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质量保证手册

来源:导游资格 发布时间:2021-01-23 点击:

XX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起重机质量保证手册 编 号:
( B版 )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2011年2月21日 实施日期 2011年2月22日 章节号:0.1 页 次:1/5 标 题:目录 版次/修改码:B/0 章节号 标        题 页码 0.0 目录 1 0.1 手册实施令 6 0.2 公司概况 7 0.3 任命书 8 0.4 质量方针、目标 10 0.5 质量保证手册的管理 12 0.6 适用范围 14 0.7 引用标准和缩写 15 1.0 管理职责 16 1.1 管理承诺 16 1.2 质量方针 16 1.3 质量目标 16 1.4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17 1.5 职责、权限和沟通 17 1.6 管理评审 22 附表1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25 附表2 质量控制系统图 26 2.0 质量保证体系 27 2.1 总则 27 2.2 职责 27 2.3 控制要点 28 附表3 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一览表 30 3.0 文件和记录控制 32 3.1 文件控制 32 3.2 记录控制 33 4.0 合同控制 35 4.1 总则 35 4.2 职责 35 4.3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35 4.4 合同评审工作程序 35 章节号:0.1 页 次:2/5 标 题:目录 版次/修改码:B/0 章节号 标        题 页码 4.5 顾客与分包方沟通 36 5.0 设计控制 38 5.1 总则 38 5.2 职责 38 5.3 设计和开发程序 38 6.0 材料、零部件控制 41 6.1 总则 41 6.2 职责 41 6.3 采购产品的控制 41 6.4 供方的控制 41 6.5 采购信息 42 6.6 采购产品的验收 42 6.7 材料的存放与保管 43 6.8 材料发放 43 6.9 材料回收 43 6.10 材料代用 43 7.0 工艺控制 45 7.1 总则 45 7.2 职责 45 7.3 工艺开发 45 7.4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45 7.5 工艺试验及评定 45 7.6 工艺装备管理 45 7.7 工艺文件的编制、发放和更改 46 8.0 焊接控制 47 8.1 总则 47 8.2 焊接工艺评定 47 8.3 焊接工艺编制 47 8.4 焊接人员管理 47 8.5 焊接材料管理 47 8.6 产品施焊和焊接检验管理 48 章节号:0.1 页 次:3/5 标 题:目录 版次/修改码:B/0 章节号 标        题 页码 8.7 焊缝返修管理 48 8.8 焊接设备管理 49 9.0 热处理控制 50 9.1 总则 50 9.2 范围 50 9.3 职责 50 9.4 热处理分包控制 50 9.5 热处理实施过程控制 50 9.6 热处理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50 10.0 无损检测控制 52 10.1 总则 52 10.2 职责 52 10.3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控制 52 10.4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 52 10.5 无损检测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52 11.0 理化检验控制 54 11.1 总则 54 11.2 范围 54 11.3 职责 54 11.4 分包方理化检验资格控制 54 11.5 理化检验分包方的选择 54 11.6 理化检验实施过程控制 55 11.7 理化检验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55 12.0 检验与试验控制 56 12.1 总则 56 12.2 职责 56 12.3 编制审核与批准 56 12.4 检验依据 56 12.5 进货检验与试验 56 12.6 过程检验与试验 56 12.7 最终检验 57 12.8 检测记录 57 章节号:0.1 页 次:4/5 标 题:目录 版次/修改码:B/0 章节号 标        题 页码 12.9 记录的保存 57 12.10 见证点和停止点的检验控制 57 12.11 产品的出厂检验及出厂文件 57 12.12 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58 12.13 型式试验控制 59 13.0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60 13.1 总则 60 13.2 职责 60 13.3 设备控制 60 13.4 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61 13.5 设备维修 61 13.6 设备报废 62 13.7 计量器具的控制 62 13.8 计量器具的校验、保管及记录 62 14.0 不合格品控制 63 14.1 总则 63 14.2 职责 63 14.3 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记录和隔离 63 14.4 不合格品评审 63 14.5 不合格品处置 63 14.6 不合格品记录 64 15.0 质量改进与服务 65 15.1 总则 65 15.2 质量信息控制及用户服务 65 15.3 内部审核 66 15.4 统计分析 67 15.5 改进 68 15.6 预防措施 69 16.0 人员培训 70 16.1 总则 70 16.2 职责 70 章节号:0.1 页 次:5/5 标 题:目录 版次/修改码:B/0 章节号 标        题 页码 16.3 人力资源需求的识别及配置 70 16.4 人力资源引进、调出、培训 70 17.0 整机运输安装过程控制程序 72 17.1 总则 72 17.2 职责 72 17.3 过程控制 72 17.4 设备控制 72 17.5 人员控制 73 17.6 过程控制 73 18.0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76 18.1 总则 76 18.2 职责 76 18.3 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法规及职责 76 附表1 特别声明 章节号:0.1 页 次: 1/1 标 题:手册实施令 版次/修改码: B/0 手 册 实 施 令 为了规范和完善我公司的起重机质量保证体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TSGQ7001-2006《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GB 6067-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14405-2011《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6-2011《通用门式起重机》GB 50278-201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等有关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遵照“合法、科学、严谨、实用”的原则,制定了第B版《起重机质量保证手册》。本手册经过审核批准颁布,并于2011年2月27起正式实施。

本手册是XX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对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具体要求,是公司起重机械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依照执行。

原《起重机质量保证手册》不再适用于起重机制造各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总 经 理:
日 期: 2011年2月21日 章节号:0.2 页 次:1/1 标 题:公司概况 版次/修改码:B/0 公 司 概 况 XX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百强县--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东青高速环绕周边,交通发达、便利。青州市是古九州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低蕴。

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桥、门式起重机的专业生产厂,共有十多类产品获得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书,主导产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冶金起重机获得国家最高制造资质和安装、改造、维修的最高资质。起重量125t铸造起重机出口印度,起重量300t的新式桥吊,起重量300t造船门式起重机均填补了省内起重机制造业的空白。公司注册资金7200万元,固定资产4502万元,占地面积110亩,生产起重机钢构件的三个车间,单跨车间最大起吊能力100t,具有钢材预处理线、数控切割机、矫平机、折弯机、大型埋弧焊、压力机、剪板机等大型生产设备和工艺设备。各类硬度计、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经纬仪、水准仪、声级计、测厚仪等检测设备仪器齐全,资源水平居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公司现有员工3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2人,在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中,全体员工勤奋敬业、积极进取,在起重机设计、销售、制造、检验、安装、维护、改造等岗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用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公司建立了比较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的全过程置于质量保证体系之下,2003年公司取得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始终以用户满意为关注焦点,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在产品的优化结构方面采用了系统工程、在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下了功夫,使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

企业名称:XX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章节号:0.3 页 次:1/2 标 题:任命书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保证工程师任命书 根据工作需要,现任命 马国良 同志为公司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工程师,在公司质量保证体系中履行以下职责:
a. 负责组织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持续改进;

b.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保证体系的业绩和改进要求;

c. 确保在公司内提出满足顾客要求的意向;

d. 负责公司在质量保证体系有关方面与外部的联络工作。

各有关人员须服从协调、严格履行职责,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


         总经理:
2011年2月21日 章节号:0.3 页 次:2/2 标 题:任命书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保证体系各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任命书 根据工作需要,现任命下述人员为质控系统责任人,协助质量保证工程师进行重点过程的控制:
技术负责人 设计质量控制责任人 焊接质量控制责任人 工艺质量控制责任人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责任人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责任人 热处理质量控制责任人 材料零部件质量控制责任人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责任人 设备仪器质量控制责任人 检验试验质量控制责任人 电控系统制作负责人 安装调试质量控制责任人 上述被任命的人员在起重机械质控系统中有行使质量否决的权力及组织上不受任何干扰的独立性。各位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要尽职尽责、依法行事,以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起重机械安全。

特此任命! 总经理:
2011年2月21日 章节号:0.4 页 次:1/2 标 题:质量方针、目标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方针 保证质量、顾客至上、诚信经营、持续改进 按照国家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及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一个适用的、受控的、持续改进的并可证实的起重机械质量保证体系,籍此进行有关产品的设计、开发、采购、制造、安装、检验、贮存、售后服务和安全监察等全过程的管理,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确保所提供的产品符合《条例》、《法规》、《标准》与合同规定的要求,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公司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质量方针的实施,以本公司的资源、组织、全体职工的工作和安全质量意识作保证,每个职工都应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各级管理人员要保证本人和部门的工作符合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

章节号:0.4 页 次:2/2 标 题:质量方针、目标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目标 产品设计合格率达到:
97% 产品制造一次交验合格率:
96% 安装、改造、维修一次交验合格率:
96% 顾客满意率:
90%。

每年各项指标增长 0.2% 总经理:
2011年2月21日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
1、综合管理部 培训计划参加人员实现率≥99%、内审不合格项纠正措施完成率100% 文件、记录受控率100% 2、质量部 采购物资、过程产品批检率:100%、成品检验率:100% 仪器设备周检率100% 3、制造部(含生产车间)
计划完成率≥99%、关键零部件关键项目合格率100% 主要零部件主要项次合格率97%、产品部件一次交验合格率≥96%。

4、采购部(含仓库)
采购产品检验合格率≥99%、产品防护率≥99% 5、销售部 合同兑现率≥99%、合同评审率100% 6、服务部 顾客满意率≥80%、顾客投诉处理率100% 7、安装部 安装质量安全率100%、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率100% 8、技术部 设计图纸准确率≥99%,图纸与技术协议符合度率100% 文件、记录受控率100% 章节号:0.5 页 次:1/2 标 题:质量保证手册的管理 版次/修改码:B/0 0.5.1 总则 《起重机械制造安装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XX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起重机械制造厂质量控制文件。本节规定了《手册》的编制、审批、发放、更改和回收的管理办法。

0.5.2 《手册》的种类 《手册》分为受控本《手册》和非受控本《手册》两种,受控版本《手册》是供本公司各部门使用的,并处于受控状态。非受控本《手册》仅发布时生效,不控制其更改,仅用于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体系证明或投标等。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手册》均指受控版本手册。

0.5.3 《手册》的编制 《手册》由公司质保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有关法规要求,并结合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现状起草编写,由质量保证工程师审定,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

