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21-01-23 点击:

 部 编 版 历 史 八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 ,共 共 0 60 分)

 1. 以下内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取消“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签字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到以下几幅照片及其文字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国共十年内战 3. 1924 年 5 月的一天,孙中山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从他的话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 学校名称是黄埔军校 B. 蒋介石任校长 C.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D. 目的是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4. 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百团大战

 5. 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去 A. 延安 B. 井冈山 C. 西北坡 D. 北平 6.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含义是 A. 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正确性 D.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7. 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 8 月 1 日那张上写有“建军节”。你认为“建军节”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联?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遵义会议 C. 秋收起义 D. 南昌起义 8.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革命 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9. 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 28 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国共北伐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解放战争 10.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爬雪山、过草地 11. 红军长征途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飞夺泸定桥 ⑤遵义会议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④②③ C. ⑤①②④③ D. ①⑤②④③ 12.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创作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子夜》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14.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陕北会师 D. 西安事变 15. 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6. 杨虎城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 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西安事变 D. 百团大战 17.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大中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有一个主题是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抗日救亡 D. 抨击时政 18.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里“三十万冤魂”的遇难地点是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东北 19.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并指出战役的名称是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 个半月 1800 多次 4 万多人 2000 千米 近 3000 个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20. 每年的 8 月 15 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长征的胜利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21. 如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这是他们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重庆谈判 B. 抗日战争 胜利 C. 建立联合政府 D. 西安事变 22. 1947 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4.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 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25. 毛泽东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 A. 解放战争 B. 鸦片战争

 C. 黄海海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 某旅行社准备开通“南京-徐州-天津-锦州”的红色旅游路线,导游要介绍发生在这些地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应该分别是(

 )

 A.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27. 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文中省略部分的内容应是 A. 北伐 B. 土地革命 C. 抗日 D. 人民解放 28.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人民解放军发动准海战役 C. 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9.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30.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二、材 料解析题(第 1 31 题 题 4 14 分, ,第 第 2 32 题 题 6 16 分, ,第 第 3 33 题 题 0 10 分, , 共, ,0 40 分)

 31. 材料一:“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 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想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3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十四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年抗战成正果的主要原因。

 (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 年

 28 岁 7 月 23 日至 8 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 年

 42 岁 1 月 15 日至 17 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 年

 52 岁 8 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 年

 56 岁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 月 1 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 ,共 共 0 60 分)

 1. 以下内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取消“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签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前者反帝,后者反封,均体现了爱国性质,故 A 符合题意;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签字,均只体现了反帝,故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本题以五四运动口号为切入点,考查它的性质。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到以下几幅照片及其文字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国共十年内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可见探究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所以答案选 B。

 3. 1924 年 5 月 一天,孙中山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从他的话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A. 学校名称是黄埔军校

 B. 蒋介石任校长 C.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D. 目的是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孙中山的话“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可知,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政治军事人才。D 符合题意。ABC 的信息材料没有体现,故 ABC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 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同时识记黄埔军校成立的相关知识。

 4. 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百团大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 1926 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A 符合题意。BC 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事件。BC 不符合题意。D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伐战争的有关内容. 5. 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去 A. 延安 B. 井冈山 C. 西北坡 D. 北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定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应该去井冈山。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及时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

 革命路径”的含义是 A. 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正确性 D.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及时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则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端。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识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过程。

 7. 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 8 月 1 日那张上写有“建军节”。你认为“建军节”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联?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遵义会议 C. 秋收起义 D. 南昌起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八一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 年 7 月 11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6 月 30日的建议,决定 8 月 1 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 月 1 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故 D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建党节,故 A不符合题意;歌曲《遵义会议放光辉》歌颂了遵义会议,故 B 不符合题意;历史画《秋收起义》纪念了秋收起义,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8.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革命的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红色的小船”是指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是中共一大的会址之一,它见证了党的诞生。南昌是英雄的城市,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称为革命的摇篮。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延安,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 C。

 【点睛】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学生还要知道,建立的时间是 1927 年 9 月,建立者是毛泽东,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创建的。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井冈山,是因为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势力薄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9. 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 28 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国共北伐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在中国共产党 28 年革命历程中“力挽狂澜”指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 年 1 月,中央红军进占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中央负责人在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属识记层面的要求。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10.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爬雪山、过草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的史实。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ABC 三项的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1. 红军长征途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飞夺泸定桥 ⑤遵义会议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④②③ C. ⑤①②④③ D. ①⑤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3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 年 1 月,在贵州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通过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在云南省境内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在四川境内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1936 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综上所述,⑤①②④③符合题意。故选 C。

