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合资企业如何整合不同薪酬文化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20-08-13 点击:

 国有合资企业如何整合不同的薪酬文化

 [摘要]薪酬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处理得好,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作用。文章通过对国有合资企业薪酬文化现状的分析,提出整合国有合资企业不同薪酬文化的几种方法,使国有合资企业在薪酬分配过程中实现公平分配。

  [关键词]激励;公平;国有合资企业;薪酬文化

  [作者简介]张治民,广西大学商学院 2005 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 F27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03-0086-0002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人们觉得分配公平时,会更努力地投入工作。换言之,如果人们认为分配不公,就会影响工作热情。随着国有企业的迅速成长以及海外并购热潮的兴起,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几种不同的薪酬体系。在国企和外企两种薪酬文化的交锋下,到底实行哪种分配标准才能令所有员工都感觉公平?为什么员工的工作比在原来的国有企业累多了,还是按原来的标准发工资?为什么同是一个公司的职员,他的工资标准比我高出这么多?凭什么外企过来的人就能拿那么高的工资?如何整合不同薪酬文化成为

 困扰国有合资企业的大问题。

 一、国有合资企业薪酬现状

  国有合资公司的在职人员由三部分组成:国有企业派来的;外资企业派来的;面向社会招聘的。这就使公司的薪酬存在着三种体系:国有企业派来的员工是将原来的工资标准平移过来;外资企业派来的员工拿着很高的外资企业补贴;合资公司招聘的员工按照合资公司的标准领取薪酬。这三种薪酬体系造成了员工矛盾的激化。

  国企薪酬文化体现在绩效工资的考核上。绩效工资扣的多,奖励的少。员工在这种薪酬文化的影响下,天天只会想着不要犯错误。外企的薪酬文化是以激励为目标,他们考核指标中更多的是如何给员工增加绩效奖金的条款。这样的差异体现在公司里,必然会引发大量从外企过来的员工的不满。

  岗位价值体现不公平也是矛盾的焦点。国有企业以公平为主,外资企业注重效率。当企业内部,现各部门岗位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都没有拉开距离时,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看似公平,但是从外企过来的员工却对此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公司内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不一样,承担的责任、工作的难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员工的能力、工

 作量上,这样一碗水端平,有失公平。

  两种薪酬文化激烈交锋,严重制约了国有合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种薪酬整合,应该建立一套怎样的薪酬制度才能让受过不同文化熏陶的员工都感到公平,从而努力工作,成为摆在企业高层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企业经营目标下的薪酬公平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人们觉得分配公平时,会更努力地投入工作。公平分为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内部公平又分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和自我公平。过度的公平会影响效率,而相对的公平则有助于效率。企业在薪酬改革时必须考虑如何建立适应本企业特点的体系,尤其要注意在企业目标下的薪酬的公平性。

  (一)外部公平

  国企往往在制定工资总水平时考虑与社会的公平因素,而不是考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企业承受力。所以往往出现企业经营效益好时,发不了多少工资,用福利方式来解决。而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时,还是按原水平发工资,企业负担不起加剧亏损。而合资企业在制定新的薪酬方案时,要考虑人力成本占总成本费用的比例,与同行业相比是否有竞争力,与企业自身现金流相比是否有承受力,形成企业目

 标与外部公平的结合。

  (二)企业内部横向和纵向公平

  表面上看,国企工资综合考虑了岗位、技能、级别、年功、特殊津贴等因素,考虑因素已经很全了,但在确定这些因素对工资的影响时,往往是一个统一的社会标准,恰恰少了企业自身特点及市场供给因素的考虑,从而未能体现市场个体的差异性。要解决岗位薪酬体系这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岗位评价。通过对企业全体岗位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薪酬体系。

  (三)实现自我公平

  国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执行任务,任务目标的不确定性比较低,稳定工资结构是适应的。而市场条件下,要把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薪酬体系传递给企业,才能使企业全员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并对市场竞争做出应对,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薪酬体系中要增加一定的弹性,即浮动工资的比例。当然并不是所有岗位都要有大弹性,要根据岗位的性质而定。一般来说,任务目标结果弹性越小的岗位薪酬弹性越小,任务目标结果弹性越大的岗位薪酬弹性越大,因此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全面拉大浮动比例。要注意的是,这种浮动比例要体现相当的激励性,还要考虑到与考核方式的挂钩,真正做到不同的绩效结果有不同的收入,而不是象征性的变化。因此,在体现自我公平的薪酬设计中,

