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健康心得”】于丹《论语》心得

来源: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9-07-09 点击: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论坛》节目飞进了千家万户,征服了亿万观众,于丹也因此“一举成名”,“红极一时”。如今已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的于丹,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又有怎样的理解和诠释?于丹的“健康心得”也许能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我们对生命、生活和健康的思考。
  
  道家养生:
  顺应自然的调理最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养生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于丹认为:从道家观念讲,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按照道家观点,世界上有四样东西为“大”,天大,地大,人大,道也大。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是指人要以大地为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健康就是顺应这个规律。春天,大地阳气升腾,地力恢复,人就要去耕种,去顺应百花生长。夏天,万物蓬勃、葱茏、茂盛,人体与整个大地都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之中。秋收冬藏,秋天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讲的“贴秋膘”,就是说要在这个意味着成熟的季节及时修身养性。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大地,整个地力进入滋养休息的状态,为来年的恢复做好准备。
  为什么大地会遵循这样一个节序呢,这就是地法天。春天百花盛开,是因为天上下雨;夏天万物葱茏,是因为阳光最酷烈;秋天果实成熟,自然就该收获了;冬天万物休养,是因为天上下雪,覆盖大地。
  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就是人与世界的和谐,按照这样的规律,顺应整个自然的调理,才是最健康、最智慧的。
  眼下,大家经常提起“中医养生”。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而是中庸之医。它讲究的是调和,是系统中的平衡,是循环调理。它不会治标不治本,不会看到一个表象攻其一点。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世界,打喷嚏、流眼泪,有可能就是身体里某项大的功能出现问题了。因此如何把我们的个体生命当作整个科学系统去调养、去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顺应自然:
  健康需要一种敞亮的心情
  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顺应自然”呢?
  于丹教授说:人身上的肝胆肺腑,各种经络,都有其最活跃的时间与规律,无非就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中国古人最朴素的方式去做。只要顺应这个物序,吃什么补药都不如食补最健康;做多少护肤美容,都不如睡足觉最踏实。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现代人:夏天,拉着厚厚的窗帘,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里办公,不知窗外艳阳高照;冬天,房间里暖气很足,对大自然的冰天雪地没有概念;锻炼,就是坐几十层电梯,到健身房去跑步;吃饭,就是胡吃海塞,然后再大把吃减肥药。现代人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变得不再朴素。
  其实健康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种智慧,尤其需要一种敞亮的心情。
  你看所有的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人也一样,经常去接接地气是最健康的事情。让我们回到一种赤子之心,婴儿状态就是最健康的。为什么小孩子总是缺钙,而且吃了各种钙还缺?原来,吃了钙最重要的是要到外面晒太阳!不晒就吸收不了。这是多好的例子啊,一个婴儿的生长,是最接近本初的那种植物和动物的状态,人类就是一种哺乳动物,我们在世界上生存的法则,和所有动植物一样,不要人为去打破这个法则。我们要与自然更亲近、更融合而不是更防范、更抵御。
  
  返璞归真:
  健康需要用减法
  那么,现代人怎样做才能和大自然更融合呢?
  于丹认为:中国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亲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妨效仿古人:多去外面世界看一看,春花秋月就会从你的生命中穿行而过。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像李白说的那样:“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如果人们都能这样清风明月,宁静地去看看烂漫山花,那你的心情也会如花绽放。
  到了秋天,你能像杜甫那样:“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感受秋风秋叶从你心上扫过,一眼望断千古,你能够有宋玉那样的悲伤,你就会多一份珍惜。
  对现代人来说,总是封闭在喧嚷的都市中,怎能有王维的心境,看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怎么能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是我们现代人要做的一种养生功课。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同时,想要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热爱”。要对春花秋月保持一种纤细的敏感,保持孩子一样的天真。我们看看那些古人,他们健康而朴素,他们自信而蓬勃,他们怀着孩子一样的明亮与天真,在千古之前就以他们的方式启迪着后人。
  
  儒家养心:
  有一颗“心”在,精神疾患就会少很多
  焦虑、抑郁等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正逐渐侵袭现代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
  对此于丹指出:如果说道家的观点适合于养生的话,那么儒家的理论就更适宜养心。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什么叫做“君子”,孔子说:“不忧不惧”。“不忧不惧”是为君子,就这么简单。“内省不疚,何忧何惧。”一个人叩问内心,反躬自省,了无愧疚,那何忧何惧!其实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心理的健康。保持一种内心的反省,做到了无遗憾愧疚,晚上睡觉时想想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做人,坦坦荡荡,哪还有那么多忧和惧啊!
  孔子说的“君子三达德”,也就是君子最重要的三点: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从心理健康来讲,“忧”、“惑”、“惧”都是负面情绪。我们不能左右所有的负面情绪,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内心,用“仁”、“智”、“勇”去提升、去平衡。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认为孔子这一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一条,那就是两个字“忠”和“恕”。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密码,就是下面都有一个“心”。
  宋代大儒朱熹对忠恕的解释特别好,他说“中心为忠”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忠诚,不是要你忠于一个外在的制度,忠于他人,忠于标准,而是要你忠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如心为恕”,人怎样才能变得宽容,不是要求自己去忍耐和忍受,而是与他人换位思考,当他人心如我心的时候,你自然就宽容了。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一个人好好尽到自己的心,那就是忠,一个人用自己这颗心推及他人,那就是宽恕。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尽己和推己,有一颗“心”在,那我们的精神疾患就会少很多。
  从那些诗词歌赋里的生活态度,到儒家、道家的理论观点,其实就只有一个道理:一个人内心宽阔明亮,热爱自然,顺应节序;不矫情、不刻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
  摘自《生命时报》

推荐访问:心得 健康 于丹
上一篇:心灵的温度记叙文800字 [心灵的温度]
下一篇:“一洗黑”含致癌物_含致癌物缬沙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