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Bridge Research

  概述篇 第一章:文化 +

 科技融合概述/ 6

  一、科技创新对文化行业发展的意义/ 6

 (一)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链重构/ 6

 (二)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6

 (三)科技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7

 二、文化 +

 科技融合模式分析/ 7

 (一)创意引领模式/ 7

 (二)技术引领模式/ 8

 (三)平台创新模式/ 8

 (四)消费引导模式/ 9

 (五)产业链延伸模式/ 9

 (六)政府驱动模式/ 9

 (七)集聚协同模式/ 9

 (八)产学研用模式/ 9

 三、文化 +

 科技融合驱动力分析 / 9

 (一)人均文娱支出逐渐增长,对文化展现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9

 (二)文化产业平稳增长,科技进步助力赋能/ 10

 (三)文化科技融合程度较低,政策推动科技为文化提供支撑/ 11

  赛道篇 第二章: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云游戏/ 14

  一、云游戏概述/ 14

 (一)云游戏定义/ 14

 (二)云游戏运行原理/ 14

 (三)文化 +

 科技融合下云游戏的特点/ 15

 二、云游戏产业链/ 15

 (一)上游: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 15

 (二)中游:云游戏内容分发平台/ 16

 (三)下游:用户群体/ 16

 (四)相关产业:辅助技术支持/ 16

 三、云游戏相关市场规模/ 16

 (一)中国游戏市场规模/ 16

 (二)中国云游戏市场规模/ 16

  1

 四、云游戏典型案例/ 17

 (一)西山居/ 18

 (二)动想科技(海马云)/ 18

 五、云游戏发展趋势/ 19

 (一)高品质游戏内容稀缺,存量游戏云化仍是内容建设主流/ 19

 (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内容分发平台成为市场焦点/ 20

  第三章: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网络视听/ 21

  一、网络视听概述/ 21

 (一)网络视频定义/ 21

 (二)网络音频定义/ 21

 (三)文化 +

 科技融合下网络视听的特点/ 21

 二、网络视听产业链/ 23

 (一)网络视频产业链/ 23

 (二)网络音频产业链/ 24

 三、网络视听相关市场规模/ 26

 (一)网络视频市场规模/ 26

 (二)网络音频市场规模/ 26

 四、网络视听领域投融资分析/ 27

 五、网络视听领域典型案例/ 28

 (一)哔哩哔哩 29

 (二)荔枝/ 31

 六、网络视听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34

 (一)“新基建”加速革新网络视听产业新业态/

 34

 (二)智能音频连接全场景生态,将成为新的互联网接入界面/ 34

  第四章: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数字展示/ 35

  一、数字展示概述/ 35

 (一)数字展示定义/ 35

 (二)数字展示应用领域/ 35

 (三)文化 +

 科技融合下数字展示特点/ 35

 二、数字展示产业链/ 37

 (一)上游:基础设施技术供应商/ 37

 (二)中游:解决方案提供商/ 37

 (三)下游:用户群体/ 37

 三、数字展示相关市场规模/ 38

 目录 Bridge Research

 (一)展览业市场规模/ 38

 (二)户外广告市场规模/ 38

 四、数字展示领域投融资分析/ 39

 五、数字展示领域典型案例/ 41

 (一)风语筑/ 41

 (二)梯影传媒 / 42

 六、数字展示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44

 (一)科技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为展馆建设指引方向/ 44

 (二)全息投影 +

 触控互动,打造数字广告新模式/ 45

  第五章: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文化装备/ 46

  一、文化装备概述/ 46

 (一)文化装备行业定义及分类/ 46

 (二)文化 +

 科技融合下文化装备特点/ 46

 二、文化装备相关市场规模/ 47

 三、文化装备领域投融资分析/ 47

 四、文化装备领域典型案例/ 49

 (一)锋尚文化/ 49

 (二)棱镜光娱/ 50

 五、文化装备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51

 (一)科技创新推动文化装备多元化发展/ 51

 (二)科技创新打造文化装备全新形式/ 52

  趋势篇 第六章: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趋势/ 54

  一、文化科技融合打通行业壁垒,跨界融合将持续深化/ 54

 二、文化科技融合促进资源共享,数字文化将成为主流/ 55

 三、文化科技融合改变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带来新的产业革命/ 55

 四、文化科技融合催生商业模式,文化创意将改变消费市场/ 56

 3

  图表目录

 图表 1: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分类/ 8

 图表 2:2016-2020H1

 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及变化情况(单位:元,%)/ 10图表 3:2016-2020H1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11图表 4:文化

