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XXX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证券从业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乡情概况…………………………………………1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工作成就……………3 第三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优势…………………………7 第四章 “十二五”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9 第一节 指导思想………………………………………………9 第二节 基本原则………………………………………………9 第三节 奋斗目标…………………………………………………10 第五章 发展战略…………………………………………13 第一节 稳定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 伐………………………………………………………13 第二节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5 第三节 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16 第四节 挖掘民间文化、促进三产发展………………………17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7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22 第一节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22 第二节 发展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24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6 第四节 加强民主法则和精神文明建设………………………28 第七章 保障机制…………………………………………30 第一节 加强作风建设…………………………………………30 第二节 加强环境建设…………………………………………32 第三节 加强项目建设…………………………………………34 第四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35

 第一章

 乡情概况

 ***彝族苗族布依族乡位于**县东南部,始建于1992年5月,由撤、并、建前的高石、**、**三个小乡和常明乡的兴隆、大坡两村合并而成。地处东经105度、北纬26度11分之间。东临**、**;南与**南洲**县隔河相望、接野钟乡发射村;西抵野钟;北与米箩、**为邻。乡政府驻地距市中心城区92 公里;距双水县城 68 公里。全乡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4个村民组、108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白、水等七种民族,共3825户、1689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5%。境内海拔落差较大,最高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664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年均积温4689.1℃、年均降雨量1440mm,无霜期241天,年均日照时数1230小时。境内山高路险、峰峦叠嶂、喀斯特地貌发育奇特,发源于我乡境内的牯牛河环抱于东南端,犹如一条绿色的腰带,缓缓汇入汹涌澎拜的北盘江,在我乡境内长达20余公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大硝洞、阴竹洞、大龙潭、小龙潭就座落于牯牛河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锌、花岗石、黑大理石、汉白玉、高令土等。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洋芋、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大豆、芸豆、花生、大蒜、生姜等,多年来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主要支柱产业为烤烟,其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果林木主要有中高海拔地区的核桃、板栗;低海拔地区的黄果、柑橘和甘蔗等。全乡耕地面积为11704.94亩(习惯亩),其中旱地10039.94亩、水田1665亩,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6%,草山草坡极为丰富,极具畜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以团结拼搏的精神,紧紧围绕“突出粮烟牧、狠抓林果游,建设新农村、开发矿资源”,的二十字经济发展方针,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扬“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具进”的**精神,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560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完成4280 万元、工业产值完成 198 万元,第三产业完成 82万元,粮食产量完成 6384 万吨,人均占有粮

 374.5公斤,财政税收完成 18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113.8 元。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 工作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中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乡委、乡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级领导干部、全乡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粮烟牧、狠抓林果游,建设新农村、开发矿资源” 的二十字经济发展方针,紧紧围绕“三保一强”(即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强后劲)的工作宗旨,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克服和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和其他各种频繁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保持了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乡村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基础得到不断加强和巩固,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全乡出现了百业具兴、繁荣昌盛、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010年,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13.8 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0万元,粮食总产量 6384.6吨,农业总产值 4280 万元,从这些指标体现,全乡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十一五时期,通过乡委、乡政府的努力,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乡共完成通乡由路7.5公里,通村公路 60

 公里,实现98%的组通公路,农电网改造50 公里,农村电网改造率达100%,通信覆盖率达100%,农业水利设施步伐加快,建成小山潭3个,铺设供水管网 25Km,建成小水窖 250口 8000 ㎡的烟水配套工程,覆盖农田面积 8000 余亩,粮食高产稳产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 850户,全部按照美好家园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完成河坝移民搬迁32户,实施了村寨道路硬化 15 公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集镇大街硬化0.8公里,安装路灯50盏、线路总长1800米,完成乡医院办公住宿楼建设,完成乡敬老院光荣院建设,完成高石罗盘小学教学楼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新阶段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乡共建成党员群众示范带富养殖场27 个,其中:养羊17个,养猪 10 个,冬桃基地200余亩,大鲵鱼养殖场一个,带动农户200余户。 四、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乡共完成小流域治理 3.5公里,保护农田 650亩;完成植树造林 0.8 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2.4万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乡森林覆盖率实现56%,居全县榜首。 五、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5.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3%,教育实现“两基”与“普实”经省级验收双合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点覆盖到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93%,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落实了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养老补助标准和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乡纳入保障对象占总人口的24%。五年来,共完成茅草屋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美好家园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共650户,农村条件明显改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全乡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新增就业人数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500

