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羌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2008 年 6 月 3 日,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根据该方案,保护区的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地区习俗界限,整合羌区的羌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俗风情,体现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2008 年 11 月 14 日,由文化部牵头组织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根据规划方案,绵阳市境内的羌文化保护实验区包括羌族主要聚居区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平武县的部分相关乡镇。按照实验区规划,北川将以青片乡为中心,在青片河流域、白草河流域 10 多个乡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打造羌族原生态风情走廊。从北川新县城到青片河沿线,所有建筑、布局都将突出羌族文化风貌。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持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完整性、文化资源丰富性和抢救保护传承羌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展保护工作,加强对与羌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构建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具有独特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羌文化得以世代传递,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青片乡概况

 青片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部,西南与茂县为邻,北与松潘接壤,南与白什相连,东接小坝乡。1981 年 9 月,青片羌族藏族乡人民公社成立,1984 年 1 月改称青片羌族藏族乡。2003 年 10 月 25日北川成立羌族自治县后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2004 年成立了小寨子沟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于青片乡党委政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机构。青片乡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 1200—4769 米,垂直高差达 3569 米。乡辖 6 个行政村,29 个村民小组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是北川建立最早,最边远的民族乡。2010 年末全乡 1004 户、3819 人,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

  三、青片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979 年 9 月在青片乡境内建立的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11 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真正称得上是“一年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步一换景,四季景不同”的天然氧吧。与保护区相称的小寨子沟风景区是纯正的羌民族聚居区,有地道的羌歌羌舞,有正宗的羌族咂酒,有奇异的羌民族婚俗,有古朴原始的民族风情。青片的民俗文化包括羌族文化、大禹文化和红色文化,其中羌族文化最有保护价值与开发潜力,以小寨子沟旅游景区扬名省内外。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青

 片乡作为羌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深厚的羌文化根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羌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居、饮食、器乐、婚俗、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

  民居:因为碉房和碉楼兼有民用和防御的功能,所以历来被官军仇视。历次官军征伐北川羌寨,都将其当作军事目标进行摧毁,并把摧毁数目作为战功记录上报。公元 1547 年,明朝松潘总兵何卿征伐北川羌族时,就拆毁碉房 4870 多座,都坝河流域、白草河流域、青片河中游地区的羌人住房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

  羌碉与汉族的传统民居风格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也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类文化的象征。在民族关系比较缓和的清代,石泉县的地方官员大力劝导羌人全面接受汉文化,在住房方面也不例外。由于地方官员大力提倡羌人把传统的羌碉改建为木结构房屋,加之受汉文化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清代后期开始,北川羌人的住房逐渐发生改变,木结构房屋逐步取代羌碉,成为主要的民居样式。

  北川羌人往往靠山一方把木屋修成一楼一底,同时向山谷方向的坡地延伸,连接一间两楼一底的楼房,其二楼与屋基齐平,几根大木柱立在低于屋基 2-3 米的山坡上,老远看去,很是别致,因而叫做“吊脚楼”或“虚脚楼”。

  吊脚楼屋顶呈人字形,盖小青瓦或者薄岩片或者杉板。底层砌石墙,其余各层大多以装嵌木板为墙壁,也有以竹块编制而成或再附粘性泥巴。每层都开小窗,窗户一般为木制花格窗或牛筋窗。房梁两端各悬挂一尾木刻的鱼,意寓年年有余。

  吊脚楼与羌碉的内部功能基本相同。夏天特别凉爽。虽然吊脚楼不是北川羌人的传统住房,但北川羌人向来喜在房前屋后栽竹种树,木质吊脚楼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与周围大山和谐相融,也称得上极具特色的民居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北川羌人的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在低洼沿河地带,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正在取代吊脚楼,成为羌人住房的新选择。但是,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河流域的尚武村还保留着一些比较完整的碉房遗址;而正河村,却有 10 余座完整的碉房,且有 3 户羌人居住。而吊脚楼的分布就很广了,湔江、都坝河、白草河和青片河流域的河岸台地、半山和高山都保留有羌人的许多吊脚楼。

  饮食:在羌族生态实验保护区内,景区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恢复、重新设计羌族特色的餐饮食品,在服务行业和旅游区推广羌族特有的的锅(鼎锅、火锅)、碗、壶、杯、盘等器具,都是以青片乡为源头,青片乡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气候条件,为旅游区和餐饮行业提

 供可靠的原材料,如青片的荞面、凉粉、玉米、洋芋、糍粑、搅团等五谷杂粮以及各种馍,山羊、土鸡等本地畜禽。青片乡为此大力发展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专人搜集民间风味小吃,整理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食谱,在餐饮行业广泛推广,利用庆羌年、过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来展示以青片乡为源头的特色饮食。

  器乐:流行青片河流域的羌笛,是一种六声阶的双管竖笛。管身用高山特产的油竹削成,方块形,长约 15—20 公分,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捆紧,竹簧插于管头,竖吹。演奏时多独奏,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不断地吹奏,音色柔和纤细、悠扬婉转。

推荐访问:保护区 文化遗产 传承
上一篇: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探析科技查新关键环节审核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