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大学高等研究院运作模式研究

来源:高三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跨学科融合的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模式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1.立项背景高等院校各类科研成果急需实现产业化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果社会化作用凸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的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等研究院”作为一种新的高校科技成果社会化载体,集聚了跨学科团队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原始创新和应用开发创新能力兼备的优势。当前国内已经涌现了一批依托高校的大学高等研究院,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的微电子研究院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等。这些各色的高等研究院一方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社会化、培训与咨询等方面凸显了明显的功效,既推进了学校发展,又强化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高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的束缚,大部分高等研究院在管理运作上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活力,困难重重。我省高校除浙江大学建有工业技术研究院外,其他高校尚在组建过程中,现有的科研机构在设置上存在机构分散、学科单一,缺乏像台湾工研院这样跨多重学科领域、具有综合基础设施的科研机构等问题;同时,我省缺少类似高等研究院这类能使科研成果社会化的有效载体和制度,特别在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的成果分享机制上态度暧昧、权益界定模糊,这往往成为高校成果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因此,现阶段我省和我国高校并未形成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和载体,高校成果社会化效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产学研严重脱节。2.立项意义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成果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可以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的优势,还可以集中社会上的一切有用之才,补我所缺,相得益彰。为了对大学高等研究院这一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以提高高等研究院为产业创新服务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化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本课题试图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国内外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行现状,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高等研究院的治理结构和如何发挥高等研究院在高校科技成果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性优势,丰富高校成果社会化创新的理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提出浙江省大学高等研究院治理机制,管理模式及政策建议,为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具体来看,立项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课题的研究对加强大学在推动高校体制改革和成果社会化的实践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大学高等研究院作为高校与外界联系的窗口,以及科研成果社会化的重要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如上海复旦大学的微电子研究院,其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向复旦微电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上海贝岭等企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上海公交一卡通)。此外,大学高等研究院也成为高校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载体。(2)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提供理论支持。大学高等研究院主要功能应为多学科融合和科研成果社会化,以区别于高校及一般企业化运作的科研机构。如何成为科研成果社会化的高效能转换机构是高校科研机构和组织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跨学科融合是高校朝向国际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日本的名古屋大学工学部通过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将多学科研究与教育融为一体,构建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和研究体制,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工学教育和研究机构之一(张炜、邹晓东,2003)。(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和可持续运行提供模式参考。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模式来看,其运作和发展受到现有体制的束缚。针对现有体制背景下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活动的开展、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现有文献对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体系建设上,而对经费来源与运用、项目考核与奖励、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细节方面的研究较为回避,本课题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4)本课题将选择某大学高等研究院作为研究的实务背景,为其今后发展的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提供参考建议。某大学高等研究院是由政府出资,大学提供建设用地,目前尚处于筹备期。选择其作为研究的实务背景,不仅可以为其战略定位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本课题提供了可持续研究的实践平台。(5)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关于大学高等研究院适合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其在推进科研机构的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台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在最初是由台湾当局出资成立的,后来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摆脱政府依赖,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因此,分析政府在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各个发展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推动当地中小企业成长及创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人才考核政策、提供融资支持,以及选择适当时期退出“产学研”的主体链条提供决策参考。(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创新体系、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谢文峰、赵跃民(2007)在对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推进研究院建设的“123”策略,分别是:不断强化一个核心,也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始终坚持两极互动:实践型教学和创新型研究两种职能;重点突破三大关键:管理整合、职能整合和人才整合。浦正宁(2008)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进行了调研,他认为科技企业孵化是研究院的重要职能,科技企业孵化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而我国今年出台了多部指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指导文件,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而在另一些方面却与各科技企业孵化器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完全吻合。他选择的研究对象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的、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而大多数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没有独立法人的机构。赵希男和生奇志(2007)认为大学研究院是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区”,并指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创新体系主要由动态项目库、科研创新团队、成果转化站、研教联动部四个功能模块和一个院级协调办公室组成。张炜、邹晓东(2003)详细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探讨了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流动型研究生院体系、流动的跨学科研究体系以及弹性的、综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从而实现组织模式的创新。