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人口迁移,【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知识梳理+例题透析)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21-05-07 点击: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

 第二节人口迁移-1 学习要点

  1. 何为人口迁移?

 2. 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3.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人口迁移 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 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 1 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一、人口迁移的特点

 1.什么是人口迁移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_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3.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人口向城镇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如何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区别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主要原因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判断标准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三.人口机械增长 1.定义: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区域的人口数最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有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 迁入率- 迁出率。

  2.人口数量变化是由 人口机械增长和 人口自然增长决定的

 (1)人口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①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迁入率(%)-迁出率(%) ①人口机械增长率 >0,净迁入,人口增多=0,人口不变<0,净迁出,人口减少 (2).人口自然增长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内出生人口-年内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 >0,正增长,人口数量增多=0,零增长,人口数量不变<0,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四.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影响如下图; 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 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 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给迁人地带来就业压力 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缓解迁人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国际人口迁移,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了 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迁移还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 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能影响迁人地的社会治理

 推拉力理论 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叫拉力因素,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叫推力因素。对于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对于迁出地,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具体如下:

 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知识 延伸

  人口迁移对区域产生的影响

  类型 影响

 人口数量 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性别比 轻工业区下降,重工业区上升

 职业构成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年龄结构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 经济、文化发展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例题透析

  例题 1.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并非全部流入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发达地区的农村,由此形成人口空心村和人口实心村。人口实心村为人口净流入村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市中,人口实心村比例最高的可能是(

  )

  A.吉林

  B.重庆 C.甘肃

  D.浙江 (2)人口空心村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①全村荒无人烟①土地撂荒严重①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 A. 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人口实心村为人口净流入村庄,吸引人口净流入的地区应该经济发达,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吉林、重庆、甘肃等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经济效益较低,往往人口以流出为主,多空心村,实心村比例低,排除 A、B、C;经济发达的浙江,高效农业发达,效益良好,吸引部分人口流入该地农村,成为人口实心村,因此浙江人口实心村比例最高,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材料信息表明,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净流出的村落,

 形成人口空心村,因此空心村是因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且大量留守老人居住在空心村,从而导致老龄化加剧和土地撂荒,①、①符合题意;人口空心村并不是全村荒无人烟,而是居住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①不符合题意;空心村生产活动不活跃,经济收入较少,人均收入很难大幅度增长,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答案为:C。

 【答案】

 (1)D

 (2)C

 【点评】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 例题 2

 2015 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 2.46 亿,比 2010 年增加 0. 25 亿,其中省际迁移人口由 2010 年8587. 63 万升至 9722.77 万,年均增速为 2. 51%,仅为 2000- 2010 年水平(7.31%)的 1/3 左右。下图示意2000 年- 2015 年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省际迁入人口占全国份额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

  )

  A.迁人人口数量均出现下降

  B.人口总量呈现减少趋势 C.省际迁人人口总量增速放缓

  D.迁人目的地格局发生改变 (2)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迁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城市户籍政策放宽

  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C.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较大

  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省际人口迁人的变化对广东省的影响可能是(

  )

 A.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

 B.保护粤北生态屏障区的环境 C.阻碍外向型制造业转型升级

  D.限制珠三角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解析】

 (1)A.图示反映的是 2000 年—2015 年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省际迁入人口占全国份额情况,无法反映出迁人人口数量的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图示也无法反映人口总量的变化,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我国东部省份除江苏、天津、河北外其余各省人口流入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可以确定流入人口总量増速放缓,C 符合题意;

 D.迁入目的地依然是东部发达地区为主,D 不符合题意。

 (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流动速度趋缓,大城市户籍政策放宽,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较大,均不是主要原因,目前依然是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B 符合题意。

 (3)广东省省际人口迁入减少,不利于增加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但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轻重工业均衡发展,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3)B 【答案】

 (1)C

  (2)B

  (3)B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①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课堂演练

 练习 1.人口累计增加量是指各个时期人口增加量之和。2000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共 91236854 人。下图示意 2001-2018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累计增加量(以 2000 年为基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省常住人口(

  )

  A.2005 年以来一直减少

  B.2007 年开始波动增长

 C.2015 年比 2000 年多

  D.2009 年比 2000 年少 (2)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减少

  B.老年人口多,死亡率高 C.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经济原因,人口迁移 练习 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人已成为国内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来源(下表),可为老年人口流动地区制定人口政策、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供依据。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流入地 来源地

 30%以上 20%~30% 10%~20% 5%~10% 上海

 江苏 安徽 浙江、河南 北京

 河北 黑龙江 河南、辽宁、内蒙古、吉林、山东 西藏 四川

  重庆、甘肃、河南 新疆

 河南、四川 甘肃

 浙江

 安徽 四川 河南、贵州、湖北、江苏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1)流动老人(

 )

  A.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

  B.全部流入经济发达地区 C.以远距离人口流动为主

  D.河南流出老人去向分散 (2)进藏流动老人以四川人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川藏位置相邻

  B.四川经济发达 C.国家政策支持

  D.川藏习俗相似

 练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 0.6%~0.7%,2015 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7 年达 0.8%。

  (1)指出 2010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说明 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 2015 年以来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练习 4.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 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 C.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参考答案

 练习 1.【答案】

 (1)C

  (2)D

 练习 2.【答案】

 (1)D

  (2)A

 练习 3.【答案】

 (1)2010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其原因是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2)2013 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其原因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3)2015 年起国家实施“二孩政策”

 练习 4.【答案】

 C

推荐访问:例题 透析 讲义
上一篇:质押担保通用版合同书样本
下一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经济法》机考9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