0.5.4 《手册》的发布控制 《手册》的标识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受控本与非受控本《手册》必须在封面上标识。受控本《手册》由综合管理部建立发放登记档案,注明编号和领用者姓名,并由领用者签字。

受控本《手册》的发放范围为总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副总经理、与质量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专业责任工程师。非受控本《手册》建立发放台帐,发放须经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

0.5.5 《手册》的更改 0.5.5.1 《手册》更改时,由综合管理部填写“质量保证手册更改通知单”提出修改意见,并按0.5.3条规定进行审批。《手册》每次更改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印制更改页,分发给《手册》持有者,装订在《手册》相应更换处,并收回作废页。对于文字性错误而引起的更改,可由综合管理部对《手册》进行划改,但需在划改处注明更改标记。

0.5.5.2 更改标记为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更改次序顺序号。

章节号:0.5 页 次:2/2 标 题:质量保证手册的管理 版次/修改码:B/0 0.5.6 《手册》持有者的责任:
0.5.6.1 《手册》持有者保证在任何时间所持《手册》均为本《手册》的现行有效版本,不得进行全部或部分复制,当要求回收《手册》时,持有者应将《手册》交回综合管理部。

0.5.6.2 当《手册》持有者因工作变动不需持有《手册》时,应办理移交登记手续。新《手册》持有者按本《手册》发放和控制规定办理手续。

0.5.6.3 《手册》因特殊情况损坏或遗失时,《手册》持有人应说明原因并立即向综合管理部申请换页或重新领用。

0.5.7 《手册》的再版和回收 0.5.7.1 当执行的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有结构性重大修改或换版时,或者经管理评审需再版时,经总经理授权,《手册》重新编制和发放。

0.5.7.2 新版《手册》的所有章节的更改标记均删除。

0.5.7.3 《手册》的版次在《手册》的封页注明。

0.5.7.4 颁发新版《手册》时,综合管理部负责收回旧版《手册》并加盖作废标记。

章节号:0.6 页 次:1/1 标 题:适用范围 版次/修改码:B/0 本手册是根据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及其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的,适用于本公司承接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全部起重机械产品。

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允许的起重机械产品范围为:
A级:QD型300吨及以下桥式起重机 QE型126吨及以下桥式起重机 MU型300吨及以下造船门式起重机 MG型320吨及以下门式起重机 ME型126吨及以下门式起重机 YZ型125吨及以下冶金桥式起重机 BMG型100吨及以下门式起重机 B级:QDY型50吨及以下桥式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 QC型32吨及以下桥式起重机 MDG型32吨及以下门式起重机 LH型20吨及以下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LDA型16吨及以下电动单梁起重机 LDE型32吨及以下电动单梁起重机 MHE型40吨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C级:QZ型20吨及以下桥式起重机 MH型20吨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BMH型20吨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LX型10吨及以下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BZ型5吨及以下柱式旋臂式起重机 本公司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范围为:
A级: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旋臂式起重机及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手册阐述了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质控系统的各项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了公司起重机械产品制造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各要素的管理程序和质量控制方法、措施和资源。

本手册适用于对顾客或第三方监督检验、证实公司起重机械产品制 章节号:0.7 页 次:1/1 标 题:引用标准和缩写 版次/修改码:B/0 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满足有关法规标准和合同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作为向顾客的承诺和接受第三方监督检验的依据。

0.7.1引用标准 a.《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b.《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c.《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
d. TSGQ7001-2006《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e.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f. 国质检锅〔2003〕251号文《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g. GB50278-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 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i. GB/T14405-2011《通用桥式起重机》
j GB/T14406-2011《通用门式起重机》
k. JG/T50821-1996《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m.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n.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o. 《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
p.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0.7.2 缩写 a. 《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b. 《规程》:《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等规程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

c. 《手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

d. 《考规》:《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工考试规则》;

e. 产品:本公司制造的产品和安装的产品。

章节号:1.0 页 次:1/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1.1 管理承诺 1.1.1本公司总经理通过以下活动,对本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保证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a. 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结构;

c. 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

d. 确保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获得必要的资源。

1.1.2 以产品安全质量为关注焦点 总经理负责在本公司上下贯彻以产品安全质量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以确保产品安全质量为最终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a. 确定明确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

b. 将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转化为本公司产品、过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求予以满足;

c. 通过质量保证体系各过程的运行,满足各项要求,确保产品安全质量。

1.2 质量方针 1.2.1 本公司质量方针见0.4。

1.2.2 本公司质量方针由总经理主持制定并批准,以文件的形式发布。

1.2.3 质量方针制定的依据是本公司发展的总的宗旨、产品特点、本公司设计制造安装服务能力、国家法律法规及经济形势。该质量方针为本公司的质量目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了框架,包括了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1.2.4 由综合管理部会同技术部采取培训等方式宣贯质量方针,确保质量方针在公司内得到沟通和理解,保存培训记录。

1.2.5 管理评审时,对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1.3 质量目标 1.3.1 本公司总质量目标见0.4。

1.3.2 本公司总的质量目标根据质量方针提供的框架,由总经理主持、 章节号:1.0 页 次:2/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相关人员参与制定,总经理批准、发布,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1.3.3 职能部门负责根据公司总的质量目标,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测量方法,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1.3.4质量目标是本公司实现产品安全质量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具体落实,各责任部门严格按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执行,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1.3.5 质量目标在每年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

当产品、过程、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由总经理决定对质量目标进行评审,确保质量目标持续有效。

1.4本公司根据起重机械产品制造、安装的特性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见附表1、附表2。

1.5 职责、权限与沟通 1.5.1 职责和权限 1.5.1.1 总经理 a.组织制定、颁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b.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策划,对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

c.批准并发布《起重机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

d.决定公司质量组织结构、质量职能分配及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

e.主持开展管理评审活动。

f.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各专业责任工程师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员;

g. 识别并配备质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h. 对产品安全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

1.5.1.2 副总经理 各副总经理负责分管范围内质量保证体系过程的实施、保持和改进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行规定的质量职责,领导他们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正确运作。

章节号:1.0 页 次:3/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1.5.1.3质量部 a. 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控制;

b. 负责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c. 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
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

d. 负责检验和试验状态的监督和控制。

f)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质量问题负责,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

1.5.1.4制造部 a)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

b)负责对原材料进厂到成品交付至预定地点所包括的制作、标识、搬运、包装、贮存等全过程提供服务。并配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宜的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

c)贯彻工艺纪律,保证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按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执行。

d)组织实施工装验证和工装维修保养,并作好相关记录。

e)组织并实施设备维修保养,保证关键工序、特殊工艺的设备能力。

1.5.1.5采购部 a)负责选择供方,对供方进行评价和年度评审,并保持记录。

b)负责原材料和配套件采购,并配合检验科对进入公司物资的检验、验证。

c)负责对供方提供的产品进行接收、标识、资料交付工作,并保持记录。

d)负责不合格外购件的质量追溯。

1.5.1.6 销售、服务部 a)负责对合同产品要求的确定和评审,并保持记录。

b)合同有变更时,负责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保持记录。

c)负责与顾客沟通,反馈顾客信息,并保持记录。

章节号:1.0 页 次:4/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d)负责接受顾客投诉、来信、来访并记录,负责组织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e) 负责市场调研、投标、签订销售合同等销售工作;

1.5.1.7技术部 a) 负责公司产品的制造和检验中的技术审核工作。

b) 负责产品的开发工作,组织编制《设计立项报告》、《设计任务书》、《设计确认(验证)报告》,安排填写《设计(设计文件)评审表》。

c)负责在公司内部落实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

d)负责技术工艺文件的输出和管理工作,保证所有文件的统一、标准、及时。

e)负责编制各种工艺文件、操作指导书,指导生产;

1.5.1.8仓库 a)负责公司物资仓库的管理,并建立台帐,做好物资的保管、维护及出入库记录。

b)及时对库存物资状况作出反映,保持物资的质量和正常使用。

1.5.1.9 综合管理部 a)在总经理领导下主管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组织并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b)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及报告。

c)负责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D)负责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5.1.10质量保证工程师 a. 接受公司总经理的授权,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策划,对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

b. 组织协调各专业责任工程师和有关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

c.负责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技术标准,满足顾客要求;

d.审批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文件。

章节号:1.0 页 次:5/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1.5.1.11 设计责任工程师 a. 负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办理图纸引进及转化工作,保证产品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和产品的先进性,对设计和开发质量负责。

b. 负责与设计单位联系,办理设计变更、材料代用及其它事宜。

c.有暂停生产处理质量问题的权利,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d.负责外来标准的搜集、订购、复制、发放、宣贯等工作。

e. 负责企业标准的起草、讨论、报审、发布、修改等工作。

f. 有权监督、检查法规、规程、标准和公司企业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对违犯标准规定的作法有惩罚建议权。

1.5.1.12工艺责任工程师 a. 负责组织过程确定和策划并负责组织编制工艺文件。

b. 对工艺文件编制和执行过程、工装设计和开发的质量控制负责。

c. 对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d. 对工艺方案、工艺守则、工艺规程、工装设计具有审核权。

e. 对违犯工艺规程的生产方法和程序有权制止,对重大违犯工艺纪律的事故有权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批。

1.5.1.13焊接责任工程师 a. 负责组织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焊接材料管理、焊工管理。

b. 对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焊材管理、焊接设备选定及焊接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并监督实施。

c. 有权审批焊材代用、审阅焊接工艺卡、审阅焊工的持证项目及有效期、审阅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指导书、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有权审批焊缝二次以下(包括二次)返修工艺方案、制定焊缝二次以上返修工艺方案。

1.5.1.14材料责任工程师 a. 负责所用材料(含外购配套件、安全保护装置等)的采购订货、验收入库、保管发放、使用和入库保管等质量控制工作。

章节号:1.0 页 次:6/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b.审批材料复验报告,签发材料验收入库通知单及焊材验收入库通知单,签发外协外购件验收入库通知单。

c.审核原材料质保书并提出按规程、标准、技术文件对材料所要求的复验项目及常规的检验、复验的项目、数量。

1.5.1.15检验责任工程师 a. 负责组织进行检验准备、过程检验、资料整理等检验工作,领导和指导本系统各控制环节、控制点负责人的工作。

b. 对产品检验规程及质量检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c.审核产品检验规程、审核产品档案、抽查产品总体检验工作。

d. 对原材料复验、焊工考试、焊接工艺评定中的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负责,并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报告工作。

e. 对理化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f. 负责与外协理化检验单位的联系,审核试验报告。

