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感悟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21-05-12 点击:

 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互动

  ——“群文阅读”培训之感 接到通知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群文阅读”,为什么要“群文阅读”。2013年8月9日,我带着满腔的求知热情,来到了美丽而闷热的山城重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老师一起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关于“群文阅读”的培训。

 培训的七天,忙碌而充实。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国内海峡两岸著名的教育专家(台湾吴敏而、赖玉莲、贾文玲、张蔚雯和人教社副编审、儿童文学博士王林,重庆骨干教师和全国特级教师蒋军晶等,)的专题讲座、又有与专家面对面的探讨,还有变身为生的儿童阅读实作经历…… 培训期间领略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王林博士和蒋军晶老师把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以“说相声”的形式让我认识并了解了群文阅读。他们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本,以一定的议题组合在一起,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论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听后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和感悟。

 课堂展示中,台湾小语会秘书长赖玉莲老师一出场,让我们顿时觉得这小老奶奶真的好有趣.年纪应该有60多了吧,皮肤却好好,黑色短袖,白色短裙,很干练,一开口还以为是哪家小妹妹.好嗲.那特有的台湾腔调奶声奶气,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老师很有趣,课堂更有

 趣.她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向我们传授了“桥梁书”的阅读方法。赖老师总是以聊天式的教学口吻,引导我们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整个课堂轻松愉快.让我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次重庆之行,让我印象最深刻,感触最直接的,并非是香港的美女老师亲切随和的课堂,不是班级读书会的先锋人物蒋军晶老师精彩的演绎,而是亲身体验了“课堂大寻旅”。

 所有与会的老师被分为了三个班级,A 班、B 班、C 班。每班约摸40多人。40多个人被分成6---7人一小组,参与到读书会中。

 台湾专家给 A 班读的是《黑珍珠》,B 班读的是《屋顶上的女孩》C 班读的是《人间有晴天》。每一种本书里都三个不同的任务,内容分别为“观点”——书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象征”——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寻旅”——主人公的心理旅程;每一本书里都有读书任务。领到书,读了任务后,各自开始自读,并完成任务。这个时侯我们已经充分融入了学生的角色,乖乖地按照任务的要求认真做这,深怕辅导员到回报的时候点到自己来交流,呵呵,想必我们的孩子们平时也是这样的吧。再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大挪移——重新分组,按照完成同一任务单的组员坐到一起,交流不同书中的同一个问题,接着再分组不同书的一组,开始简单讲述故事内容。听完所有故事,大家再来说说你这个问题的看法。比如:观点的作用。总结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接下来是“逛街式”参观。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参与其中真的是乐趣无穷的,尽管每人只仔细读了一个故事,但是也从别人口中听到了其他两个故事,从而激起了我们对另外两本

 书的兴趣,渴望能读读其他两本书。在返程的火车上我们登封同去的几个人互换着把另外两本书已经看过了。这也许就老师设计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只是为大家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只是微笑,只是点头。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我有我的感受,我有我的想法。”这次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孩子们可以这样阅读,可以这样思考,可以这样无拘无束地表达,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无压力阅读吧! 这次的培训,让我很好的为自己充足了电。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不管读书课是何种形式,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喜欢,因为只有喜欢才会亲近,只有亲近才会接受。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要让一堂读书课上的如何如何好,而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本能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本次研讨活动时间短暂,但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波动是无法平息的,仿佛一圈圈水晕,在荡漾开去后,依然有微波未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最好的书推荐给学生,引领孩子们走好阅读这条路,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最绚烂的一笔!

推荐访问:感悟 阅读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王晶
下一篇:运动会开幕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