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者愿坐牢不赔偿怎么办 [梁培基:愿为医学坐牢]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19-06-10 点击:

  梁培基(1875―1947),原名梁缄,字慎余,广东顺德人,著名西医,光华医学堂创办人。   一起看似简单的“剖尸案”,却把医生梁培基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事发1934年的广州,一个病人孤身死在了梁培基的医院里。从医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梁同意一名德国医生解剖尸体,以查明病人的死因。不料,病人的远亲得知后,以“戮尸”为名,把梁告上了法庭,在广州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法庭上,当着围观众人,这个“离经叛道”的医生却侃侃而谈,大讲中国落后是因为缺乏科学,而“剖尸”是为了发展科学,就连法官和对方律师都听得入神。
  结果,梁培基胜诉。但据他的女儿梁霭怡回忆,判决前,梁早已作好了坐牢的打算。他告诉女儿:“最好拉我去坐牢,但我出狱时,你一定要组织全市各医学团体,拉上横幅,大书‘欢迎为科学坐牢的梁培基出狱’,大张旗鼓地上街游行。”
  “为科学坐牢”并不是玩笑话。当时,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学,初入一个有着数千年中医传统的古老帝国,遭遇不小尴尬。
  当时,中国人生了病,不是到中医那儿开上一帖药方子,便是到庙观里求上一把香灰,保个平安。只有真正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西医,对这门新出现的“手艺”,民间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那是洋人用来勾魂摄魄的邪术。
  就连梁培基的名字,都像是时代的一个玩笑。他本名梁缄,是一个船匠之子,自幼和港口的水手、老外打交道。1894年,在好友劝说下,他到英国教会开办的博济医学校求学,父母劝阻不住,只好让他改名为“培基”,取的意思是中医理论里的“培本固基”“不被番人所害”。
  学成后,以西医身份执业的梁培基,也曾度过一段灰暗时光,上门求医者寥寥无几。不过,当上世纪初华南地区流行疟疾后,他便有了用武之地。
  在广东话里,这个年轻的西医被后世评价为“食脑一族”,意思是“善于用脑、懂得变通”。这从他推广自制药物的方式上就能看得很清楚。
  梁培基自制的药物“发冷丸”,被证明为当时治疗疟疾最有效果的药物。不过,他耍了个“心眼”,虽然采用了西药中的“硫酸奎宁”作为主要原料,却依然将其包装成中药丸的模样。
  而他为“发冷丸”策划的报纸广告,即便放到今天这个广告业发达的时代,也并不过时。头一天,报纸上只刊登“梁培基”三个大字;次日,在其后多加了一个“发”字登出;到第三日,续添一个“冷”字;第四天,再将“丸”字推出,这名字于是妇孺皆知。
  “发冷丸”的成功,使梁培基一跃成为岭南地区的著名药商。不过,这个西医出身的商人,却没忘记他“治病救人”的理想。
  1908年底,梁培基牵头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任教,并使用中文授课的西医学院――光华医社(今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以及附属的光华医院。此后数十年中,这里走出近百名国内一流的西医。
  民国初年,作为广东地区的名医,梁培基位于珠江边二沙岛的家成了各派政治人物频频光顾的场所。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白崇禧、李宗仁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其座上宾。
  但梁培基从未加入过任何党派,也不曾担任过任何官职。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请他出任卫生局局长,被他婉拒。
  梁霭怡至今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我当医生,可以请官吃饭,彼此是平等的。但一做官,便有上下级关系,反而不好!”
  这名医生唯一一次与政治沾边,是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当时,起义者暴尸街头,无人敢收。时任光华医社董事长的梁培基冒死出头,以“影响城市公共卫生”为由,把死难者收殓,葬在黄花岗上,后世把这里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摘自《中国青年报》)

推荐访问:坐牢 愿为 医学 梁培基
上一篇:【腰突症的疼痛变化】腰突症迅速缓解疼痛的方法
下一篇:快穿系统:男神,悠着点_时尚性爱得悠着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