1.5.1.16设备计量责任工程师 a. 对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各类机床、剪板、刨边、焊接、起重等设备)的完好负责,并向质保工程师报告工作。

b. 对设备管理、使用、保养、维护各环节,有权随时检查并具有考核权。

c. 对由于设备失控造成的质量事故负责。

d.负责编制本公司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并监督执行。

e. 对本公司计量器具的准确性,量值的准确传递、计量器具的定期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检定负责。

1.5.1.17机加工责任工程师 a. 负责产品机械加工过程确定和策划并负责组织编制机加工工艺文件。

b. 负责机加工过程的控制,对机加工过程质量负责。

c. 对违反机加工工艺规程的行为有权制止,对重大违反机加工工艺纪律的行为有权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批。

章节号:1.0 页 次:7/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1.5.1.19安装检验责任工程师 a.负责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方案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b.负责安装过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负责施工人员的安排;

c.负责起重机的安装开工告知、自检和技术监督局验收。

1.5.1.18其他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按岗位工作标准。

1.5.2 内部沟通 1.5.2.1 内部沟通内容 a. “以产品安全质量为关注焦点”的意识;

b.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产品、过程、体系的质量要求;

c. 产品、质量和过程实施的结果和有效性等。

1.5.2.2 内部沟通方式 本公司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及其 有效性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a. 召开会议并形成会议记录文件下发;

b. 召开专题会议。;

c. 利用正常信息反馈手段;

d. 发放通知;

1.6 管理评审 1.6.1 总则 本条款阐述了管理评审控制活动的要求,目的是通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持续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管理评审活动。

1.6.2 职责 总经理负责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
质保工程师负责管理评审策划活动,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综合管理部负责资料准备、记录评审过程、评审后纠正措施验证和评审,各部门负责管理评审后纠正措施的实施。

1.6.3 策划 1.6.3.1 质保工程师负责管理评审策划活动,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管 章节号:1.0 页 次:8/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理评审计划”,规定管理评审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需要准备的资料、管理评审输出结果的发布形式、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验证等活动。“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

1.6.3.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活动,两次管理评审活动的时间间 隔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1.6.3.3 当公司产品、过程、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追加一次管理评审活动。

1.6.4 管理评审输入 1.6.4.1 综合管理部负责收集、准备管理评审活动输入资料,提供给总经理,予以评审。

1.6.4.2 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审核结果:包括公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 审核;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检机构及评审机构所提出的意见、联络单、意见书及整改情况。

b.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结果、顾客投诉情况、顾客需求和期望、外部质量信息;

c. 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即是否通过过程实现产品的增值并完成预期目标和产品质量状况,包括不合格情况;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情况,识别改进机会的情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和效果;

f. 可能影响质量保证体系变更的内外部因素;

g. 改进的建议。

1.6.5 管理评审输出 1.6.5.1 管理评审输出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

章节号:1.0 页 次:9/9 标 题:管理职责 版次/修改码:B/0 1.6.5.2 总经理根据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做出对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和资源是否需改进的决定并签发“管理评审报告”。质量保证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对过程或过程的补充等。

1.6.6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措施由技术部负责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按要求实施纠正措施,技术部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及 有效性评审。

当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更改时,由总经理评价更改的有效性。

1.6.7 综合管理部负责做好管理评审活动的所有记录、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和有效性评价记录,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1.6.8 管理评审按Q/SDTY/CX1.1-2011B《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章节号:附表1 页 次:1/1 标 题:组织机构图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保证 组织机构图 总 经 理 质保工程师 综 合 管 理 部 技 术 部 制 造 部 销 售 部 服 务 部 质 量 部 采 购 部 财 务 部 安 装 部 生 产 车 间 仓 库 质 检 部 章节号:附表2 页 次:1/1 标 题:质量控制系统图 版次/修改码:B/0 质量控制系统图 总经理 质保工程师 技 术 负 责 人 设 计 质 量 控 制 责 任 人 焊 接 质 量 控 制 责 任 人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责任人 材料零部件量控制责任人 热处理质量控制责任人 工 艺 质 量 控 制 责 任 人 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责任人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责任人 设备仪器质量控制责任人 安装调试质量控制责任人 检验试验质量控制责任人 电控系统制作质量控制责任人 章节号:2.0 页 次:1/3 标 题: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版次/修改码:B/0 2.1 总则 本公司按照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质量保证体系,并不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产品安全质量。

2.1.1 质量保证体系的范围 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
QD型300t及以下桥式起重机、QE型126t及以下桥式起重机、MU型300t及以下造船门式起重机、MG型160t及以下门式起重机、ME型126t及以下门式起重机、YZ型125t及以下冶金桥式起重机、QDY型50t及以下桥式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QC型32t及以下桥式起重机、MDG型32t及以下门式起重机、LH型20t及以下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LDA型16t及以下电动单梁起重机、MHE型40t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QZ型5t及以下桥式起重机、MH型20t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BMH型20t及以下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LX型10t及以下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BZ型5t及以下柱式旋臂式起重机等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包括产品实现的所有过程及支持性过程,涉及公司内部与产品形成有关的所有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

2.1.2 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本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产品实现过程包括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材料(零部件)控制、工艺控制、焊接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品控制、整机安装过程控制等。

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包括(1)质量保证体系;
(2)管理职责;
(3)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
(4)质量改进与服务(5)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2.2职责 2.2.1公司总经理负责批准《手册》和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及各质控系统责任人。

2.2.2质保工程师负责组织和审定《手册》、批准分布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章节号:2.0 页 次:2/3 标 题: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版次/修改码:B/0 和质量计划,并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贯彻实施。

2.2.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编制和更改工作。

2.3控制要点 2.3.1公司建立文件化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质量保证手册、 第二层次: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第三层次:工作文件 2.3.2 质量保证手册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保证手册:是公司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公司在起重机械产品制造安装过程中质量活动的纲领性、原则性、法规性文件,是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关于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整体信息的文件;

2.3.3 程序文件: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所要求形成的程序文件和本公司认为有必要形成的程序文件;
规定了完成各项质量活动所遵循的途径及所规定的方法,是质量保证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活动的依据及评定准则。

2.3.4工作文件 a:质量计划:表述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如何应用于某一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

b. 作业文件:本公司为确保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提供如何完成活动的一致信息的文件(包括各类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c. 质量记录:是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运行、审核、改进过程中全部活动的记录,是为质量活动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多少是根据本公司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而确定的。本公司对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按规定的要求加以管理,确保上述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处 章节号:2.0 页 次:3/3 标 题: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版次/修改码:B/0 于受控状态。

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采用纸张、电子媒体等形式。

2.3.5质量保证体系结构 2.3.5.1公司质量保证体系采用体系管理、系统控制、责任到人的控制形式。

2.3.5.2公司建立以下控制系统:设计、材料(零部件)、工艺、焊接、检验与试验、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等。

2.3.5.3对组成质量控制系统的多个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过程,确定为控制环节;

2.3.5.4质量控制环节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活动,确定为质量控制点,由规定的人员进行监控。

2.3.5.5公司各控制系统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见附录3“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一览表” 附录3 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一览表 质量控制系统名称 控制环节 控制点 主要控制内容 责任人 设计质量控制系统 设计和开发 设计任务书 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评审 设计质量审查 设计的完整性与合规性、加工能力 设计验证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报告 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文件 设计变更的合理性与文件审批的合规性 工艺质量控制系统 工艺文件 编制 技术方案与专项工艺文件 工艺的适应性和合规性 工装制作 设计图纸 设计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质量验收 性能与设计的符合性 制造安装 技术交底 产品特点、程序、方法、工期和质量要求 工艺过程 制造工艺技术文件的符合性及制造记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焊接质量控制系统 焊材 焊材验收 验收结果的合规性 焊材的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 保管环境、标识和烘干、发放、回收记录的完整性及可追溯性 焊工 焊工资格 焊工持证项目及有效期 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文件 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合规性 焊接 施焊工艺 施焊工艺与焊接(返修)工艺文件的符合性和施焊记录的真实性 材料质量控制系统 采购 供方评审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 采购计划 技术质量标准 材料验收 质量证明文件 内容的完整性与合规性 复验 复验结果的合规性 材料代用 材料代用文件 材料代用的合理性和文件审批的合规性 保管、发放 与回收 标识 材料标识、状态标识的管理和移植 记录 材料的可追溯性 检验质量控制系统 过程检验 工序加工质量 工序加工质量与图纸和技术文件规定的符合性 最终质量 检验 完工产品质量 与设计文件规定的 符合性 设备及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系统 设备购置 供方评审 设备的先进性和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 质量验收 设备的使用功能与性能 使用 操作资格 有持证操作要求人员的上岗资格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管理 设备管理台账 设备的完好及运行情况 修理与报废 修理和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计量检定 检定周期 检定标识及检定有效期 章节号:3.0 页 次:1/1 标 题:文件和记录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3.1 文件控制 3.1.1 总则 本公司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Q/SDTY/CX3.1-2011B《文件控制程序》,确保对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文件控制的范围: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质量记录表格、技术文件、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分供方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分供方的资格证明文件等)。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本公司依据本《质量手册》的3.2节和Q/SDTY/CX3.2-2011B《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记录进行控制。

3.1.2 职责 a. 综合管理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控制, b.技术部负责设计技术文件及工艺文件的编制和控制、外来文件和公司技术标准的控制;

c. 质检科负责相应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计划的控制;

3.1.3 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和有效版本的控制 责任部门按照Q/SDTY/CX3.3-2011B《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对文件进行编制,由相关部门进行会签,文件发布前由相应的授权人员审批,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文件控制部门制订随时得到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并每年年底前予以发布,以确保现场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和所需的以往各版本的适用文件,防止使用失效/作废的文件,文件控制部门及时从现场收回作废文件,因法律和信息保存原因须保留的作废文件,由文件控制部门做出“作废”标记;
不须保留的,由文件控制部门收回后销毁。文件的使用部门应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质量保证体系受控文件清单。当顾客需要配件等原因需要使用过期图样和工艺文件版本时,技术部负责提供相应文件的适用版本。

