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自然养生 [顺应自然谈养生]

来源:国家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9-04-07 点击:

  来到潘朝曦教授的家中,进门便见到一面古色古香的雕花板壁挂,转过玄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拱形门,令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古代江南的厅堂,顿时忘却身在闹市楼中。   潘教授颇有儒者之风,谈吐稳健。说到中医养生之道,潘教授如数家珍,徐徐道来。
  中医养生就是要讲究顺应自然。那么如何顺应自然呢?
  
  一、顺应自然节律
  
  自然有自然的节律。比如春天来了,植物吐芽,万物生长,这时人应当怎样做呢?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种生命,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生理必然受其影响,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春天温度渐高,人除了要渐减衣服以外,还应顺应春天的生机,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同样的,夏季阳气向上、向外,植物在阳光下生长茂盛,而人也应顺应季节的变化,“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不要厌恶阳光,多在户外活动,让汗也开张,让体内阳气外泄。
  秋季天高气爽,生机收敛,人也应该收敛生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减少人体能量的消耗。
  冬天天气冷了,植物停止了生长,动物也蛰伏起来了,这时人保存精气,收敛阳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免人体精华和阳气外泄。
  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根据自然规律得出的养生之道。
  
  二、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包括很多方面,包括人体的生长和衰老、新陈代谢等都是一种规律。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长在不同的地域,都要尊重这种自然规律,生命规律。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要多运动,都说运动对健康有利,这话对不对呢?答案是既对也不对。为什么?
  运动是调节人体生命的一种手段,如果完全不动,身体可能会不好,肌肉也会萎缩,心脏功能、肺活量等等人体的机能状况都会受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萎靡的状态,不活动,身体气血就会流动不畅,百病丛生。所以人是应该运动的,这是调节生命状态的一种手段。
  但运动也要因人而宜,不能违背人体的生命规律。老年属于衰老衰退的阶段,运动时要根据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状况去整体调整,而不能一味按照既定的标准去执行。规定自己每天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是非常机械的做法。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年轻人不同,而且每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也各有不同,甚至有些身体状态比较差的老人是不适合运动,而要静养的。运动要顺应自身的生命规律,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承受度来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等。
  比如80岁的老人,运动10分钟左右比较好,而90岁以上的老人,运动5分钟甚至不动,对他的健康也许更好。而年轻人呢,也许运动40分钟会更适宜。
  同样的,也可以用顺应自然规律的角度来看“水土不服”。我们平时常会说出差啊、旅游啊,会水土不服。那么什么是水土不服呢?仅仅是喝的水和家乡不同,就会引起拉肚子、消化不良吗?事实上异地温度、气候、饮水、饮食的改变,都是引起水土不服的原因。从西医角度讲,可能与到了另一个地方,人体内菌群等内环境不能适应生活上上述突如其来的诸多改变,因而也算违背了自身的生活规律。
  再从饮食角度来看。我们东方人大部分属于农耕民族,数千年来以五谷杂粮为主食,我们的消化系统早已习惯了这种饮食结构。而西方人是农牧民族,饮食结构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所以东方人对豆制品的植物蛋白接受度比西方人高,而西方人对动物蛋白及奶制品的消化功能比我们东方人好。为什么会这样?从微观角度讲,体内的基础代谢、酸碱度乃至益生菌的种类、数量、菌种之间的比例东西方可能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有人宣传补充捷克菌种,这未必适合中国人。潘教授认为,这种做法看上去很科学,其实往往违背了生命最基本的规律――顺应自然。正因为如此,现在不少人盲目崇洋,吃洋快餐,学西方人的饮食,以为那是时髦,其实出问题很多。
  
  三、养生养什么
  
  传统中华文化向来很注重养心。
  现在一般的养生就是讲怎么吃、怎么喝、怎么动。而古人有句话非常精辟:“擅养生者养心,不擅养生者养形”。“形”就是形体,包括吃、动等物质活动。
  擅养生者养心,传统中医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情志活动。“养心”就是要调整人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要点。假如家里有大事,比如家人生了重病,或是遇到突发事变,或是整天忧心忡忡,汲汲于名利,甚至心术不正,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处于不协调、不正常的状态,那是怎么也养不起来的,你说去运动呀、吃营养的东西呀,都是养不起来的。养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中华养生的大智慧。
  中医养生中还强调一个静。什么叫静?心要静,形体也要静。静说穿了就是节约能耗。
  有研究发现,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寿命短,处于热带的人基础代谢率高,处于寒带的人基础代谢率低。生活在寒带的人平均寿命就要比生活在热带的长。
  又比如,江苏如皋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如皋的百岁老人从不做什么健身运动,只是做些日常农活和家务。平时也不吃什么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他们最常吃的就是萝卜干、大麦糁子稀饭等这些粗茶淡饭,这样就活到一百多岁。我们现在有些养生家,让人喝奶吃肉,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补充高蛋白,其实中华养生的一大诀窍就是“素淡饮食”,“腹宜常空”。静,使生命处于一种低能耗状态,腹中常空,吃低热能饮食,使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也是节约能耗,这就是生活艰苦、身体少动,生命反而得以延长的道理。这些理论,妙理无穷,往往为常人甚至一些所谓的养生家所忽视,其实这也是中华养生的大智慧。
  潘教授最后总结说: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谈养生的书很多,有的甚至还标上了所谓的“健康圣经”,但却观念陈旧模糊,给养生下了统一制式的定义,很少从智慧上、生命规律上、自然规律上来谈养生。应知道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和自然硬碰硬,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人类自己。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至道。
  
  专家简介
  潘朝曦,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曾先后应邀为多名中央和地方高级领导诊病并应邀赴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国会诊、讲学。
  著有医著十余部,发表医学及文化类论文数十篇,尤其近著养生专著《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一书,力转当代养生误区,风靡全国,影响很大。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

推荐访问:顺应 养生 自然
上一篇:[辅酶Q10,美国心脏病医师协会推荐的护心因子] 进口辅酶q10哪个牌子好
下一篇:[孩子“中性”化了] 孩子中性低淋巴细胞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