 12.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选项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所述,故选 B。

 13. 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创作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子夜》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音乐家聂耳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极大的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①③复合物题意,故选 C。

 14.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陕北会师 D. 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故选 D。

 15. 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择 B。

 16. 杨虎城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 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西安事变 D. 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 年 12 月 12 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获得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ABD 事件杨虎城都没有参加,排除 ABD。故选 C。

 17.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大中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有一个主题是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抗日救亡 D. 抨击时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中国大中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有一个主题是抗日救亡。《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1935 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 1939 年 3 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18.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里“三十万冤魂”的遇难地点是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东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钟山”可知此事件发生在南京,再结合“三十万冤魂”可知歌词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 30 万人以上,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9.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并指出战役的名称是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 个半月 1800 多次 4 万多人 2000 千米 近 3000 个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 年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20. 每年的 8 月 15 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长征的胜利 C. 武昌起义 胜利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所以选 A。

 21. 如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这是他们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重庆谈判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建立联合政府 D. 西安事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5 年 8 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 40 多天的艰苦谈判,10 月 10 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题干图片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这是他们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综上所

 述,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22. 1947 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里的“1947 年夏”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7 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选 B。

 2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诗词中的几个关键信息“钟山”、“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可以判定描写的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亡,D 项符合题;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识记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作战行动。

 24.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 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4月 23 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故 B 符合题意;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是在 1937 年 12 月到 1938 年 1 月,故 A不符合题意;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 C 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是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5. 毛泽东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 A. 解放战争 B. 鸦片战争 C. 黄海海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最能体现题干观点的是解放战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很好地印证了题干的观点。故选 A。

 26. 某旅行社准备开通“南京-徐州-天津-锦州”的红色旅游路线,导游要介绍发生在这些地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应该分别是(

 )

 A.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4月 23 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最终徐州解放;平津战役是以北平、天津为中心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天津被解放军攻占,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战役中,攻占锦州后,对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故 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7. 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文中省略部分的内容应是 A. 北伐 B. 土地革命

 C 抗日 D. 人民解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材料知识可知,毛主席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也就是三年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面对国民党部队的军事优势等不利于我军的形势,毛泽东靠着自己的智慧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故选 D。

 28.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人民解放军发动准海战役 C. 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是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 D 符合题意;ABC 选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9.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选项 C 符合题意;1947 年 3 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集中二十三万兵力向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我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1947 年刘邓大军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选项 B 不符合题意;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0.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 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故选 B。

 二、材料解析题(第 1 31 题 题 4 14 分, ,第 第 2 32 题 题 6 16 分, ,第 第 3 33 题 题 0 10 分, , 共, ,0 40 分)

 31. 材料一:“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 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想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答案】(1)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百团大战 (4)南京大屠杀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解析】

 【详解】(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最终东北三省沦陷。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主张是: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是:百团大战。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1937至 1945 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 6 周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 30 万。

 (4)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应该是: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3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十四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年抗战成正果的主要原因。

 (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答案】(1)事件: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百团大战;原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3)①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②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警钟长鸣,战争悲剧不能重演;③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国家;④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解析】

 【详解】(1)由材料一“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可知,这反映的是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

 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由材料二“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可知,1940 年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结合所学知,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抗战全面爆发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警钟长鸣,战争悲剧不能重演;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国家;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四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 年

 28 岁 7 月 23 日至 8 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 年

 42 岁 1 月 15 日至 17 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 年

 52 岁 8 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 年

 56 岁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 月 1 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仔细阅读上述四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答案】(1)毛泽东; (2)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重庆谈判 (4)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21 年,28 岁,7 月 23 日至 8 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

 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所学可知,毛泽东 1893 年出生,到 1921 年正好 28岁,同年,他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根据材料二“1935……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所学可知,这就是遵义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1945年……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和所学可知,这就是 1945年的重庆谈判。

 (4)根据材料四“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所学可知,1949 年进行了渡江战役,它使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部 编 版 历 史 八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推荐访问:上学期 八年级 试卷
上一篇:年商业银行支行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年产xx吨环保水处理剂项目可行性报告例文参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