 +

 科技融合前沿技术框架体系/ 12

 图表 5:云游戏运行原理/

 14

 图表 6:云游戏产业链/

 15

 图表 7:2015H1-2020H1

 中国游戏产业销售收入分析(单位:亿元,%)/ 17

 图表 8:2018H1-2020H1

 中国云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分析(单位:亿元,%)/ 17图表 9:网络视频产业链 / 23

 图表 10:网络音频产业链/

 25

 图表 11:2018.06-2020.03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单位:万人,%)/ 26图表 12:2015-2019 年中国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人,%)/ 27

 图表 13:2014-2020H1

 中国网络视听领域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单位:次,亿元)/ 28图表 14:2014-2020H1

 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单笔投资金额(单位:亿元,%)/ 28

 图表 15:哔哩哔哩投融资历程/

 29

 图表 16:2018-2020Q2

 哔哩哔哩主要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30图表 17:荔枝投融资历程/

 32

 图表 18:荔枝

 2020Q2

 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32图表 19:荔枝

 2020Q2

 季度综合数据分析/ 33图表 20:数字展示产业链/

 37

 图表 21:2014-2019 年经贸展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个,%)/ 38

 图表 22:2017-2019 年中国展览馆及室内可租用面积情况(单位:个,万平方米)/ 39图表 23:2015-2019 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39

 图表 24:2014-2020H1

 中国数字展示领域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单位:次,亿元)/ 40图表 25:2014-2020H1

 中国数字展示领域单笔投资金额(单位:亿元,%)/ 40

 图表 26:2016-2020Q2

 风语筑主要财务数据分析(单位:亿元)/ 41图表 27:梯影传媒融资历程/

 43

 图表 28:梯影传媒设备核心功能//

 44

 图表 29:2016-2020H1

 中国规上文化装备企业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48

 图表 30:2014-2019 年中国文化装备产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单位:次,亿元)/ 48图表 31:2014-2020H1

 中国文化装备产业单笔投资金额(单位:亿元,%)/ 49

 概述篇

  第一章 文化 +

 科技融合概述

 一、科技创新对文化行业发展的意义 科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使得科技已经深入渗透至文化产品创造、生产、传播、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中,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链重构

 在文化产业链中,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链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变革的可能。文化产业的流通空间比物质流通更大、更广、流通速度更快。

 在生产阶段,伴随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逐渐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转移到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实现以尽可能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媒体形态来承载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信息,如过去的光盘、磁带,到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沉浸式体验等;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会改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基本方式,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

 在流通阶段,科技创新可以使文化产品的流通速度、流通成本、流通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如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书籍报刊的冲击,使流通速度和流通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大大提高流通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流通成本。

 在消费阶段,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为消费文化产品提供硬件支撑,如 4 K

 高清电视、智能手机等,使消费者能够体验形式多样、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实现文化产品的精准投放。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消费者文化需求、阅读习惯、产品偏好的统计,可以为用户精准画像,改变以往泛泛阅读的模式,为消费者精准投放符合其偏好的文化产品。

 科技创新可以为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链重构提供机会,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对文化产业链进行重构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科技创新促进新兴文化产业诞生,从而改变原有的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文化领域相融合会诞生新的文化产业形式,随着人们对

  新兴文化形式的不断接受,最终会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以人工智能为例,随着语音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 N L P

 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了“ A I +

 文化”新形式,伴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其次,科技创新使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科技创新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产业形态,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出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附加值、高增长率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愈加受到推崇,现代文化产业开始向创意产业、内容产业转型。再次,科技创新还会使某些产品的需求减少,使相关的文化细分产业出现衰落和凋亡,从而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和升级。如以 3 D

 技术及虚拟特效为特征的网络游戏出现和普及,使得旧的“电视机 +

 游戏机”的模式淘汰,传统模式网络游戏也受到冲击,从而使得网络游戏这个文化细分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

 (三)科技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价一国或者一地区文化企业的产品及其服务在国际上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并以此来获取利润的能力,同时也是文化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在实施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大大的增加了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增加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的投入资金,培养研究开发的专项人才,获取各种专利、论文和知识产权等,提升文化产业开发新知识、新内容、新服务的能力;在创新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技术、工艺和操作手段,将文化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转化为实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和品质,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运作,建立生产链和供应链,能够有效的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扩张能力,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竞争力多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文化 +

 科技融合模式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显示,中国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文化 +

 科技融合内部生发型和文化 +

 科技融合外部支持型。在两大类型下,文化 +科技融合模式还可以细分成八大模式,分别为创意引领模式、技术引领模式、平台创新模式、消费引导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政府驱动模式、集聚协同模式和产学研用结合模式(图表 1)。

