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省级校校长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来源:软件设计师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XX 学校省级校校长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2013 年 8 月 8 日,XX 学校(以下简称 XX 校)省级校校长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了 2012 年、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张桃林副部长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指示批示,就 XX 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7 号)(以下简称《意见》)及《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 号)进行了认真研讨和部署安排。全国 33 个省级 XX 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和中央 XX 校有关人员 60 余人参加会议。中央 XX 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作会议主题报告,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徐天才、贵州省农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徐成高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 XX 校副校长刘天金作会议总结。会议由中央 XX 校副校长齐国主持。

 一 会议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突出显现,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大力培育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农民在城乡间分化、职业化发展趋向的自然选择。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转型的要求和农民转变的结果,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综合考虑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农就业收益均衡,城镇化特别是农业人口市民化步伐等因素,我国至少需要一亿以上新型职业农民,涵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是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其鲜明特征是高素质。全国 XX 校体系要直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形势要求,充分认识这一浩大工程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强国梦的重要意义,要抓住、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件大事。

 二 会议认为,农业部印发《意见》,进一步加深了 XX 校体系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加强 XX 校主体建设,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工作方向,进一步阐明了 XX 校以增强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 XX 校建设的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了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意见》的印发说明国家对巩固和壮大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的高度重视,是在关键时期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对 XX 校体系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是发出的重要动员令,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对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和 XX 校体系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定要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措施,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实现新的突破。

 《意见》下发后,各省级 XX 校行动迅速,积极向主管领导汇报《意见》精神,起草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召开会议,传达、宣传、贯彻文件精神。内蒙古和四川省级 XX校已经以省厅名义下发贯彻意见,山东、福建、湖南省级 XX 校拟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联合下发贯彻意见,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黑龙江垦区省级 XX校拟以省厅名义下发贯彻意见,以实际行动促进 XX 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大发展。

 三 会议指出,全国 XX 校体系要深刻理解《意见》提出的加快构建以 XX 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各级 XX 校建设的要求,准确把握 XX 校作为国家兴办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是十分宝贵存量资源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 XX 校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主力军的本质定位,勇敢面对存在着优质资源不足,主体脆弱,机制不完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滞后等困难和问题。

 会议认为,XX 校一要胸怀全局,当仁不让,勇敢扛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旗。突出重点和学会聚焦。在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中,要高度重视生产经营型,要聚焦在生产经营型上,力求扶持政策有针对性。要对农民进行分类,对政策进行聚焦,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要注重综合性、职业化培养,提高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

 实施各项教育培训工作,将 XX 教育培训上升到国家层面,接牢“天线”。重点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训工程、条件建设和智慧农民数字工程,通过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使 XX 教育培训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接牢“地线”。

 二要攻坚克难、敢打硬仗,大力推进 XX 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牢牢抓住难点和重点,坚定“三不变”的办学格局不动摇,千方百计保持相对独立完整的办学体系,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努力确保公益一类。着力完善建制确保体系完整。切实履行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职能,发挥好学校和中心两方面职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努力做到办学机构一个不能少,一个比一个强,一个比一个有特色。

 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断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当前要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着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大抓特抓,坚持不懈。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农业劳动力状况;督促试点县制定和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做好总结反馈,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推广和宣传。第二,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培训。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转变培训方式,分产业、分类型进行系统性、经常性全程培训;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培训,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探索建立规范化培训制度,适应农民教育培训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第三,扎实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内容要紧贴产业需求、农民需求,围绕产业办专业;教育方式要尊重农民意愿、适应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要与农时农事紧密结合;教学评价要从过程检验转向结果检验。第四,加强办学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的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四要振奋精神,大胆作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面体系建设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不护短、不观望,不畏难,敢于碰硬、敢打硬仗,推动全体系共同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真正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会议强调,XX 校体系要系统谋划定性入位。牢固确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主体的基础地位、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主力军的本质定位,保持 XX 校体系办学特色和办学格局的“三不变”;要加强职能建设,发挥农

 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传播和科学普及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依托XX 校建立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保障和服务性质,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的职能;要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专职办学人员编制,选齐配强校级班子,完善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改善专职教师待遇;要改善设施条件,研究制定县级 XX 校设置标准,完善与职能任务和办学要求相匹配的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四 会议要求,XX 校体系要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中央 XX 校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农播体[2013]59 号),抓住大好机遇,落实好三项工作。

 一要通过省级 XX 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编制、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克服为难情绪、主动作为,继续抓紧会同省厅科教处,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方案;要以省厅名义分别到有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协调落实加强 XX 校(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省级 XX 校要继续全力争取省厅印发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有条件的可通过联合办学领导小组或联合相关部门或争取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强 XX 校(中心)建设的相关文件。

 二要落实 XX 校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预算经费和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的优先安排及重点支持,特别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关工程项目由XX 校实施,充分发挥 XX 校的农民教育培训能力和主体作用;争取加强对 XX 校的组织领导,健全联合办学领导体制机制,把办好用好 XX 校纳入主管部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主流媒体,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为主题,以“一切为农民着想,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为主线,有计划地开展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紧迫性、XX 校地位作用和办学成效贡献的全方位宣传。

推荐访问:会议纪要 座谈会 省级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防范火灾
下一篇:党得历史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