师:出示教材 P12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完成图中问题。

 学生回答:春旱形成的原因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

 教师:最后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 P12 的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冲积扇在华北平原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出示思维导图:“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师边归纳边层层展开。

 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年龄优势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年龄在 13---14 周岁,接受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求知欲也较强。这个年龄的学生如一张白纸般,可以科学的描画理想的画卷,可以传授较多的知识并教会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太复杂的地理问题。

 2、知识基础 中国地理是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和世界分区地理的知识之后开始学习的,初二的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1、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不严密,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大多时候只会套用、模仿。

 2、由于受社会和家长对地理学科认识的影响,往往不重视这些所谓的副科的学习,所以在预习、复习、巩固等方面常常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分区地理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开始学习基础知识的应用,也就是教会学生把学过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并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从而能够评价一个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甚至扩展到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是否合理,从自然走向人文再到综合考虑,从而形成全局观念。

 本课完全按照课标要求设计,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引导他们提取大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形成由记忆向应用发展,打破死记硬背的框框,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步步深入、

 层层剖析,让学生明白农业主要是受自然特征哪方面的影响。于是从地理位置入手,突出“北”的位置,为温度较低埋下伏笔,然后从地形到土壤、河流(含河网密度和径流量大小)、降水、温度等,到农业发展类型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通过这样的引领、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知道这几方面的知识:

 一是农业是受自然特征影响最大的行业;二是农作物的分布受到降水和温度的影响;三是在季风影响下,水热条件的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种类的分布。

 从课后了解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了分析方法,但也有小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够好,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摆脱死记硬背的方法,一下让他们学会分析、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明白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应该学会分析,学会把记忆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多于生活相联系。

 要让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努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第五章认识中国地理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基础之上的,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各个地区,并在每章的第一节讲述该地理区域的概述,目的是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于“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一方面让学生分别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达到“比较”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在后续区域学习时,可以和前面已学过的地理区域作比较。

 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教材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共设计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 黄土地”。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

 教材用标题“黑土地

 黄土地”来概括我国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的河流冲积土这三大地形区的显著地表景观。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表景观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我国分区地理的过程中,把握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景观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之一标题的内容,从景观描述入手,进而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了景观的形成原因。

 教材选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诗句,描写了我国北方大地冬季雪景的壮丽。这段内容设计旨在阐明我国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以冬季最为明显。

 教材简要解释了“黑土地

 黄土地”的成因。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区主要由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三部分组成。为了使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总体特征及成因,教材以“我国温度带划分”为依据,介绍了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特征是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冬季平均气温低于 0°C。对北方地区降水状况的设计,教材通过数据介绍这里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800 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 7、8 月份。

 农业是与自然条件关系最密切的产业部门。教材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标题,介绍了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我国北方地区之所以适宜发展旱作农业,是由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决定的,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是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人类活动方式。

 教材还介绍了旱作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春旱是区域性很强的气象灾害。教材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春旱的内容:春旱发生的地理范围,主要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春旱发生的气候、水文条件,主要是降水偏少,且集中在夏季,河网密度小,地表径流量较小,;春旱发生的人文条件,是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等。

 春旱对种植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城市生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材简介了两项应对春旱的主要措施: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的宏伟举措,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来看,要使水资源短缺得以缓解,应重视发展接水农业。

 在本节的两个标题中,为配合叙述式课文,教材设计了活动式课文,希望达到两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懂得某区域地表自然景观是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多个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二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地理成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黑土地

 黄土地”标题下设计的“活动”是“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我

 国北方地区地域广大,南北跨 20 多个纬度,热量条件差异明显;东西跨 20 多个经度,距海远近有很大不同。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我国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明显。而作为自然环境主导因素的气候差异又可以导致水文、植被等其他自然事物的不同。所以,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方法,是此“活动”设计的重要目标。由延安、石家庄、齐齐哈尔三地降水和温度的比较,概括三座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这样它们的气候就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二是由于位于暖温蒂或中温带,冬季均温都在 0°C 以下。

 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标题下设计的“活动”是“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此“活动”也由三个问题组成。

 本节阅读材料设计了“华北平原的冲积扇”作为学生学习的扩展内容。学习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是发展农业、兴建城市的基础,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

  (来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参考书---鲁教版)

 本节的知识结构如下。

  {}

  —— 北 方 地 区 自然特征 农业特征 地形特征: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 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 河流特征: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较大,冬季结冰期自北向南变短 以旱作农业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易受春旱灾害的影响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观课分析 本节课邀请了授课水平较高的专业老师评课、指导。

 杜倩老师:

 优点:

 1、本节课有深度

 有广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归纳能力; 2、导入直接,一针见血,不摆花架子,目标明确,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3、真正做到了重点突出,课堂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语言清晰,指令明确; 4、用思维导图做课堂小结,层层展示知识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也会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本节课的要点,就是在自然特征影响下的农业布局和生产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种类,懂得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与自然密不可分。

 不足:

 课堂检测还需继续加强,虽然反馈及时,但教师无法完全掌握那些还没学会的学生的情况,如果能够多加强练习,当堂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角度就更好了。

 温洪欣老师:

 优点:

 1、教师专业知识雄厚扎实,专业能力强,课堂掌控能力强; 2、教师思维敏捷,举重若轻,课堂气氛轻松自然,科学、合理的化解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且有始有终,有问题有交代; 3、完全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设计问题合理、科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剖析; 4、知识联系范围广、跨度大。体现出教师备课充分且形成了扎实、厚重的地理素养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控程度。

 不足:

 1、 课堂练习比较少,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巩固所学到的方法。

 2、教师讲的还是多了点,能否精讲多练?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评测练习

  一、自然方面 1、在中国北方地区空白图上填注主要山脉的名称:①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山脉,④____________山脉。从全区看,地形以_____和_____为主,东部是面积广阔的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____________高原。

 2、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

 (河流),从气候类型看,主要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降水较______(多,少),降水分配特点是________。从气温看,其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

 3、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所以被称为“________”,而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被称为“________”。

 二、农业发展 1、本区因受_____________条件影响,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耕地类型)分布区。

 2、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__和______,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_______(多,少),且集中于______(季节),尤其是华北平原人口______(众多,较少),工农业_______(发达,落后),需水量______(大,小),缺水特别严重。为了解决华北平原,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缺水问题,解决的措施是__________。从长远看,发展________,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次录课没有刻意的选择学生,而是按照教学进度进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本节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所以设计的问题也是由浅入深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给予了适当的提示,以求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合理的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力求学生能学会地理思考。或许是教师讲的过多,抑或是刚刚开始接触此类内容,抑或是录课的原因,学生课堂上表现的很拘束,与平日课堂表现大相径庭,而且思维不够活跃,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求教。

 从授课来看,进程较慢,用时长,其目的是想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这是一个失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尽量多练习多巩固,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标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课标要求如下:

 一、地理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3、 说出本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4、观看反映本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四大地理区域是宏观尺度的划分,在同一区域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

 二、认识区域:

 (一)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二)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说明:

 本单元通过从全国范围内选学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

 根据课标要求,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由此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并掌握在此气候特征影响下所形成的农业发展特点及主要农作物种类。

 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受当地自然特征的影响,而农业是受自然特征影响最大、最明显的产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推荐访问:情分 课后 教学设计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及描述
下一篇:爱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