 (一)创意引领模式

 创意引领模式是指以内容创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能力。代表

  图表 1: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分类

 资料来源:人大文化产业研究院,融中研究整理

  作品如迪士尼乐园、长隆海洋公园、环球主题乐园等主题公园形式,在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化内容更直观的展现在游客面前,从而达到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吸引大量游客创造利润的目的。

 (二)技术引领模式

 技术引领模式是指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为核心,提升文化产业的制作能力,也是本篇报告的主要分析内容。代表企业如微景天下,聚焦自有知识产权的全景拼接和三维重建平台(技术),构建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可视化产品体系,具体应用有全景故宫、南通博物苑、苏州博物馆、实境海淀等。

 (三)平台创新模式

 平台创新模式是指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文化内容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表现力、传播力。代表企业如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多媒体平台,依托人工智能、视音频等核心技术,成为在线媒体平台领域的独角兽;中文在线依托覆盖手机、手持终端、互联网等全媒体出版业务的完整技术体系,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平台之一。

  (四)消费引导模式

 消费引导模式是指以消费者习惯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根据消费者的习惯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代表企业如小米、网龙网络等。小米公司邀请用户参与到手机、操作系统及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中;网龙网络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先进的个性化学习系统。

 (五)产业链延伸模式

 产业链延伸模式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大量龙头文化企业正快速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渠道商进行内容研发生产,内容创新企业也在渠道拓展方面发力。如爱奇艺、优酷改变单纯的视频网站平台发展模式,制作原创精品视频,实现从互联网向电视台的逆袭;磨铁图书从单纯的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到依托核心 I P

 创作影视作品,开发游戏、动漫作品;汉王从仅生产电纸书等电子阅读器终端,到建立汉王书城,提供海量资源下载。

 (六)政府驱动模式

 政府驱动模式是指政府通过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体系构建,推动科技在文化产业上的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文化与科技快速高效融合发展。

 (七)集聚协同模式

 集聚协同模式是指通过吸引大量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在特定范围内集聚发展,企业之间密切沟通合作、协同创新,以提升集聚区域内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企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型发展,发挥显著的集聚效应。如中关村软件园集聚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网龙、汉王、科大讯飞等知名文化科技企业,在融媒体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八)产学研用模式

 产学研用模式是指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充分整合利用文化和科技融合有关各方的优势资源,提升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大学及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能力,实现共赢。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集聚优势资源,形成了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区。

 三、文化 +

 科技融合驱动力分析 (一)人均文娱支出逐渐增长,对文化展现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平稳发展,人均收入逐渐升高,人们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也逐渐增多。

 2 0 1 6 - 2 0 1 9

 年,我国人均教文娱支出呈不断上升趋势, 2 0 1 9

 年末达到 2 5 1 3

 元,较上年同比上升 12.90 %。

 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文化娱乐场所关闭,人均教文娱支出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人均支出仅为 664

 元,较上年同比下降 35.70% ;但随着疫情逐渐控制,文娱场所逐渐开放,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欲望得到释放,下半年文娱支出将会触底反弹,重回近年平均水平(图表 2)

 。

 图表 2:2016-2020H1

 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及变化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融中研究整理

 随着人均教文娱支出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者对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品质的更高要求。科技创新可以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和品质,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运作,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化形式、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更高质量的文化品质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

 (二)文化产业平稳增长,科技进步助力赋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2 0 1 9

 年,全国共有 5 . 8

 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 8 66 2 4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7.0%。

 2 0 2 0

 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40196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 6.2%。

 从整体数据看,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2020

 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与科技创新结合较为密切的文化新业态 1 6

 个小分类整体逆势增长, 2 0 2 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293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8.2%(图表

 3)。

 图表 3:2016-2020H1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融中研究整理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形式,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内涵,但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也没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环境低迷,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应该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在稳就业、稳预期、促消费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激活文化创造力,发挥出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会赋予文化产业新形式、新内容和新业态, 2 0 2 0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克服经济下行压力,适应国际新形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科技实力增长迅速,要充分推动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使文化 +

 科技融合创新成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引擎。

 (三)文化科技融合程度较低,政策推动科技为文化提供支撑

 2 0 1 9

 年 6

 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网信办等六部委联合发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相关部门和地方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为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指导意见》在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以及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等八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

 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层面发布政策支持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发挥,省市地方也纷纷按照国家部委指示发表结合地方实际的文化 +