 人,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成功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减少贫困人口1400人。人口计生、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稳步推进。2010年,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4 ‰以内,人口出生性别比为 106,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7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不断加强,民族、宗教、气象、人影、双拥、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六、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民主文明进程步伐加快 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项机制多项内容的“村居民自治”稳步推进,“双创双建”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五五”普法稳步开展,并经上级验收合格,司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平安***”创建工程有序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优势

 一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央企扩张,中东部产业的大转移,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在全国区位协调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强调在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建设 “两个基地、一个屏障”,将有利于全县优势产业的发展,使我乡在全县的规划范围受益。 二是随着国家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全县经济将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工业反甫农业政策的实施,将会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和发展力度,给我乡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三是省、市、县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将会更加有利于我乡小城镇规划建设进程,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乡村面貌将会有极大改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乡村一体化建设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四是通过“十一五”时期建设的成就,一大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础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加速我乡与外界经济往来,促进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水利设施的效益发挥后,有效促进乡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加快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五是依托乡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财力。 六是依托以牯牛河为载体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争取开发和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融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干部群众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都将会成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四章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及县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准确把握乡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以“提速、培效、扩量”为 总目标,围绕“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开发矿产、规范林源管理、强化生态保护、打造绿色之乡”的思路,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 以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着力扩大经济总量,确保与全县同步发展,力争把全乡经济发展成为建乡以来的最快时期,缩小城乡差距。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化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依托我乡独特的立体气候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引进和发展生态项目。同时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经济绿色增长,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节

 奋斗目标

 一、经济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9170万元,年增15%。其中,工业总产值达229万元,年均增长3%;农业总产值达8607万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达33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积总额达2.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530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40元,年均增长13 %。 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把“优化一产、提高二产、拓宽三产”作为全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结合全县把大产业发展规划,发展适宜我乡特色的农业产业;巩固和发展好具备乡民族特色的小作坊、小加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乡煤炭资源开发,非煤矿山开采进程;依托丰富的森林和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积极探索生态资源效应,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三次产业的提速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而且与周边乡主要公路干线连网;户户通安全饮水,农电网改造、通讯、电视覆盖率达100%,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村办公环境得到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四、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实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贫困人口脱贫80%以上,并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乡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五、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乡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4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以上,城镇居民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村村通宽带网络.

 第五章

 发展战略

 第一节

 稳定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吃饭问题,到2015年,农作物播面稳定在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0.8万吨,人均占有粮达450公斤。 二是依托丰富的生态草山优势,大力发展以牛和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养殖。按照全乡经济产业带规划,重点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区力争建成5个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力争发展成为年产“两个万头”畜牧大乡,即一万头优质肉牛、二万只优质黑山羊。 三是稳定和发展烤烟生产,做精做强烤烟产业。烤烟一直是全乡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支柱性产业,明确烤烟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动摇,依托适宜的宜烟土地资源和宜烟气候,积极配合烟草部门搞好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划,把烤烟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五年富民兴乡的一个扶贫产业做精做强,重点以1400-1700米的中高海拔地区为主,通过打牢基础,在国家计划允许的情况下,力争在十二五末期,着力打造山地烟品牌,建成4000亩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实现年产量10000担烟乡。 四是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时期,全乡要围绕“农业强乡、畜牧富乡”的工作目标,围绕全县实施农业七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乡的实际,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及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1、10000亩核桃种植,具体规划如下表: ***乡“十二五”时期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表 序号 村

