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修辞-2021年新高考语文热词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

  2021 新 新 高考热词 —— 修辞( 解析+ 练习)

 【高考导航】

 1、新高考的一大创新题型:

 在

 “语言文字应用”中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 ,独立成题 。而新课标卷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上很少单独设题,一般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仿写语句等考点中综合考查,题型基本上都是主观题。

 2、主要考查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排比、对比等。

 【热词解析】

 比

 喻

 1 1 、定义

 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

 2 2 、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 3 、 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4 4 、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5 5 、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夸

 张

 1 1 、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 种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

 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 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排 排

 比

 1 1 、定义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2 2 、 作用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借代

 1 1 、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 2 、 借代种类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3 3 、 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 4 、借代与借喻辨析 方法: :

 第一、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

 第二、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比

  拟 1. 定义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 种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3 3 、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③表意更加丰富。

 反

 复

 1 1 、定义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2 2 、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3 3 、分类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对

 偶

 1 1 、 定义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 2 、 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

 1 1 、定义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2 2 、 作用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反问

 1 1 、定义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 2 、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对

 比

 1 1 、定义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2 2 、 作用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双

 关

 1 1 、定义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2 2 、分类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中“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3 3 、作用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热词练习】

 新高考全国卷 1 2021 届高三摸底考试卷(三)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___甲___。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_____乙____,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答案】D

  【解析】D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原文“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没有表现“你自己”与“迎春花”的相似点,“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比喻。) 广东省 1 2021 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四)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

 19、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词。②“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③“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规律。(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山东省潍坊市 1 2021 届高三语文 9 9 月月考试题 艾草又叫家艾、艾蒿,是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艾草叶子的形状,像是钢又,不是三叉而是五叉与七叉,如同兵器,可见艾草生来就具有了战斗的精神。

 ①

  :正面是碧绿色,背面是灰白色。清风过处,叶片舞动,如旗飘扬,变幻多姿,令人赞叹。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突出而明显。

 眼观手摸,有棱有角,极具执着的个性。其实,一条棱就是一条藤,用于承载体重,支撑信念。这像人的筋骨,更像混凝土中的钢筋。是故,艾草们坚韧挺拔,不屈不挠,堪当重任。艾草最宜群植。成丛成片,才有气势,方成气候。

 ②

 ,最好到蔓延的河滩,广袤的野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艾草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强壮蓬勃,野性张扬。大片大片的艾草,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 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借代、比喻、夸张 【答案】B 【解析】“具有了战斗的精神„极具执着的个性”等为比拟;“像是钢叉„如旗飘扬”等为比喻;“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等为排比。本段中没有借代、夸张。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一样。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七年,没有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整天只是安安静静的,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1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把雨季中的柳树比作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1 分)柳树的绿与翡翠的绿在颜色上相似;(1 分)雨季中的柳树湿润欲滴与翡翠的温润欲滴之情态相似。(2 分)

  【解析】考查比喻,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明确提示“比喻具有相似性”,应抓住“相似性”分析。其次找出本体和喻体,结合语境分析相似性,4 分至少找出两点。

 广州市六区 1 202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15 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18、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谁知这...

推荐访问:修辞 高考语文 专题
上一篇:投标人服务承诺书例文
下一篇:在全县基层走亲活动工作交流会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