 科技融合政策,各级政府文化 +

 科技融合政策的发布为我国文化 +

 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四)前沿技术发展迅速,推动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 科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使得科技已经深入渗透至文化产品创造、生产、传播、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中,成为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科技创新也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文化 +

 科技深化融合。

 其中,核心支撑层将算力与数据做统一的汇聚,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是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的基石;智能处理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并构建系统性的关联网络,洞察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的支撑网络;应用前端层依托前端显示的前沿技术将结果多维立体化地呈现出来,是文化 +

 科技融合发展的表现形态(图表 4)。

 图表 4:文化 +

 科技融合前沿技术框架体系 资料来源:深大文产院,融中研究整理

 前沿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应用场景逐渐落地,以新技术、新场景为代表的科技与文化产业不断融合从而诞生了新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丰富了文化产业内涵,提升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前沿科技的应用落地为文化 +

 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力支持。

 Bridge

  赛道篇

  第二章 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云游戏

 一、云游戏概述 (一)云游戏定义

 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在客户端,用户的游戏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即可。

 云游戏是前沿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兴产品。基于云计算的云端游戏平台,将游戏运算整合在云端平台,降低高品质游戏产品对于设备的硬件要求,催生视频游戏形态,对现有游戏产业形态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二)云游戏运行原理

 云游戏是传统游戏产业与云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用户在通过手柄、鼠标、键盘灯外部设备发送请求指令,通过用户终端设备将请求指令发送至云端 C D N (缓存服务器),在云端 C D N

 对用户请求指令进行解析、处理、运算,然后将处理结果通过游戏流媒体的形式发送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进行解码和渲染,最后用户实现在终端玩游戏的操作(图表 5)。

 图表 5:云游戏运行原理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融中研究整理

 (三)文化 +

 科技融合下云游戏的特点

 通过云游戏的方式,游戏玩家们可以彻底摆脱硬件的束缚,只要一款能够进行交互的电子设备即可变成“云游戏玩家”。云游戏还可以打破硬件壁垒和配置壁垒,目前游戏主机市场主要由任天堂、索尼 P l a y S t a t i o n 、个人 P C

 电脑等平台构成,传统游戏用户如果想要玩到全部游戏,就必须拥有各个平台的硬件;另外,传统游戏大多对个人平台的配置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处理性能和显示性能,这就是传统游戏模式存在的硬件壁垒和配置壁垒。而云游戏所有的运算和处理均在云端服务器上完成,对用户终端配置没有太高要求,游戏平台所有游戏转码上云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一台设备玩到所有游戏,从而打破传统游戏模式的硬件壁垒和配置壁垒。

 二、云游戏产业链 尽管云游戏是个文化 +

 科技融合而生的新兴模式,但在国内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云游戏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中游云游戏内容分发平台、下游用户群体、技术支持等四部分构成(图表 6)。

 图表 6:云游戏产业链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融中研究整理

 (一)上游: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

 云游戏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主要为整个云游戏产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和终端设备供应商、提供基础服务的游戏研发商和垂直云服务提供商。按照提供的服务和设施不同,上游企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游戏研发商;以华为云、

 腾讯云为代表的云服务供应商;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终端设备供应商和以顺网云、海马云为代表的垂直云服务供应商。

 (二)中游:云游戏内容分发平台

 云游戏内容分发平台主要为用户群体提供云游戏相关内容,按照类型可以分为应用程序商店和第三方分发平台。目前国内云游戏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上云游戏内容分发平台还较少,主要类型为第三方分发平台,代表企业主要有格来云游戏、咪咕游戏、腾讯即玩、斗鱼平台等。

 (三)下游:用户群体

 云游戏的用户群体比较广泛,目前主要从传统游戏用户向云游戏用户转化。传统游戏用户对游戏内容有一定的接受基础,原生游戏向云游戏转化时,作为传统游戏的部分用户将会直接转化成云游戏的用户群体。

 (四)相关产业:辅助技术支持

 云游戏的相关产业主要为云游戏产业发展提供辅助支持,侧面推动云游戏产业发展。如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为云游戏数据传输提供通道; 5 G

 商用为云游戏传输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侧面支持云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云游戏相关市场规模 (一)中国游戏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平稳发展,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加大,游戏产业呈不断增长趋势。

 2 0 2 0

 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娱乐活动受限,线上游戏需求逆势增长,中国游戏产业用户规模继续扩大,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

 2 0 2 0

 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1394.9

 亿元,较上年同比提升 22.34%(图表

 7)。

 (二)中国云游戏市场规模

 中国游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云游戏作为新兴的游戏模式,市场规模急剧增长。根据游戏工委统计数据显示, 2 0 2 0