 名 十二五规划面积 分年度实施面积(亩) 规划实施地点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 兴

 隆 1000

 300 400 300

  2 枫

 香 2500 300 700 700 500 300

 3 高石坎 2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 大

 寨 3000 500 700 800 500 500

 5 罗

 盘 1000

 500 500

 合

 计 10000 1300 2700 2900 1800 1300

 2、10000亩茶叶种植,具体规划如下表: ***乡“十二五”时期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表 序号 村

 名 十二五规划面积 分年度实施面积(亩) 规划实施地点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 枫

 香 1000

  1000

 2 高石坎 3000

 1000 1000 1000

  3 大

 寨 3000

 1000 1000 1000

  4 兴 隆 3000

 1000 1000 1000

  合 计 10000

 3000 4000 3000

 五是积极探索与发展特色种植业。以枫香冬桃基地为主要载体,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引种试验冬桃、柑橘、甘蔗、香蕉、芭蕉等种植。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极具我乡特色的“蟠浆玉液”冬桃酒推向市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冬桃酒加工生产基地。 六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依托丰富的生态林资源,积极探索林下养殖,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林下养殖8000亩,其中:林下养鹅5000亩、林下养鸡3000亩。建成独具特色的林下观光园区、避暑休闲园区1-2个,促进三产进程。

 第二节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乡要以建设绿色***为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是加强石漠化治理力度。力争完成10000亩石漠治理,平均按照3000亩/年的目标推进,用3-4年时间全面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 二是荒山造林及退耕还林。在有效管护好全乡现有生态资源的同时,要抢抓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生态林建设,在十二五末,完成10000亩以上荒山造林及退耕还林工程。 三是生态竹林建设。为保护好牯牛河和牂牁湖两岸水土,在十二五末,完成10000亩生态竹林建设,其中罗盘村规划5000亩、枫香村规划3000亩、高石坎村规划2000亩。 四是加强和完善现有生态林的保护。在所有林区规划建设防火隔离带、林区消防通道、防火水源池等配套设施。

  第三节

 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矿产资源。乡境内现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极为丰富,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建成永姑一对年产30万吨煤矿。 二是加大非煤矿山的开发开采。在十二五末建成2-3个标准化、规模化砂石场,解决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繁荣加工业。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进一步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小作坊、小加工业,促进市场繁荣。 四是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带动乡村发展。现在***大街已纳入全县小城镇规划建设范畴,2010年已进入规划阶段,全乡要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进一步繁荣集镇市场经济,依靠小城镇促进农产品市场化流通,拓宽小商品市场流通渠道,进而带动和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节

 挖掘民间文化、促进三产发展

 一是积极开发旅游业。依托北盘江大峡谷旅游开发,积极开发乡以牯牛河漂流和大龙潭、小龙潭、大硝洞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 二是强化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要在2012年依托大寨村纯朴的彝族文化,着力建设大寨村彝族文化广场,进一步弘扬彝族风情文化;同时建设以牛角山为主的苗族文化风情园和以以龙为主的布依文化风情园。发展以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从而推进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乡将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确保年均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稳定在5000人左右,增加收入8000万元以上。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畜安全饮水。 全乡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十二五末将建成18000人的安全饮水保障工程,同时根据各村寨的实际情况,在无稳定水源的枫香丫口、大寨村长冲、屯上,罗盘村下以龙、岩头上等建大型储水池、小水窖等,解决枯水季节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二是加强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规划建设高石坎村啊家克水库、大寨村蔡家寨小山潭、枫香村官寨水库,确保覆盖1.5万亩农田水利灌溉,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三是加强农电网改造,确保农村用电安全。 全乡农村电网由于近年来供电部门加大了改造力度,基本全面覆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供电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和设备成旧,现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十二五期间,必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一些过旧的供电设施进行改造,尽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让群众满意。 四是加强通讯、网络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通讯网络已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近年来虽然全乡在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全乡大部分地带属深山区,部分地方仍然处于盲区,不能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协调建设力度,确保实现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强化固定资产投入,改善乡村办公环境。 1、建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2000平方米; 2、配套建设四个村级多功能活动室1200平方米,300平方米/个; 3、建成乡就业综合服务大厅400平方米; 4、建成乡派出所综合服务楼500平方米; 5、建成乡财政所综合服务楼500平方米; 6、建成永姑学校宿舍办公楼; 7、建成***幼儿园; 8、建成***、高石、永姑、罗盘寄宿制学校。 六是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计划建设贯穿全乡、连接村寨的交通网络。具体规划如下表: ***乡“十二五”时期道路交通网络建设规划表 序号 公路名称 建设标准 公路里程(公里) 规划建设时间 1 米箩山营经高石至*** 通村油路 19

