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有关赴浙江桐庐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报告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21-01-21 点击:

关于赴浙江桐庐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 3月25日至28日,我随同省委农办组织的考察组,赴浙江桐庐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学习考察中,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开阔了眼界,深受启发。

一、浙江省和桐庐县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2003年起,浙江省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治农村环境。桐庐县按照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统一部署,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走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杭州市城乡统筹示范试验区,先后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称号,富春江镇、环溪村入选浙江省首批最美乡村。2013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桐庐县召开。

浙江省、桐庐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努力营造共识。在考察中,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精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源自于桐庐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共识。在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 建设工程伊始,桐庐县就大力强化“环境立县”和“全域景区化”理念,提出“宁可各项荣誉少一点,也要合力抓经济;
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要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相继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富民产业培育、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居改造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使“环境立县”和“全域景区化”理念成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强烈共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规划先行。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全域规划,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规划体系。桐庐县按照“四美三宜”(“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的总体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以“一套规划、两大节点、三大产业、四个一体化、五个桐庐”为主要内容的“12345”行动(即:着眼全域,科学编制一套彰显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注重规划的阳光民生、落地可行和项目支撑;
着眼连线成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的亮点和重要节点,以突出集聚、 突显特色来打造节点,以5条乡村风情带串连节点;
着眼富民美村,大力培育有利于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生态工业”三大特色产业;
着眼全民共享,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四个一体化,即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环境卫生、城乡文化文明一体化;
着眼城乡统筹,致力建设风景桐庐、低碳桐庐、人文桐庐、开放桐庐、幸福桐庐),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围绕总体目标和“12345”行动,县政府相继出台《风景桐庐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秀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83个行政村整治规划,重点细化完善了32个中心村和3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做到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对接”。科学规划,为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长效制度化保障。同时,桐庐县为183个村配备了村级专职或兼职规划管理员,待遇与“大学生村官”相同,村里所有建设活动都需规划员签字,有效保证了规划落实到位。

(三)突出产业支撑。浙江省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拓宽农民创业就业门路。桐庐县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并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和“什么来钱种什么”的思路,推行“一乡一业”工程,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2013年,桐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86元,比浙江省全省平均水平高880元。在金融支撑方面,桐庐县给农民住房发放农村房屋所有权证,金融机构允许农户用农村房屋所有权证抵押贷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缺乏抵押难题,同时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办在核定额度和期限内、基于农户信誉,不需要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创业贷款已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有力助推器。

(四)狠抓环境治理。整治环境脏乱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所在。浙江省提出,要突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环境整治重点,推进“四边三化”(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桐庐县大力实施“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及其他民生工程。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5亿元,建成农村污水处理池2000余个,铺设农村污水管网2500公里,建造窨井7万余只,18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全覆盖,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综合化利用全覆盖,改变了以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在污水治理上,桐庐县首创了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耗氧加人 工湿地的处理模式。在生活垃圾处理上,桐庐县在农户门前放置分类收集桶,把可堆肥垃圾做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活垃圾再利用。在桐庐县考察的沿途,无论是集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大路还是村街小巷,可视之处干净整洁,没有塑料袋废纸果皮等垃圾,没有乱堆乱放现象。同时还了解到,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断面水质已连续6年优于入境断面水质。这些,都得益于桐庐县坚持不懈抓环境整治的魄力和勇气。

(五)着力改善民生。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把中心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村庄整治从治脏治乱向治小治散并重转型,推动公共资源要素向农村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配置。桐庐县从优化生态人居布局入手,实施农民转移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在县城和4个中心镇开展了7个农民转移集聚项目。每个中心村都按标准规划了新型农村社区,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为优化配套公共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合古村落保护、特色村建设等,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0628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345户。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100%。农村图书馆、乡镇公办幼儿园等民生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县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开到了距县城40分钟车程的分水镇,林业、国土等22个单位进驻,服务范围辐射周边乡镇13万群众。基础设施 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仅让乡村的人居环境更美丽,也使农民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二、几点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我深切感受到,浙江省和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做法和好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概括起来,主要的启示有四个方面:
(一)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浙江省和桐庐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和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产业和资源集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二)
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浙江省和桐庐县把农民增收致富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位,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成为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浙江省和 桐庐县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日益壮大农村经济,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三)坚持科学编制规划和切实执行相统一。浙江省和桐庐县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必须突出重点,围绕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的优势地区,以新型农村社区、中心乡镇中心村为重点,促进要素流动,集中力量发展富民产业集群, 下功夫整治村容村貌,坚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居住、公共服务“三区分离”,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示范和样板,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规划一经审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浙江省和桐庐县在乡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浙江省和桐庐县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教育,引导农民改善生活习惯,提倡推行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向现代化转变。同时,注重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在政府的主导下,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真正使农民群众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最大限度凝聚共建合力。这一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财政比较薄弱、自然条件差的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推荐访问: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同步练习B卷
下一篇:组织:2020年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