3.1.4 文件的评审、确认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年底由文件的原编制部门对文件进行评审,确保随时发现修改和更新之处,文件经过修改或更新后 章节号:3.0 页 次:2/1 标 题:文件和记录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由原审批人(或授权人)进行审批。

3.1.5 文件的更改 文件更改时,由文件的编制/控制部门按规定进行更改,由该文件的原审批部门/人员(或授权人员)进行审批。

3.1.6 文件的标识 3.1.6.1 文件控制部门负责按相应文件的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每个文 件有唯一的编号进行标识。

3.1.6.2在文件发放时,由文件的控制部门对文件的发放编号进行控制,确保文件持有人有唯一发放编号。

3.1.6.3 责任部门在文件发放时,对文件的有效状态进行标识,在文件封页上加盖“受控”或“有效”印章。

3.1.7 外来文件由综合管理部收集、购买、接收并进行识别,其中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由综合管理部对其进行标识并控制外来文件的分发。

3.1.8 质量记录所用表格由质量部负责编号标识,每种记录表格给予唯一的标识号,质量部负责建立质量记录标识台帐。

3.1.9 文件控制具体要求按Q/SDTY/CX3.1-2011B《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3.2记录控制 3.2.1 总则 本公司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Q/SDTY/CX3.2-2011B 《记录控制程序》,确保对质量保证体系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质量记录控制的范围包括起重机械制造、安装过程形成的记录和本公司认为有必要形成的记录,适用于本公司起重机械产品制造安装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

3.2.2 职责 a. 质检科负责质量记录所用表格的标识及表格的管理工作;

b.各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所用表格的设计、质量记录的收集、归档、贮存及处置工作。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要保证所使用的相关受控 章节号:3.0 页 次:3/1 标 题:文件和记录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记录表格为有效版本。

3.2.3 标识 质量记录填写人员按规定填写质量记录,由相应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对所填写的质量记录进行编号,以便对每一份记录进行控制。

3.2.4贮存、保护及保存期限 填写完整的质量记录由质量记录归属的责任部门负责保存,质量记录应妥善保存,不得丢失、损坏,并做到存取方便。责任部门应保持记录的清晰、完整。各种质量记录按规定的保存期限予以保存。

3.2.5 检索 责任部门将填写完毕的质量记录收集归档,根据质量记录标识编号,对质量记录档案进行分类编目,做到易于检索和查找。

3.2.6 处置 质量记录存贮时间超过保存期时,由责任部门按规定予以销毁。销毁时,必须经保存部门负责人批准。

3.2.7 质量记录的具体控制要求按Q/SDTY/CX3.2-2011B《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3.1-2011B《文件控制程序》
Q/SDTY/CX3.2-2011B《记录控制程序》
Q/SDTY/CX3.3-2011B《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章节号:4.0 页 次:1/3 标 题:合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4.1 总则 通过识别和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或让分供方充分识别本公司的需求和期望,并与顾客、分包方进行充分的沟通等活动,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实现顾客满意。适用于顾客采购我公司产品及提供分供方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

4.2 职责 销售部负责识别、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并组织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活动;
技术部负责识别、确定产品隐含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附加要求;
销售部、制造部、技术部与顾客进行沟通。采购部、技术部负责与分包方的沟通。

4.3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4.3.1 销售部通过市场调研、售前技术服务、投标等活动识别、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可以在标书中、市场调研报告中列出或形成其它书面文件,以提供评审。对顾客以电话或口头方式提出的要求,由销售部形成书面记录,提供评审。当顾客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在接受顾客的要求前,应预先得到顾客的确认。

4.3.2技术部负责确定顾客隐含的要求、公司对分包方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及公司的附加要求,形成书面文件,分别提供给销售部、采购部进行评审。

4.4 合同评审工作程序 4.4.1 在与顾客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所作的附加要求进行评审。其中常规产品由销售部负责评审,对于重大产品、投标产品或新产品合同,由销售部根据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文件及有关资料(投标文件草案、技术协议草案等)组织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在与分包方签订合同之前,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所作的附加要求进行评审。其中常规产品由采购部负责评审,对于重要产品合同,由采购部根据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文件及有关资料组织 章节号:4.0 页 次:2/3 标 题:合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审。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记录表》,参与评审部门要签署评审意见。

评审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 在准确理解顾客要求的基础上,规定产品的要求,包括产品执行的法规、标准、技术条件,产品验收标准,尤其是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

b. 解决顾客、分供方对合同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

c. 公司及分包方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包括使用、交付和服务等方面。

d. 双方的责任、义务、权利。

4.4.2 销售部负责做好产品评审结果及评审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并保存,将评审结果传递到有关部门。负责与顾客签订合同。

采购部负责做好分包方产品评审结果及评审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并保存,将评审结果传递到有关部门。负责与分供方签订合同。

4.4.3 由于订单、标书或合同变更而引起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销售部负责与顾客(采购部负责与分包方)联系、征求意见并组织与变更内容有关的部门对变更的内容进行评审,并将变更后的评审要求和内容报总经理审批后通知有关部门,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需对文件进行修改时,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修改。

4.4.3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按Q/SDTY/CX4.1-2011B《合同控制程序》执行。

4.5 顾客及分包方沟通 4.5.1 与顾客进行沟通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a. 顾客对产品要求或变更方面的信息;

b. 问询、订单或合同执行中发生问题时协商处理或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与分包方进行沟通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a.对产品要求或变更方面的信息;

b. 问询、订单或合同执行中发生问题时协商处理或修改;

章节号:4.0 页 次:3/3 标 题:合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C:合同执行情况。

4.5.2 产品提供之前的沟通 销售部在市场调研、售前服务、投标、与顾客洽谈、签订合同过程中,通过提供产品宣传样本,网站宣传、召开订货会等方式,向顾客介绍产品,提供咨询,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获得顾客关于产品要求或变更的信息。

采购部通过介绍产品,提供咨询,与分包方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分供方获得公司关于产品要求或变更的信息。

4.5.3 产品提供之中的沟通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销售部、制造部负责与顾客保持联系,及时与顾客沟通,回答顾客的问询,告知合同的进展情况、发生的问题或修改合同,由有关部门配合解决。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采购部负责与分包方保持联系,及时与分供方沟通,回答分供方的问询,掌握合同的进展情况、发生的问题或修改合同,由技术部配合解决。

4.5.4 产品提供之后的沟通 销售部负责产品提供给顾客之后,与顾客进行沟通,处理顾客的质量问题,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处理顾客的投诉,并将顾客的质量信息反馈到技术部及有关部门。

4.6 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4.1-2011B《合同控制程序》
章节号:5.0 页 次:1/3 标 题:设计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5.1 总则 本条款阐述了设计控制的主要活动,目的是将产品要求转化为规定的产品特性,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并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适用于公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5.2 职责 技术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评审、验证、更改和归档。

5.3 设计和开发程序 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按Q/SDTY/CX5.1-2011B《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5.3.1 设计的策划 技术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项目建议书》,设计责任人提出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产品的主要参数、技术条件、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报经理批准。

技术部长根据《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要求,选择合适的图纸设计单位,选用适宜的产品设计图样,报总经理批准后与设计单位签订图纸购买合同及技术协议。设计资料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技术规格书、设计图样等。设计资料应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5.3.2 设计的评审 产品图样引进后,技术部对设计图样(含工装图样)进行审核消化,对图样与《设计任务书》的符合性、图样与技术法规及规程标准的符合性、产品的标准化、采购的可靠性、加工可行性(工艺性)、结构的合理性、可检验性、安全性等进行评审。

由设计责任人填写《设计评审报告》,对评审做出结论,报技术部科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到相关单位。

设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图样设计方沟通。评审通过后对图样进 章节号:5.0 页 次:2/3 标 题:设计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行转化,相关人员在图样上签字并注明签字日期。图样中结构或重要受力部件需要更改时,要经设计方确认后,才可用于生产制造。

5.3.3 设计的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技术部根据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a.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识别存在的设计缺陷,采取有效的措施。

技术部负责保持设计验证结果及采取的必要措施的记录,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根据设计的图样,技术部编制产品相应工艺文件,生产部安排产品样机试制。

质量部对产品样机进行检验和试验。

5.3.4设计的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由技术部、质量部、生产部共同组织,按图样要求进行样机生产,自检合格且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授权的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机构对产品的制造进行监检,并出具《监检证书》,办理安装告知并安装检验合格之后,由技术部邀请有资格的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5.3.5设计文件归档 产品经自检合格、监督检验合格、型式试验合格后,技术部将技术文件整理后归档。

5.3.6设计更改 当由于产品经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活动需要设计更改时,由技术员提出更改要求,进行设计更改。技术人员对所识别的更改需求进行评价,适当时,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以证实更改的可 章节号:5.0 页 次:3/3 标 题:设计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行性。重要设计更改应经原设计方书面确认,设计更改文件在实施前由设计责任人审核,工艺责任人、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会签,报质保工程师批准。

5.4 引用程序 Q/SDTY/CX5.1-2011B《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章节号:6.0 页 次:1/4 标 题:材料、零部件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6.1 总则 本条款阐述了材料及零部件(包括配套件,下同)采购控制的主要活动,以确保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的要求,适用于本公司起重机械产品制造和安装所需要的原材料、焊接材料、配套件的采购工作,以及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分包过程。

6.2 职责 采购部负责各类原材料、焊接材料、配套件等产品的采购,并负责合格供方的选择和评价,建立和保存合格供方评价质量记录。技术部、制造部根据采购部的要求参与供方现场调查、评价工作。

技术部负责原材料、焊接材料、配套件采购文件的编制。

6.3 采购产品的控制 6.3.1各类采购物资的具体控制要求按Q/SDTY/CX6.1-2011B《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执行。

6.3.2当生产过程有产品部件需要外协时,由采购部负责与分供方签订外协合同,并提供生产所需的图纸等资料。

6.4 供方的控制 6.4.1预选分供方 采购部根据采购文件中的有关信息,对拟采购产品或外包过程的分供方进行预选。

6.4.2 供方的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 6.4.2.1 采购部组织技术部、制造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分供方按本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对预选的分供方进行评价,以选择适宜的分供方。