 该企业不仅仅要对薪酬体系进行变革,还需要对考核体系做适当的修改,以形成针对企业目标的、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这种浮动工资的设计,还可以考虑与工资总水平挂钩,使工资总水平也具有一定的浮动性。这样一方面体现员工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企业在市场形势不好、经营业绩不佳时的财务压力。

 三、岗位、薪酬、绩效三位一体

  外资企业的管理是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也是如此。对于国有合资企业来说,就不仅要获得外方的技术、资金,还有一个学习外方先进管理经验的问题。成立合资企业,就不应该再把原有的、与市场经济相差甚远的各种内部管理原样照搬过来,“穿新鞋走老路”,而应该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包括改革原有的薪酬管理体系。因此,岗位、薪酬、绩效三方面配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是将所有员工都纳入其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的薪酬体系混乱造成的矛盾。

  首先,应该从理清岗位管理做起,进行岗位分析,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汇报关系、任职资格等要素理清楚,形成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上,进行岗位评估,理清各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形成企业内完整的职等

 架构。拉开差距,首先要从拉开岗位的职级差距做起,不能所有岗位价值都一样。

  其次,理清薪酬管理。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薪酬原则,即确定对哪些岗位给予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以吸引和保留人才;对哪些岗位只付与一般水平的薪酬,以便将人工总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同时,对所在地区同行业、同职级的相同岗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比照。这样才能准确地量化各岗位的价值,确定其具体的固定薪酬水平,形成一个科学的、“对内公平、对外有竞争力”的固定薪酬体系。

  再次,理清绩效管理。其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制定好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体系,将它们落实下去。切实公平地将绩效结果体现到反馈(包括奖金)中去。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岗位浮动薪酬体系,才能真正激励员工。对于直接承担企业绩效的业务部门和岗位,应该有更强的业绩激励,引导他们不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业绩。否则,绩效奖金占整体薪酬的比例过小,起不到激励作用,企业内部仍然会回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老路上去。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三者是一个整体,它们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作用。没有科学的岗位管理,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就失去了基础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绩效管理,仅靠岗位和薪酬管理也实现不了真正的激励。因此,它

 们三者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三方面配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将所有员工都纳入其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就能消除原有的薪酬体系混乱造成的矛盾,使员工能更好地为公司工作。而那种把管理简单化,事事靠罚款、扣工资来代替管理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它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战略导向下的薪酬管理

  国有合资公司高管如何进行文化融合,从而对公司战略方向达成清晰一致的判断,带动整个公司的快速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合资公司高管及股东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高管层对于公司的业务前景和发展方向达成了一致性的判断,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岗位设置和关键节点有了预期。

  其次,在公司战略目标清晰和高层文化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将激励和授权充分地结合。要解决内部部门职责清晰的问题,首先解决高层管理边幅的问题。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梳理,清晰地定义高管层的管理幅度、权责幅度,同时和绩效考核充分结合,为推动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奠定好基础。

  最后,由高层牵头,设计整个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绩效指标―制定绩效指标―监控与考核绩效―应用绩效结果四步法,将员工的管理纳入系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设计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财务与非财务奖励的充分结合,使个人的职业前途与公司发展的未来充分结合。

  综上所述,国有合资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处于一个探索、变革的时期,管理层团队也在不断地磨合,在企业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绩效管理问题尚属于正常问题;另一方面与不同股东的传统背景有关,传统国有企业“派任务”“讲奉献”的形式和外资企业“要指标”“讲绩效”在战略根源上没有本质性差异,但是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却迥然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层面的理解不断增强,更多的治理观念应该从讲奉献到讲贡献,贡献和收获要充分挂钩,贡献和奖惩更要挂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人员的能动性,真正提升公司的绩效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新建.企业薪酬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合资企业 薪酬 整合
上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下一篇:工作报告,区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