 2 兴隆经乌松底至阿家克 通村油路 14

 3 ***经新岔河至阿戛 通村油路 13

 4 ***经罗盘至普安大桥 通村油路 29

 5 ***经新田至野钟大田 通村油路 12

 6 罗盘经河坝至猴常幸路 通村油路 10

 7 黄心树经小龙潭至蟠龙布寨 通村油路 12

 8 柏果经屯上至通岩 通村油路 6

 9 蔡家寨经歌凯至长冲 通村油路 13

 10 罗盘经张家田至发射 通村油路 8

 11 枫香徐家寨至地拱寨 通村油路 6

 合计 142

  七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及美好家园建设步伐,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省市县有关精神,计划在2014前年结合美好家园建设标准完成224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同时加强美好家园建设推进力度,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1500户美好家园建设,切实改善和美化村容村貌。 2、做好村寨道路硬化,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力争完成全乡500公里的连户村寨道路硬化。具体规划如下表: ***乡“十二五”期间村寨道理硬化项目规划表 序号 村名 组数 公里数 实施年度 备注 1 兴

 龙 5 100 2011

 2 枫

 香 5 100 2012

 3 高石坎 6 100 2013

 4 大

 寨 7 100 2014

 5 罗

 盘 5 100 2015

 合计 500

  3、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争取十二五末完成2500口沼气池建设工作。 ***乡“十二五”期间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规划表 序号 实施年度 实施计划(口) 备注 1 2011 500

 2 2012 500

 3 2013 500

 4 2014 500

 5 2015 500

 合计 2500

 4、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到2015年实施“五改”(改灶、改水、改院坝、改厕、改圈)3600户。 ***乡“十二五”期间农村“五改”项目规划表 序号 实施年度 实施计划(口) 备注 1 2011 300

 2 2012 700

 3 2013 800

 4 2014 900

 5 2015 900

 合计 3600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建设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乡村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覆盖乡村、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

 坚持把科教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一、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原则,以能源产业为突破口,以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领域,大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老企业,围绕高科技、高附加值上新项目,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种植技术和培育引进新品种,以农技推广站、农机推广站等部门和重点企业为依托,扩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适用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率。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公平、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初中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到2015年,力争“普九”覆盖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以上。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到2015年,力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3%以上。 三、建设人才强乡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乡外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

 发展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文体广电等社会事业,加快“和谐**、和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医疗卫生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乡村卫生三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乡村、功能完善的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执法监督网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培养和充实农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保健网络。加强急性传染病防控力度,力争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加强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健全妇幼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妇幼保健监测评价体系,到2015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75%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人口计生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着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点突破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把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倡优生优育,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基层文明执法,注重构建法制计生、和谐计生、人文计生。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施和优质服务网络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下,实现人口自身协调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文体广电 加强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县广播电视台、文化馆、档案馆、体育馆、精神文明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广场、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加快建设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村村响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构建较为完善的文体广电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开展民间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开发舞龙、原生态歌舞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适龄学生的体育水平。到2015年,力争90%以上的适龄学生的体育达到及格以上标准,全面实现20户以下村寨通广播电视,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四、其它社会事业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和职业培训,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视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强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中心等福利设施建设,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发挥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完善符合县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县各族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特别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落实就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自谋择业。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或者能够顺利外出务工。加快劳动力资源市场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健康和谐。到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抓好非公企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并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城镇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增强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条例,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临时生活困难。“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完善乡社会福利中心、乡光荣院、乡社会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民政福利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扶残助残等惠民政策,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础条件。 三、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纠纷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有效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明确职能职责,按照《六盘水市、县、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合理确定编制、落实配套资金,建立乡(300—600平方米)两级劳动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流程科学、服务到位的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