评价的依据:
a. 分供方提供的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质量状况、试验结果以及其他使用者的经验;

b. 公司委托第三方对分供方的产品进行验证或试验;

c. 对分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现场予以评价,审查分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对按本公司要求如期提供产品的保证能力;

章节号:6.0 页 次:2/4 标 题:材料、零部件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d. 分供方的顾客满意程度;

e. 分供方交付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

f. 其他方面(供方的履约能力、财务经营状况、价格等条件)
g.当分供方为产品部件外协单位时,其制造许可的资格项目、级别、范围、有效期等。

h. 当分供方为提供需进行型式试验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单位时,其型式试验许可的范围、型式试验报告、有效期等。

6.4.2.2 采购部、质量部每年年底对已经评价合格的分供方的业绩进行汇总评价,以确保分供方具有提供产品的持续保证能力。

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按Q/SDTY/CX6.1-2011B《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执行。

6.4.2.3 采购部负责与分供方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和反馈系统,建立合格分供方档案,保存调查、评价和重新评价记录。

6.5 采购信息 6.5.1 采购信息由技术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包括采购规范、主要材料、关键外购件清单、采购计划、采购单、图纸、采购合同、技术协议等,采购文件表明采购产品的类别、形式、等级等信息。

采购文件中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a. 分供方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 分供方人员资格鉴定的要求;

c. 有关分供方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6.5.2 采购部根据要求编制采购计划、采购单,并负责准备采购所需的图纸、标准等资料,采购计划、采购单由材料责任人对其适宜性进行审批,采购员按批准的采购文件要求进行采购。

6.5.3 采购文件由责任部门负责与分供方进行沟通,不适用的及时修改。

6.6 采购产品的验收 6.6.1 采购部在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及编制采购单时,规定对采购产品进行验收的安排。本公司采购产品验收的方式采取进货检验方式,采购 章节号:6.0 页 次:3/4 标 题:材料、零部件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产品入厂时应按采购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和项目按质量计划/检验计划规定执行,以验证采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制动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部件型式试验报告,采购时应要求供方提供型式试验检测报告。

6.6.2分供方提供的原材料、焊接材料、配套件的进货检验、试验及检验合格后由有关部门办理合格手续,并做好合格标记,不合格时按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6.7材料的存放与保管 进货的材料由仓库保管员,按入厂检验编号、材质、规格、牌号、等级分开摆放,摆放区分为合格区、待检区、不合格区。仓库应有防雨、防腐措施。

6.8材料发放 6.8.1领料人持《材料领用单》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

6.8.2材料检验员应先核对《材料领用单》所列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材料标记代号、技术要求等,确认无误后,材料保管员方可发料,材料检验员到现场检查并在生产过程卡或检验记录卡上记录材料标识然后签字确认,保管员做好记录。

6.9材料回收 生产剩余材料,应立即送回材料库。对有钢印移植标记的余料,按验收规定确认标识齐全,放入合格区。对损伤或表面质量有问题的余料或配套件,由材料责任人决定是否利用。

6.10 材料代用 6.10.1凡使用的材料与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要求不符时,必须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6.10.2材料代用必须满足设计文件对该产品的要求,且其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材料标准。

6.10.3 材料员开出《起重机械材料代用申请单》,由材料责任人审核, 章节号:6.0 页 次:4/4 标 题:材料、零部件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并经设计、工艺、焊接、检验责任人会签后,由设计责任人与原设计单位联系,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准证明,方可投入使用。

6.10.4.以优代劣且规格不变时,可仅办理厂内材料代用手续。由材料责任人批准执行。

6.11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6.1-2011B《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
章节号:7.0 页 次:1/2 标 题:工艺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7.1总则:为保证起重机械产品形成的各阶段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标准、法规的要求,本章对起重机械的制造工艺、安装工艺、工艺试验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工装管理等做出规定。本章适用于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安装过程的工艺控制。

7.2 职责:技术部负责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工艺责任工程师负责工艺系统质量控制工作。

7.3 技术部根据产品和顾客要求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产品的工艺开发,工艺开发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同时进行。

7.4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技术部根据图纸、技术文件等资料以及公司生产能力对产品结构进行工艺性审查,确保产品在满足设计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并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制造出来。

7.5 工艺试验及评定 技术部根据生产过程策划的要求,识别工艺试验项目及工艺评定项目,按Q/SDTY/CX7.1-2011B《工艺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工艺试验及评定。

7.6工艺装备管理 技术部根据生产过程策划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要求提出一般工艺装备和专用工装设计任务,并进行工装设计。制造部下达工装制造计划,安排车间进行工装制造。工艺责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工装验证,工装制造完工后,经检验和验证合格后,由设备员作出合格标识及工作编号标识,转车间使用保管,并由制造部登记建档。工艺责任工程师组织工艺员、使用单位负责人定期对工装进行检验。在定期检验中如发现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磕碰、磨损等原因使工装精度降低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通知制造部对工装进行维修。

经维修后的工装如达到技术要求的由工艺责任师批准可以继续投入使用。达不到技术要求的由工艺责任师填写《工艺装备报废申请单》,报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批。

7.7 工艺文件编制、发放和更改 a.编制:技术部根据过程策划要求、生产实际情况及产品特点组织 章节号:7.0 页 次:2/2 标 题:工艺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工艺人员编制各类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路线、工艺规程、工艺守则、检验规程,材料定额等。工艺文件应正确完整并能指导生产,各类工艺文件在实施前按规定进行审批,工艺文件的控制按Q/SDTY/CX3.1-2011B《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b.发放:各类工艺文件由技术部编制完成,按规定进行审批,转交资料室,由资料室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和生产车间的需要,将工艺文件发放到使用部门。

c.更改:由于设计、生产、用户信息反馈等原因需更改工艺文件时,由工艺员提出工艺文件更改要求及具体更改内容,报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报质保工程师批准。

7.8 工艺实施是操作者、工艺人员、检验人员严格按《工序流转卡》的步骤进行产品制造的过程,工艺实施过程除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工艺守则外,还要执行“三检制”等制度。凡工序可能造成掩盖原有标记(指材料标记,焊工钢印标记等)的都要进行标记移植,由操作人员实施,检验员监督。工艺文件是指导产品制造和检验的法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每季度由技术部及工艺责任工程师组织生产、检验等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材料下料、标识、主要受力构件及关键焊缝的焊接等工序,检查内容按检验记录表的要求,由工艺责任工程师做好并保存好检查记录,将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7.9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7.1-2011B《工艺控制程序》
Q/SDTY/CX7.2-2011B《工装控制程序》
章节号:8.0 页 次:1/3 标 题:焊接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8.1总则:本章对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编制、焊接人员管理、焊接材料管理、产品施焊和焊接检验管理、焊缝返修及焊接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做出规定,旨在确保焊接工作及焊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本章适用于起重机械的焊接控制。

8.2焊接工艺评定 8.2.1起重机械产品焊接前,应按《蒸规》附录Ⅰ 的规定对下列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a)主要受力构件间的对接焊接接头;

(b)主要受力构件之间或与非主要受力构件间连接的要求全焊透的T型接头或角接接头。

8.2.2技术部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WPS),WPS由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

8.2.3工艺评定试样的制作及试验应符合蒸规附录Ⅰ、Ⅱ的要求。

8.2.4 焊接责任工程师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报总工程师批准。

8.2.5 焊接工艺评定的原始资料由技术部整理成册并存档。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由技术部永久保管,直至该焊接工艺评定失效。

8.3 焊接工艺编制 8.3.1技术部编制通用焊接工艺及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卡应注明焊接工艺评定编号和所需的焊工资格项次。

8.3.2焊接工艺文件的审批、发放、更改按Q/SDTY/CX3.1-2011B《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

8.4 焊接人员管理 8.4.1凡担任焊接工作的焊工,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的规定,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焊工培训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焊工资格证”方可进行焊接操作,公司为每一个合格焊工授予一个代号钢印。

8.4.2综合管理部负责焊工培训计划,并建立焊工技术档案,一人一档。

8.4.3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焊工资格考试及技能评定的组织和申报,焊工 章节号:8.0 页 次:2/3 标 题:焊接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技术档案的统计、记录归档、保管等工作,并定期向生产车间和检验部门提供“持证焊工一览表”。

8.5焊接材料管理 8.5.1采购部按照焊材工艺定额指定的牌号、规格、质量标准,根据合格供方目录采购焊接材料。

8.5.2 焊接材料入公司后在焊材库待验区挂牌、存放,质量部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8.5.3合格的焊接材料, 在焊材库应按标准规定分批、分类、分别存放。

8.5.4 焊材库保管员应按领料单的内容进行焊材的发放,核对牌号、规格、数量,并记入材料发放台帐。需要烘干的焊材,焊条使用时按规定进行烘干和保温,剩余的焊材应及时退回。

8.5.5焊材库应按规定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8.6产品施焊和焊接检验管理 8.6.1 生产车间组织生产时,应根据“持证焊工一览表”和“焊接工艺卡”上规定的焊工资格项次,指定合格焊工,用指定的焊接设备,凭“焊接材料领用单”到焊材库领取焊条和焊丝,按焊接工艺卡规定的工艺规范进行施焊。焊工应真实填写产品焊接记录,记录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焊接责任人不定期对焊工焊接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计入焊工档案。

8.6.2检验员对焊缝进行检查合格后,必要时由车间开出“无损检测委托单”交检验责任工程师联系进行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由检验员对焊工焊接质量进行统计。

8.7焊缝返修管理 8.7.1焊缝或母材如存在超标缺陷,检验员与焊工共同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可行的返修补焊工艺,报焊接责任工程师批准后按规定的返修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8.7.2焊缝返修或母材缺陷补焊后,应按要求对返修补焊后的焊缝或母材重新进行检验检测。

章节号:8.0 页 次:3/3 标 题:焊接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8.7.2 焊缝返修的次数、部位和无损检测结果,应记录入产品技术档案。

8.8 焊接设备管理 8.8.1 焊接设备由制造部归口管理,应建立焊接设备台帐和档案。

8.8.2 焊接设备及其辅助装置应保持完好,定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应装有完好的在周检期内的电流表、电压表和压力表。

8.9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8.1-2011B《焊接控制程序》
章节号:9.0 页 次:1/2 标 题:热处理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9.1总则:对产品热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热处理满足设计图样、合同及顾客要求,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9.2范围:适用于起重机产品和零部件的各种热处理质量控制。

