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心理问题个人因素分析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21-04-14 点击:

 影响教师心理问题的个人因素分析 别与个人因素相关。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

 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存有一定的相关。

 一般来说,自我概念越积极,心理越健康。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教师对自己的水平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否定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各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

 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则不能自我肯定,常常怀疑自己的水平,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体验自卑,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他们经常在意别人的看法,特别是对校长的评价很敏感,非常在乎校长对自己的认可,听到一些负面评价时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能正视自己,认为自己被伤害,怨天尤人,怨恨自己不如人。还有的教师过度注重自我形象及自我身份,经常会感到孤独、寂寞,缺少安全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因而拼命工作,以此来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也有的教师过度自我谴责,常常会把一些实际上超出控制范围的事情坚持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应该对突发情况有先见之明,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应更多地承担义务,应工作得再勤奋一些等,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

 (二)教师自身的认知特点

  教师某些自身认知特点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理论(ABC 理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就是诱发情绪发生事件(activating events)、人们对所发生事件的相对应信念、态度和解释(beliefs)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在这三个因素中,最关键的是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也就是说,人们的认知会影响情绪的发生。一些教师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过的挫折失败,存有认知上的偏差,存有不恰当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

 有的教师没有很好的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对人生中的生活事件实行了错误的总结,并用错误的结论作为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准则及信条。总认为社会不应该有不良的条件,应该顺利,把困难归属别人;对事情总认为“应该如何如何”,一旦不合意,便怨天尤人。有极少数教师心理承受水平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稍遇困难,就灰心丧气。有的教师不能客观理解自我和现实,人生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别太大,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还有的教师没有把工作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对人生、工作、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不清楚、不明确,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行为不检点。有类似认知特点的教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教师的个体成长过程与经历的生活事件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独特的成长过程:有的教师在童年时期以前被寄养,受到过虐待;有的教师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过程中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精神受到创伤,如被人欺辱;还有的教师经历了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家庭中出现了创伤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意外事故等,如父母早逝、父母离异、父母再婚,丧偶、失去亲人;有的教师家庭生活有矛盾,感情生活遭遇挫折,婚姻出现危机等;还有的教师本人就是独生子女。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引起情绪、思维、行为各个方面的改变,最终影响教

 师的人格发展,甚至使有些教师出现人格上的缺陷。

 (四)缺乏职业规划,不恰当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中小学教师中很多人从没有实行过职业规划,工作仅仅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长期处于一种机械性的忙碌之中,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迷茫无措,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盲目追求个人事业发展的顶峰;再加上理想主义及完美主义的心理特点,有相当多的教师习以为常地把社会中的最高目标认同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的教师习惯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经常盲目地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这些目标往往不切实际,远离自己的实际水平;而且急于求成,认为只要“努力工作”,目标就一定能达到。事实上,因为目标过高,非自己水平所及,长此以往,“努力的工作”并没有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反而经常感受挫折,产生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比如觉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进而就会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

 (五)对健康和生命的漠视与不健康生活方式

  英才早逝虽是个案,但也反映出部分教师对健康和生命的忽视。中小学教师保健意识之差也令人担忧,“无病即健康”的观点根深蒂固。有些教师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善于把握生活节奏,不注意锻炼身体,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变化,不能定期体检。很多疾病都是在慢慢侵蚀、消耗身体的机能,如果不细心观察和定期体检,这些变化很难被发现,一旦发作,后果会很严重。

 (六)对教师身份的认知障碍

  有些教师对教师职业不认可,看不起教师职业,认为教师是“高级保姆”,做教师没地位、没出息,不愿意跟别人提及自己的教师身份;对教师工作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仅仅把做教师看成是谋生之道。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种天底下最痛苦的职业,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解决学生纠纷,既是消防队长又是派出所长,既是领导又是保姆,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有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如果有机会选择,下辈子再也不当教师了。有的想换工作,离开学校。

 (七)性别和年龄原因

  目前在中国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的性别大都是女性,几乎可以占到 80-90%以上,一般来说,女性情绪易波动、敏感,遇事容易情绪化,控制情绪的能力弱。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青年教师刚结束学生时代走向社会,正处于成家立业的转折时期,精力旺盛,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抱负远大,进取心强,对个人前途充满信心,但因角色的转换难度大而感到无所适从,有较强的压力感、挫折感,容易出现职业适应不良。

 中年教师处于成熟稳定发展阶段,精力充沛,年富力强,求知欲望依然强烈,处于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强烈的成就事业的愿望,要求在政治上、业务上受到更多的信任,但工作和家务负担重,压力大,工作满意度会逐渐下降,进而怀疑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感到厌倦。

 50 岁以上的老教师日趋接近退休年龄,事业发展达到了较高的阶段,取得了相应的职称,但身体正处于更年期,体内的各种机能相继出现衰退性变化,生理心理状态不够稳定,生理机能的变化带来心理变

 化,出现了特有的心理特征。经常忆旧谈古,获得满足和懊丧的情绪体验,容易重视或固守一些老经验,适应力下降,对新的东西有恐惧感,要求得到更多的尊重,担心离开工作岗位。

推荐访问:心理问题 因素 教师
上一篇:京改版初二上册生物第十一章第1节生物性状表现同步测试题
下一篇:人教9年级Unit3基础知识过关(无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