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焚身火”养生法(下) 台湾浴火焚身真军实弹电影

来源:程序员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三、“焚身火”运演要点   “焚身火”运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始终保持松静态。作功前应先静心息虑,力求做到肌体、神经的充分放松和全面放松,作功中亦要时刻保持松静态。特别是在存想焚火情景时,要控制心态,千万不能着意,以免引起精神紧张。只有保持良好的松静态,焚火烧身才能顺利进展,才能收到强身祛疾的功效。
  
  2.努力进行想像性的体验。这是“焚身火”运演的重点。首先要构想焚火的具体情景:包括焚火位置(比如丹田),火源形状(比如火球、火轮、火光等),火焰态势(比如火焰由小变大,火球不停旋转等)。尽量做到形象具体而鲜明。在这同时,要调动主体多种感觉去感受焚身火的景况;调动视觉去内视焚火情景;调动触觉去感知火源对内脏的触动;调动温度觉去感受火源的温热;调动动觉去体味火源在体内的移动。进行这样的想像性的体验,便能充分发挥观想的能动作
  用。
  
  3.进展要舒缓,刺激度要适中。火轮、火球在丹田旋转,动作要舒缓、有节律;引火烧遍全身,要和缓有序;火势要适度,在引火上焚心窝、头部时,要适当减弱火势。总之,要保持适中的刺激度,既能激发全身经络之气,又不致引起心理的着力和紧张。《云笈七箴》说,以火烧身,应该“存之使精神如仿佛”,意为要以和为度,不可急切求功;否则,反不达也。
  
  4.配合闭气。存想焚身火如能配合闭气则可以大大提高功效。前文提到的“十二段锦”,在丹田焚火之后,即要求闭气以引火经谷道上升腰脊直至头顶,然后再度闭气,又引火从额头经喉头、心窝至丹田。《道枢・会真篇》在“默想脐下有火轮”时,则要求“微以留息,少入迟出”,《脉望》在“默想脐下火轮”时,亦要求“微以意留息,少入迟出”。这实际上也是要求作短暂的闭息。但闭气应以自然、个人能忍受为度,绝不可勉力为之,否则会破坏功境,引起副作用。如果闭气不易掌握,也可取自然呼吸法。
  
  四、“焚身火”的作用机理
  “焚身火”之所以能发挥强身祛疾的作用,是由于下列几个原因:
  
  1.能迅速而有效地开放全身的微循环。通过焚火烧身的观想,主体便迅速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提取并重组有关火的意象,比如火的发热发光,火的热能向四周扩散,火光向四周照射,火势不断扩大、蔓延等。接着,主体再通过想像性的体验即心理实践,让感觉器官及时将焚火烧身的信息,送达大脑中枢神经。焚身火这个意象的最大特点是发热发光,热逼内脏、光照身躯。当中枢神经把这个信息发送到全身后,便能有效地激惹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则由于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量增多,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的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也相应增加,这对强身祛疾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2.能增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现代医学借助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发现人体内的神经纤维与免疫细胞之间的距离,只有百万分之六毫米,而人的心情变化、思想活动,则可以通过这小小的空隙进行沟通,将任何一种心情、思想的细小变化,传递到具体的每一个细胞,从而对健康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科学家发现,人体机能存在着100多种生理活动,在血液里更有80多种传递物质,它们构成了人体健康的生化基础。这是体内一座高度自动化的“化工厂”。运演“焚身火”,通过持续的温热觉和火烧病灶、火除邪气的意念活动,中枢神经能将这种信号传递到全身的细胞,这不但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还能使体内的“化工厂”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面,不断“生产”健康物质,使我们的健康得到充分保障。
  
  3.能促进真气的萌发、活跃和循经运行,从而实现机体的稳态平衡。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人体丹田是真气的萌发和集聚之所。《云笈七箴》说,丹田乃“五气之源”;由此可见丹田在真气运行中的重要性。观想丹田火烧,正可以促使丹田真气萌发,集聚并循经运行。古人常以火来概括真气的特点,《真仙秘传》说,心为君火,肾为臣火,膀胱为民火,“三气聚而为火,散而为气”。而“焚身火”正是利用了火的意象来作功,所以特别有利于气机的启动。《道枢・修真指玄篇》曾指出,修炼时“默存丹田如火轮焉”,可以“聚所散之气”,可以“引导心火下入黄庭”。为了提高功效,古人有时还将内气设想为火,让内气与火的意象融为一体。《摄生要义・存想篇》就有这么一个练法:观想将内气引入丹田,然后“使身之气便成火,火遂烧身,身与火共为一体……如此则身中之气通透上下内外无余矣”。大文豪苏东坡在向人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说,在内视五脏之后,便观想“心为尖火,光明洞彻,入下丹田中”,以此促使气机启动。总之,“焚身火”的运演,可以激发、活跃真气的运行,从而促使全身气机通畅,阴阳和合,实现机体的稳态平衡。

推荐访问:养生 焚身
上一篇:校园漫步:漫步校园随笔
下一篇:营养标签 营养标签 正向我们走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