 第四节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乡,建设“法制法治乡镇”,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执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建设“法制***”。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取缔邪教组织、铲除黑恶势力,防范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进一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坚持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和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整体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抓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在农村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在城镇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城乡管理水平提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第七章

 保障机制

 《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要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确保“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第一节

 加强作风建设

 一、解放思想,推进创新 根据“十二五”的发展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学把思想观念从四平八稳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各自为政和条条块块的利益格局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大胆地试、大胆地干,敢为人先、敢开风气,敢打特色牌、敢走特色路。通过解放思想,破除自怨自艾、消极悲观的自卑心理,增强信心、增长志气,敢于正视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自觉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自满心理,牢固树立不发展就是落后、发展慢也是落后的理念,敢于创先争优、敢于赶超进位。 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积极倡导“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搞坐而论道、不搞“花拳秀腿”,着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多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要创造“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的舆论氛围,鼓励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抢抓时间拼命干、聚精会神奋力干,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在真抓实干中解决问题、在真抓实干中创新发展。要确立“以发展论优劣、凭实绩用干部,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直至司法处理。 三、团结民主,和谐共事 开展团结和谐班子建设,强化“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领、真团结是大境界”的理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干事机制和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发扬民主,增强民主意识,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长作风”,不搞“个人说了算”,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甩手、决断而不专断。班子成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在工作任务面前不讲条件、不谈价钱,在功过是非面前坚持原则,不争功、不诿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

 第二节

 加强环境建设

 一、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 一是抓好政策清理。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级法律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坚决打破地方和行业封锁,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及歧视性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一律对外开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二是抓好政策创新。制定出台有关办理证照、扩展用地、环境设计、税费收取、安全稳定、生产用水用电、子女就读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客商安心创业、舒心创业、尽心兴业。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并能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能大幅度增加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三是抓好政策落实。对现有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没有得到落实的政策,要采取切实措施,限期落实到位。 二、营造诚实守诺的信用环境 坚持以重承诺、守信誉为重点,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凡是政府依法、民主、科学作出的政策要坚决执行,凡是政府作出的承诺要坚决兑现,凡是政府与企业签定的协议要严格遵守。坚决纠正政出多门、互相扯皮、随意操作的行为,保持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审批权限,清理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限。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积极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凡涉及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理,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扩大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范围。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依法及时处理企业和投资者申请的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投诉,坚决纠正违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刁难投资者、吃拿卡要、勒索企业等违法乱纪行为。制定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节

 加强项目建设

 项目是聚集多方要素,壮大经济实力的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平台,是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平台,是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依托。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战场,集中一切优势力量,集中一切资源要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按照积极主动谋划一批,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全力以赴建设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的思路,扎扎实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项目谋划、前期工作推动及落地建设工作。加大与上级沟通协调力度,在项目筛选、初步设计、评估论证等前期工作上下工夫,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使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上级规划支持的盘子,使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破解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难题。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保障。加快项目进度,全面提高项目的核准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竣工率、投产达标率。

 第四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强化政府在总体规划实施中的主导地位,加强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有机结合,加强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的有机集合,把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安排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将总体规划的个项指标按行业、按年度分解落实。各村、乡直各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保证经济社会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健康协调发展。 加强总体规划实施环节的监督,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建立总体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制度,对总体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必要时可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推荐访问:五年 二个 国民经济
上一篇:制定学业规划_第二讲学业规划的制定
下一篇:吉水县环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怎么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