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要性学习课件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9-01 点击:

  王庄小学家长学校讲座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

 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

 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

 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是家长的翻版、

 复制品。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

 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

 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

 有“孟母三迁” ,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 最后徙

 居“学官之旁” ,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

 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

 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

 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

 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

 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

 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

 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

 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

 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

 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要培养孩子

 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

 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

 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

 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

 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

 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

 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

 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

 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

 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

 工作,是当务之需。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是国家、 社会、

 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

 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

 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

 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

 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

 地结合起来,使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

 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

 的成长和发展。

 一、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

 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于消除、缓解青少

 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

 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

 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

 康发展。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

 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对

 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

 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于孩

 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正

 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气

 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

 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规则。家庭成员彼此

 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

 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

 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

 的环境里,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

 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

 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

 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 往往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 任性、

 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

 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出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

 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推动世界的物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 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

 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

 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

 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

 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一)高素质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

 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

 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个

 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一个人

 行为的背后肯定会有多种因素在推动着他,但毫无疑问,最

 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养卓越,不断向着更高境界去

 攀登的人,才以达到辉煌的顶点。理想对孩子来说,是最神

 圣的,让孩子自觉地追求神圣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2、独立自主。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主要职责在于去发现

 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壮大并完善。着重孩

 子、放手成长、 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是否坚持。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

 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4、勤俭节约。

 “不要从经济上放纵孩子” 。这是许多有远见

 的教育家对父母有忠告。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对孩子以

 后的成长相当重要。勤俭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小培养孩

 子爱惜粮食、玩具和器物,体恤劳作的艰辛,不暴殄天物,

 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

 终生受益。

 5、良好习惯。

 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

 对父母来说,

 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

 式,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培养

 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

 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

 (二)高素质的父母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

 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

 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

 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

 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指导。

 (三)高素质的父母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

 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父母就应该坚定不移地

 相信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和潜能,他来到这个世

 界必然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

 似很漫长,但真正起决定作用,允许人选择的紧要关头一生

 只有那么几次,为人父母若说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最大的尽

 责就在于当你的孩子面临困难时,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声:

 “你行!”。这激情澎湃的声音无疑是推动孩子克服困难继续

 前进的强大动力,这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四)高素质的父母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

 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我们不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孩子,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形成独

 立的人格。强调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水要给孩

 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民主的方

 式教给他,给他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父母

 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

 更容易被接受。

 (五)高素质的父母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

 诺千金的父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成度上是通过模仿,这

 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对成长过程中

 的孩子起着强烈的刺激,父母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将直接影

 响到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这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这

 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让孩子做一个美丽的梦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美丽的梦。大雁的梦是飞翔蓝天,

 小草的梦是绿满天涯,花儿的梦是点缀生活。儿童不能没有

 梦,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教育不能没有梦,就像生活不

 能没有阳光。

 教育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儿童在

 这美丽的追梦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

 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

 有梦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有梦的生活是激情洋溢的,有梦

 的人生是诗情画意的,有梦的教育才是真正眷恋人性的教育。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宽,梦就有多长,

 路就有多远, 生命就有多精彩。

 教师首先要做个有梦的教师,

 轻轻的唤醒孩子心中那露珠般的晶莹的梦,点燃孩子那梦想

 的火花,让美好的梦想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孩子走向

 自信、成功的人生,因为成功永远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

 先做一个绿色的梦,然后才有一个金色的梦!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五、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

 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这段重要论述,指

 明了青年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并对当代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

 期望。他还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

 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习近平总

 书记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当代青少年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不

 可否认 , 由于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及冲击 , 有的青少年

 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与淡化。随着国家之间的文化

 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影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引入也越来越

 多,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很多富有民族特

 色的节日、服饰、习俗正在弱化 , 取而代之的是不良西方文

 化的介入和传播,出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应有认同和自豪

 的现象,有的青少年“三观”扭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

 念缺失, 个人利益至上,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

 以个人利益为重 , 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因此,加

 强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使之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

 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

 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

 的强大力量。理想和担当的基础是文化自信,并由此树立起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

 育, 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

 育青少年 ,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 提高分析问题、辨别是非

 的能力 , 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要通过时事政治教

 育, 引导青少年了解国际形势 , 关心国家大事 , 认清在全球化

 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激

 发青少年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的热情 , 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

 化的影响。要引导青少年肩负历史使命 , 不负时代重托 , 树立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 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建设祖