邵毓林等(2002)分析了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体制、机制,并对研究院的虚实、基层单位的规模以及一些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张炜等(2002)从学科和跨学科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学科、跨学科与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关系,并结合组织结构理论,构建出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学术界对高校的科研成果社会化以及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已有的成果多是对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功能、策略的一般分析,对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效果也基本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研究内容相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深入探讨,而较多的对策研究中深入的案例研究又相对缺乏。参考文献张炜、邹晓东,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新型模式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3(6)。浦正宁,我国相关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9)。邵毓林、姜富明、朱晓岚,高校研究院管理体制的讨论,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6)。张炜、邹晓东、陈劲,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构造,科学学研究,2002(8)。徐廷相,刘斌,关于重点大学建立研究院新体制的思考,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7(3)。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Patricia J Gumport. Academic restructur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imperatives. Higher Education, 2000(39)冯冠平、王德保,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和角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构筑创新平台,建设优势学科,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2004-06-08.(三)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创新点。1.研究内容本课题试图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分析现有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体制与所处环境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机理与模式,为浙江省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提供实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高校产学研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国内外大学高等研院的运行现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 1 \* GB3 ①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大学高等研究院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创新成果、企业孵化、管理体制、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高校成果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共性和差异性; = 2 \* GB3 ②在当前高校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高等研究院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满足大量科技成果亟需转换为生产力的需求下,又能够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本课题拟选取一些浙江省发展的各种创新载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浙江省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包括管控模式、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科研成果社会化的效果、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情况等因素。(2)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内部管理评价体系及管理创新作为新型的高校创新载体,高等研究院从体制,文化上天然的继承了高等院校的机制和管理方式,这种继承对于其功能的实现带来很大的制约。本课题拟从两个方面探索高校高等研究院内部的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 1 \* GB3 ①如何从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上既要体现高等研究院的科学文化研究性质,又要体现其市场化营运的特点。从架构上,既要考虑在科学研究上与高校科研要素接轨,同时又摆脱高校研究公益性质的束缚,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 2 \* GB3 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与一般意义上的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不同,在成果形式上,成果转化需求上,千差万别。这就需要高等研究院从最初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中,就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模式。本课题在研究现有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内部管理机制上,总结一些成功的案例,建立一个集成多要素的大学高等研究院内部管理评价指标,形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内部管理评价体系。(3)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评价体系研究高等研究院作为成果社会化的载体,其根本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在次过程中高等研究院如何尊重市场规律,优化高校内外部资源配置,建立契合高校科技成果特点的创新体系成为其运行成败的关键。主要包括: = 1 \* GB3 ①从成果社会化周期的角度探讨高等研究院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在高等研究院内要素运作创新成果产出的基本流程,绘制出成果社会化流程图,分析在各个阶段高等研究院所需要完成的职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实现功能的方式和途径;  = 2 \* GB3 ②运用创新评价指标对案例研究对象的成果社会化过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评价体系。(4)基于创新评价体系评价的高等研究院运行模式差异分析和模式选择大学高等研究院由于各个高校在科研成果本身差异,造成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模式存在差异,本课题在通过建立高等研究院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及其不同的运行模式所需的资源差异的情况,研究高等研究院如何进行运行模式的选择。再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环境,梳理出大学高等研究院需要的内外部各方的政策支持和支撑条件,以及其本身的发展战略规划。2.技术关键(1)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多(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现有体制下的浙江省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可选择的功能定位、运作机制及评价体系,这一研究过程的缜密性和可靠性控制,是本课题着重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及研究院的不同部门人员进行访谈,如何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高质量的访谈问卷是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2)成果社会化流向图各阶段的功能性需求分析。根据成果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资源、服务等,这些功能性需求与成果社会化阶段的匹配是研究需要突破的重要问题。(3)高等研究院的创新评价模型的建立,一些创新评价指标较难量化,成分较为复杂,评价的动态过程使得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增加研究的难度。(4)在借鉴其他地区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浙江所处的地理、政策及高校水平、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取长补短,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主要创新点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效果评价指标,并构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机制分析模型,从而为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结合体制背景分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机制、管控模式,这一研究可能弥补以往文献研究中较少考虑体制约束的研究遗憾和不足。(2)形成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情况、发展阶段提供参考,并为政府和所依托大学的决策调整提供依据。(3)构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机制分析模型和绘制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产出流向图,为管理层在提高创新产出、调整机构设置等决策上提供参考建议,并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作出理论贡献和提供实践指导。(四)项目预期目标。1.明确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评价指标,构建创新评价体系2.绘制成果社会化流向图3.构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内部管理评价体系4.帮助政府制定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本课题拟形成可公开发表的论文2-3篇,完成研究报告一份,并提交给相关决策部门。(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本课题将采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现状研究——理论与文献研究——典型案例研究——政府政策研究”的学术思路展开。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2

