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对策] 交通安全标志图片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19-09-11 点击: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5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亭故死亡人数为11.4万人,居第一位。印度、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分别为8.6万人、4万人和2.6万人。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至20%。
  
  一、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7%、11.8%和19.5%;2006年福建省共发生交通事故21922起,死亡3871人,受伤25094人。分别占全国的5.79%,4.33%,5.82%,根据福建省1990年―2006年道路交通的统计数据。绘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万元)统计图,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6年,福建省道路交通发生事故的总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的数值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在1999年至2006年之间事故的总起数、受伤人数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而死亡人数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1990年福建省机动车保有量为512455辆。而到2006年机动车z的保有量为5030349辆。根据机动车保有量的统计数据绘出万车事故起数、万车死亡人数、万车受伤人数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万车事故起数、万车死亡人数和万车受伤人数并不是呈上升的趋势。而是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万车死亡人数从1990年至2006年一直下降。万车亭故起数、万车受伤人数和万车经济损失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出现峰值,从2001年至2006年显著下降。数据波动体现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过程中人、车、路以及对三者的监督、管理系统之间的匹配出现时好时坏的状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2.1 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原因按照事故责任可分为意外、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车人、道路及其他六大类。意外是指自然灾害、机械故障、爆胎等意外事件。2006年福建省共发生交通事故21922起,死亡3871人,受伤25094人,按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统计数表明,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车人等。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事故次数占事故总次数的97.37%,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5.59%,导致的受伤人数占总受伤人数的97.62%。因此,人是道路交通事故控制的主要对象。
  驾驶人是机动车的操控者,其本身的安全意识、对生命本身的认知深度,直接影响着驾驶行为。由表1可以看出,机动车驾驶人的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在总事故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四项分析指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2.47%、92.56%、92.89%和95.48%。机动车驾驶人引发的事故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由于驾驶人员违章驾驶机动车辆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违章驾驶主要包括酒后驾车、违章超车、违章掉头、违章占道行使、违章载人、违反交通信号等共22类。由于驾驶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仅占12.91%。违章驾驶和驾驶有问题的机动车都是机动车驾驶人对事故的产生和安全生产认识上的不足所导致的。
  2.2 事故发生时间分析
  在时间序列上,道路交通运输的事故发生是变化的。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2006年福建省道路交通月平均事故和一天中每小时的事故变化趋势。
  从图3中可以看出,事故次数和受伤人数1、2、10月份较其他月份明显增加,呈“鞍型”分布,即年末年初月份事故和受伤人数较多。中间月份事故相对较少。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变化规律不明显。随机性较大。
  图4统计曲线表明,从7-8点钟到20-21点钟道路运输事故发生次数和受伤人数呈上升趋势,在20-21点钟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下降。死亡人数在19-20点这一时间段出现显著峰值。也是在20点钟达到最大值。
  2.3事故发生地分析
  车行使区域的地势、地形是车运行的大环境。根据地形把车经过的地区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图5是2006年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这三类地区的统计数据。
  图5 2006年建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区统计图
  根据图5中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平原地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最多;在丘陵地区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路是车运行的主体环境,路况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车的运行安全。我国将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和公路。城市道路又分为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公路分为告诉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以及等外公路。2006年福建省在各种道路上交通事故统计分布如图6所示。
  
  
  
  图6中各种道路按照四个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二、三级公路和主干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最多。居前三位。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
  
  三、道路交通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3.1基本思路
  (1)对策以效能为原则。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效能为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对策选择。坚持以效能为原则,就是要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全面系统分析和重点选择相结合。全面分析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寻求可能的对策。
  (2)管理方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事后处理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特点,而且以纠正行为为主要管理手段。数据表明。这种交通安全管理方式没有有效的遏制交通事故的上升趋势。因此,必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的内在规律予以调整,即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切实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3)管理体制以公共管理为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本质是一项综合管理。要求国家立法,部门分工合理,政府统一协调。
  3.2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1)加强人的管理,尤其是驾驶员的管理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对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强化驾驶员管理,应放在道理交通安全生产对策的首要位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驾驶人员的管理。
  A、加强驾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违章驾驶的严重后果;二是加强驾驶技术的培训,从而减少马路杀手。
  B、加强运行过程的监管。省能心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违章就是为了省能。加强运行过程的监管,从道路、机车等硬件措施和管理方式上从而减少驾驶人员省能的机会和可能性。加大监管力度的时间段主要是一年中的1、2月份和7―12月份;一天中7-24点。尤其是18-21点。监管部门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好监管人员。
  C、加大惩处力度,即增加驾驶人员违章的成本。
  (2)加强二、三级公路、主干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道路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路的基础建设,既要为车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二是道路的安全建设,包括安全标识、监控系统、救援系统等的建设。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二、三级公路、主干路和高速公路。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把警力由城镇推向路面。提高对路面交通的控制和监管能力。
  (3)加强机动车的日常维护
  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机动车的磨损也会加重。日常的有效维护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加强日常维护的重点就是要求运输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机动车检修保养制度,并保障其落到实处。
  (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等多个部门和人、车、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需要各个要素之间有机的、无缝的结合,完善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减少驾驶人员的省能、违章的机会和可能,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
  
  编辑 游振云

推荐访问:福建省 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 状况
上一篇:“药”后上岗须慎重_立身且须慎重
下一篇:科普知识专栏:事故现场自救互救常识|科普知识洪水自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