9.3职责 9.3.1热处理质控负责人对热处理质量控制 9.3.2工艺员负责编制热处理工艺及有关热处理的工艺文件,热处理质控人审核后实施。

9.4热处理分包控制 9.4.1热处理实行分包,公司编制Q/SDTY/CX9.1-2011B《热处理控制程序》,并执行。

9.4.2由热处理质控负责人负责,质量部,销售供应部配合,按有关规定,对分包方(被委托单位)进行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通过评价形成热处理合格供方名单,合格供方名单应定期复评,评价和复评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如下:
(1)热处理单位资质;

(2)热处理能力,包括人员和设备配备情况;

(3)委托合同履行情况。

9.4.3经评价合格的分包方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热处理外协应在合格供方名单中择优选用。

9.4. 4对于热处理分包项目,把“热处理委托单”附在与分包方签订的分包协议同中。

9.5热处理实施过程控制 9.5.1对供方提供的热处理报告进行检查确认,报告内容应齐全、数据准确,结论明确由责任人签字。

9.5.2本公司热处理质控负责人负责热处理实施过程的控制。

9.6热处理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9.6.1热处理分包方出具的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热处理报告要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 章节号:9.0 页 次:2/2 标 题:热处理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责任人签字等。

9.6.2外协热处理报告应经热处理质量负责人签字认可。

9.6.3热处理有关记录和资料由本公司热处理质量负责收集、整理。

9.6.4热处理有关记录和资料应按产品编号进行归档。

9.7主要程序文件 Q/SDTY/CX9.1-2011B《 热处理控制程序》
章节号:10.0 页 次:1/2 标 题:无损检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0.1总则:本章阐述了起重机产品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要求,目的是保证起重机械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无损检测符合设计图样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的质量控制。

10.2职责 10.2.1无损检测控制系统的运行由质量部总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车间配合;

10.2.2无损检测质量由无损检测质量负责人负责,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0.2.3公司无损检测由质量部编制Q/SDTY/CX10.1-2011B《无损检测控制程序》,并执行。

10.3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确认。

10.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按照《行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资格证书,才能担任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0.3.2无损检测的人员的工作操作技能及质量控制应适应本公司的产品及质量体系,才能担任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0.3.3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至少由具有II级无损检测人员担任。

10.4无损检测实施过程控制 10.4. 1对无损检测工艺文件、使用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查确认,通过确认后才能实施。

10.4. 2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对提供的无损检测报告、评片表等进行确认,报告的内容应齐全、数据准确,结论明确由责任人签字。

10.4.3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负责无损检测实施过程的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10.5无损检测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10.5.1无损检测人员出具的无损检测报告、评片表要注明工件号、产品编号、检测时间、检测人员签字、无损检测责任人签字等。

章节号:10.0 页 次:2/2 标 题:无损检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0.5.2无损检测报告应经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签字认可。

10.5.3无损检测有关记录和资料由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负责收集、整理。

10.5.4无损检测有关记录和资料应按产品编号进行归档。

10.5.5质检部负责RT底片和UT试块的保管。

10.6引用程序 Q/SDTY/CX10.1-2011B《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章节号:11.0 页 次:1/2 标 题:理化检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1.1总则:对起重机所需材料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做出规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1.2范围:适用于起重机制作安装改造使用的材料、焊接试样、热处理试板等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试验。

11.3职责和权利 11.3.1理化检验控制系统的运行由质量部负责,质量部和车间及有关部门配合;

11.3.2理化检验质量由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责任人负责,并授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1.3.3公司理化检验实行分包,由技术质量部编制Q/SDTY/CX11.1-2011B《理化检验控制程序》并执行。

11.4分包方理化检验资格控制 11.4.1从事理化检验的分包单位必须是已具备国家认可的计量资格证书的单位;

11.4.2分包单位的理化检验能力及质量控制应适应要公司的产品及质量体系,才能担任相应的理化检测工作;

11.4.3签订理化分包合同时,理化检验分包单位需提供其单位有效资格证书作为的附件。

11.5理化检验分包方的选择 11.5.1由公司理化检验责任人负责,质量部配合,按有关规定,对分包方进行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通过评价形成理化检验合格供方名单,合格供方名单位应定期复评,评价和复评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如下:
(1)理化检验单位的资质和范围;

(2)理化检验能力,包括人员和设备配备情况;

(3)委托合同履行情况。

11.5.2经评价合格的分包方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理化检验外协应在合格供方名单中择优录用。

章节号:11.0 页 次:2/2 标 题:理化检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1.5.3理化检验分包项目由质量部检验人员负责提供理化检验委托单,经理化检验质控责任人审核后,附在与分包方签订的分包协议中。

11.6理化检验实施过程控制 11.6.1本公司对分包方提供的理化检验工艺文件、使用规范和标准进行审查确认,通过确认后才能实施。

11.6.2对分包方提供的理化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确认,报告的内容应齐全、数据准确,结论明确由责任人签字。

11.6.3本公司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责任人负责理化检验实施过程的控制。

11.7理化检测有关记录和资料的控制 11.7.1理化检验分包方出具的理化检验报告要注明材料名称及牌号、工件号、产品编号、检测时间、检验人员签字、分包方理化检验责任人签字等。

11.7.2分包理化检验报告应经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责任人签字认可。

11.7.3理化检验有关记录和资料由本公司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责任人负责收集、整理。

11.7.4理化检验有关记录和资料应按理化检验报告编号进行归档。

11.8 引用程序 Q/SDTY/CX11.1-2011B《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章节号:12.0 页 次:1/4 标 题:检验与试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2.1总则 本章阐述了产品的检验与试验控制要求,目的是保证起重机械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处于受控状态,以提供充分的证据,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对检验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竣工检验、检验报告的存档和质量证明书管理作出规定。

12.2 职责 a. 质量部负责对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半成品、成品全过程的检验、试验和检查,负责安装过程及竣工检验、试验和检查,各检验员分工进行。

b. 质量部负责编制产品检验指导性文件。

c.各系统责任工程师负责所属系统检验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工作。

12.3 质量部负责编制起重机械产品零部件、安装工程分步分项的检验工艺,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规程”、“检验指导书”由检验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检验工艺应写明检验的依据、内容、方法等。

12.4 质量部根据公司产品的特性、产品图样、检验规程、检验指导书、工艺文件、标准或产品验收准则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

12.5 进货检验和试验 采购产品入厂时应按标准及采购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检验验收,按Q/SDTY/CX12.1-2011B《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规定和质量计划/检验计划规定执行,以验证采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合格后由有关部门办理合格手续,并做好合格标记,不合格时按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12.6 过程检验与试验 12.6.1过程检验包括操作者自检、互检及检验员专检。

12.6.2工序检验和试验应按规定进行,未经专职检验员检验合格并签字,不得转序、入库和使用。

12.6.3检验与试验由质量部按质量计划/检验计划规定执行,并做好记录,以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符合要求时,转入下一道工序,不符 章节号:12.0 页 次:2/4 标 题:检验与试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合要求时,按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12.7最终检验 12.7.1最终产品的检验必须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及试验合格后进行。

12.7.2最终检验必须按合同要求的相关法规标准进行。

12.7.3检验由质量部按质量计划/检验计划规定执行,并做好记录,以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符合要求时,开具检验合格通知;
不符合要求 时,按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12.8在对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检测时,由检验员负责做好检验检测记录并签字确认。

12.9检验检测记录由质量部检验员收集、整理齐全后交检验责任人进行审核,确认合格后签字并注明日期,交由质量部保存,这些记录能清楚的表明产品是否已按有关规定 、验收标准通过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当产品没有通过某项检验和试验时,记录应包含执行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记录。

12.10关于见证点和停止点的检验控制 12.10.1凡“见证点”检验员检验时需检验责任工程师到场见证,见证确认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12.10.2凡“停止点”检验员在检验合格后,需通知监督检验机构代表到场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否则不得进行施工。

12.11产品出厂检验及出厂文件 12.11.1产品制造完毕后由出厂检验员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开具出厂检验报告,交由检验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

12.11.2全部检验资料由质量部负责收集,整理成文件包,由资料员开具产品合格证。

12.11.3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总工批准。

12.11.4产品出厂时应向用户提供下列资料:设计文件(包括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有关型式试验合格证明及 章节号:12.0 页 次:3/4 标 题:检验与试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合同要求的其它文件等。

12.12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12.12.1 为了防止产品实现过程中原材料、产品及部件混淆,区分生产现场产品的不同状态,并对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进行追溯,公司对产品的标识、状态和可追溯性进行控制。产品标识按Q/SDTY/CX4.2-2011B《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控制,检验状态标识按Q/SDTY/CX12.1-2011B《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12.12.2 职责 a. 技术部负责提供产品标识控制的文件,规定产品标识方法和内容。

b. 仓库、车间、安装队负责实施、记录并保持。

c. 质量部负责产品标识及检验和试验状态的监督。

12.12.3 标识 a.产品和可追溯性标识 (1) 产品标识可包括产品编号、部件编号、焊工编号、材料编号。

(2) 产品标识可用钢印、标牌、涂色、代码等表示,产品编号对每台产品必须是唯一标识且用钢印表示,焊工代号可以用钢印标识,也可以在检验记录卡中注明。

(3) 在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必须进行记录。

b.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为区别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在各阶段的检验状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标识:
(1) 检验和试验状态分为待验、已检验合格、已检验不合格三种状态。

(2)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可采用标记、标牌、单据及放置地点等分别作出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产品应有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没有检验、试验合格标识的产品不得继续加工、使用及发出。

12.12.4 各生产车间和有关部门按规定要求进行各种标识并记录。

章节号:12.0 页 次:4/4 标 题:检验与试验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2.12.5 质量部对标识进行监督。

12.13型式试验控制 12.13.1对《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中规定的下列情况的产品,在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型式试验:
(1)首台投入生产的;

(2)产品停产一年后重新投产或转厂生产的;

(3)主要结构、材料、关键工艺、重要机构、安全保护装置有较大改变,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

12.13.2对前列第3条情况的判断,由技术部将变化情况报受理机构和相关型式试验机构,评判是否需要型式试验。

12.13.3 型式试验由技术部负责,在产品完工并向监检机构索取监检证书后,约请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技术部负责保存型式试验报告。