 浙江省高校高等研究院内部运行机制研究多管理要素下的高等研究院管理创新

 现行高等研究院内部管理评价分析考虑多类型成果社会化途径对创新载体的功能需求

 基于成果社会化创新流向图的高等研究院运行模式评价和模式差异分析1文献分析案例调研文献资料收集高校高等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重点和难点确定高等研究院评价指标构建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实证研究阶段4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模式的模拟与实证

 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支持政策以及发展战略规划

 3浙江省高校高等研究院创新机制评价体系浙江省高校高等研究院内部管理模式理论研究阶段

 基于成果社会化创新流向图的高等研究院评价模型浙江省高校高等研究院成果社会化模式研究

 图1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六)计划进度安排。2011-01-01----2011-04-01 文献收集、资料整理2011-04-02----2011-12-31 访谈提纲设计、调研分析与研究2012-01-01----2012-06-30 撰写研究报告(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均为高校从事产学研和教研工作的教师及研究人员,有良好的研究团队,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的能力和精力,对本课题的相关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有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部分已经掌握,部分在调研中可得。课题组全体成员具有非常充足的时间和实力保证本项目在批准后能够按期按质完成。项目负责人发表的相关论文:(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研究(2)浙江高校科研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3)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若干问题探讨项目成员承担的课题:(1)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评审规范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2)促进宁波工业有小投资较快增长的对策研究(3)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的动因和模式研究(4)民营科技孵化器有效发展模式探索研究(5)科创企业资本和技术结合模式研究(6)科技中介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研究项目成员发表的相关论文:基于科技中介的社会投资动机分析

 二、经费概算凡申请财政分期补助的项目,均应当编制科研项目经费概算。经费概算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费概算列表,二是经费概算说明。经费概算列表的表式见该提纲附表“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概算表”。经费概算说明包括: 对承担单位和相关部门承诺提供的支撑条件进行说明;对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概算方法、概算依据进行分析说明;对其他来源经费进行说明。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经费概算编写应当回避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成员相关的信息,否则作无效申报处置。

 附表: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概算表项目名称:跨学科融合的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运作模式研究 金额单位: 万元 序号概算科目名称合计省财政拨款经费地方部门配套经费自筹经费(1)(2)(3)(4)(5)1一、经费支出(合计)6621、设备费32、材料、耗材费0.30.343、差旅费1.51.554、会议费 0.80.865、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1.01.076、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0.90.987、人员劳务费0.60.698、专家咨询费0.60.6109、管理费0.30.31110、其他经费1二、经费来源(合计)621、申请省财政经费632、地方、部门配套拨款43、自筹经费5(1)单位自有货币资金6(2)其他资金省财政科技经费拨付进度申请第1年第2年第3年金 额42比例(%)66%34%

 (二)经费概算说明 《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中的各项费用均用于本项课题,不含和本项课题研究不相干的其它费用,依《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所列顺序详细说明如下:

 材料、耗材费0.3万元:主要用于调查问卷和文档的纸张及打印所需耗材;差旅费1.5万元:主要用于本项课题在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地调研的车船费、住宿费和市内交通等费用,计划调研为30人次,500元/人次,共需1.5万元;会议费0.8万元:主要是本项课题组在杭州、宁波等地召开研讨会发生的会议场所的租赁费以及参加和本项研究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所发生的会务费用;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1.0万元:用于与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地专家开展交流合作所发生的费用;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0.9万元:用于论文等研究成果出版发生的版面费等费用;人员劳务费0.6万元:主要用于支付调研人员(主要是企业管理和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的劳务补助开支,计划安排12名研究生参与调研活动, 500元/每人,共需0.6万元;专家咨询费0.6万元:主要支付学术专家和政策法律专家发生的咨询费用,计划邀请专家6人次,1000元/人次,共需0.6万元;管理费0.3万元: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发生的科研管理费,按项目总概算的5%计算,共需0.3万元。

推荐访问: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 研究院 运作模式
上一篇:领导干部讲党课意义
下一篇:干部村廉政承诺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