 年上半年,中国云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4 . 0 3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7 9 . 11 % 。随着 5 G

 技术日益普及、网络宽带环境优化,云游戏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图表 8)。

  图表 7:2015H1-2020H1

 中国游戏产业销售收入分析(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融中研究整理

  图表 8:2018H1-2020H1

 中国云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分析(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融中研究整理

 四、云游戏典型案例 云游戏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除老牌游戏公司将存量游戏加速云化之外,更多的是通信运营商、云服务商、游戏公司、直播平台等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共同推进云游戏业务。本节以动想科技(海马云)和西山居为例,分析目前云游戏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西山居 1、西山居简介

 西山居工作室,于 1 995

 年 5

 月在珠海成立,是国内最早的游戏开发工作室之一。西山居专注传统武侠 I P

 产品制作,旗下拥有剑侠情缘系列网游、剑网三:指尖江湖手游等优秀作品,是国内优秀的集制作、发行于一体的数字化互动娱乐公司。

 西山居成立至今已有 20

 余年,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2500

 人以上,用户规模超过 3

 亿人, 活跃用户年龄集中在 18-23

 岁。其旗下代表性作品剑网三是国内老牌游戏 IP ,上线时间超过 10

 年,根据剑网三游戏诞生的电影、动漫、电视剧、小说也层出不穷,除游戏本身外, B

 站、贴吧、论坛等第三方平台也围绕剑网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层。

 2、西山居在云游戏产业的布局

 西山居工作室是老牌游戏公司存量游戏上云,利用客户群体优势推广云游戏的典型代表。

 2 0 18

 年,西山居的代表作《剑网 3 》发表重制版,大幅提升了游戏的画面表现。而更好的游戏画面表现需要更好的 P C

 硬件支持,消费者对于个人 P C

 硬件的更新换代驱动力不足,使得很多玩家没有办法体验到《剑网 3》重制版优质的游戏画面。

 云游戏对硬件配置要求低,在能播放视频的情况下即可跨端随时随地开始游戏,便于推广和拉新,解决了《剑网 3》重制版遇到的问题,将云游戏应用到成熟的产品上,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为存量产品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通过产品落地云游戏系统,验证游戏厂商对云游戏的理解,探索云游戏更多的可能性。

 2 0 18

 年开始,西山居就开始布局云游戏产业。

 2 0 18

 年 1 0

 月西山居开始云游戏技术原型的制作; 2 0 1 9

 年剑网 3

 十周年发布会上,首次对外曝光了云游戏 P C

 端和移动端的计划; 2 0 2 0

 年 2

 月份;西山居开启了先锋 PC

 端测试,有目的地拉取硬件低的用户和苹果电脑用户的测试数据,证明了云游戏确实解决了这部分玩家的需求。

 2020

 年 7

 月,西山居开启了全国范围的 PC

 端测试,进一步扩大了测试用户的范围,希望用更大的样本来验证其对云游戏的想法。未来,西山居将开启移动端的测试,而移动端云游戏对《剑网 3》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市场。

 (二)动想科技(海马云)

 1、动想科技简介

 北京海誉动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想科技”)成立于 2 0 1 4

 年 1

 月,公司多年来专注于 ARM

 架构云计算平台,深耕垂直云计算和内容大数据领域。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 ARM

  架构垂直云计算平台,国内部署边缘计算节点 3 0 +

 个,服务客户数十家,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 2500

 万。动想科技于 2015

 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现有员工近 300

 人, 70%

 为产品研发人员, 核心团队行业经验平均超过 15

 年。

 动想科技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平台公司,公司于 2019

 年 12

 月推出第三代 ARM

 阵列服务器,综合性能提升 2 00 % ,推出更多云计算产品。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云游戏、云手机以及云计算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2、动想科技在云游戏产业的布局

 动想科技是云服务商与游戏厂商强强联合布局云游戏产业的典型代表。早在 2 0 1 7

 年动想科技就介入云游戏领域, 2017

 年与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咪咕打造云游戏产品;同年,动想科技还联手 3 6 0

 游戏共同推出手机游戏跨端云玩服务,在 P C

 网页和客户端的 360

 导航、游戏中心、游戏大厅等多个流量入口实现了手游的免下载即点即玩。

 布局三年,动想科技已经实现了云游戏成熟的商用部署模式,截至 2 0 1 9

 年底,海马云游戏 平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安卓云游戏平台,总体物理部署规模超过 7 000