12.14 引用程序 Q/SDTY/CX12.1-2011B《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SDTY/CX4.2-2011B《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章节号:13.0 页 次:1/3 标 题: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3.1总则:本条款阐述了设备及检验与试验装置的各项控制要求,目的是对直接影响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验与试验装置的检定、校准、维护和使用处于受控状态,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证据。适用于公司各种设备、计量器具、检测仪器、试验设备、工具等的管理与控制。

13.2 职责 13.2.1制造部是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各种设备的管理、维修等控制工作; 质量部是检测仪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检测仪器、试验设备的管理、检定、校准、维修等控制工作。

13.2.2设备、检测仪器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检测仪器的保管和正确使用。

13.2.3设备计量责任工程师负责设备计量系统的质量控制,监督检查设备的日常维护,负责设备年度修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生产设备完好,负责制定并实施计量器具的检定计划,确保计量器具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负责建立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台账和档案,档案包括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及报告等资料。

13.3 设备按Q/SDTY/CX13.1-2011B《设备控制程序》进行控制。检测试验仪器按Q/SDTY/CX13.2-2011B《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制造部根据产品实现过程中各个控制活动的特点,确定本公司需购置的生产设备及所需的检测仪器,由设备计量责任工程师制定购置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由采购部负责按计划采购。

13.4设备及仪器进公司后,制造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开箱检查,按照装箱单清查设备及随机附件、工具、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有磕碰损伤。如检查中发现数量不足,资料不全和运输中破损,由采购人员负责向制造厂索取或向运输部门交涉索赔。

13.5 更新和零星购置设备的安装、调试,由制造部组织实施。设备安装 章节号:13.0 页 次:2/3 标 题: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调试完工后,由制造部、采购部、综合管理部、质量部、使用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制造部负责办理验收移交手续,填写精度检查记录,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设备负荷试验单等。由设备计量责任人建立并保存设备档案,做到一台一档。

13.6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13.6.1 操作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术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设备。

13.6.2工人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如遇到现场管理人员或上级强令操作人员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时,设备员有权制止,操作人员有权拒绝。

13.6.3 主要生产设备的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做到定人保管,维护和保养。

13.6.4 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定期保养)。

13.6.5 对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定期点检,点检内容如下:
关键部位、可调部位的变化情况;

设备的安全可靠情况;

设备出力或加工产品质量劣化情况;

测定精度指数以及劣化比(记录入档),并进行必要调整。

13.6.6 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水平。设备完好率达到85%以上,在用关键设备100%完好。

13.7设备维修 13.7.1设备因非常损坏,致使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者,为设备故障。设备责任工程师组织生产、车间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制定可行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修复。若自己不能修复,应尽快联系原生产单位进行维修。

13.7.2设备责任工程师应在每年年初制定设备的大、中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按时实施。

13.8设备报废 章节号:13.0 页 次:3/3 标 题: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3.8.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而又无法修复者,可提出申请报废:
(a)主要机构、部件已损坏,虽经修复技术性能不适应生产要求的设备。

(b)
修理费过高,经济上不合算的设备。

(c)属淘汰型、性能低劣,不能降级使用者。

13.8.2 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设备计量责任人组织技术、生产等有关部门进行鉴定确认后,办理报废手续,经分管经理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13.8.3凡已办理报废手续的设备必须停止使用。

13.9计量器具的控制按《Q/SDTY/CX13.2-2011B《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进行控制。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按国家检定规程和校准文件进行。

13.10本公司计量器具由设备计量责任人负责建立台帐和周期检定日程表,规定校验周期,校验方法和验收准则等。公司的计量器具委托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有资格进行相应项目量值传递的单位进行。

13.11 质量部负责对计量器具的校准状态进行标识。

13.12 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应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理。使用的环境条件需满足保持准确度和使用性完好的要求。

13.13 计量器具校准后,不能随意调整,防止校准失效。

13.14计量器具在搬运、储存、使用和维护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坏或失效。

13.15当发现计量器具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质量部负责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对该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并保存设备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13.16质量部负责保存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所有证明资料。

13.17引用程序 Q/SDTY/CX13.1-2011B《设备控制程序》
Q/SDTY/CX13.2-2011B《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
章节号:14.0 页 次:1/2 标 题:不合格品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4.1 总则 本公司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程序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适用于公司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交付后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14.2 职责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记录和报告,责任部门负责执行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决定;
技术部、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
主要受力构件的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总工程师认可;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置的职责和权限见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4.3 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记录和隔离 检验员在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时发现不合格品后,进行标识、记录,处理前暂时存放原处,必要时予以隔离,并填写“不合格通知单”。

14.4 不合格品评审 由责任部门填写“不合品评审单”,分别送技术部、质量部进行评审,主要受力构件的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措施由总工程师确认。

14.5 不合格品处置 14.5.1责任部门根据“不合品评审单”中签署的不合格品评审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并作好标记和记录。

14.5.2 不合格品的处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 返工;

b. 返修;

c. 拒收或报废。

14.5.3 不合格品在得到纠正(返工、返修)之后,由检验员重新按要求进行检验,以证实符合要求。报废时,由检验员开具“废品通知单”,进行补料重制,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区。

14.5.4 不合格品处置后,由检验员重新进行标识。废品用红色油漆做出“×”标记,返工、返修品用黄色油漆做出“○”标记。

章节号:14.0 页 次:2/2 标 题:不合格品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4.5.5当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由销售部采取措 施修理或更换,使顾客达到满意。销售部将不合格信息反馈给技术部和质量部。

14.6质量部负责收集、保存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采取措施的记录。

14.7不合格品控制具体要求按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14.8引用程序文件 Q/SDTY/CX14.1-2011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章节号:15.0 页 次:1/5 标 题:质量改进与服务 版次/修改码:B/0 15.1 总则:本公司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 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符合性;

c. 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15.2 质量信息控制及用户服务 15.2.1本条款阐述了内外部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的控制,规定了用户服务,目的是测量质量保证体系的业绩,评价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按Q/SDTY/CX15.1-2011B《质量改进控制程序》和Q/SDTY/CX15.2-2011B《服务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15.2.2 职责 a. 质量部负责质量信息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b. 技术部负责质量信息的分析、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的处理反馈。

c. 销售部、制造部负责质量信息的反馈。

d. 销售部负责用户服务工作。

15.2.3销售部每年年初制定用户服务计划并实施,每年11月底向顾客发送《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在每年年底将收集到的信息形成报告反馈到技术部。

15.2.4销售部、制造部及其他部门在与顾客沟通过程中,若收集到顾客满意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技术部。

15.2.5本公司的产品安装由有资格的单位安装,销售部根据合同及有关规定派驻现场代表,为顾客现场解决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并将质量问题反馈到技术部及相关部门。

15.2.6 公司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由顾客提出要求或根据合同规定,由销售部派服务人员(必要时,请设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解决质量问题,并将质量问题反馈到技术部及相关部门。

章节号:15.0 页 次:2/5 标 题:质量改进与服务 版次/修改码:B/0 15.2.7销售部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外部质量信息并及时反馈处理。

15.2.8服务人员每次服务后,及时汇总服务过程中处理问题的原始资料并及时归档。

15.2.9 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由技术部负责,生产部、质量部配合,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由技术部根据整改情况写出整改材料,及时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

15.2.10技术部根据各部门反馈的质量信息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利用,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公司当前质量保证体系的业绩进行评价,提出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加以改进。

15.3内部审核 15.3.1 本公司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Q/SDTY/CX15.2-2011B《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进行控制,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符合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15.3.2 职责 a. 总经理负责任命公司内审员、审核组长,指定参加审核的内审员。

b. 技术部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以及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验证。

c. 责任部门负责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实施。

15.3.3 技术部根据各部门质量活动的运行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规定审核的准则、目的、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形成“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该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15.3.4 在对内部审核策划时,做到每年至少对质量保证体系所有要求及责任部门覆盖一次,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公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15.3.5 每次审核前,由审核组长编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实施计 章节号:15.0 页 次:3/5 标 题:质量改进与服务 版次/修改码:B/0 划”,规定内部审核活动的时间、审核部门、审核人员、审核内容及安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15.3.6 由审核员编制“检查表”,审核组长审查。审核中审核员按“检 查表”规定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当发现不符合项时,由审核员与审核部门/责任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

15.3.7 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出具审核报告,对审核情况进行总结,对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汇总。审核报告由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及人员。

15.3.8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及验证报告 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由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及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纠正措施由审核员确认,管理者代表批准,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

审核员负责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报告,技术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5.3.9 技术部负责收集内部审核活动中所有记录,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审核实施计划、检查表及检查记录、审核报告、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对以上资料和记录进行分类、归档保存。

15.4统计分析 15.4.1本条款阐述了过程的统计分析控制要求,目的是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适用于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各个过程及子过程的统计分析。

15.4.2 职责 15.4.2.1技术部负责统计分析过程的识别、监督;

15.4.2.2制造部、质量部负责生产制造过程的统计分析。

15.4.3 技术部将过程目标分解与被监控测量目标建立对应关系,确定量化的能力评价指标。质量部做好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的记录并定期进行统计,制造部、质量部、技术部采用统计技术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识别需改进的机会,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责 章节号:15.0 页 次:4/5 标 题:质量改进与服务 版次/修改码:B/0 任部门发出“纠正措施通知单”和“预防措施通知单”,并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15.5改进 15.5.1 本条款阐述了公司各项改进活动的控制要求,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 改进,适用与本公司持续改进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活动。

15.5.2 职责 技术部负责持续改进的策划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15.5.3 持续改进 15.5.3.1 技术部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的信息,对持续改进活动进行策划。改 进的重点是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质量保证体系过程的有效性。改进的途径包括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和突破性的改进项目。

15.5.3.2本公司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Q/SDTY/CX15.1-20011B《质量改进控制程序》和Q/SDTY/CX15.1-20011B《服务控制程序》,日常的改进活动由责任部门按照该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15.5.4 纠正措施 15.5.4.1针对不合格事实及不合格原因分析,由技术部会同各责任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该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并充分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纠正措施的适宜性。纠正措施确定后,由责任部门填写在“纠正措施通知单”的相应栏内并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15.5.4.2实施并验证纠正措施 各责任部门按照所确定的纠正措施要求执行,技术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