 国, 报效祖国。其次,要加强文化建设 , 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

 生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育机构、

 青少年活动场所等 , 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传统文化 ,

 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化 , 扬弃外来文化 , 是文化

 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化具有教育、 引导、 启迪、传播、 交流、

 鼓励等许多功能 , 这些功能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

 是极其重要的。加强文化建设 , 用优秀的文化占领我国的文

 化阵地 , 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要针对

 当前青少年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的倾向 , 引导青少年正确

 处理好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 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个人

 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区别。增强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要加强

 社会实践活动 , 用切身的经历磨砺学生,社会各界都有责任

 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让青少年直接接

 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 , 激发青少年关心社会、回报

 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 , 并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磨砺。

 最后,要引导青少年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

 主流。让青少年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产生的条件、原因 , 引导青少年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用社会发展的眼

 光来认识这些问题与现象。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针对性

 和实效性 , 能触及青少年内心深处、引起他们的共鸣、确实

 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 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要从具体工作做

 起、从小事做起 , 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升 , 让青少年

 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首先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 进而

 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

 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

 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纵览我国的家庭教育,

 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误区。五重五轻

 误区之一:重智力因素提高,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希望通过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为

 未来考上重点大学做准备,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

 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力基础、 性格特点, 硬性灌输各种知识,

 把自己一厢情愿的期望建立在对孩子欢乐童年的扼杀和自

 由的剥夺上。孩子入学了,分数也就成了许多家庭情绪变化

 的晴雨表。

 许多家庭还让孩子 “自加压力” ,把孩子送到 “星

 期日学校”、“奥数班”、“兴趣班”等;还有些家长只要看到

 有新的复习资料常常是照单全买,要求孩子“博览群书” 。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的;同

 时,许多孩子也因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屡屡出现的中

 小学生出走现象与来自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有密切

 关系。

 在孩子学业成绩提高的背后,隐藏着种种人格塑造的危机,

 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事实上,

 人的成功不仅与智商 (IQ) 有关,更与人的情商 (EQ)发展有关。

 如果说智商更多地是被用来反映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

 商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

 功的更有效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与其勤奋的精神,坚

 强的毅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家庭教

 育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孩子非

 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就是要关注包括孩子人格在内的各种心

 理因素的全面发展。

 误区之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关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物

 质基础。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结

 果使孩子生理早熟。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

 重。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问题行为产生,甚至走上犯

 罪道路都与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

 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例分别达到 40%—50%和 20%—

 30%。另一项心理学调查则表明: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

 率仅为 17%,美国为 44%,最高的是日本达 65%。心理是否健

 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

 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

 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显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

 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

 的养成。

 误区之三:重物质满足、轻精神充实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谓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

 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而对孩子

 的精神世界却鲜有了解和关注。当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

 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

 够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中小学生认

 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感到家庭空虚寂寞。其实,在现代社会

 成长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大中小学生出现的网络成瘾、恋爱等现

 象,与其精神贫乏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

 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

 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力,也会

 更加珍爱生命。

 误区之四:“重”学校教育、轻家教责任

 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家庭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

 校的责任。孩子有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责备学

 校、责备教师,甚至动不动就要求学校撤换“不好的”老师

 或班主任,而不是考虑自己应如何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孩子问

 题所在,寻找解决教育孩子的办法,致使师长关系对立,最

 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

 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

 力,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

 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

 等方面都要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掌握一定的教

 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误区之五:重期望,轻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每个家长对子女都

 有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

 上。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

 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

 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

 导致心理抵触, 而且, 往往是 “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

 甚至是“悔不当初” 。一些孩子虽十分“理解”父母的心情,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依然是难以达到

 父母为其确定的目标。

 为此,他们或更加努力拼搏, 或出走,

 或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而一死了之。

 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性向,并尊重子女的合理选择,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

 提要求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

 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应该

 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七、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第一,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

 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

 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 ! ”切记不要

 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

 第二,鼓励孩子大胆思考

 一般说来,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

 束的,当然也是经常出现错误的,许多家长都习惯于纠正孩

 子的错误;这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纠正过多,管教

 过严,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

 错了也要鼓励,因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和灵活思考

 的思维方式。

 “睡衣要是有根管子通到厕所就好了 ! ”聪明的家长绝对不会对孩子的这种想法, 作出这样的评判: “混蛋,

 真是懒虫 ! ”而只会让孩子去想到“真有那种睡衣就好了。

 第三,加强对孩子求异思维 ( 即一个问题多种答案 ) 的训练

 南通至善教育训练的方式很多,这种训练所遵循的原则是:

 教给孩子的课题都是没有单一固定答案的。比如可以问孩子:

 “手都能干什么 ?”回答的功能越多越好。孩子在自由玩耍

 时,可给他折纸、积木、拼图等需要动脑筋且能够自由装卸

 拆合的玩具,以启动孩子的思维。

 第四,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就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不要总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尽可能鼓励孩

 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时自

 己去解决, 训练孩子在困难的情况下,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揭秘家庭教育的五大伪真理

 伪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毫无疑问,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

 影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会成为改变孩子性格的不确

 定因素。

 · 更真实的情况: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

 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生俱来

 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 30%-70%的决定作

 用。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

 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

 爱好。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

 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

 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孩子不是像我

 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

 · 我们能怎么办: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

 卫或者维纳斯。但是你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规范他的行为,

 指引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做家

 务的,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间保持整洁。即使孩子是

 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给他接触音乐和乐器的机会,才能

 激发他身体内的潜能。

 伪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成为好孩子

 · 不完全真相:从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来讲,父母经常陪

 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依赖的,他可以随

 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照顾。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 更真实的情况:孩子不是不堪一击的花朵。他们需要并且

 完全可以应对外界的环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

 至的照料。专家们认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样可以

 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细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

 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地围着孩子转。

 此外,你时刻不离的做法,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和依赖感。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把年轻的妈妈分为三个组:休了产

 假后马上去工作的妈妈,在家工作的妈妈和全职妈妈。一年

 后,针对孩子依赖感的测试显示,孩子依赖程度最低的组是

 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要妈妈在屋里

 就可以了, 无论她是在打电话、 敲电脑、在他面前摇晃奶瓶,

 还是根本什么都不做。很多全职妈妈都会发现,自己一直在

 家照看孩子, 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 就会“忘恩负义”

 地把妈妈抛在一边,兴高采烈地享受起集体生活来。

 · 我们能怎么办: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

 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

 对孩子最合适。

 伪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 不完全真相: 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充满爱心、 乐于帮助别人、

 给人安全感并且热心社会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应该以你

 为榜样。

 · 更真实的情况:这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榜样或模范的定

 义。或许你可以做个试验,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间

 打扫得一尘不染, 你孩子的房间或许还是狼藉一片。

 很明显,

 你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想法是个谬误。不要以为你自己辛勤

 工作,你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长大了如数效仿。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你的职务、你的工资高

 低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体会成年人的所谓成

 功。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

 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

 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

 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 我们要说的是:以父母为榜样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

 计划的。我的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每晚睡觉前

 都会问他: “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啊?”现在,我的爸爸

 也在这样问我。我知道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别

 人,所以当我成为妈妈之后, 我会把这个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 我们能怎么办: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

 论好与坏。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

 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

 太难为自己。这才是真实的你。

 伪真理之四: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 不完全真相: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为此,我

 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

 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 更真实的情况: 我们正在为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

 在美国,

 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 3000 亿美元。注意是亿,不是

 万啊!有然后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论现在还是

 以后。

 然后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

 什么导向。

 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 “我要,我要,

 我要!”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学会什么叫做等

 待。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赶紧去买的话,那么这个孩

 子就再也感受不到无限期待和一朝拥有的美好滋味了。

 溺爱往往还会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越是被娇惯的孩子,

 就越容易出现胡吃海塞、发育不良、学习成绩差、网瘾甚至

 吸毒的现象。

 · 我们能怎么办: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能够从

 商场买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

 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伪真理之五: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 不完全真相:当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

 蕉还是桃子。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

 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这些是不容置疑的。

 · 更真实的情况: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

 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因为,你很容易

 被爱蒙蔽双眼。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

 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

 后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

 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

 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屏蔽掉别人嘴里的孩子的短处。而直到

 更多的人,或者我们信服的人向我们提及这一点的时候,我

 们才会往心里去。记得保姆曾经几次想我暗示,我的孩子可

 能在听力方面有问题,但是我总能以各种理由告诉她“不可

 能,那只是因为? ? ”但是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其

 事地对我说“您的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障碍” 后,我才意识到:

 的确,他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开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

 说话,都必须像叫喊一样他才有反应。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

 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他常常在

 人前一个样, 回到家里一个样。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

 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有个

 孩子在外面胆小、收敛,在家里却无法无天。无论孩子在你

 面前更可爱还是更顽劣,那都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

推荐访问:学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 课件 重要性
上一篇: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下一篇:重建文化自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