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路径

来源:人力资源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高校大学生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路径

 【摘要】高校要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不足,在社会实践管理机制、总体氛围、支持体系、考核方法等方面还需改进。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强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从而不断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一、引言

 创新创业作为当代高校的热门话题,如何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能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也备受瞩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当前,高校应依据自身发展特色并结合学生特点,基本建立起一套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体系,以社会实践教育现状分析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存在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是促进高校大学生提升自我技能、掌握真才实学、认识服务社会的必要保障。因此,深入研究探析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逐渐理清社会实践的内涵及外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会实践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工

 作的开展普遍采取校团委牵头、各二级学院主管落实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其他部门鲜有参与,未能有效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共同管理、分工协作。同时,与社会实践相关的考核制度、安全制度、指导教师及实践成员培训制度、奖励制度等并未建立健全,而校团委及二级学院针对社会实践的资源往往有限,相应地投入也相对有限,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校团委及二级学院往往侧重于关注院系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对于个人实践活动的指导有所欠缺,从而大大制约了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入发展。此外,有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学生特长无法有效展示,甚至流于形式,看似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实则参与面窄、缺乏实际的指导和应用价值,与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极不相符。

 2.社会实践总体氛围不够浓厚。社会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平台。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设置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课外课程考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社会实践类教育也时有渗透,然而社会上有关企业片面追求生产业绩加上对于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认知有所欠缺,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力缺乏信心,不仅未能积极支持学生社会实践素质教育,有时甚至会出现阻止学生进入企业的尴尬局面。此外高校和学生个人也未能对其给予足够重视。部分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过程中,宣传到位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并未真正发挥社会实践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并不到位,认为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可有可无,多数情况下只是在

 机械的完成着课程任务,普遍存在着行动上不积极、思想上不重视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并未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

 3.社会实践支持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岗位、就业信息等为其提供实践导向。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适应于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岗位也相对紧缺,很多企业表示并不愿意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资源浪费。此外,有些企业并未制定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系,未能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等保障大学生权益,而很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往往缺乏维权意识,一旦出现工伤保险、劳动报酬等纠纷难以得到法律维护,从而处于艰难境地。

 4.社会实践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普遍采用上交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之后依据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定,进而参评相关荣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展示,但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却因实践报告完成出色而收获荣誉,甚至出现假期数十天都未走出家门,开学后随便找一家企业盖章充当社会实践活动证明敷衍了事的现象,完全背离了高校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的培养宗旨,同时对于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积极性无疑是种冲击。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对策建议

 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建设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

 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若要促进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发展,有关部门及学生个人需从自身角度出发,就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对策建议,增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1.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性。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第一要素则是兼顾学生特点,唯有“量体裁衣”,方能“立竿见影”。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实践活动开展过程及实践成果进行实时宣传,努力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在宣传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向学生的“兴趣点”靠拢,根据不同实践活动内容采取相应的宣传模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加大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性。高校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实效乃至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最终必将落实到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上,因为心系民生、奉献社会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事实上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针对这一出发点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由团中央学校部发起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2016 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因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吻合时代主流精神,自开展活动以来累计吸引全国 24 个省(区、市)的 313 所高校近 900 支团队约 9000 余名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同时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收获真知。

 3.强化社会实践平台搭建,健全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性。随着高校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并取得突出成效,然而有关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大学生权益无法保障甚至受到威胁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因此若要保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效有序开展,亟需相关政府及高校完善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深化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社会上相关企业的沟通,搭建起一个“社会-高校-学生”“三点式”社会实践联系平台,为大学生营造环境安全、制度合理、体系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良好氛围,维护学生正当权益,避免出现因社会不良风气加之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而出现劳务纠纷等现象,做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坚实后盾。

 4.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性。纵观近年来各高校社会实践体系建设不难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保障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高校在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合理引导,将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有效融合,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性有所提高,因此高校应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整合相关资源,与高校周边企业、城市社区、红色景点乃至全国范围内有活动开展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学生的锻炼成长与当地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最终实现两者互为促进,相互提升,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性。

 5.实现社会实践课程管理,增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近年来虽然各高校依据相关要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普遍未将社会实践

 纳入必修课程考察范围内,学生在身处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价值的喜悦之余不免存在会否因为参与实践活动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疑虑。这种冲突对于高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甚至容易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演变为一种命令式的任务,完全脱离了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因此高校应完善社会实践课程考核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纳入必修课程考核范围内,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考评制度,建立起契合实际、真正对大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实践活动考核机制,并进入学生学分档案,如此便实现高效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进而增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不断摸索、不断完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实践总体氛围不够浓厚、社会实践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社会实践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等方面。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在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立足时代热点难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可实现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建军,师蔷薇.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2]马若龙,王忻,李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作者:吴男 谭红 穆文欢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访问:路径 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介绍文
下一篇:对于基层党建考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