 台服务器,中国国内部署 的边缘计算节点近 50

 个,支持超过 5000

 款手机游戏,月活用户近千万,月累计使用时长数千万小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动想科技最强大的后盾和最可靠的实力保障。对于云游戏解决方案的基础能力,例如安卓实例虚拟化、边缘计算部署、智能调度、跨平台支持、企业客户云计算能力开放等,动想科技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易用性和性能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同时,相对业界同类方案,动想科技还有独创 ARM

 阵列服务器方案,完美兼容安卓游戏,成本更低;相比单纯的 PaaS

 服务易用性更好,支持规模化快速部署;完善成熟的安卓云游戏服务运营能力,支持各种复杂场景和业务需求等三大优势。

 2 0 2 0

 年 4

 月,动想科技与顺网科技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共享互通,在 X 8 6

 架构和 A R M

 架构的手游云游戏软硬件服务能力、国内外游戏行业资源等方面展开战略级合作,共同探索手游全平台云游戏解决方案,实现战略共赢。

 五、云游戏发展趋势 (一)高品质游戏内容稀缺,存量游戏云化仍是内容建设主流

 云游戏的规模化发展有赖于大量高品质的游戏内容,但当前国内游戏同质化较为严重,游戏内容创新力不足,高品质游戏内容多为外部进口。随着云游戏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将加速云游戏内容的研发供给。由于高品质游戏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因此更多厂商及云游戏平台会采取存量游戏云化的方式以改善平台内容丰富度。中国云游戏行业发展中短期内仍会

 受内容版权掣肘,具备高品质游戏研发能力的厂商极具发展潜力,并有望形成马太效应。

 (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内容分发平台成为市场焦点

 2 0 2 0

 年以来,游戏研发商、云计算服务商、内容分发平台、终端硬件产商纷纷加速布局,不少厂商之间采取了强强联合的方式,共同推进云游戏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云游戏产业前景看好,但是在云游戏领域,内容分发平台作为和用户群体直接接触的关键环节,并没有诞生消费者认可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龙头平台,对比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内容分发平台将会成为市场目光聚集的焦点。

  第三章 文化 +

 科技融合赛道:网络视听

 一、网络视听概述 网络视听是网络视频和网络音频的统称,文化 +

 科技深度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行业和网络音频行业借助科技创新的推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文化 +

 科技融合促使网络视听产生新业态、新形式,更进一步的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一)网络视频定义

 网络视频行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或有偿视频流播放、下载服务的行业。按视频平台主攻的重点不同,网络视频行业可细分为综合视频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垂直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等。

 (二)网络音频定义

 网络音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音频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和收听的所有音频媒介内容;狭义的网络音频将数字音乐刨除在外,由于完整的数字音乐专辑或音乐流媒体涉及到唱片公司复杂的版权交易,且数字音乐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因此数字音乐不归为狭义的网络音频。目前国内网络音频主要包括音频节目(播客)、有声书(广播剧)、音频直播以及网络电台等实现形式。本报告网络视听中所分析的网络音频部分均指狭义的网络音频。

 (三)文化 +

 科技融合下网络视听的特点

 在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不断落地应用的情况下,网络视听在文化 +

 科技深度融合的推动下也不断呈现新的特点。

 1、AI

 剪辑创造网络视频新形式 文化 +

 科技深度融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效率上,还极大的丰富的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视频编辑也变得更为轻松,运用 A I

 剪辑不但能显著提升剪辑视频的效率,还能够依靠智能识别系统创造网络视频新形式。

 数字媒体编辑软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完成视频编辑过程,同时还可以让消费者根

 据自己的意愿对人工智能的剪辑风格进行控制。智能装备与网络视频剪辑结合,可以实现自动将所有的镜头,包括多个角度拍摄的画面,按照消费者意愿的脚本进行组织,然后还可以根据需求找到指定的内容。利用面部识别和情绪识别系统,对每一帧画面进行分析,在所有的元素都可以被组织之后,剪辑系统会按照不同的风格和习惯对视频进行剪辑和处理,并且对某种风格贴上标签,创造出网络视频新形式。

 2、人工智能助力视频营销

 伴随视频行业的发展及变化,特别是移动视频的高速增长,互联网视频广告及营销的方式也随之变迁,同时,广告收入依然是在线视频行业收入的中流砥柱。随着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网络视频广告形式也不仅仅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简单植入,而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营销和情景化营销。