15.5.4.3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技术部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评 章节号:15.0 页 次:5/5 标 题:质量改进与服务 版次/修改码:B/0 价其是否能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对于富有成效的改进做出永久更改;
需更改体系文件时,按Q/SDTY/CX3.1-20011B《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办理文件更改手续;
对于效果不明确的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

15.6预防措施 15.6.1识别、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 技术部对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过程中输出的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并确定出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15.6.2评审并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对于识别的潜在不合格,由技术部召集有关责任部门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权衡风险、利益成本等因素,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技术部将预防措施填写在“预防措施通知单”的相应栏内由处长签字确认。预防措施制定后,由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15.6.3实施并验证预防措施 责任部门按照所确定的预防措施要求执行,技术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记录预防措施实施的结果。

15.6.4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技术部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对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评价其是否能有效预防类似不合格的发生,对于富有成效的改进做出永久更改。需更改体系文件时,按Q/SDTY/CX3.1-20011B《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办理文件更改手续,对于效果不明确的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

15.6.5技术部将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5.7引用程序文件 Q/SDTY/CX15.1-20011B《质量改进控制程序》
Q/SDTY/CX15.2-20011B《服务控制程序》
Q/SDTY/CX15.2-20011B《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SDTY/CX3.1-20011B《文件控制程序》
章节号:16.0 页 次:1/2 标 题:人员培训 版次/修改码:B/0 16.1 总则 本条款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目的是使所有从事影响质量活动和公司业绩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确保能够胜任本岗工作,完成规定的任务。适用于公司所有人员。

16.2 职责 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各岗位工作需求及人员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人事档案保管工作、人力资源的培训及培训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按Q/SDTY/CX16.1-2011B《人员培训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16.3 人力资源需求的识别及配置 16.3.1本公司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性质及特点,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人员任职资格、能力要求。

16.3.2 综合管理部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四个方面对公司中承担质量保证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

16.3.3综合管理部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人员能力评价,培训效果等对质量保证体系各岗位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配置时考虑多方面因素,综合平衡,做到配置合理。

16.3.4 对于有任职资格要求的岗位(如电工、行车工等),综合管理部在人员配置时,应配置持有资格证的人员。

16.3.5当人员能力达不到岗位规定的要求时,公司采取人才引进、培训等其它措施,以满足要求。

16.3.6 经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发现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或人员不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时,综合管理部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6.4 人力资源调入、调出、培训 16.4.1 人力资源调入包括招聘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由综合管理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规定本年度需招聘人才的数量及专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由与引进人才有关的部门评审,总经理批准。综合管理部按计划到社会或大中专院校引进人才。综合管理部负责 章节号:16.0 页 次:2/2 标 题:人员培训 版次/修改码:B/0 定期对所引进的人才在各岗位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对新招聘进厂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在取得特种作业许可证后安排对口专业工作岗位,及时增补相关作业人员确保公司满足A级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所规定的作业人员数量及比例。

16.4.2人员调出由本人提出申请,部门负责人同意,报总经理批准,综合管理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对人员调出要综合评价,对涉及公司秘密的人员,要与调出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调出时,综合管理部及时培训增补与调出人员持证类型相同的作业人员,确保作业人员数量满足A级资质要求。

16.4.3 人力资源培训 综合管理部每年年初根据《岗位工作任职要求》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规定要求,结合业务发展和竞争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工作,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响应的培训需求,制定“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对于有任职资格要求的岗位人员(如电工、行车工等),综合管理部根据人员安排情况安排他们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参加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进行相关工作。

培训过程中,应注重质量意识的教育,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16.4.4 综合管理部负责做好任职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档案并保存培训记录。

16.5引用程序 Q/SDTY/CX16.1-2011B《人员培训控制程序》
章节号:17.0 页 次:1/4 标 题:整机运输安装过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7.1总则 本条明确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运输安装过程控制。

17.2职责 17.2.1技术部负责制订安装工艺文件,施工组织方案; 17.2.2安装部负责对安装过程进行控制;

17.3过程控制 17.3.1 施工组织和方案的编制、审批, 17.3.1.1 安装部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处理安排施工计划;
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报质检负责人和质保工程师批准,工地负责人在安排施工时要考虑合适的设备和持证安装人员,按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要求、工艺规程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17.3.1.2进入施工现场各类物资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17.3.1.3 施工现场用工艺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

17.4 设备控制 17.4.1 应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 本公司设备运输、安装中的吊装过程属外包过程。

17.4.2 选择运输及吊装分包方 a)运输车辆及吊装作业机具(一般为汽车吊)必须性能完好,牌证手续齐全,并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性能检测报告在有效期内;

b)运输车辆和吊装设备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承载能力和吊装性能参数;

c)司机和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d)必要时调查运输作业机具及作业人员的作业业绩,是否运输或吊 装过同类或类似产品;
此过程一般由安装队现场实施,特殊情况由服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17.4.3 安装完毕进行性能及安全装置调试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工艺规程的要求,不得随意减少试验项目和试验次数。

章节号:17.0 页 次:2/4 标 题:整机运输安装过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7.5 人员控制 17.5.1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取得资格证并持证上岗;

17.5.2 须按照施工组织方案的要求配备足够人员,如安装工、电工、指挥、司机、安全员等;

17.5.3 现场所有人员必须由队长统一指挥,严禁违章操作。

17.6安装过程控制 17.6.1安装、改造、大修前应按规定书面告知市级以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告知书由施工单位填写,告知后即可施工。

17.6.2安装前的准备 a)施工技术员根据图纸资料和工艺文件,组织操作人员核对设备的各组成构件,确认是否有构件缺失或损坏,如果有,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及时组织配置或修复;

b)组织参与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相关技术资料和本机主要构造。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c)派专人检查维护施工用的工器具、吊索具和参与施工的机具设备,确保机具设备、工器具等能够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d)按规范要求铺设轨道或吊车行走道路基础,基础要进行检验验收,测量左右轨道横向及上下尺寸、吊车行走场地平整度,所有尺寸、地载能力偏差应控制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
清除障碍物,保证有足够的安全施工场地;

17.6.3 安装施工 a)技术员负责安装条件的确认,施工班组组织安装,对于重要工序施工技术员应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

b)连接件安装质量由操作人员控制,班长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c)施工尽量采用地面组装,尽可能减少空中作业和交叉作业;

d)轨式吊车门架组装完毕后,应在门架回转轨道上选取多点测量标高和椭圆度,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超出误差允许范围,施 章节号:17.0 页 次:3/4 标 题:整机运输安装过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工技术员要采取措施纠正,保证安装质量;

e)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坚持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是安装人员自己检查施工质量,下一道工序安装人员要对上一道工序安装质量进行逐一检查,每个施工班组有质检人员负责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

f)连接螺栓紧固要符合要求,必要时另安排专人对连接螺栓紧固情况进行检查;

g)安装时不得强力碰撞机械,更不得强力组对连接,避免机械设备损坏或变形;

h)起重机械吊装前,施工处要组织专人分系统、分专业仔细检查吊装质量控制点,重点检查卷扬机构、钢丝绳、变幅机构、各部位滑轮组、制动器及安全防护装置,只有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i)起重机械吊装应在参与方案审批部门人员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j)力矩限制器安装完毕后应聘请厂家有关人员或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输入制式和调整;

k)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负荷试验,试验前,技术人员要编制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和施工技术交底,负荷试验要在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应符合该类起重机械负荷试验规范的相关规定。

1)控制职责 2)工艺文件控制;
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及负荷试验方案的编、审、批程序执行前述文件资料控制的规定;

3) 安装工程具体实施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实行全工程控制;

4) 工程质量由操作人员控制,项目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5)起重机械由所以在项目部组织工程交付验收。

章节号:17.0 页 次:4/4 标 题:整机安装过程控制 版次/修改码:B/0 17.6 记录 施工组织方案 自检报告 交工接收记录 运输/吊装分包方评定记录表 17.7主要程序 Q/SDTY/CX17.1-2011B《整机运输安装过程控制程序》
章节号:18.0 页 次:1/2 标 题: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版次/修改码:B/0 18.1总则 本章阐明本公司制造安装许可证的管理和接受安全监察的规定及控制要求。本章适用于本公司起重机械产品生产所涉及的有关过程和环节。

18.2职责 质量部是本公司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18.3执行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法律、法规以及职责 本公司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规定。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的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

质保工程师负责起重机械制造安装许可证的管理及与质量技术监督监察机构和监督检验机构的日常联络工作。

18.4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 本公司生产的起重机械产品,属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依据《条例》、《规程》等有关法规规定,须具备相适应的人员、资源、质量体系,且须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出满意的答复并认真进行改正。

18.5 制造许可证书的使用和管理 18.5.1 制造许可证书存放在综合管理部,有专人保管。

18.5.2本公司产品须与制造许可证书规定范围相符。制造许可证书不准涂改、转让和转借,不向其他单位非法提供产品质量说明书、合格证或产品铭牌。

18.5.3 本公司经营、生产中涉及使用制造许可证书时,使用人要到综合管理部登记签名,并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能借用。用毕后,须及时归还。

18.5.4产品随机文件要附制造许可证书复印件时,经总经理审批同意,方可领用。

18.5.5在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向原受理机构提出换证申请。按 章节号:18.0 页 次:2/2 标 题: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版次/修改码:B/0 时履行复审换证手续。

在申请受理后,积极与评审机构联系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在审查时,享有查阅有关图纸、计算书、程序、记录等必要的文件资料的权力。

18.5.6本公司更换法人代表、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变更、单位名称变更、起重机械的种类和类型型式增加或变更时、制造场地或质量保证体系变更时,应及时向原受理机构、当地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只有获得书面认可,实施新的许可程序或获得新的《制造许可证》,才可生产新产品。

18.6接受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监检,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配合监检员的监检工作,配备监检工作联络员,及时报检,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对监检员发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或监检单位发出的《监检意见通知书》,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并书面回复。

18.7按要求及时向用户提供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有关型式试验合格证明等文件。

18.8 按照要求,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检机构和用户提供本公司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的相关信息。

18.9主要程序 Q/SDTY/CX18.1-2011B《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控制程序》
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
上一篇: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一)
下一篇:2021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电化学基础》专题训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