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复苏系列(十二) 急性中毒家庭急救|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9-08-28 点击:

  11年前日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以及2年前广州假酒造成56人甲醇中毒、11人死亡事件,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就在身边,每年高考期间我们都要收治一些因成绩不如意而口服大量安眠药、来苏水的学生,也诊治过夏天由于天气太热而错饮装在饮料瓶子里的杀虫剂的患者。这些毒性较为剧烈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进入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在医学上叫急性中毒。而假酒、毒气、过量安眠药、来苏水、杀虫剂这些物质,叫做毒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急性中毒病例不再局限于常见的家用洗涤剂、有机磷农药、鼠药、杀虫剂以及安眠药等毒物中毒,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状况。更有甚者,由于法制不完善,一些不法商贩见利忘义制造诸如假酒、假农药、毒大米,以及发生饮用水污染、放射事故等恶性事件,而导致急性中毒的区域性爆发。急性中毒事故日益增多,有时令人猝不及防,这种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不能不越来越引起关注。
  由于急性中毒的发病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快。某些毒物如毒鼠强、百草枯等毒物中毒后无特效解救药物救治,死亡率较高,对生命危害极大。所以发生急性中毒后,尽快促使毒物从体内排除是中毒抢救的主要方式。掌握一些识别急性中毒和中毒后简单的家庭急救知识,在抢救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急性中毒的途径及中毒后的家庭急救知识。
  一、应了解急性中毒的途径。急性中毒,毒物往往通过三个途径进入机体。其一为呼吸道,如煤气(一氧化碳)、毒气这些气体是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而损害机体功能的。其二为消化道,如误服药物、洗涤剂,以及食物中毒。其三,还有一些毒物经过人体皮肤吸收到体内,使机体发生中毒。
  二、要想对中毒进行快速救治,首先应该认识急性中毒的一些临床表现。当家中成员无基础疾病情况下出现急性不明原因的昏迷、晕厥、紫绀、惊厥、呼吸困难、溶血、肝肾损害、呕吐、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吐血、便血。口腔和咽喉疼痛的症状时,都应想到可能发生了中毒。另外,一个群体中有多人同时发病,也应考虑中毒的可能。
  三、一旦怀疑家中成员发生急性中毒,应尽早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治。了解中毒时间、毒物的种类和数量、中毒途径,是进行正确救治的前提。原因不明的中毒应仔细了解患者接触毒物的机会,推测可能是哪一类毒物的中毒。若是消化道中毒的,应尽量保管好毒物、呕吐物以供化验使用。在家庭救治过程中,应首先观察病人的神志和呼吸,保持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其次再依据中毒途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经皮肤途径吸收毒物的中毒,应尽早将病人移开毒物污染场所,除去污染衣物,用清水、肥皂水反复冲洗接触毒物的皮肤20-30分钟,并注意清除毛发及指甲之残留物。若眼睛受到污染,宜用温水由眼内角往眼外角冲洗15-20分钟。不要由眼外角往眼内角冲,因为眼内角有一小管通往鼻腔,会把有毒物质冲进鼻腔,进入胃肠道内,造成另一途径的中毒。
  经消化道途径中毒的患者,大都发生在居家误服或故意服用洗衣粉、洗涤剂、洁厕剂和一些过量的药物。最好最快的救治办法就是催吐,其目的是把胃内毒物排出体外,阻滞毒物的进一步吸收。催吐的方法就是让患者饮用300-500毫升的水后,用手指、牙刷柄或不锈钢匙柄放入患者的舌根部位,刺激咽喉使其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吐出为止。但误服像洁厕剂这样强酸或强碱性毒物时,因其极易对食道和胃造成较大的化学性烧伤,严禁催吐和洗胃。应服下牛奶、鸡蛋清并立即送医院救治。再有,昏迷的患者,催吐时极易让呕吐物呛人气管里面,造成窒息。孕妇如果催吐,可能会因为腹部压力上升,导致流产。上述几种状况均不宜催吐。另外,经消化道中毒者也不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免毒物吸人救治者体内造成中毒。
  经呼吸道中毒的大都为一氧化碳中毒。此时应立即将门窗打开,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对昏迷的患者,要清除口内呕吐物,让患者侧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停止者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然后将病人送医。怀疑煤气泄漏时,应迅速关闭控制阀,打开窗户,切勿开灯、点火,以免形成火花,引起爆炸。如果空气中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则必须戴好专业防护面罩方可救人,否则往往施救者也会中毒昏迷,甚至造成死亡。需要注意的是,纱布口罩对气体或化学气体几乎没有防护功能,因此不可只戴纱布口罩进入现场救人。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如果患者昏迷,需侧躺送医以免自然呕吐时,将呕吐物吸人气管里面,造成气道梗阻。送医时,请将毒物带往医院,准确向医务人员提供中毒时间、毒药品种数量、中毒途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使病人脱离危险。

推荐访问:急救 复苏 中毒 家庭
上一篇:幽默解压职场笑话【笑话五则】
下一篇:肺有问题的先兆 [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