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10-28 点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科书安排了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5篇课文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六、教学进度安排 部编版1-6年级上册必背必默名言警句 一年级上册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年级上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 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 人无志不立。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9.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1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1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 15.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16.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7.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18.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9.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0.轻诺必寡信。——《老子》
21.失信不立。

——《左传》
22.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23.弟子规(节选)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年级上册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人心齐,泰山移。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爱人若爱起身。——《墨子》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1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12.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四年级上册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札记》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5.立了秋,把扇丢。

6.二月八,乱穿衣。

7.下雨少,秋霜早。

8.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9.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0.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6.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9.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20.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游 2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五年级上册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葛洪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1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17.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1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六年级上册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3.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4.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5.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0.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11.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12.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1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14.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梁)萧统 15.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1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17.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1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19.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0.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21.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

——谚语 处暑不出头,割草喂老牛。——谚语

推荐访问: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免费下载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表 2O1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 部编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017部编版二年上册语文 201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7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免费下载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B卷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校园(II)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