 “情境化营销”是基于消费者所处的情境,在描绘美好形象或传递信息的同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渗透,让观者产生共鸣,进而触发“心动”的消费行为。比如在世界杯期间,疲惫的球迷看到精彩进球会随之庆祝和雀跃,在这些精彩时刻在视频中出现啤酒、足球等广告,除了迎合消费者热血沸腾的心理外,更创造了很好的消费动机。对于广告主来说,实现广告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剧集场景使之留住观看人群,带动情感消费是他们需要的;对观者而言,在保证不打断观看体验的前提下,这种广告更容易被接受。

 随着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智能识别技术使网络视频广告多元化营销方式得以实现。

 V i d e o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算法,将视频内容具有广告价值,打造视频内的创意互动形式成为业内新宠。在内容上, A I

 可以让机器拥有人的思维,将视频传到机器上进行识别分析时,可以识别出明星、物体、品牌、手机、场景等等,使机器像人类一样理解视频的内容,并对其中的趣点进行筛选。到了逻辑层和应用层,可以用核心组件和视频应用将这些点进行商业化的变现,将机器识别出的结构化数据作为投放点,应用到广告和电商的场景中。

 3、物联网推动智能音频全场景覆盖

 科技 +

 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声音也变得灵动起来,在传统的播客、网络电台基础上,万物互联让智能音频走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智能音频为特征的声音媒体复兴成为全球范围媒体热点之一, 2 0 1 9

 年欧美媒体不仅作为内容方积极拓展音频内容、提升音频传播力,而且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智能设备、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力求进一步掌握智能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主动权。《纽约时报》首次尝试在智能音箱上使用交互式音频,每天制作 3

 分钟专供智能音箱的独家新闻简讯,并创建每周新闻测验,听众通过智能音箱进行对话答题。

 物联网技术助推智能音频走进生活各个场景。蜻蜓 F M

 推出涵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全场

  景生态战略。与华为、 v i v o 、今日头条等企业合作,为合作方输送音频内容及与内容相关的运营能力。荔枝和百度旗下人工智能硬件小度达成合作,上线荔枝海量音频内容,并提供语音交互服务支持,首次实现智能音箱音频内容实时互动,形成人与人、人与音频内容的连接。

 二、网络视听产业链 (一)网络视频产业链

 网络视频产业链是指以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互联网技术为链接基础,以互联网传播特性为战略指导,围绕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服务对整个产业进行有机整合。以网络视频为核心产品,将内容制作、平台构建、广告营销和接收终端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由互联网技术全方位渗透的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集群(图表 9)。

 图表 9:网络视频产业链

 数据来源:融中研究整理

  1、基础内容技术供应商

 基础内容技术供应商是网络视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广告提供商。

 技术提供商是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支持、网站建设技术支持和视频技术支持等。

 内容提供商是网络视频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部分,形态丰富的视频内容就像是网络视频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视频的内容资源,主要由传统内容和网生内容构成。传统内容主要包括

 影视公司的影视作品、电视台的自制节目、唱片公司的 MV

 等;网生内容主要由个人用户的 UG C (用户原创内容)构成,随着文化 +

 科技融合不断深化,使视频剪辑、视频模板等技术等在用户群体中广泛流行,UGC

 已经成为目前较为主流的网络视频内容。

 广告提供商是网络视频产业链中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传统广告商和视频广告集成商。网络视频产业链中的传统广告商是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拓展;视频广告集成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运营单位,在文化 +

 科技融合态势下,通过监测视频网站的广告,运用大数据进行处理,向有投放广告意向的众多广告主制作合适的广告套餐,服务的精准性较强。

 2、内容运营分销平台

 内容运营分销平台是网络视频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将上游提供的视频内容通过不同平台和渠道投放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中。

 平台运营商,所指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在完善的技术支持下,让互联网用户在线流畅发布、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按照网络视频平台运营商的特点,可以分为综合视频平台、网络电视类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垂直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五种类型。

 3、用户群体

 用户群体是网络视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也是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用户的需求驱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网络视频用户年龄逐渐年轻化,对网络视频的内容、形式和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

 (二)网络音频产业链

 网络音频产业链是指以互联网传播特性为战略指导,围绕互联网技术和音频服务对整个产业进行有机整合。以网络音频为核心产品,将音频内容生产、有声书版权、音频内容平台、声音技术和音频收听硬件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由互联网技术全方位渗透的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集群(图表 10)。

 1、基础内容技术供应商

 基础内容技术供应商是网络音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声音技术、音频内容生产和有声书版权。

 音频内容生产是网络音频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部分,音频内容生产是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文化产品。网络音频的内容资源,主要由内容团队提供和个人 U G C

 提供构成。内容团队提供属于专业的音频生产机构,有较完整的团队架构和丰富的音频产品,主要包括音频直播公会、 P G C

 音频节目团队和声优工作室等;个人 U G C

 与网络视频一样,由用户群体根据个人爱好、市场接受程度由个人自发形成,随着文化 +

 科技融合不断深化,音乐、读书、分享、专业课等新颖形式层出不穷,

  图表 10:网络音频产业链

 数据来源:融中研究整理

  UGC

 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音频内容来源。

 有声书版权是网络音频产业链上游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团队进行合作,共同提供优质的音频产品。有声书版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音频内容生产的上游环节,一般可以分为网络文学和出版社,但形式都为将实体书的版权授权给内容团队,或与内容团队合作,共同产出优质的音频产品。

 声音技术是网络音频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网络音频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 +

 科技融合程度,网络音频产业通过与先进技术的不断结合,逐渐诞生出全场景和多元化的模式,语音识别、声纹技术研发推动智能音频不断发展;语音交互技术和智能音箱推动智能音频走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2、内容运营分销平台

 内容运营分销平台是网络音频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将上游提供的音频内容通过不同平台和渠道投放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中。

 由于音频内容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音频平台及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由此促进了音频平台由同质化向分化发展。目前,可以依据提供的音频内容和业务发展方向,将国内的音频平台分为综合性音频平台和综合性阅读平台两种主要类型。

 综合性音频平台提供包括音频播客节目、付费内容、音频直播、网络电台、有声书等全类型音频内容或服务的综合性音频平台,具备大而全的特征。综合性阅读平台提供网络文学、出版电子书、漫画、有声书在内多种形式数字阅读内容的综合类阅读平台,其中有声书是重要的业务构成部分。

  3、用户群体

 用户群体是网络音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也是网络音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用户的需求驱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网络音频用户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对网络音频的内容、形式和品质产生了更丰富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化 +

 科技的深度融合。

 三、网络视听相关市场规模 (一)网络视频市场规模

 2 0

 世纪 9 0

 年代,网络视频开始从国外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成长条件。一方面,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和手机网民使用视频类应用时长不断提升,为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土壤。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服务类(包括网络音乐和视频、网络游戏、新闻信息、网络阅读等在内)收入稳步增长,为网络视频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和视频平台用户体验度的提升,截至 2 0 2 0

 年 3

 月,我国网络视频 (

 含短视频 )

 用户规模达 8.50

 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1.26

 亿,占网民整体的 94.1%。2020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使用时长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图表 11)。

 图表 11:2018.06-2020.03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融中研究整理

 (二)网络音频市场规模

 网络音频独特媒介属性能够解放用户使用场景,吸引用户来通过收听音频的方式满足自身内容及娱乐需求。此外,音频业务能够与其他众多场景生态打通,共同为用户提供音频类服务。

  目前各大音频平台不断拓展内容分发渠道,与手机厂商、超级 A PP 、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及 O TT 、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车联网厂商的主流品牌达成生态合作,通过提供精品内容以及精细化的联合运营服务不断扩大音频用户覆盖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 2 0 1 9

 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 4.9

 亿,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图表 12)。

  图表 12:2015-2019

 年中国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人,%)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融中研究整理

  四、网络视听领域投融资分析 2014

 至 2019

 六年间,我国网络视听领域的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投资事件大幅增长后回落,投资金额呈现大幅增长,市场投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 1 )

 2 0 1 4 - 2 0 1 6

 年间,我国网络视听领域的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均平稳增长,投资事件从 102

 笔增长到 251

 笔,年均复合增长率 56.87%; 投资金额从 78.63

 亿元增长到 210.5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 3 . 65 % 。( 2 )

 2 0 1 7

 至 2 0 1 9

 年,受中国创投市场增速放缓的影响以及资本寒冬的影响,我国网络视听领域的投资事件数大幅下降,但网络视听领域科技进步提供支撑以及整体行业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网络视听的投资金额整体仍呈上升趋势。

 2014

 年至 2019

 年,我国网络视听领域平均单笔投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9

 年达到峰值,平均单笔投资额达到 3 . 5 2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4 6 . 8 % 。近年来,网络视听领域平均单笔投资规模的提升说明市场早期阶段项目的投资占比下降,投资轮次不断向后迁移(图表 13、14)。

  图表 13:2014-2020H1

 中国网络视听领域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单位:次,亿元)

 数据来源:IT 桔子,融中研究整理

  图表 14:2014-2020H1

 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单笔投资金额(单位:亿元,%)

 数...

推荐访问:研究报告 中国 文化与
上一篇:x县就业服务局对于消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下一篇:XX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